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 传统绘画学术研讨会【第一场】●
主持人 | 初枢昊
评议人 | 张长虹
主讲人 | 郑艳 盛洁 万新华 郑子成 程国栋
主持人:初枢昊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研究》编辑部副研究员
评议人:张长虹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授
———————————————
●
郑艳
以菊入画——从国博藏恽寿平《菊石图》说起
郑艳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
内容提要:
通过对以菊入画传统的梳理,特别是菊与陶渊明的文学意涵的图像化过程,结合恽寿平“菊花”主题作品创作,重点探讨恽氏设色和水墨两种风格“菊花”主题创作的动因、功能及影响。据《南田画跋》和《瓯香馆集》,恽寿平对设色持批判态度,而对墨花写意则有较高评价。具体到墨菊作品,其对花叶、花的正侧向背进行了细致刻画,在其观念中,传神韵的前提仍是形似,这与唐寅、沈周呈现出的写意墨菊画作有所不同。
●
盛洁
从白居易“七老会”诗到清宫《二十七老》图——谈“九老”题材的怡老功用
盛洁 故宫博物院馆员
内容提要:
在中国古代绘画中,提及描绘耆宿长者之作,许多人脑海中会浮现出故宫博物院藏《会昌九老图》,其典故出自白居易的“七老会”诗,在演进的过程中逐渐发展为“会昌九老”及“香山九老”,并出现大量以此为画题的图像。这一题材常与“商山四皓”等形成组合,共同表达庆寿怡老及进退得时的内涵。清代宫廷亦沿用这一内涵及部分图式,绘成《二十七老》图。
●
万新华
文章知己 患难夫妻——翁雒《鸿案联吟图》卷题咏试探
万新华 江苏省美术馆研究馆员
内容提要:
《文章知己 患难夫妻:翁雒〈鸿案联吟图〉卷题咏试探》以翁雒《鸿案联吟图》为例勾勒张澹、陆惠夫妇的日常生活与艺文世界,以“同心栀”与“并蒂莲”、“泣牛衣”与“共贫辛”、“双声合刻”与“福慧双修”等三个面向综合观察题咏唱和集群,试图描绘出不羡鸳鸯不羡仙的诗画伉俪合像,进而一步步有序实现张澹、陆惠“文章知己患难夫妻”的形象再塑造。
●
郑子成
绣像的诞生:明清小说插图中的像与人
郑子成 广州美术学院讲师
内容提要:
明清小说情节图以标志性的面部特征、特殊服饰区分人物,小说人物形象因此突破时代、地区的限制在不同的“图像环路”中被读者接受。除情节图外,明代小说刊本还有少量人物图,全为静态肖像,大多配有文风庄重的图题。清初醉耕堂两部小说插图的形象表现、排序、图题等开创了被称为绣像的清代小说人物图的常规模式,减弱个性的艺术表现使小说绣像更易为大众接受,但也使其流于平庸且更易陷入抄袭。晚清小说绣像的复兴体现在技术层面,其形像塑造逻辑及思想内核与前代无异。
●
程国栋
晚清至民国视觉文化管窥——石印《水浒》出版热及其插图制作
程国栋 湖北美术学院副教授
内容提要:
晚清至民国时期尤其是石印本新刊《水浒传》文本多数为七十回本,各种石印水浒插图大都采用了绣像加情节性插图的模式,主要分成了以同文书局本为代表的精雅型图画和以多数石印书局为代表的民间诙谐型图画,它们继承了陈洪绶《水浒叶子》的语言图式,也吸收了西方绘画的构图和透视等技巧,加入了清代服装和戏曲装扮元素,启发了中国连环画的创作,是中国插图艺术史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作者:王丽静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