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与王首麟对话:我行我述
密密扎扎的线条,厚重的色块是很多人对于王首麟绘画的最初印象。对于经历过中国特殊时代的王首麟来说,同时代的很多人已选择了另外的创作方式,当记者问到为什么在中国画的道路上行走了如此之远,他说“是水墨画中”似与不似“的微妙性哲学吸引了我,它与中国古典文化紧紧相连。”
2013年9月15日下午,王首麟的个展《我行我述》在北京798艺术区布鲁姆画廊开幕。此次他把展览的地点放在一向以“当代”著称的798艺术区,也是对自己创作的一次体验,此次展览分为“行踪,行色,行草”三个部分,从中观众可以感受到画家近些年的创作状态。
记者与王首麟的对话
记者:这次的展览与以往有什么不同点吗,选择在798艺术区开展会对以后的创作会有什么影响吗?
王首麟:把地点选在这里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因为我的作品风格既不属于传统的水墨画,也与当代的作品有一些区别。对不同方式的体验,可以给创作带来新的灵感。但具体作品的创作方式会朝着哪一个方向发展,我是不做预定的。因为绘画本身就是随着自己的感情意念变化的一件事,只需要顺从自己的内心意愿就可以了,正如这次展览的主题《我行我述》。
记者:很多人对你绘画的第一印象是很大的色块,很密的线条,认为你的绘画非常有特点,为什么你会选择这种表达方式呢?
王首麟:首先我认为绘画并不存在什么样的特点,没有固定的一种风格,因为随着人生经历的变化,绘画也会有所调整,而不是找到一个特点后固步自封了。选择这种方式大概是诗歌给我影响,比如说李白的诗,就给人很豪爽,很恣意的感觉。而大色块水墨本身就有一种感染人心的作用,我希望用这种方式来畅快地表达我想要呈现的东西。对于大写意的绘画来说,山水的表现可能更容易些,而人物因为要表现基本的形体构造有一些难度,但是我喜欢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比如南宋梁楷的画风,就比较率意,比较随性,但又对人物的刻画十分到位。像《泼墨仙人图》,《李白行吟图》这些作品中,都用了比较大的色块,比较简括的线条,像唐代的张璪说的“超以象外,得其寰中”。
记者:很多创作者都谈到“艺术源自生活”,生活中哪些地方对你的创作影响很大呢?
王首麟:可能是我生活的地方特色对我的影响比较大。小的时候生活在东北,一个黑山白水的地方,很淳朴,后来到了云南,在云南呆了很长时间。云南是一个非常美的地方,有很多的少数民族。建筑,服装都很有民族自己的特色,但随着现代化的进程,这些东西逐渐在消失。现在走在这些地方,都是砖瓦房了,很原始很独特的东西慢慢就被同化了。我想在这个过程中,我需要用绘画的方式把它记录下来,让大家能够看到原来的那种生活方式,那种美,同时也重视这个文化消亡的问题。
记者:这次的展览中,有专门对于线描作品的展览,可以看出你对用线很考究,这跟你学习国画的方式有关联吗?
王首麟:我们那个年代,跟现在的大学里学习国画不太一样,不是从素描,色彩练起。我小的时候,很喜欢临摹连环画,或者是书中的那种插图,都是一些线描。这种最初的绘画体验对我现在的创作有一定的影响,比如说我在用线的时候会感觉非常的舒服,感觉这是我自己的一种表达方式。而现在的大学里主要是学习西方的一种方法,有些学生类似于用水墨的材料来画油画。
记者:作为高校教授及绘画前辈,你对学习国画有什么样的建议呢?
王首麟:国画是和中国的古典文化结合在一起的,学习国画,还是要深入地了解中国的文化,包括中国的哲学,美学,诗词歌赋等,从中可以给人很多的启示。像中国古代的文人画,就比较讲究文化的积累,讲究意蕴。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名族艺术委员会主办、布鲁姆画廊承办的“我行我述——王首麟新作展”于2013年9月15日下午在798艺术区二街D03-4布鲁姆画廊展出。此次展出的是王首麟近期的中国画新作,风格归结为三种:行踪、行色、行草,观者可以从中了解到王首麟近期绘画艺术的全貌。展览将展至9月25日结束。
作者:李林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