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专稿 | 天地乾坤 造化无穷:2024深圳湾公共艺术季的自然、神话与科学

“自然活力

“自然活力"--2024深圳湾公共艺术季

8

深圳人才公园、深圳大学粤海校区北区、南区

43天后结束 2.9万+

进入12月,一年一度的深圳湾公共艺术季拉开帷幕。围绕着30万平米的心形人工湖,14件全新作品精彩亮相,取代去年引发观展热潮的《大黄鸭》《背包客》等作品,又一次成为人们观赏、打卡的新去处。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2/4fb837857d602efb8913ea730c2ba6bf.png

两匹金属镀锌板制成的马,通过一红一黑、一实一虚探讨生命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和无处不在的对立统一法则;4个大小不同的白色云朵被安置在绿色的草地上,白云与绿草相互衬托,也与天上的白云遥相呼应......尤其引人瞩目是,位于园区入口处的雕塑《大圣》,作为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悟空这一角色的深刻诠释,艺术家李象群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以京剧武生亮相的“大圣”,反手持棒,凌空而立、气势磅礴。作品飘带高点12米,右边金箍棒头到大圣左手宽达15米,流动的衣袍线条与卷云底座相互呼应,仿佛悟空正破空而出,挑战极限,使观者如置身于大圣腾云驾雾直冲霄汉的情境中。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2/8672a175cd8062267797f8de0fc57f10.jpg

《影子与马》 苏新平 2024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2/b66275fd15e3f8ac2cc43cfe7e5c88a1.jpg

《浮云》 蔡志松 2011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2/01cf898380d02caa8a3fa1dac44491ac.jpg

《大圣》观展现场

王端廷:主题与三大单元

今年是深圳湾公共艺术季的第六届,展览主题为“自然活力”(The Vitality of Nature),分为“自然与生命”“自然与神话”和“自然与科学”三个分主题。此次展览共邀请到托尼·布朗(Tony Brown)、蔡志松、邓乐、郭显君、李承骏、李象群、刘明慧、邱启敬、申红飙、苏新平、吴达新、杨宏伟、禹飞和张树国等14位著名艺术家共14件大型户外装置和雕塑作品参展。

王端廷是深圳湾公共艺术季的第一届、第五届和第六届的策展人,继首届展览以“开放进行时”为主题得到很好的反响之后,第五届“共生态”因为引进了霍夫曼标志性作品《大黄鸭》而掀起了一波看展热潮。据统计,在《大黄鸭》展出的一个月,共有800万人次进园参观。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2/13f80659fe60bb863bd2d0eb3ab4ae95.jpg

《彦茨嘎哈》申红飙 2024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2/f9a4eeaf5fa635c8729cc9a678a96e6c.jpg

《巨浪》 吴达新 2011

王端廷表示,此次展览并不是要诠释珍爱自然、保护生态这样一种生态文明观念,而是要演绎天地乾坤大、造化本无穷这一贯穿人类文明史的大主题。在挑选参展艺术作品时,围绕展览主题和三个分主题,同时考虑到作品与展览场地的协调性和关联性。

“在策展过程中,策展人的角色类似于电影导演。我们首先从展览主题出发,挑选合适的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就像导演挑选演员一样,策展人选择艺术家就如同选择演员,而选择作品则是挑选角色。不同的艺术家可以展现多样的风格和角色,就像演员能够扮演不同的角色一样。例如,巩俐既可以演绎村姑,也可以扮演城市白领,这种多样性在艺术家身上同样存在。艺术家根据展览主题提供不同的作品,而我们则根据主题选择他们的不同侧面和作品。所以,有些艺术家可能会多次参展。此外,我们还需关注展览环境与作品之间的关系。以深圳湾公共艺术季为例,每个展点都是固定的,而不是随机选择的。这是因为每个展点都需要进行基础设施,例如需要灌注厚厚的水泥以确保作品的固定性。作品是否需要提供电路支持也是考虑的重要方面。”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2/5cbc639fae5f80a692a7760d49884ea1.jpg

《一路风景·深圳湾》观展现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2/ad225947a4c163fb47b72202ab677572.png

杨宏伟 《所见非所见》 2024

公共艺术强调互动。王端廷介绍互动有两种:第一种是作品题材或者主题与当地的自然有关,也是讨论公共艺术的在地性问题。艺术家邓乐带来作品《一路风景·深圳湾》,七个旋转的镜面不锈钢三棱柱组成的机动装置,全方位映照周围环境,形成万花筒般的视觉效果,与观众和环境建立多重对话;第二种是与当地的人文环境有关。如杨宏伟的作品《所见非所见》在深圳大学展出,通过苹果手机成像原理设计并只能通过苹果手机观看的彩色和黑背两种画面,都与深圳大学有关,彩色画面代表了深圳大学五个体育项目的运动员,黑白画面是深圳大学的校训。

作品:深圳与“自然活力”

作为对主题“自然活力”的回应,艺术家们用作品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2/5ddd6b64b486f074c87f881e06e34a6c.jpg

《孵化》刘明慧 李承骏 2024年

在此前的2021年和2023年深圳湾公共艺术季中,以深圳本地候鸟黑脸琵鹭为原型的《时光Ⅰ》和《时光Ⅱ》备受关注,两件作品皆以卡通手法将黑脸琵鹭塑造成活泼可爱的潮玩形象,并赋予其诙谐幽默的人格特征。艺术家刘明慧&李承骏本次参展的新作《孵化》,以黑脸琵鹭孵化幼崽为主题,象征着城市作为一个孕育创新和发展的场所,鼓励人们发掘潜力、实现梦想,创造出新的可能性。李承骏表示,在介绍创作初衷时表示,这件作品意在展示年轻人在人生不同阶段的变化,是在生态与成长主题下的全新尝试。

“自然活力体现了自然的生命力美感,也让人反思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这个主题结合了自然生态与深圳特色,让艺术表现出了自然与城市的深度融合。”同时,李康文还表示,在多次参展的过程中,见证了深圳湾公共艺术季的影响下不断扩大。每年的主题都在紧扣时代与城市发展,而他的作品也在努力融入深圳的气质:“我希望未来引进更多科技与社区的合作,让艺术真正的深入城市每个角落,成为深圳文化与活力的象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2/a254c3ced37bdc4f1791351130809a9e.png

《速度》 禹飞  2021

本届活动首次开启了分展区,在深圳大学粤海校区展出了两件作品,除了《所见非所见》,还有艺术家禹飞用不锈钢钢丝焊接而成的猎豹雕塑《速度》。前者采用彩色与非彩色转换模式来制作图像,通过彩色与黑白图像转换来探索视觉感知的不同层面,后者定格于猎豹奔跑过程中收起四肢的瞬间,将猎豹的力量、速度和优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今年是数字雕塑艺术家禹飞第一次参加深圳湾公共艺术季。他在深圳工作、生活十多年,在创作过程中经常使用数字软件。禹飞介绍,之所以将作品命名为《速度》,是源于自己的创作经历与深圳特色:深圳以其迅猛的发展速度和科技创新而闻名。《速度》不仅代表了数字创作中的速度和效率,还象征着深圳的快速发展和科技未来。通过雕塑软件中的减面技术的设计和运用,作品在视觉上展现了速度与运动的概念,与深圳这座城市的精神相得益彰。

“深圳湾公共艺术季到今年已经是第六届,每一期我都非常关注。今年展览的主题为‘自然活力’,猎豹既是速度的象征又是代表了生命力旺盛,跟主题非常契合。希望人们看到这件作品既能感受深圳速度,也能感受到年轻人的活力与激情。”

公共艺术:与文化、自然的交融

历经五届,“深圳湾公共艺术季”已从一个区域性的艺术盛事,成长为国内广具影响力的公共艺术展览品牌。作为项目总策划,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艺术家李象群回顾了“深圳湾公共艺术季”五年历程,他表示,第六届艺术季不仅是对过往经验的致敬,也是迈向更高目标的开始。尤其是,今年由南山区人民政府和深圳大学的共同主办,为艺术季增添了学术性和新活力,深圳大学的加入更是拓展了展览空间,注入了多元视角。李象群希望“深圳湾公共艺术季”能继续秉持创新精神,成为湾区的一张亮丽文化名片。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2/5011322c0a8b3473691bab079fee013e.jpg

《正反面》托尼·布朗 2024

基于此次的参展经历和感受,来自英国的参展艺术家托尼·布朗用“动力源、动态、充满活力、有趣”来形容深圳。他带来的碳钢结构艺术品《正反面》,以富勒烯巴基球为原型——巴基球既是生物细胞,又是宇宙星球,这一作品反映了宇宙万物的构成及其运行法则。出于对深圳高科技的动力源地位的思考,他在作品的制作中使用了高科技手段。

托尼·布朗对该作品展示的效果表示非常满意:“与约瑟夫·博伊斯的社会雕塑不同,公共雕塑是一种社会粘合剂。它将社会粘合在一起,因为它可以成为纪念碑——人们会说“哦,我会在那个雕塑约你见面”的地方,可以成为孩子们玩耍的地方。这个公园看起来有点工业化,而且拥有开放的景观,我的作品在这里展示,与周围的景观非常契合,像一朵花在这里开放,是文化与自然的交融。这种混合非常有趣。”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2/788fa50addd52895896dc74fc1a5ad9e.jpg

《康龙》 李承骏 2024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2/60092d491ebd66aee2c4f9450833a12b.png

《卢卡》 张树国 2024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2/9110efcfe8711f6dc1321cef1a25586f.png

《羬羊(qianyang) 》邱启敬 2021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2/181250b65648d21b9317f19e11a53267.png

​《五行山水图》 郭显君 2007年

托尼·布朗表示,在谈论“公共艺术”这个词时,首先公共就意味着广泛,而公共艺术则意味着要面对非常多样的人群。不仅要让不同年龄阶层和身份的观众都喜欢,还要让不同类型的作品都符合公众的导向。而这次展览将流行雕塑、具象雕塑、互动雕塑等各种雕塑进行混合,在策展团队的策划之下,回应了这个非常多元的环境。

作者:江静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