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7-06-12 11:06
欧仁·德拉克罗瓦 《自由引导人民》
我很少看时装秀,最近却去看了一场大学生做的秀。华师大设计学院和意大利名校NABA学生联袂做的这场秀中,NABA的作品尽显其于制作和商业性把握上的老练;而华师大设计学院时尚设计专业的学生作品,却在艺术感、未来感上略胜一筹。
难以想象华师大设计学院这个专业创办仅仅不到3年,而这些设计作品都出自才一、二年级的学生之手。这些学生之所以能迅速成长起来,原因可能有许多,而我觉得其中相当重要的是,该学院通过广泛的国际合作,为学生创造了大量展示和交流的机会,甚至是一些连专业艺术家和设计师都感到羡慕的展示平台。在这些平台上,学生们直接与国际上最高端的设计名校高材生甚至老师“争奇斗艳”,以至于迅速成长起来。
高手是在与高手的较量中诞生的。非但武林高手是这样造就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也是如此。不过,很多人不认可这个理。
我们经常会听到类似这样的抱怨:现在社会人心浮躁,追名逐利,出不了艺术大师了。甚至有观点认为,只有远离红尘,躲到世外桃源,才可能出大师。
然而,这种貌似正确的观点却无法从艺术史中得到验证,相反,艺术史上的大师往往都是在滚滚红尘中“滚”出来的。艺术史上的重要艺术潮流、艺术大师,大多集中于当时政治、经济在走上坡路的国度,而且往往集中在商业繁华的大都市。在中国艺术史中,唐朝的洛阳,宋朝的汴梁和临安,明朝的苏州,清朝的扬州,晚清民国的上海等,都是艺术家云集,大师迭出的繁华之地。西方艺术中,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弗洛伦萨,印象派在法国巴黎,二战后的艺术潮流在美国纽约……更是清晰地呈现这样的规律。
或许有人会说,梵高不是躲在法国南部阿尔吗?高更不是“避世”于塔希提岛上吗?八大山人不是遁迹空门,潜居山野吗?但我们要看到,这3位这么做都是有其不得已的原因的,而且他们在“避世”前都见过世面。即使“躲”在法国南部,梵高也始终热切关注巴黎的艺术动态,关注著名的艺术家的创作,并热诚地邀请他们来他画室一起生活创作;高更“躲”在塔希提,也始终与法国保持着互动,并时而回去做个秀;只有八大那是真的在逃亡,但只要局势稍微安稳了,他也会云游各地,与搭得上的画界高人如石涛互动一下。
艺术大师往往扎堆出。其中当然主要是由于风云际会,时势造英雄,但也因为高手在一起相互较量更容易产生绚烂的火花。张大千如果没有去欧洲见识过西方的艺术大师,或许就不会激发他创作出泼彩山水,而充其量只是一个仿古高手。艺术史上有的大家,活着的时候彼此竞争难分高低,死后却并肩辉煌于艺术史。如徐悲鸿、刘海粟,我觉得他俩的互相激励,无意中也成了各自在艺术创作上的动力。相信在艺术史上,他俩谁也抹不去谁。
不仅艺术大师是在高手的PK中涌现的,科学、文学、哲学、宗教等等领域也概莫例外。
从小躲在鸟不拉屎之地暗无天日的古墓里,靠一本武林秘籍独自修炼,一出山就打遍天下无敌手,这种事只会发生在武侠小说里。
德拉克罗瓦有幅画叫《自由引领人民》,画中敞露胸怀、高举双臂引领人们战斗的自由女神,就像是艺术——艺术是人类文明的开拓者、探索者、引领者,是时代潮流的弄潮儿,是滚滚红尘中特立独行的思想者,她的心与红尘万众共鸣,她的泪因芸芸众生而流。她唯独不会是逃避红尘的隐士。
来源:艺术国际-评论 作者:林明杰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