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如果你有一颗种子,你会如何对待它?
这颗小种子或许被你种在名为“希望”的苗圃里,在阳光的爱护下,长成你所期待的模样。
而当孩子们收到一个这样的问题,他们又会如何解决它?
2023年7月10日下午,“1棵树·1世界”ANOBO世界少儿科技艺术巡展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和今日美术馆开幕。
本次展览是中华世纪坛“世界文化季2023”中“青少年全球素养培养互动”板块的重要展览,由ANOBO一世界教育团队策展,由中国儿童中心、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今日美术馆、哥伦比亚大学全球中心|北京、北师大-ANOBO少儿全球素养课题组和ANOBO国际教育研发团队联合主办,北京歌华文化中心有限公司承办,清华美院社会美育研究所和首都师范大学亚洲美术教育研究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北京阳光未来艺术教育基金会作为公益合作伙伴深度参与。
嘉宾合影
作为一场由多国艺术家与少儿共创的大型沉浸式科技艺术互动巡展,展览打造沉浸式场景化模式,以美育为核心提升少儿的全球视野、传递真善美理念。
“1棵树·1世界”展览现场
▋“1棵树·1世界”
“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尤为重要的角色。千百年来,中国人赋予它各式各样的象征意义与文化内涵。”展览以“1棵树·1世界”为主题,将“树”所蕴含的多重意义通过艺术互动的形式传达给观众,尤其是观展的孩子们。展项中不仅富含艺术创作、科技体验和科学知识,还融合以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的精华,增强孩子们对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文明传递、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观念的认识。
杨澜女士开幕致辞
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北京阳光未来艺术教育基金会理事长、资深媒体人杨澜表示,这个世界本来是很丰富的,但今天的人常常不开心,原因就是我们失去了联系,失去了和自己、和他人、和自然、和这个世界的联系,“孤独”成为这个时代的流行病。近10年来,北京阳光未来艺术教育基金会一直致力于在资源相对匮乏的乡村开展美育项目。乡村美育的重要课题不是教会孩子们学会绘画或者某些艺术技能,而是启迪他们情感的表达,发挥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
嘉宾为参加巡展的小艺术家们颁发参展证书
▋通过一棵树,如何看到一个世界?
对于这个主题,展览中各个展项的艺术家与“小小艺术家”们齐心协力,给出了一个个充满阳光、天真、美好的答案。而在这些丰富的展览项目中,有一片“独一无二”的森林十分引人注目,它们是由教育工作者与孩子们共创完成的创意树装置。
其中一株由百余特殊盏灯笼构成的“阳光与种子”,就来自北京阳光未来艺术教育基金会与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教育局共同开展的“爱的启蒙”校园美育全国示范项目的8所项目示范的百余名学校师生所绘,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艺术家卢征远担任策划人。
“阳光与种子”集体作品,由艺术家卢征远和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8所学校的百余名师生共创
今年是阳光未来艺术教育基金会参加ANOBO世界少儿科技艺术巡展的第二年。与去年相比,基金会更加注重作品的呈现,希望大家能够在作品中获得更多共鸣。
“阳光与种子”每一盏灯笼就像树上的一叶、一花、一果实,在树枝上热烈地生长。灯笼的外部材质是宣纸。孩子们用画笔,在宣纸上画下了他们心中的“世界”。老师并没有给孩子们太多限制,而是让他们自由地表达内心所希望的世界。在他们的表达里,我们可以看到充沛的情感,看到家乡的一片土地,看到世界的一隅角落。有的孩子画下了青海当地的特色,羚羊和自己家的房子。还有一些孩子们画下了自己喜欢的食物、风景和未来世界的样子。
孩子们的画作
作为“阳光与种子”的策划人,卢征远认为,在这个主题中,他与孩子们所创造的不只是“一棵树”。“我们共同塑造了我们认为的世界,并且畅想我们所认为的未来应该如何谋划。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看到孩子们充满热情地对世界的观察、充满想象地对于艺术的追求,包括对自己的再次的塑造。我觉得当下‘美育’不仅仅为了画一张画、做一件作品,最重要的是对人的培育。作品是渠道、通道、路径和方法,它的目标是教育,也就是立德树人。”
▋让爱启蒙,用心“连接”
孩子们在属于自己的小灯笼上绘制自己的生活和梦想,百个小灯笼仿佛一片片树叶和果实,汇聚起来组成一棵青海“旱柳”树的雏形。点亮树的瞬间,就像阳光照耀了每个孩子的梦想和未来,这些点点星光,也是经历了成长后结出的一颗颗晶莹闪亮的硕果。
“孩子们手眼并用和自然在连接,和自然中的一棵树一朵花在连接,和地球的未来在连接,和世界其他角落的小朋友们产生共情。这也代表着我们对孩子健康全面发展的期许。”杨澜谈到。
孩子们在画画中
杨澜与NOBO国际教育研发团队创始人、教育策展人燕柏彤
通过跨界连接与启发性的教学方法,艺术家的奇思妙想走进青海乡村校园,青海乡村学校孩子们的天马行空落地在美术馆这样一个公共教育空间,青海与更广阔的世界建立起了一种奇妙的连接,孩子们的作品走出高原、面向全国、走向世界。
北京阳光未来艺术教育基金会秘书长段昉也有类似的理解。对于参与美育项目的老师、同学们来说,“展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在展示的过程中,他们的作品被其他观众“观看”,其实对于他们自己而言,也是一个自我展示和观看的过程。这对孩子们也起到了正向的激励作用,鼓励他们继续创作。同时,它也在美育的各个环节中形成了良好的循环。
然而,“展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于偏远乡村的孩子而言,能够按照传统的模式在学校内展示已实属不易。但是对于美育的推广来说,局限于校内的儿童展览并不能起到更大范围的影响。如果能够在更有影响力的舞台上展示乡村孩子们的美育成果,无论对本土的乡村美育振兴,还是对整个社会而言,都像是一剂强心针,给人振奋的力量。这对于艺术圈和美术教育界来说也是一件颇为积极和创新的事情。
段昉认为,这场展览把教育和公共艺术打通了,通过孩子们的作品,向社会展示美育成果的同时,也向全国各地的学校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美育教育视角。
“阳光与种子”局部
▋结语
在这一次的展览里,我们可以发现,“种下”一棵“世界”,离不开艺术和创意,就像是孩子们的成长也离不开“爱”。
当我们用爱“启蒙”,孩子们就能够用双手点亮一棵棵“世界树”。通过这棵树,孩子们学到了艺术知识,明白了自己的社会责任。伴随着“树”的成长,他们也将充满活力和智慧,为世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