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雅昌专访】何红舟:执念于“人” 执教于“生”

2015-11-29 22:12

  何红舟身为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油画系现任系主任,天天周璇在教学、管理的连轴线上,乐此不疲的同时也没耽搁创作。一年前,他的《桥上的风景》获得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油画金奖,现场评审的29位评委认为这幅油画“有一种历史性的风景情怀”。

  同时,他的好脾气也是圈里知名,他的朋友孙景刚曾有过这样的描述:对待朋友和同事他谦和礼让,聚会的场面上总是甘当“配角”,从不抢他人的“戏份儿”,对待学生他也是有求必应,几近那种没有脾气的“好好先生”……而他曾经给孙景刚发短信说:“我不是一个很生动的人,画也受牵连……”

何红舟

  这样一位总是放低姿态的艺术家将骨髓里的谦虚和诚恳融入创作艺程中,从四川美术学院附中毕业之后,他来到江南杭州,之后便耽搁于此,追寻想要的“人生”。他的作品大多含蓄凝练,虽内容丰富但总是被克制地稳稳体现,他专注画“人”,信任写实技法带来的挑战与满足,同时又将热情与责任感赋予教学,在教学相长中获取持久的自我认可。  

“红舟不是那种能在人群中振臂一呼引来关注的人,但你如细细打量、揣摩,你一定觉得他的生动另有天地。”孙景刚说。

  对“人”的艺术执念

  雅昌艺术网:您曾经说过除了人物画别的什么(画)都不会?

  何红舟:讲过,那是我和孙景刚老师在聊天的时候说的,说的倒是真心话,因为画人物的时候,会有很多技术细节的东西,像我这种从附中到本科、研究生,完全是科班出身,传统意义上来讲还是具备比较扎实的基本功,在表现“人”的上面好像很容易发挥,如果让我去画风景,反而觉得特长发挥不出来,可能会比较矫情地弄一点东西,但感觉不是很舒服。(画人物)会涉及到很多东西,有很多文章可以做。

  雅昌艺术网:您早期会有一些人体或肖像习作参加展览,观众的评价如何?

  何红舟:有人会感觉你的艺术态度不是很明朗,艺术表达的不是很清楚。后来就转向历史画创作,其实历史画恰恰是关于人的,描述人本身的,有很多可以琢磨的东西,正好跟我所谓对基本功的要求吻合,比如关于空间的把握,具体造型的处理等,难,但努力还能做到,就觉得挺好玩。

何红舟 春光 70x140cm 2005

  雅昌艺术网:追问一下,“习作”跟所谓的创作作品之间存在什么差异?

  何红舟:应该说现代主义时期这种问题已经不成为问题,所谓作品的呈现方式,已经不是古典的两分法,而是作为一体的方式来体现。我所接受的教育体系,很明显是在为最终的主题性创作做准备,从静物转到石膏、石膏头像、半身像,从一个局部到真人,最终还是为了画一个人,还要学会捕捉场景,最后就是主题性的创作。我们很明显地把这种习作概念理解为不完全具备真正有独立作品意义的东西。现在展览方式多样化,创作手稿本身也可以作为作品来呈现,其实这个时候对绘画的解读便不再是一个表面完整性的东西,而是讲发展的脉络,即所谓作品的“总体性”,从这种角度来理解,习作,就不单纯是一个练习的东西,而是作品的成长痕迹,同时也是把握某个东西的痕迹,实际上是一个起点。

何红舟  张莉 150x150cm 2012

  雅昌艺术网:您的很多作品,特别是历史画,人物表情有较为明显的特点,比如内敛,含蓄,这跟您个人性格有关系吗?

  何红舟:会有一点认识体验,我是四川美术学院附中毕业的,那时正好伤痕美术出现,给我的印象蛮深,那时有很多人讨论关于表情的问题,早期许多红光亮的作品,人物是比较极端的表情,那时一批人像何多苓都讲到表情的中间状态,意味深长,不靠某种极端的表情衬托一个画面,把观众局限在没有想像的氛围里,当然也要看具体的画面,特别是历史画,比如画《启航》,人物表情肯定是凝重,因为那是特别有意义的时刻,如果按照生活化来表达,把人画得嘻嘻哈哈,就体现不出一个历史事件的分量。人表情的丰富性并不在于极端化,艺术有自身的规律,如《拉奥孔》般。

何红舟 秋晨 200x110cm  2014

  雅昌艺术网:对传统绘画怎么看?

  何红舟:一方面看作一个基础,它必定跟我们总体性创作的取向有关联,表现一些主题性创作的时候很自然会把这种关系理顺,现在经常会在教学中讨论所谓“基本功”问题,到底什么叫做基本功?创研方向的不同,基本功涵盖的范围和要求也相应有所不同,那么技巧的东西呢?创作者的艺术态度其实可以找到一种契合的东西,这不矛盾,具象一方面要求具备所谓传统写实绘画的严格标准或某种高度,同时也在拓展你对这个时代一定的敏感度,而且包含对个性化绘画语言方面的个人表达,其实是多层次的,要包容起来。“传统”不是一种唯一的方式,还有所谓与时俱进的状态,而当过往的语言能够传达自己的感受时,可能在这个时代里本身就具有一种意义。

  全国美展金奖作品诞生记

  雅昌艺术网:您的《桥上的风景》荣获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油画金奖,它是如何创作出来的?

  何红舟:这张画其实是专门为全国美展准备的,画的是林风眠、吴大羽和林文铮的肖像,体现的是他们在巴黎留学生活,其实之前也画过一张有关林风眠生平的创作,当时叫《西迁途中的林风眠》,因为那张画和那次的创作经历,才有了后面这张画。

何红舟 桥上的风景 235x195cm  2014

  雅昌艺术网:《西迁途中的林风眠》也是一个命题作文吗?

  何红舟:当时广东梅州一个企业家在我们学校设立了林风眠奖学金,这个企业家很希望在梅州建立一个林风眠纪念馆,但手上没有任何林风眠的作品,许江院长感激他为林风眠奖学金做出的奉献,所以专门组织全院的教师完成了一批有关林风眠的作品,来作为林风眠纪念馆馆藏第一批作品,当时(我)就选择《西迁途中林风眠》这张画,正好是那个题材。

  另外,因为以前画过《启航》,当时收集民国资料比较多,对那个时期比较感兴趣,比如那时候人物的穿着打扮蛮有仪式感,对形象感觉有一种冲动。差不多2014年年初完成那张画,6月份考虑到全国美展的创作,那时正在编辑《国美之路》的画册,又找到很多资料,我就想能不能再画一张林风眠?许江院长也说还可以再画张林风眠,但我想不能重复,就选了他们在巴黎留学的生活。创作的时候,有几张照片,后来我想把他们留学的生涯体现出来,稍微动了点脑筋,想到了“桥”,通过桥的寓意来体现沟通中西,加上当时法国也是世界艺术汇集之地,也有点像桥梁的作用,这几重意思叠加在一块,从构思上容易成立。

何红舟 西迁途中的林风眠  200x200cm 2014

  雅昌艺术网:技法上两张是否有差异?

  何红舟:一个调子偏暗,一个稍微偏亮,但还是灰调子,并没有处理成那种蓝天白云,主要是考虑到历史感的传递,颜色上其实是有所压缩的,没有把跨度拉得很大。

  雅昌艺术网:色调的选择是有自己的偏好还是根据主题来?

  何红舟:首先要考虑跟主题的契合;其次我喜欢油画厚重的语言表达。

  雅昌艺术网:这张画创作时间是多久?有遗憾吗?

  何红舟:画的时间并不是太长,印象中从3月份构思,大概画了两个月左右,当时正好毕业季,时间很紧张,中间出了问题也来不及调整。我其实画了两次,第一幅画完后感觉空间位置不对,因为我没有到过那个桥,网上找的资料照片也没有我想要的角度,比如桥上面的灯柱子,远处的埃菲尔铁塔,和旁边的教堂,是三个柱子一样的东西,这个三角的空间关系我始终没有搞懂。当时一个学生正好有朋友在巴黎,我说你让他站在桥头拍张照片传给我,根据那个照片再来调整(空间位置),后来又画了一张,高2.35米,宽1.95米,感觉比之前(那张)空间关系好很多。尽管是借助别人的相机,但感觉一下变得比较踏实,也就知道怎么组织这些关系了。

  (遗憾)多少有一些。其实最早画的是四个人物,后来参加省展时评委老师觉得构图有点塞,建议左边那个人物拿掉,我忍痛拿掉了李金发,他是我们学校雕塑系第一任系主任,比林风眠早到巴黎,被定义为中国最早的先锋派诗人,对林风眠有很大影响。他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人物,有点可惜,如果有机会复制这幅作品,希望把他再放进去。

何红舟 黄发祥 启航 550x270cm 2009 (副本)

  雅昌艺术网:您如何看待订单式的作品?

  何红舟:我尽量把所谓的订单当成自己的作品,认真对待,二者不是对立关系。画具象绘画需要很大的劳动量,时间投入很多,(对立的方式)会非常痛苦,我希望在这里面找到一种平衡,既能够体现自己艺术创作的态度,也能达到绘画本身所具有的公共性效应。

  “电梯管理员”的文化渴望

  雅昌艺术网:当初为何从川美附中走出来?

  何红舟:那时有种(走出来的)渴望,四川身处内陆,人在这里对环境特别敏感,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对文化的渴望变得极强,到现在为止,四川美院也始终有这种东西。

  雅昌艺术网:什么原因促使你选择杭州(中国美术学院)没有选择北京(中央美术学院)?

  何红舟:(笑)北京(央美)连名都没报上,那时候是通过函报(函寄作品)报名的,国美报上了,就到这边考试,其实中间也挺遭罪的,我们那届正好是全国第一次艺术生全国统考(文化课),在不知道专业课成绩的情况下就得填报志愿,我对填报志愿没有任何经验,很痛苦。我不知道我在国美考的怎么样,感觉没有把握,为了稳当,我填了川美,四五天后就接到当时国美油画系系主任郑胜天老师的电话,他还专门写了一封信,说你考的不错,欢迎报考我们学院。回头我就去问能不能改,说改不了,已经交到上面去了。我就不断跟这边(国美)教务处的人打电话联系,说我拿不到派遣证、户口本迁移证能不能读?这边真是很开放,说可以过来,没有问题。于是我直接跑过来,但那个时候没有转粮食户口关系,吃饭会成问题,当很多老师都给过我粮票,这个状态持续了一年多时间。

何红舟 假寐 100×81cm  2006

何红舟 秋实  140×100cm  2011

  雅昌艺术网:毕业任教国美后,从第四工作室转到第二工作室去了。这种调整舒服吗?

  何红舟:早期油画系分工作室的时候,最早是在第四工作室,呆了四年,然后孙景刚老师从基础部调到油画系做主管教学的副主任,进行了人员安排上的一些调整,我明显是写实的手法,放到第四工作室似乎不是特别协调,所以后来做了一些调整,后面的八年时间是在第二工作室。

  (调整)还是恰当的。第四工作室里有很多要迈出去和开放性的东西,感觉在那儿工作受益蛮大的,会知道艺术的尺度在哪里,这对你会有刺激,促使你必须去更好地把东西做好。第二工作室是所谓的新具象,但新具象也还是多方面组合,我过来的时候可能在基础教学这一块更容易跟大家合拍。

何红舟 萌萌  200x110cm 2013

  雅昌艺术网:您从国美毕业后就留校任教,这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您的创作有多大促进?

  何红舟:我始终在说当老师有不太容易的一面,经常会感觉到疲劳。我们曾经开玩笑讲,老师就像一个电梯管理员,把学生从一楼送到高的楼层里,重复做这个工作会感觉到疲劳,但另一方面,也会感觉到活力,这对创作还是有积极影响的。此外,学生对时代的敏感,包括对绘画的敏感,其实还是能够反馈给我们,陈宜明老师也讲过,在学校教书的好处是让你的思维永远不会特别狭隘。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邹萍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