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8-05-15 15:38
艺术北京2018
2018年的五一黄金周,“艺术北京”带来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展览,20个国家的160家画廊参与。出于对北京藏家购买力的认可,诸多高价大咖名作纷纷露面,如2000万的《九月》(罗尔纯),1500万的《无题116》(吴大羽),1200万的《彼岸桃花》(周春芽)等。而另一方面,“艺术北京”掌舵人董梦阳今年则更加强调艺术面向大众的倾向。在某种程度上,“艺术北京”同时具备了“消费升级”与“用户下沉”的特质。
你的浏览器不支持Html5
据瑞士投行瑞信发布的《全球财富报告》,自2015年起,中国的中产阶级人数达1.09亿,已然超过美国的9200万,居全球第一位。快速崛起的中产阶级群体正在重塑中国商业。中产阶级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对优质品牌的拥趸,让消费升级的概念近两年在国内越来越多被提及。
三年过去,《2018巴塞尔艺术展与瑞银集团全球艺术品市场报告》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艺术品市场成交价格在5000美元以下的艺术品占市场交易总量的62%,售出的艺术品中有90%的成交价格都在5万美元以下。同时,中国超越英国,以全球交易额的21%的成绩占据第二位。其中,作为联结艺术品与中产阶级藏家的重要桥梁,博览会在其中占据重要作用。
2018年的“艺术北京”展览面积扩容到了近30000平方米,是历年来展出规模最大的一届,共展示出了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160余家艺术机构。在当代艺术、经典艺术、设计艺术、公共艺术四个板块的基础下,还新增加了新锐艺术品市集品牌-Hi21,多层次呈现青年艺术家面貌。
上世纪80年代,是美国消费主义盛行的黄金十年,也是其消费升级的主要战场。此时,美国摆脱了70年代的经济滞涨,工业化基本完成,社会保障制度逐渐完善,50、60后(战后婴儿潮一代)逐步成为人口消费结构主力,恰逢美国人均GDP突破8000美金,新中产阶级兴起。这批人是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统一的一代人。
随后,如Costco、沃尔玛、奥特莱斯、Gap及Swatch等一大批以高性价比、品质更优的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通过重新组织商业链条,在这些企业的主导下,消费升级为美国人提供叫好叫座的商品。而其关键,在于建立新的生活方式,提供更高性价比的产品与服务。
换言之,消费升级的是品质,而不完全是价格的升级,其边界正在变得越来越大。
回到中国,以外卖行业为例,随着中产阶级对品质的追求日益加深,决定外卖O2O未来的将不再是价格,而是服务体验。如百度外卖等企业中,其目标核心用户是对生活品质有极高追求,和有较好消费能力的高端人群,这也促使百度外卖率开启转型之路。但它所面对的问题在于,相对垂直的市场是否能够支撑起转型的阵痛与长期的盈利目标。
但由于艺术作品的特殊性,导致其同时可以兼具“消费升级”与“用户下沉”两种走向,而不受彼此困扰。对于其它销售行业而言,企业或平台主动的“消费升级”往往意味着面向的用户群体变窄,但对原本就颇为局限的艺术消费领域来说,“消费升级”却是打开更大市场的重要依靠——将艺术与城市紧密链接在一起,并为大众提供优秀品质的艺术品。在本次“艺术北京”博览会中,总共吸引了超过120000人/次观展,这确实昭示了艺术消费的时代已经来临。
此次参展的160余家参展机构在销售方面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中,艺术北京当代馆中100%的展商都售出了作品,展览的作品既有适合收藏家进行收藏的高品质艺术品,百万级别的作品频频成交,大部分平均售价10-30万元;值得一提的是更多的展售作品的均价在2万元-5万元之内,影像作品和青年艺术的作品价格普遍在几千元到3万元之内,这些高品质但价格合适的作品促使新藏家大量入场。设计北京也延续了去年良好的销售势头,该板块所有参展商均有销售的记录。充分反映了国内目前艺术品市场的购买力结构正变得越来越稳定,越来越健康。
同时,当谈及“用户下沉”时,原本就已面向大众的其它销售与互联网企业大多将视线投向三四线城市的消费用户。但对于艺术领域而言,艺术品的消费用户才刚刚“下沉”至一线城市的普通大众上,仍然具备极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在ART news从1990年至2016年期间发布的全球前200名收藏家名单中,数据显示也发生了许多的变化。首先,美国所占的席位一直处于绝对优势,几乎占据了一半的比例。但在人数上呈现减少的趋势,2016年比2006年减少了4%,比1990年减少了7%。这大多源于中国内地的新藏家在近些年的加入。
此外,藏家入场年龄的下降也是重要的决定性因素。伴随主流消费群体的切换基本已经完成,80后、90后正式成为消费主力,这个群体更加追求产品品质,更加在意生活方式。于是,本届“艺术北京”在两个论坛区组织了16场艺术论坛,邀请国内艺术界和金融领域、投资领域和设计领域多位专家,并得以凭此再次发掘、培养及教育大众和藏家。
▲ 歌手、收藏家林依轮在现场观展
▲ 从左至右:资深媒体创意人李孟夏、原《时尚芭莎》总编辑,原时尚集团总裁苏芒
▲ 歌手、收藏家林依轮在“艺术北京”现场
▲ 展会现场,歌手、收藏家林依轮与艺术家艾轩
▲ 演员黄渤在“艺术北京”现场
▲ 演员张铁林在“艺术北京”现场
▲ 演员宋丹丹在“艺术北京”现场
如果我们将视线拉远,在全球范围内,2017年全年艺术代理平均参加5场艺术博览会,与2016年的数量持平。而根据问卷调查,艺术代理自报全年销售额的46%在艺术博览会上完成, 比上一年增长5%。 在去年,艺术博览会上完成的交易预计达到155亿美元,年增长17%,同时,艺术代理参与艺术博览会的成本也上升至46亿美元,较上一年增长15%。
于是,随着行业的发展、平台数目的增多及新藏家的进场,服务和体验成为核心竞争力。而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诸多艺术博览会究竟如何找准地位并稳步前进,则是决定谁可“突围”的重要因素。董梦阳同样在采访中提到“服务”——
“我思考的结果是怎么去跟这里的人产生真正的互动。不仅仅是面对大牌国际藏家,我更愿意服务这里更多的消费者与收藏者,伴随他们一起成长,这是未来艺术北京最重要的定位。其实说到底我们要提高服务,甚至我们要引进服务。并且用中国、北京和我们的努力工作吸引全世界来到这里。因为中国是全球未来最大的市场,没有人会拒绝这个市场的一个邀请。”
▲ ”艺术北京“创始人董梦阳接受“凤凰艺术”专访
所以,在这样的市场氛围之下,就要看哪家艺博会能够真正对接好在其上游画廊的真正需求,能够和画廊做到共生和共赢,同时又能够给为位于下游的艺术消费者、收藏者和投资者提供专业的服务和符合他们审美鉴赏、消费和收藏需求的艺术品,艺术博览会是这两端连接的桥梁。
而在董梦阳看来,今日之消费,在未来则是收藏之级别。
对话“凤凰艺术”
董梦阳 X 凤凰艺术
(以下为了方便阅读,“凤凰艺术”= Q)
▲ “艺术北京”创始人董梦阳
Q:这次艺术北京的表现和您预期相比怎么样?
董梦阳:预期我不知道,但我是觉得是欣欣向荣,看到了一些太多我不认识入场的艺术爱好者和收藏者,我觉得这件事是让我最兴奋的事情。我们希望吸引更多的人进到艺术,我认为主要是社会在进步,中国人需要艺术、文化和精神的生活了。这条路大家已经开始启动了,一发不可收拾,未来中国的市场真是震惊世界的一个市场。
Q:您听到的关于这届艺术北京的评论都有哪些?
董梦阳:在我的圈子里头,大家不会说我特别不好,我也听不到不好的声音。但我也不是不能听不好的声音,自己也看到了我们存在的很多需要改进和提高的空间。还有很好的一些艺术资源和艺术的机构没能够进来,我想未来还是要把他们吸引进来,我们做好更好的宣传,让他们在这里聚会。
Q:您是否会担心艺术北京在将来因为过于追求多元化和接地气,而丧失了某种品质?
董梦阳:这是完全不矛盾的一件事情。接地气和品质之间是可以在一起的,我们有提升的空间,我们如何把品质做的更整齐更好一些,一样是可以。接地气不是便宜的概念,或者完全便宜的概念,还是一个大家愿意去接受的东西,更多能看的懂的东西,或者是更加愿意去看的懂的东西。包括我们跟京东合作,也是要打开一条更加接地气的,以及价格上的接地气的问题。艺术北京不是一个特别能够便宜的地方,它还是一个高端的市场。我们也会和更多的城市的合作,来引导大众与市场。
Q:您怎么评价每一年博览会与收藏体系的变化?
董梦阳:今天我们还要仰赖于我们的美术馆、公共教育机构、学校、画廊和拍卖,一起去配合做这么一个有市场有教育的行为。我们一年一年进步,这件事都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也不是我们一个博览会能完成的任务,还有那么多的博览会,他们也都在很活跃地推广。这都是对社会和对艺术的贡献,至少让很多人知道艺术的存在。
这次新进来很多藏家,真的让我很兴奋,他们可能已经不是为了拿艺术来挣钱,而是真正的在想我的房间里需要放个什么,我的公司门口需要放什么。这件事情让我觉得这是艺术的作用,艺术就是做这件事情的。今天他更多是觉得他适合、喜爱,我觉得这是一个正常的收藏心理,假以时日,我们就是一个真正有收藏家的国家和博览会了。
▲ 第13届“艺术北京”展会现场
Q:艺术北京作为一个老牌博览会,现在面临哪些困境?
董梦阳:不进则退,我觉得如果说有什么困境,我思考的结果是怎么去跟这里的人产生真正的互动。服务这里更多的消费者与收藏者,伴随他们一起成长,这是未来艺术北京最重要的定位。其实说到底我们要提高服务,甚至我们要引进服务。并且用中国、北京和我们的努力工作吸引全世界来到这里。因为中国是全球未来最大的市场,没有人会拒绝这个市场的一个邀请。
Q:您怎么预测艺术北京或整体艺术消费未来的发展?
董梦阳:中国的事情有时候真的不敢预测,因为中国的变化也是没有那么多可以参考的地方。但我有一点是肯定的,人们对文化和艺术的需求不是源于社会制度和种族,而是来源于人性。中国人开始要关注精神的生活了,所以他们对文化的需求将是改变世界文明面貌的行为。
这次大家更多谈到艺术北京对消费升级的问题,引入艺术消费的这么一个概念,其实大家不要误解,艺术北京的东西也都不便宜的。其实我是希望人们用消费的心态去来收藏艺术品,然后得到一个更好的收藏回报。而不是简单的那种可以消费的起的东西概念,这些作品也都是一个收藏级别的东西。
大家别误解了,我们是来消费的,同时艺术北京也是收藏级别的一个博览会。但是我在未来的361天,希望可能把艺术能够深入下去。所以说我更强调的是一个消费心态和收藏心态,而不是消费级别的博览会,我觉得我还做不到那样。
13年过去,这家中国最老、最重要的博览会之一依然矗立在北京。在一年年的发展中,这座城市为“艺术北京”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与市场,但也在当下随之带来了困境。在这个“消费升级”与“用户下沉”并存,全球数字化的时代,又该究竟如何处理艺术与地域的关系?
来源:凤凰网艺术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