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如果你热爱自然,喜欢风景画,尤其偏爱色彩和它传递出的情感,那没有理由错过威廉·透纳(William Turner,1775—1851)的画作,无论是他的油画、水彩画,还是素描及笔记。
威廉·透纳(William Turner,1775—1851)
透纳是英国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浪漫派画家,以独树一帜的色彩表现和狂风暴雨的绘画题材而闻名。但他的人生看起来并不像他笔下的海面那么波澜壮阔。
透纳出生于伦敦,14岁进入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学习,30岁左右,在母校担任透视学教授并开设了自己的画廊,终生未婚,76岁在贫病中离世,身边的人说他性格阴郁、孤僻且悲观。
〔英〕威廉·透纳 《运输船遇难》 布面油画
172.7cm×241.2cm 1810年
葡萄牙里斯本古尔班基安博物馆藏
与他相伴最久的,只有绘画。绘画不仅映射了他的内在世界,更是他全部的外在世界。他独自游历欧洲,草稿本上从瑞士的雪山一直描摹到威尼斯的贡多拉小船。
透纳的风景画通过光和色彩表现出激情和力量,有着震撼人心的视觉效果,让观众产生一种敬畏的崇高感。
〔英〕威廉·透纳
《雨、蒸汽和速度——伟大的西部铁路》
布面油画 91cm×122cm 1844年 英国国家美术馆藏
《暴风雪·汉尼拔大军穿越阿尔卑斯山》是透纳早期最具气势的代表作品,灵感来自他对一次暴风雪的观察,表现了迦太基统帅汉尼拔在公元前218年率领大军翻越阿尔卑斯山远征意大利的场景。
〔英〕威廉·透纳
《暴风雪: 汉尼拔和他的军队越过阿尔卑斯山》
布面油画 146cm×237.5cm 1812年
泰特不列颠美术馆藏
透纳没有在画面中表现汉尼拔将军本人,而是表现了汉尼拔大军在暴风雪面前的挣扎和无奈,在肆虐的暴风雪中依稀出现士兵和剑戟的身影,营造出战争的激烈程度。
《暴风雪: 汉尼拔和他的军队越过阿尔卑斯山》(局部)
《奴隶船》是透纳风景画中最具社会意义的一件作品,描绘的是发生在1783年的真实事件。这件历史事件被托马斯·克拉克森记录在畅销书《废奴贸易史》中,作家的描述给了透纳创作的灵感。
〔英〕威廉·透纳 《奴隶船》 布面油画
90.8cm×122.6cm 1840年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他用强烈的色彩、充满激愤情绪的艺术语言描绘了这个残忍、野蛮的场面,作品最开始的命名是《台风将至,奴隶贩子将死掉的和将死的奴隶扔下海》,渺小的人物形象和辽阔的大海和天空之剑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凸显出大自然的无穷力量和人类的脆弱。
《奴隶船》(局部)
透纳特意强调了阳光和水汽,橘红、柠檬黄、玫红、暗紫色构成这幅画的色彩旋律,既有光色的变化奥妙,也营造出残阳如血般的可怖画面,赋予色彩情感的力量。
《奴隶船》(局部)
天才常遇的“瑜亮之争” 为透纳的职业生涯增添了不少压力,约翰·康斯太勃尔(John Constable, 1776—1837)一直是透纳的头号竞争对手,且隐隐压透纳一头。他们都擅长风景画,两人的人生经历也有相似之处。
约翰·康斯太勃尔(John Constable,1776—1837)
康斯太勃尔出生在英国乡村的一个磨坊主家庭,只比透纳大一岁,青年时期进入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学习,性格喜静,不好社交。尽管当时靠肖像委托订单更容易谋生,家乡的田园风光却始终是康斯太勃尔画面的主角。
直到1840年,艺术理论家约翰·拉斯金(John Ruskin, 1819—1900)前所未有地推崇和赞扬透纳,他的作品,特别是那些本不受重视的水彩画作才得到学界认可。他也因对光线的把握和对色彩的巧妙运用,被后来人奉为印象派的先驱。
〔英〕威廉·透纳 《海上渔夫》 布面油画
91.4cm×122.2cm 1796年 泰特不列颠美术馆藏
〔英〕威廉·透纳 《蓝色里吉山》 纸本水彩
1842年 泰特不列颠美术馆藏
〔英〕威廉·透纳 《暴风雪——汽船驶离港口》
布面油画 91.4cm×121.9cm
1842年 泰特不列颠美术馆藏
与康斯太勃尔画面的宁静祥和不同,透纳的风景画有着更为激情的一面,色彩是他作品的主角,模糊的形式和不确定的构图成为他的特色,对现实的关切是他区别于同代人最为重要的特质。
内容选自《最美西方绘画100幅》
及《油画》2018年第4期
《泰晤河畔的上层艺术藏品室 泰特不列颠美术馆》
(作者:周小登)
- END -
扫码关注更多信息
商业合作或投稿
联系电话 010-67517851
QQ:483862710
邮箱:483862710@qq.com
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作者:人民美术出版社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