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董文通
走进董文通的“城堡”
“我的艺术一直试图解决我自身的问题”,似乎,这是董文通的终极追求。
走进董文通位于一座安静庭院中的工作室,看到他的创作状态。忙于教学和博士论文,近期他来此的时间并不是太多。大小不一的画作零落于墙面和地面,有他标志性的“还乡拾遗”废墟系列,也有近期在进行的有些荒诞的超现实题材。在寂静的春日午后,那些画面唯美的调子下饱含现实主义的残酷,是“最静的海最狂的风”,有一点哥特的暗黑,也弥漫着忧伤的东方诗意。
董文通打开了他的“城堡”。
武汉合美术馆“城堡”展览现场
2019年3月22日—5月15日,“‘城堡'董文通绘画场域实践”在武汉合美术馆六、七号厅举行。此次展览共展出近百余件作品,内容涵盖架上绘画、数字绘画、装置与影视作品。这是董文通的第三场个展,也是最大的一次,分为了“还乡拾遗”“数字绘画”“影像”等三个版块,其中“还乡拾遗”分为了“乡土、乡亲、乡遗”三部分,基本呈现了董文通这些年完整的艺术面貌。核心问题不外乎是时间和存在,董文通说他依然在时间中去把握空间,感知时间所影响到的空间现象的显现,感知时间之中所汇聚和散落的碎片,依然“在碎片之中构建着碎片。”
为何以“城堡”命名?卡夫卡的晚年长篇小说“城堡”中,主人公K为入城堡奔波的筋疲力尽,进行了一场绝望的挣扎,揭示了现实的荒诞、异己和冷漠。杨小彦先生为董文通写的一段序言中所提到了“城堡”:不断地尝试着走向前去,不断地以为自己已经触摸到了粗糙的墙壁,但是,一次又一次的落空,粗糙的墙壁在无限地向后退缩,以至于让寻找本身成为事实,徘徊其中而百感交集。董文通认为:这也正是我所面临的危机之根源,令我忧虑的不外乎是身体和精神双重的放逐流浪,忧虑于“家”的变迁和无法阻拦的生疏与荒废,忧虑于中年即将到来之际的建构危机,这个“城堡”是我精神的家园,是努力为之构建的意之所向。近在咫尺,却是无限遥远。此外,董文通女儿小名“澄宝”,这种谐音的巧合,也是董文通为之兴奋和激动的点,对于家园,董文通有着至死不渝的追逐和深情。
董文通《遗落的中学母校no.5》布面油画150x200cm 年代:2013 年
《遗落的乡村剧院》尺寸:150x200cm材质:布面油画 年代:2013年
《遗落的教室之窗内窗外》尺寸:150x150cm材质:布面油画 年代:2013
《遗落的世界之我的中学教室no.3》尺寸:150x200cm材质:布面油画 年代:2013
《退场之后》尺寸:180x300xm材质:布面油画 年代:2015
“还乡拾遗”系列 诗意的现实主义
“还乡拾遗”项目是董文通开始于2007年左右的创作,是他的创作母体一直贯穿到现在。在此之前,他有过《寻源计画》,是记录在罗家寨租房居住和创作的时光。而还乡系列则是其每年回家乡记录的变迁事态。很明显,董文通的创作追溯着他的生活痕迹。
除此之外,他还有早期的“餐厅”系列,“考古”系列、“梨树花”系列等。他在平面上的反复与折腾,换来了令人激动的效果,点滴间,不断地汇聚出他艺术人生的意义。其导师、当代艺术家武小川非常关注董文通的成长,他说:“其实,题材是次要的,我更看重的是他那种极富表现力与控制力的艺术语言,那种挥洒之间的流畅形态,包含着一种难得的艺术才华。”
董文通出生于河南的一个乡村教师家庭,父亲教书,舅舅教绘画与书法,董文通在传统的中国文化熏陶中成长。他其实一直是喜欢中国书画的,幼年便开始练习。1996年来西安美院附中读书,2000年保送西美油画系。读大学时的专业是可以自主选择的,但是喜欢传统书画的董文通还是选择了油画,他好奇想冒险,想了解不同的艺术形态。2000年进入油画系,那年是第三工作室,当时的老师是杨国杰、张建群和武小川,杨老师和张老师是对西安美院传统的基础教学方法的传递,刚从央美毕业的武老师则在教学中注入一些新的观念性的内容。第二年也就是2001年油画系具象表现绘画工作室成立,董文通就进入具表工作室学习,司徒立先生为客座教授,韩宝生先生任工作主任,当时工作室老师有孙蛮、武小川、何军、强世军、麻爱周等。董文通分别从他们身上吸收了不同的营养。
在董文通的大学时期,很重要的事情是他解决了自己想做什么的问题。具表强调尊重个体意识,老师们推荐了很多哲学书给大家看,比如海德格尔、冯友兰、徐复观等,提示了很多关于中国艺术精神的问题,“那个时候开始学会通过书去解决自己一些需求的问题。当时学术氛围很好很有激情,老师们和我们亦师亦友。”董文通不光在大学期间学习了扎实的绘画技术,更找到了未来方向,“毕业以后我慢慢开始不再纠结于怎么画和绘画技术材料等问题,我在解决为什么要画、画什么的问题。我从哪儿来,社会发展跟我产生怎样的关系?2004年毕业时,我们工作室正好外聘教师空缺,便留了下来,一直到现在,还将继续。”
《一场生动的交流》尺寸:120x200cm材质:布面油画 年代:2015
《还乡拾遗.系列创作之一》 尺寸:130x230cm材质:布面油画 年代:2016
《荒》尺寸:130x230cm材质:布面油画 年代:2017
《权威》尺寸:120x200cm材质:布面油画 年代:2015
《捡拾童心》尺寸:120x200cm材质:布面油画 年代:2015
关于“还乡拾遗”系列,是董文通酝酿了很久的一件事。
16岁离开家乡,董文通每年回去都会带着相机,他知道时代处于一个变革时期家乡每年也在变,他每次都会拍下童年和少年生活过的村庄状态。拍一些场景,拍一些人,之后拿到西安,没事时翻一翻,缓解思乡情怀。董文通说,“我是有这样的心理,在外边感觉孤独、脆弱,有时候家就是后盾,总是依恋它。”
城市化进程中,乡村被改造着,之前的老宅大多成了废墟,之前的学校也逐渐荒芜,他们被新的没有温度的建筑替代。幼时精神的家园在发展中被消解,每次回去父亲会告诉董文通哪座房子被拆了,哪些土地被卖了,哪些人离开了。董文通回不去曾经无忧无虑天蓝水清的故乡了。有时站立在荒芜的废墟前,往事浮出,董文通有种酸楚的无助感,他对故乡诗情画意的怀恋于现实面前崩塌。即便如此,他依然将这些现实的废墟处理得有着唯美的诗意。这是他对曾经温情且无奈的追忆。他从不画那些新起的建筑,“我没有在里面住过,它们跟我无关。”文明必然带来副作用,但这些代价是否值得,董文通没有做价值判断,他用充满深情和悲悯的视线注视这一切,并呈现在画布上。他把自己放进去,把情绪放进去,“我一直希望达到的状态是怎样能和它连接起来,由生到熟开始有一点交互,之后彼此生成。”
画乡邻现场
董柏顺1949年生
陈桂云1944年生
车莲花(50x40cm)1960年生
画乡亲系列是“还乡拾遗”创作项目的一个部分。以故乡的亲邻作为对象,在疏离乡邻20年后,董文通通过以面对面写生的方式再次直面这些看着他成长却逐渐生疏的乡亲父老。直面这一张张熟悉却陌生的面孔,花费1-2个小时持续的注视他们,他们是一群正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最为平凡的人,他们生活在底层,他们支撑起董文通的童年记忆,是他眼中的传奇和英雄。于是,画布上出现了车莲花、陈桂云、董柏松们,在他们“像与不像”的评价声音中,董文通不断提醒自己冷静,进入到一种纯粹直观的感受和表现。他要做的是:准确的还原眼中所见,记录当下最为真实和鲜活的“在场/存在”。
“还乡拾遗”用与绘画相关的艺术方式来进行一场关乎于记忆、历史、传统、民俗、家族谱系以及村庄的历史考。采用考察采访、影像记录、现场写生、绘画的方式进行实践,以绘画为中心重构一个关乎于个体成长经历和重拾记忆的场域。发挥绘画的记录式的描绘和再现功能,同时依靠录音、录影以及遗弃物现成品等共构一个关于记忆、历史、乡愁的有温度的场域。
这个项目将继续贯穿着董文通的创作主线。
《绘画场白月光》数字绘画纸本微喷 展出尺寸82x65cm尺寸可变 年代2018
《绘画场变奏》数字绘画纸本微喷展出尺寸46x57cm尺寸可变 年代2018
《绘画场风暴》数字绘画纸本微喷 展出尺寸82x65cm尺寸可变 年代2018
《绘画场关系情境1》数字绘画纸本微喷 比例758X1334 尺寸可变 年代2016
《绘画场关系情境2》数字绘画纸本微喷 比例758X1334 尺寸可变 年代2016
从数字绘画到超现实主义
数字绘画是董文通近几年的一种新的创作方式,在手机或IPAD上完成。
“数字绘画缓解了我无法集中大块时间和精力进行油画创作的焦虑。这种由漫无目的进入绘画的状态和没有负担的绘画方式,给我带来许多的意外和惊喜,关键的是每当我重新审视日常积累下的这些个作品时,Brushes Redux绘画软件所设计的回放功能,让我看到我绘画过程中的每一笔的运行,让我的绘画成为一个语言连续生成的场,这个场包裹着我每一幅画面的绘画行为发生的历史。”董文通这样阐释,在“还乡”情绪中待久了,他需要新的出口来解决内心情绪,于是,由数字绘画延伸到了超现实系列。
纸本手稿
董文通一直强调超越,尤其超越自己,“我一直纠结把过去的那些经验给破掉,才有可能产生新的东西,经验之外的东西,这个我觉得特别有意思。就是一种自由,有时候绘画除了解决技术问题,还必须思考如何超越过去。”而超现实系列就是这种超越。这些画面上虽还有以往的诗意与影子,但画面上已经是由荒诞、无厘头的图像组成。董文通认为:“绘画真的无法解决现实性的问题,纪实摄影、纪实影像更有有力量,绘画本身能做的就是超越现实,只有超越现实才是未来的归宿、绘画的归宿。”他的作品没有太强的观念性,情感的东西多一点,当然也不可回避观念性的介入。
“当绘画真的要解决人的问题的时候,所有的指向都是面对当下人所面对的问题。”董文通现在在做的还是靠近自己的绘画场域方向,沿着这个方向往下探索,做更多的可能和深化,最终回到绘画本身。绘画能解决什么,它的重要性在哪儿,是他接着要去反思的问题,“到底还用能绘画干嘛,能让我对它有兴趣的点在哪里,这是我现在涉及到的问题,当然还有绘画跟其他的关系,边界会在那儿。如何让它们之间发生一些关系,光靠绘画不行,还需要跟其他某些因素发生关系才能扩展本身这样的想法。”
结束语:从诗意的现实主义到超现实,董文通在不间用绘画的方式断构建着他的“城堡”。它近在咫尺,又遥不可及。于是,绘画从未结束。
接受雅昌艺术网访谈
董文通简介:
1979年10月生于河南;现任教于西安美术学院造型艺术部
个 展
2019年“城堡—董文通绘画场域实践”武汉 合美术馆
2018年 “记忆的形状”2018董文通个展 深圳 谷仓当代艺术中心
2017年 “还乡拾遗”2017董文通个展 西安 西安美术学院美术馆
2016年“还乡拾遗”董文通绘画作品展 广州 琶洲 威斯汀 FanHouse生活艺术馆
2012 年“深圳国际艺术博览会”董文通个展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栗空间
2012年“寻找遗落的世界”董文通个展 西安 金土地画廊
2009 年“寻源计画”董文通个展 西安 么艺术中心
作者:刘爽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