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雅昌专稿 | 袁海龙:致敬陶瓷

袁海龙个人作品展

袁海龙个人作品展

8

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馆

已结束 2.3万+

从2015年起,艺术家袁海龙每年都会到景德镇画瓷,时间为一到两个月不等。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c08ac486ce091882256cbd065eda7dc4.jpg

2022年11月9日, “艺术家袁海龙个人作品艺术展”在景德镇陶瓷大学(新厂校区)美术馆开幕,集中展出了袁海龙近些年在景德镇创作的近百余件新作,涵盖陶瓷、油画、国画、装置艺术等多种艺术形式。本次展览由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馆主办,批评家贾方舟和景德镇陶瓷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吕品昌教授担任展览顾问,景德镇陶瓷大学副校长吕金泉教授任学术主持,批评家杨卫担任策展人。

袁海龙 艺术百科

袁海龙,1965年生,中国山东济南人,师从艺术大师黄永玉先生,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山东省漫画家协会副主席,济南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济南涌泉书院院长。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德中美中日等国际之间的学术文化交流与促进。......  更多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211/24c1c5ae83f8de2f857141102a2a449a.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91d248c62a46c85b99d6d985d2aa417c.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0a195faf2271ccfd9ec80b27b6f3f789.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f7903a40a75554fa68fbef01e928ec0b.jpg

本次展览也是景德镇陶瓷大学(新厂校区)美术馆成立以来首次举办来自校外的艺术家个展。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博导黄胜教授主持开幕式。贾方舟、刘淳、王端廷、王林、杨卫、蒋昌忠、李菊生、吕金泉、黄胜、罗小聪、苗宇登、宋丰光、范敏祺、詹伟、刘伟、戴青泉、王长平、李超、李学明、梁文博、卢洪刚等批评家、策展人、艺术家、社会各界人士出席开幕式并参加研讨会。

致敬陶瓷

进入展厅首先看到的装置作品《大美黄河》,也是本次展览中体量最大的作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0b604b391300224f9faeca194ef4034a.jpg

装置作品《大美黄河》

“中国是陶瓷的故乡,而中国陶器起源于黄河流域,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都是黄河流域齐鲁地区陶瓷文化的典型代表。”袁海龙介绍,在这件作品中,他将制瓷所用的高岭土、还没有上釉的陶坯、颜色釉以及去年在黄河边创作的巨幅同名油画作品进行组合,看似纷乱的现场,由近及远跨越了几千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0f8aa74ed92aec8dcf6886cb3e2537c5.jpg

《两维半》瓷板、瓷器

瓷板画《两维半》是袁海龙在跨媒介创作上的最新尝试。八块瓷板拼接而成,远远看去像是一本打开的书,平平摊开的页面上留下了书写的印迹。“我的想法是在瓷板上创作一幅传统书法。当时别人跟我说,因为瓷板的材质,书法这种创作方式实现起来可能会很有难度。但是我还是想尝试一下。最后出来的效果,我很满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df5d5f5fea56375317a7dc77065a8a92.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6b6bc3cac903d8572e04f23a796b24d2.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b163804e165d8b9a6621d8da2fcc0e44.jpg

展览现场

景德镇的陶瓷文化源远流长,既是传承也是枷锁。而作为外来者的袁海龙并没有受到太多束缚。在画瓷的过程中,袁海龙尝试着将平面绘画获得的体验,包括抽象语言和当代表达转移到陶瓷这种新的媒介上。这种探索时常让他感到兴奋。“架上绘画和陶瓷绘画是不一样的。遵循自己的感觉,将颜料各种调和,在不用的媒介上制作不同的肌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490ef0484fdb7dcae82cbc1bd9b13aca.jpg

大型瓷板《云》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2ffec7a93fba13e00f3ca58891d9ff45.jpg

大型瓷板《云》细节图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ebae00079b57f4026dd77964d3822155.jpg

《掠过惊鸿》 布面丙烯

于是,袁海龙有意识地进行了一些错位呈现,以至于在现场的观众要仔细辨认,才能分辨出油画和瓷板画。从十几米的巨幅到半米内的小品,画面酣畅淋漓、极具表现性,跳跃的色彩在碰撞,呈现出丰富的肌理。

谈起本次办展体会,袁海龙直言很忐忑,毕竟是在景德镇展出自己的陶瓷作品。同时,他也充满了期待。他在多年的国际艺术交流中感觉到西方对于东方抽象艺术的偏见。而瓷器是世界公认的中国伟大创造之一,袁海龙希望通过陶瓷与抽象的结合,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径。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281dbb71de5181f2e68c9d10d6a845b1.jpg

《我爱你,china》

袁海龙将自己对瓷器热烈的爱,悉数呈现在作品《我爱你,China》的创作中。

“这是本次展览中最后完成的一组作品。那天我就一直想,如何与作品达到最好的交融,如何表达我对于艺术和陶瓷的这种强烈的感情。想了很久之后发现,除了爱没有其他的办法。我就脱掉了衣服,让工作人员将各种釉往我身上泼,然后尝试如何与这些没有上釉的瓷器坯融为一体。”讲述中,袁海龙仍旧透露出那种创作的激情,他还会继续进行尝试:“这是一个全新的系列。”

“遵循自己的感觉。”也是老师黄永玉教给他的道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155bfe3671656c3581a0aa64115b4b47.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053f315cc42e9aa2f5cff9b117828900.jpg

展览现场

跟着感觉走

袁海龙并非科班出身。与老师黄永玉的相遇,让他开启了正式的绘画训练。

1998年,黄永玉到访济南,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袁海龙的作品后格外感兴趣,评价“挺有味道”、“将来可以指着画画吃饭”。其时,袁海龙刚刚开始学画,得到这样的夸奖甚为感动。在当场众人的见证下,袁海龙就地拜师,开启了与黄永玉长达20余年的师徒情谊,并延续至今。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f3db2a94e942645418764b3cf9b2e752.jpg

拜师后,袁海龙每年都要去北京万荷塘接受教习。黄永玉带着袁海龙看画,从最基础的线条、色彩、造型开始学起。黄永玉是有名的画坛怪才,众所周知的爱玩、会玩。黄永玉极为看重感觉,这是“一种技巧上的探索”,只要懂得了规律性的东西,就可以大大发展。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0c8d1c2b86b966e11cd8c2a775b584dc.jpg

展览现场展示的磁盘

在老师的影响下,原本就不受传统美术理论和框架束缚的袁海龙,在创作上更加大胆。尤其是在各种文化交流中受到西方艺术影响后,袁海龙开始在当代艺术领域突破传统和开拓创新。在现场可以看到,在袁海龙的绘画作品中,既能够看到中国传统艺术的功底,同时也能够看到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元素。袁海龙将两者进行融会贯通,将当代人开放的审美经验溢于纸上。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8576c2ac1aac35f4aa29f325c72d1041.jpg

展览现场的瓷板作品

在创作完多个系列的作品,举办了若干次展览之后,袁海龙不再满足于艺术的私人对话与室内展示,而将自己的艺术创作引向公共空间,与更为广大的大众进行对话:

2017年,袁海龙在泰山天街上绘制了一幅长达56米的画作《大美泰山》;

同年底,他又在济南奥体中心创作了千米巨幅蜡染长卷《爱与水的天堂》。不满足于在具象与抽象中求变,袁海龙尝试以画布铺地、泼洒颜料的方式来表达强烈的内心感受;

2021年,作为发起者、组织者和参与者,袁海龙和其余20多位山东画家在济南黄河凤凰大桥开通前创作了一幅长达1800米的巨幅长卷《大美黄河》,轰动一时。

袁海龙以极大的热忱和激情不断刷新自己的艺术创作。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f626c7fe7e76ffbc2143fd5865562724.jpg

《和合》

可能性

批评家杨卫曾经参与编纂黄永玉全集,后来在景德镇陶瓷大学对外文化交流中心主任李超的引荐下与袁海龙相识,担任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在杨卫看来,袁海龙的艺术观念和绘画语言,都承接了黄永玉的衣钵,在创作上博采众长、融贯中西,由此形成了自己极具写意性的绘画风格。同时,袁海龙热衷于公共事务,而且有着更加开放的国际视野。他那些带有实验色彩的作品,不断延伸至公共领域,具有了更加强烈的视觉张力。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8311d4b6cb4066b9d08527f4d21daf14.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f03eac9cb9e405ba6571d89248ce50a9.jpg

景德镇陶瓷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吕品昌教授吕品昌表示,本次展览能在学校展出,对于年轻人来说是一个拓宽视野的好机会。袁海龙在创作中不仅运用了抽象语言的表达方式,还在材料的运用上视野开阔,不仅仅局限于布面油画和丙烯,还有很多现成品的运用和行为艺术的开展,呈现了很多艺术的可能性。这些探索和背后的精神,都值得年轻人深入思考。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211/67bcf47d49773c31d621bf2f53d5de81.png

袁海龙艺术研讨会现场

在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们对于袁海龙探索艺术的热忱和精神给予高度认可,并对其作品呈现的丰富可能性表示出极大的兴趣。当代艺术就是对普通和日常进行开发。他们一致表示,在本次展览中看到了以陶瓷名义进行当代艺术创作的多种可能性,同时对袁海龙今后的艺术探索之路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22年12月9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84b9e0b82be1f3219e604dda68de3174.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e839686707cf10997bfcdea5337690a5.jpg


作者:江静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