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心无挂碍——陈履生水墨作品展”于12月7日在香港黄竹坑弈画廊展出,开幕当天迎来艺术家、策展人、画廊同行、藏家以及艺术爱好者和亲朋好友无数。
开幕仪式由策展人黄丽平主持,陈履生先生以轻鬆的对话的方式展开,与参加开幕式的嘉宾讲述创作歷程,以及对水墨艺术的思考。其中聊到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前馆长、文化部文化事务总监、汉学家、艺术史学家、中国和中亚佛教艺术史学家、中国绘画史学家雅克·吉耶斯先生(Jacques Gies)在2017年12月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办“文·文人·文人画:陈履生画展”上的评论,本推文献上吉耶斯先生当年的讲话,配以本次开幕式影像集锦。
真正的艺术创作
文 | (法)吉耶斯
陈履生先生个展的题目“文·文人·文人画”,涵盖了漫长笔墨艺术——绘画和书法,以及文学艺术中诞生的一种中国文化特色。这种中国塬创的“纯粹”艺术充满说服力和强烈的魅力,自13、14世纪开始成为远东地区共有的最具创新性的绘画表现形式,并在朝鲜、日本等国得到继承。
陈履生先生作为学者、教师、大型文化艺术机构负责人的职业生涯,始终与绘画和书法创作相伴而行,也因此得以为我们呈现了中国古老而伟大的“文人画”如此鲜活、现代的一面。
在以遍布五大洲的当代艺术沙龙为代表的国际艺术市场主宰下的艺术潮流,正在消除古代文明所流传的艺术和文化特色,使之唯一化、全球化的今天,陈履生先生宣告、坚持,并通过作品践行着“理性”,准确说,是对文化融合的新时代的信念,一种普世的,救世主般的善意,这就是人们不厌其烦地,在各个地方提到的如口号般的“多文化主义”。
所谓“文人画”到底是什么?对这种特殊艺术的表述比其出现要晚得多。明末画家和理论家董其昌将文人画的历史上溯到公元八世纪,在唐代诗人和画家王维的作品中就有体现,到北宋成为绘画主流。追本溯源,文人画应该源于“山水画”,以及与之相关的“木石”“花鸟”等,这些主题都与自然和生活相关。
然而,从画家本身来说,文人画还有另一个层面的源流。笼统来讲,就是写意。换句话说,就是对这些主题在作者心中产生的感受的忠实表达,是画家在看到、想到这些主题时,能够唤起内心的独特的意识,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艺术家的“主观表达”
任何艺术表达都是对主观的再现,要想把握其中的细节,就要强调如何配合和阐述主题,而这也是整个作品的本源。也就是(董其昌曾有很好的阐述)对“形似”的模仿。这要求艺术家有娴熟的专业技巧,也是画家本来的职业范畴的内容。文人画则相反,为了实现对所见事物的实质、而不是表面形态的展现,在对细节真实准确性追求方面比较自由。在高品质的作品中,对物的表现却是如此美丽和令人沉醉。在中文中,这种绘画被称为“士大夫写意画”。
陈履生的展览属于纯粹的中国艺术表现形式,既有对传统的继承,也有当代的创新。
Jacques GIÈS
我们在香港弈画廊的首展选择了陈履生先生的作品,也是基于同样的思考。
对谈现场
展览展至2025年2月28日。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