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水墨人物写生,不论你画过多少人物,不论你有过多少种艺术处理的办法,但当我们每每面对一个新的人物、新的形象时,仍要报以极大的热情去对待。观察他的造型,分析他的结构,设计他的笔墨,用我们已掌握并能熟练运用的处理手法,不论是以线为主的勾线填墨,或线墨结合的笔墨并施,或是其他手段,都不要防碍我们在人物身上发现新的内容,发现未知,发现生疏感。这样,我们的写生就有价值。这些形象个别性的积累,以及服装等由人物结构所引起的各种变化,所产生的不同笔墨面貌留下的内容,这一人物与那一个人物形象的不同,同一人物不同角度理解的差异,这些异样或者别样性的充实,都在我们脑海里沉淀下了内容,留下的水墨人物写生都在不断丰富着我们的人物素材。
通过写生,留下的的水墨人物写生作品固然难得,但从进行这一写生的开始到完成一幅水墨人物写生的过程,却更为重要。因为在画的过程中的观察人物,了解分析,以及在捕捉人物形象的起稿用笔施墨、整合完善等等这样一个反反复复的过程中,会出现一时的胸有成竹,一会儿的不知所措,一时的随机应变,一会儿的因势利导状态。这一完整过程的意义,是人物画家十分难得的心路历程。胸有成竹可能是写生之前,面对所画人物的认识、表现有了兴致,并有了初步的处理想法,一旦毛笔和墨在宣纸上有形象时,有可能顺利无比,笔到形到意足,也可能进行中不尽人意,可能笔与墨之间、形与神之间有了矛盾,发生了冲突,不知所措。这种写生过程中的挫折,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对人物的生疏感,这也是写生中常遇到的情况,是在写生中去探索,去实践,去完善的一个过程。生疏感,在水墨人物写生中很重要。一方面是客观存在的,我们面对一个新的人物,会感到陌生,与他人不同,这种因年龄、性别、形象、结构、性格、装束等产生的生疏感容易察觉。而同一年龄,同一类型相近的人物就不同了,就需要我们去挖掘出他们之间的差异性和生疏感了,找到了不同就有了可探寻的内容。另一方面是要有意识地去寻找出路,是以笔墨的表现形式来触摸生疏感,要敢于在司空见惯的人物形态中找出生疏感,更要善于在生活现象中找到生疏感,要想在水墨人物写生中有所收益,这一点十分重要。要以怎样的笔墨构架去塑造人物,以什么样的水墨结果来承载这一人物提供给我们的一切要素,在写生前和写生过程中需要多加思考。为了用笔墨的方式描绘出内心的想法,大家都会全身心地做好每一步,但在进行的过程中往往事与愿违,不尽人意的地方随时会出现,这就需要我们随时去解决,随机应变。实际上从我们的水墨人物写生开始的第一步开始,就在不断地制造矛盾、化解矛盾、利用矛盾而又成就于矛盾中。对立统一而协调的画面是丰富有内容的画面,黑与白、线与墨、干与湿、大与小、犀利与柔软、内藏与外露等等都是画面中不可或缺的矛盾体。正是这些矛盾与冲突构成了画面,支撑着画面,使人物的性格通过诸多因素得以充分体现。艺术语言不是空泛空洞的表现形式,再熟练精彩的艺术语言也需要借助具体内容才会展现出其魅力,无内容的艺术语言是无病呻吟。
我们在水墨人物写生的过程中,无论是运用线,还是用以线为主的墨色混合,还是借用山水、花鸟画的技法,都要以真诚对待所用的方法,不怕有失败,不怕有挫折,只要所表达的语言内容言之有情,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味,言之有趣,但不能言过其实。
言之有情。对人物状态的一切都要产生兴趣,要有意趣,在面对生动的人物时,没有激情,没有表现欲望,怎能画出采呢?君子既爱须纵情,有情有心才会有想法,观察会显示出人物很多可表现的内容,面部五官、身躯结构、服饰构成等,对形的认识已在头脑中有了雏形,这是一个酝酿的过程、思索的过程,也是一个对人物情感情绪不断起伏的发展过程。
言之有理。在分析研究了人物的基本形态之后产生的想法,脑海中会梳理出去怎样表现,从哪里画,怎么处理画面,都要有其自身的道理,不怕所想所做的不完善不完美,有了初始的想法才会有不断去完善的可能,没有想法的写生不要去画,因为不知道画什么的画没有什么意义。无论画出的手法简约也罢,复杂也罢,灵巧也罢,笨拙也罢,只要表达的内容用笔墨表现出来了,表达明了了,就值得肯定,值得保留。就如南方、北方的文字语言表述一样,北方话就一定比南方话好听吗?表述的语言只是一种方式,所表示的内容有没有表达准确是关键。艺术是个性的体现,是自己的,是别于他人的,不能因为自己表达清楚了就一定也要别人都跟我学,同样道理,也不能因为我的笔墨无法体现就怀疑或否定别人的表达能力。正确的认识自己,也要正确地对待别人。这不是说不要去学习别人,相反要积极学习他人,认真地研究传统,研究他人承袭传统中得来的优秀成分。要看到别人的长处,看经典作品的经典之处,为什么那样的处理办法就会有如此的结果,在自问中填补着自己的不足,在沿着他人作品的脉络思索中感悟到自己的欠缺。我思故我在,理既是道理,也是法理。明白所言之语的出因,出自于客体存在,起自内心的感悟,之所以这样画的哲理,是道理。产生于人物自身存在的骨骼结构,肌肉结构,服饰结构等等是法理。
言之有物。尽管线条、笔墨是一种表现,但它所表现的乃是具体的人,和由人物产生的一切具体现象。人物的笔墨表达要有内容,要准确到位。“准确”,首先是和谐的,是经过提炼概括的“准确”。“到位”,某种意义上讲更重要,有些部位是需要画到位,那些部位需要个概括。画到位不是交代清楚所有的内容,是笔墨表现性的清楚,在头发衣服等富有表现性的部位,最能体现出来的。“准确、到位”的体现,有些是笔到意到,有些是笔不到意也到,笔与笔的走动之间,墨韵的无界中,飞白划痕之迹都会产生很多联想般的思绪,都是些无意之意,有意之意所为,不可无事生非的故弄玄虚,也不要笔笔都要有所说法的小心拘谨,放不开手脚。有些是笔有所言,墨有所悟,但很多作画的过程中,并不是都是这样,很多线条很多笔痕墨迹是一种需要皴染或状势画面,画面需要就有其道理,就有其作用。
言之有味,言之有趣。趣味是中国画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中国画以笔画出的线条、墨韵均以书写来传递,书写性就有意,就包含了情感色彩。墨所倾诉的酣畅淋漓,苦涩老辣,线的抑扬顿挫,飘逸悠远,都是以趣味性在言物。以笔墨自身的魅力,借所表现的内容得以体现,得以张扬。所以笔墨的趣味不可少,有些时候是一两根线条或一块墨韵产生的趣味,更多的是由众多线与墨组合,成就着整个画面的趣味。
言不过其实。水墨人物写生的表现性无以质疑,但不可在以表现性为主导思想下,一切似乎又都借表现性的名义去臆造了。任何事情都应该有个度。在这里讲“度”是一把尺子,有高低之别,但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形象感可以强调,或强调某一些特性,使其更利于反映本质,与之对比的衣服可以提炼强化、概括,甚至重新组织整合。但都不能超出原始人物提供的最大临界点。否则,将会滑向空洞概念的漩涡,成为习惯性的套路,那样的笔墨是油滑而不耐看的。
我喜欢到现实生活中去画那些土生土长老乡的水墨人物写生。因为他(她)们不专业,不“专业”地在你面前做出不“专业模特”的动态,与在教室里模特的专业动作、专业服装和专业表情相比,实在是太“业余”了。虽然不能说每一个老乡都能自然放松地面对你,他(她)们有时略显拘谨的态势,正是一种真实的流露。他(她)们常常一进入你眼帘时,已在散发着一种气息,一种异样而本质的气息,不做作、不伪善、不浅薄,让人产生联想,使人生发灵感。
水墨人物写生需要感悟、感知生活,觉悟道理。
步骤之一,起稿。生活中的人物自然状态不要去刻意设计,更不要去摆放。在展纸备墨中应该主动进入写生状态,用眼去观察,用头脑去分析,在交流中逐渐放松的老大娘,以自己的方式自然呈现在你面前。这时候的我们不应指挥她的头偏左或手放右,而应努力在她那动态中去发现你最感动的内容。生活中的人物状态丰富而多变,上午呈现的神态,下午就以另一种方式来体现了。加之我们自身的感觉在上午、下午都发生着微小的变化,所以,生活的丰富不仅指客体,也包含主体的变迁。最真诚和可以遵循的是当下老大娘的本质反映和你贴切的真实感知。
用木炭条确定出心中合适的人物动态位置,确立的是头部略偏,双肩放松不对称,双臂下垂有变化,双手轻松而不同,双腿自然而坚实,双脚踏实而内收。头部圆中求方,老人皱纹由鼻子向外呈放射状,额头和眉宇与嘴部周边皱纹相呼应。虽说这一步是几条简约的线条组合,但不简单。也不能说这几根线是非常具体的,但它一定是形态到位的线,在这简约而不草率的几根木炭线条中,已经开始孕育着下一步毛笔线的笔势和墨色的设计。
步骤之二,落墨。在前一步骤的过程中,心中已确立了一个基本的笔墨方式。用长锋兼毫笔从面部开始落墨,也称开脸。墨色不宜太干,干湿得当。水墨的运用与行笔的快慢有关。笔墨在表现对称的双肩、双臂、双手、双腿中,要在它们之间的相同中寻找笔墨的节奏变化,线条的粗细、聚散、快慢变化,在不同中去寻找线条的协调和统一。以线的肯定和线条的聚散来组合五官的各自位置。眼睛轮廓因眉骨的确定而变化着眼神的位置。鼻部因颧骨隆起产生的外延线连接了下眼睑的皱纹线,与额头乃至发际线都产生联系,并推延至嘴角、脖颈,和殃及周身线条的趋向性。头部在疏密聚散中不失结构的构成,身上不失节奏并有结构。线在结构的点上不放松,线在畅写的状态里不失形,线在畅写形态上也状型,自由行笔有目的。
这一步骤在画面中起重要的构架作用。要明确应确立的结构构造,有些结构要一次肯定而到位,有些结构需要左右、上下的结构迎合而确立。画面大的笔墨关系为首要,线在画轮廓、画结构、画高低、状态势中任我用,这是精微素描训练带给我们心里有底的结果。在第一步骤的引导下,以笔墨的线条传达的效果,这是一个实践、书写、修正、充实的反复完善的过程。所有的设定,都是在进行中修正和补充。
步骤之三,深入并着色。线条在结构间的穿插运行,使其用墨皴擦有了依托,为了达到苍润厚实的笔墨效果,用大笔大水淡灰墨以大面积的皴染,并趁湿沿勾线或依托结构反复施墨皴擦,逐步在行笔中移形写神,在行墨中神游形内,在接近具体细节上写出内容。在调节画面黑白关系中,走向深入。施墨皴擦中以结构中的线为支撑点,墨可以多层反复皴擦,也可趁湿一两遍完成。有些部位是精心而留空白,少画而精,有些部位是大面积叠染而浑然滋润,头部的眉骨,下眼睑皱纹与颧骨皱纹、鼻部皱纹,口缝,下颚,手部等一些很具体的部位,可以适当深入刻画。上衣、裤子及背景的独轮手推车可以整体的肆意皴染。注意在深入的过程中,要关注的是与人物头部形象的协调。总之,要体现出笔墨的鲜活性、生动性。不能为了深入而画僵画死,也不能为了笔墨鲜活而不顾对象瞎编硬造。大胆落笔,细心收拾。细心收拾,是要用心收拾,要认真地对待每一步。认真不等于谨小慎微,不等于一定要细密或面面俱到。认真对待是思索、分析、利用、过滤、裁减、概括、充实,表达对被写生的人物,是对笔墨、对画面负责任的态度。深入不是什么地方不加思考地一味添加,要保持画面的湿润性中,不失空白在头部、身上的运用,使画面透气,有节律。
着色,应以固有色为本,以赭石色为主。加少许淡墨和花青会略显沉稳,单纯为主调。不要去考虑色彩在面部、手部的复杂关系,思考的是面部、手部着色的倾向性与身上线条、墨色的协调性。着色应水分大些,但要控制空白的预留,这些是画面调节的节拍,有些空白是高点,有些是凹处,有些是有意识的留白,有些是无意之举,要随画面需要而设。总之,不能让敷色的水色渗化无度浸漫了面部、手部结构,破坏了整体效果。单纯的肤色与丰富的墨色互为衬映和补充,显示出人物最本质的内容。
步骤之四,调整、完善。这是一个需要不断全面审视被画老大娘这一人物,反复推敲这一人物,检验局部与局部、整体与局部的不断演进的修正过程。首先,要调整人物形象中面部结构的墨加色的充实部分。小结构的点染,与大结构的协调相结合。线与点的和谐设置,身体空白的取舍,整体墨色中的补充,线与线、线与墨的呼应等等,这是一个需要用心、用脑、用气力的工作。有时大胆地统一、协调在一个整体中,有时又要精心地补添不足的线和墨。这种调整已不是一点一面地与所画人物的核实比对,而更多的是这个笔墨化人物中,画面完整性的需要和统一。
水墨人物写生的过程,是由对一个人物的认识、观察、分析、理解的过程,进入到以笔墨去解析、传达,体现人物形象和形态的表现性过程。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