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摘要:
石库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间、特定的地点所孕育的特殊风格建筑,在李守白的画笔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那就是,透过对那个时代的物质的描述,定格下上海人曾经的生活,并由此勾勒出一个城市的精神轨迹。歌德曾说,任何艺术都属于它那个民族和它那个时代。李守白先生用自己的画笔形象地诠释了歌德的断言。
李守白重彩画《祥日梅兰坊》90X70CM 2009年
李守白重彩画《闺中密友》Close Friends 70x70cm 2013年
结识李守白先生,是因为喜欢他的画。这一切,还缘起于我的一个闺蜜,一个非常时尚的留法海归。我想她是见过大世面的,有一天,竟急匆匆地打电话给我,说是见到了能深深打动她的画作。当年,我们从卢浮宫出来也没见她有这么兴奋,全然忘记了8个小时的时差,就用电话把我从睡梦中叫醒。
回国后,她拉着我去了田字坊,这时我才明白,她的激动并非空穴来风。在那里,我看到了许多漂亮的、极具装饰性和具有海派风格——洋溢着时尚色彩的绘画和剪纸作品,而这些作品的题材,却大多是历史的、过去式的,能够唤起人们思念与回味的东西。或许是前面的铺垫起了作用,我心中波澜不惊。但是,在平静地与李守白先生和他的的作品近距离地相处之后,我得到的印象,并不十分激烈但却非常深刻。
李守白重彩画《乐在棋中》Joy of Playing Chess 70x70cm 2013年
李守白先生是一个快乐的人。他说,人生最重要的是开心,用喜爱的画笔画喜爱的题材,是人生第一大乐事。他把目光停留在热闹的弄堂口,他的不少画面表现的都是市井生活的有趣的故事:孩子们爬在石库门前打弹子,嬉戏的小孩在弄堂口放风筝,热恋中的情侣在阳台间传信物。他的人物,绝大多数都是面带微笑、表情开朗,折射出上海人特有的精神风貌。看到守白先生的画作,就像听到外公外婆在讲他们的往事,甜美、风趣,又有一点淡淡的忧伤。
李守白先生是一个朴实的人。自幼在石库门长大,他没有去选择那些宏大的、轰动的题材,他把目光紧紧地锁定了石库门,他的画作总是在讲石库门里石库门外的故事。画风绵密、平实、柔和,画面亲切、友好,仿佛是白乐天的诗歌,平易近人到每一个人都能看懂,但每个人又都会有自己的解读。
李守白重彩画《梦回上海》 122X70cm 2011年
李守白先生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久居老上海的人,没有不熟悉石库门的,就像老北京人熟悉胡同里的四合院。石库门承载了上海市井100多个寒来暑往。那些巴洛克风格的砖木建筑,飘荡着温馨的烟火气息;那些斑驳的青灰墙面,浸透了上海人的喜怒哀乐。他的画面中,我们可以逼真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空间的拥堵、狭窄,似乎每一个人都被生活挤压变形;而上海人,又以他们独特的智慧和幽默,创造出自己独特的生活。李守白先生用他的画笔,帮助城市,留下了宝贵的记忆,帮助人们,重拾昔日的浪漫。即使是他那些没有人物的建筑风景,你依然可以强烈地感受到生活于其间的人的痕迹、人的气息。有人说,风景画中无哲学,此话差矣!
李守白重彩画《细雨润物》122X70cm 2009年
我最感兴趣的,是李守白先生通过石库门这个风行于上海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建筑事物,用中西结合的画法去诠释中西文化交流跌宕起伏的年代。石库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间、特定的地点所孕育的特殊风格建筑,在他的手里,焕发出新的生命力,那就是,透过对那个时代的物质的描述,定格下上海人曾经的生活,并由此勾勒出一个城市的精神轨迹。歌德曾说,任何艺术都属于它那个民族和它那个时代。李守白先生用自己的画笔形象地诠释了歌德的断言。
李守白重彩画《石库门人家》90X58CM 2009年
常言道,字如其人。我要说,画亦如其人。我曾试图把李守白先生的画作做一个归类,但很快就发现不容易,他的画作介于中西之间。游历南洋的经历,使他对中西文化的比较更有切身体会。我猜想,这也正是他画风独步的原因。
陆游诗云:“道室焚香勤守白,虚窗点易静研朱”。按照我们传统的说法,心境澄明是一个画家的最高境界。我盼望着李守白先生更多的优秀画作问世,以实现他自己的名字中的期许。
作者:邵康春子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