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叶永青在展览开幕式现场进行创作
导言:
2014年9月25日下午3点,艾米李画廊迎来了叶永青、李继开两位艺术家的双个展开幕。其中,叶永青个展“藏在草间”是其首次与艾米李画廊合作,展出的作品除了一件4米见方的大尺幅四联画,其余全是首次亮相的纸上作品。另外,展览开幕式上,艺术家叶永青打破了其常规展览的模式,别出心裁地进行了一场现场创作,为正常展览添加了更多地丰富性。
此次艾米李画廊的另一位70后艺术家李继开则带来了其最新的创作,展览名为“拾荒者”,是其首次用大场景的方式来表达他对时代宏达的思考。他借由拾荒的人群、荒地,进行了一次现实主义的抒情。这是一次从微观温情走向宏观情怀全新的尝试。这些拾荒者的故事,恰是我们对现实中未来处境的隐喻。在这个缺乏创新精神,遭遇文化断层的时代,未来的人类既在消耗所剩不多的历史传统,也会在艰难的废墟中寻找自我。精神上的拾荒者,是我们现实的注脚。
艺术家:叶永青
本期雅昌带你看展览嘉宾:艺术家叶永青 艺术家李继开
叶永青:这个展览取名为:“藏在草间”,而举办的地点艾米李画廊又是在草场地这样一个地方,我觉得很巧。其实这个展览大多数创作的作品都是我在大理和北京这两个地方创作的。
我在大理的工作室和在北京有很大的不同,它是在一个乡村里面,在这儿会慢慢地感受到跟自然,跟生活有关系的很多东西。这些年来,我们整个生活也包括艺术的成长都是在一个城市化的很强烈的节奏和进程里面展开的。但是在这个过程里面其实感觉不到什么自然的力量,但是在乡村你能够觉得其实有另外的一种声音能够起到这样一个统摄的作用,而且慢慢地在这个里面你会有一些新的想法,让我觉得可以用另外的眼光来做艺术,这也是这次展览的一个原因。我觉得在整个乡村,今天的人不断地前往城市,不停地把所有的东西丢掉的时候,我们原来的很多内心化的东西,很多情感,都慢慢地藏在野草里面,藏在那些看起来比较荒芜的地方,这些点点滴滴刚好就是我这个展览的一种状态,其实也是关于生存的状态,这种生存状态是一种在今天看起来不是那么主流,不是那么中心化的东西,是一个往边上慢慢地退,退到已经完全没有地方的时候,开始爱恨入土,开始藏在草间的这样一个过程。
在完成的作品前艺术家叶永青与画廊负责人李颖合影
在这个过程里面我大量使用的是以前的纸上和手工的纸本地来创作,其中很长的一个创作是前一段时间才刚刚完成的最新的一个作品,是一个长卷的像一个册页一样,这个册页我专门请了我的一个好朋友,也是和我一样住在大理的一个我非常喜欢的一个作家叫野夫帮我提了词。野夫先生他写过《相关何处》,写过《江上母亲》,写过《身边的江湖》等等这一系列的记录着乡土的中国和一个在改变今天的中国的这样一些痛创,一些爱恨。我当时拿到这个册页的时候,刚刚才开始动了几笔,突发奇想我应该请野夫给我写几个字,当时我在北京,前两三个星期时,我把这本册页用快递寄给了野夫,野夫当时在大理,收到册页是他可能有点儿莫名其妙,我说我想请你在册页上写两个字,后来他很快写完了以后给我寄来,我就在他的这几个字的托底上面创作了这些新的作品。
展出作品《草叶集》 宣纸综合材料 2014年 630X35cm
叶永青:这个作品他基本的思路或者是想法是因为刚好我最近要去日本,去日本一定要办一个暂住证,这个暂住证我已经不是第一次办了,因为我在很多城市居住我都有暂住证。大理是我的故乡,我住在故乡,需要用暂住证;北京是我们的首都,我用暂住证住在我的首都。我的祖国给我办这样的一个暂住证,所以我觉得这个很有意思,今天我们是这样的一个生存的状态:好像在世界上生存,每天都在忙忙碌碌的,但是其实我们这样的一种身份感和我们这样的一些东西,包括城市,包括乡村的这些东西,我觉得都可以通过这样的一些感受一点一点地被带出来。
我这个展览是用画画来表达的,但是它更接近一种书写,也包括其他的一些纸上的作品,其实也是一种,但是这些书写是一种比较散漫的书写,不像以前的这种展览。对我们这个年纪来说,已经太习惯于这几年的工作状态,因为慢慢的已经体制化,每个画家都有艺术的制度,有美术馆,有双年展等等这些东西在等着。我们画完作品,知道我们的作品会去到何方。慢慢的这几年能够回到乡村,回到自己故乡的时候,其实有一些另外的东西能够提示出来,其实创作还是跟表达有关系的,还是跟内心有话要说有关系。
展出作品:《手贴之五》 宣纸、手绘 2014 79X36cm
《万叶集之二》 宣纸 彩墨 2014 143.5X76.5cm
《诗篇之一》 手绘、综合材料 2014 21.5X 75.5cm
《上、手贴之一》 宣纸 手绘 2014 72X76.5cm
叶永青:去年开始我的创作状态有一点变化,因为我在北京的工作室遇到拆迁,也是很突然的,非常暴力的,工作室就消失了,但是我是觉得这是正常的,不让我有工作室我就只有走了。这个确实是对我的影响非常大,所以去年我基本上中断了我原来一直在持续的大幅作品的创作,我这次有一张这样的大作品,也是去年的作品,画完这张画以后我基本上没有持续这样的风格作品,因为没有条件了。我大量的时间就是在一种居无定所的状态中,有时候在大理,有时候在北京进行创作,所以比较容易的一个创作方式便这些小幅的纸上作品,重新回头拾起以前的创作,包括很多年以前我画的一些小型的油画。这些画在今年年初的时候我在上海做了一个展览叫“时间的小偷”,我们的创作,我们的想法都像从时间里面偷出来一些什么东西一样,那个展览是一百多张小幅作品,放在一起展出像是一组装置一样。
今年以来我也陆陆续续在画一些纸上的手稿,这些手稿有书写,有日记,也包括一些在宣纸上的作品,这些宣纸说起来比较有意思是当年我刚好有一个机会找到一批劳森伯格喜欢的这些宣纸。85年的时候他在中国美术馆做过一个展览,这个展览后来对中国整个当代艺术的影响非常大,我当时还是一个年轻人,背着一个双肩背,里面背着一瓶矿泉水,背着一个干面包,从重庆坐火车来到了北京,去看劳森伯格的展览,这个展览对我的改变蛮大的,我觉得冥冥之中就有这样的因缘。我在美术馆的门口遇到劳森伯格的时候,劳森伯格送给我当时他的两本画册,我们就这样萍水相逢,但是实际上又像种下一颗种子一样。很多年以后我居然看到劳森伯格当时来中国非常喜欢的这些安徽的宣纸,但是他觉得这些宣纸对一个西方人来说是不太适合,因为一画就画通了,所以他当时把宣纸加厚,要求工厂做了一大批这样的宣纸,差不多是好象有两千匹的样子,但是他自己没有带走那么多。也留下一些,后来我差不多把这些宣纸都收掉,现在我经常在这样的一些手工的纸上来画新的作品,其实也不叫水墨,但有点儿这种关系,我觉得这些东西互相之间好像都是一种积累,也是一种脉络,慢慢地能够把过去的历史的东西和我们今天的当下的东西交汇起来。
展出作品:《芜-山水》之一 布面丙烯 2013 400X400cm
展出作品:《芜-山水》之一 布面丙烯 2013 400X400cm
叶永青:这件作品的名字叫《芜-山水》,荒芜的芜,“芜”在过去的意思是形容声音的,是一种叫芜音,这个乐器现在已经没有了,但是荒芜荒芜就是一种自由生长的意思,是一种没人管的状态,我觉得我的个人的经历或者是我们成长在那种一无所有的年代,在自由生长的年代,到了今天一切都被人工化很严重的时候,这是一个很强烈的对比,有时候回头去看这样的一个字面上的东西,找到的是一个石头和草的印象,不断地来表达这种东西,但是方法,基本上比大家看到的还是和以前我画鸟的一个风格是一个延续的东西。
艺术家李继开(左三)与嘉宾合影
李继开介绍展览及作品
李继开: 这次在艾米李画廊举办个展,是因为我跟艾米李也合作好几年了,基本上每年都有一个个展。今年作品出来以后她看到,觉得不错,我自己也觉得不错,后来商定举办这个个展,展览的主题就定位“拾荒者”。
展览的这组作品主要是去年年底开始到今年工作的一个主题。差不多最重要的,最好的作品都在这儿了。其实跟以前的创作有很多不一样,比如说题材不一样,尺幅也不一样,以前基本上更多的画一个人,尺幅也会小一点,现在不太一样,包括画法上,比如有的地方厚一点,有的地方更薄、更随意,看起来有点儿用国画的感觉多一点。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但是整个创作过程还是很享受。
展览的主题就是我的一些感受。去年春节的样子我画了几张小的画:一个人在荒野里面拾东西。因为我在武汉,武汉冬天没有暖气,特别冷,也不出去,就开着空调在家里面画小画,画了以后觉得还是有点儿意犹未尽。那时不一定是拾荒者的概念,但是差不多。后来开始发展成画面的人物比较多的那种,一边画的时候一边也在思考我所感受到的社会、我所感受到更深的东西。其实这是一些相对比较沉重的东西,这种沉重也是一种常态,只是说像我们日常生活是白天,艺术创作对我们来说是夜晚一种睡梦的状态,它也是一个很真实的状态,但是白天由于具体的事务很多,我们人就会是一种很正常的状态,晚上其实也可以说是一种更清醒的状态,也是一种正常的状态,只不过反映到艺术创作中来说,我觉得可能会把一些平时没有想到的东西抽离出来。所以我其实有的时候也很怕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过渡的解读,因为我觉得这一批作品基本上他的主题和他画面呈现出来的气场、气质不需要什么解释就能够传递出来的。
艺术家:李继开
展出现场
展出作品《拾荒者》 布面丙烯 2014
李继开:这次展览最大的一幅作品是一幅三联组画,虽然画面比较大,但绘画的时间不是特别长,可能每张就一个星期,但是在此之前会做一些准备,而且这种画法不存在什么修改的地方,如果比较懂绘画的人一眼就看得出不像传统我们画油画画不好可以盖一遍,我基本上都是一次性完成的,也就是说只有在上面继续画,继续加,没有去修改的地方。
作品的名字就是展览的主题《拾荒者》。画面中安排的人物和他们的动作,或者是一些道具可能具有某些隐喻性,这些都是一个比较常规的技术性的东西,最重要的还是支撑这个画面的激情,我觉得那个比较重要。不是说制作的时间或者是精细程度,而是由于激情带来用笔的到位、用色的选择或者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搭配,这个都是蛮自然的。
整个创作过程是很过瘾的,为了画这种画我也有意识会攒很多激情,有一段时间会不碰绘画的事情,会多想,包括进行一些阅读和想象,到底在绘画的时候怎么第一时间做出正确的选择,这个是比较重要的,总而言之就是说这个是基于一种沉淀和一种现场爆发的激情之间共同作用的一个结果。
作者:罗书银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