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6-12-01 09:27
无论是欧洲的威尼斯双年展、卡塞尔文献展还是日本的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和濑户内艺术祭,当代艺术都已经成为了地区发展的新生产力。两年一度的威尼斯双年展,和五年一度的卡塞尔文献展,或许并没有为两个地方带来直接的经济收入,但却扩大了两个区域的影响力,威尼斯成为了全球知晓的著名景点,而卡塞尔则成为拥有绝对话语权的艺术重镇。更具有的拯救意义的越后妻有大地艺术三年展,更是借用艺术的力量让原本被城市化抛弃的偏远山区成为了人人向往的艺术圣地和精神乌托邦。
在国内,从乌镇国际当代艺术邀请展、东莞道滘艺术节、贵州隆里新媒体艺术节到上海崇明岛、北京通州县……还有更多的乡镇和区域正在寻找让艺术成为生产力的方式。但说到底,艺术并不会直接成为生产力,只能衍生由艺术辐射的产业结构。
而显然艺术成为生产力的代价和过程更为漫长和巨大。正如乌镇国际当代艺术邀请展的策展人冯博一感叹的那样“大型艺术展都是要花钱,而且可能是没有回报的付出。”经济发展是衍生小镇艺术大展的重要条件,而资金也是考验小镇艺术持续的首位关卡,纵使如乌镇般有旅游产业的支撑和反哺,首届艺术展几千万的花销依然不是因此而来的10多万观众的简单消费回报可以持平的。较为乐观的是小镇艺术大展趋势同国家政策发展的相一致可以得到来自政府的支持,但不幸的是,处于人治的社会机制,一个人的去留很大程度上就可以决定一个展览的存在与否。
除了资金和政策的客观原因,回到展览内容本身,又是否可以支撑其自身持续的生命力?小镇当代艺术节处所的出生状态和正在遭遇国际化大趋势下,让无论是河南、广州、东北还是贵州的小镇艺术节都拥有着雷同的艺术家名单和艺术作品。而大部分的小镇艺术节还都存在着热闹的开幕式后漫长展期无人问津的尴尬。
小镇的当代艺术大展就像小镇的长街宴,声势浩大而又“无用”。但长街宴年年都会有,是因为背后支撑其的是当地居民流淌在血脉里的信仰和对来年美好生活的愿景,而当代艺术大展持续的动力又是什么?
来源:艺术国际-评论 作者:刘霞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