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老何:将近两个月没有讲故事给你听,等得不耐烦了吧。
“灶房主人”的微信,是用北京联通的手机号申请的。就在十一月二十九日那天,那部手机突然坏了,作为公众平台管理员的“灶房主人”的微信坏了,想不起密码,又注销了原来的手机号,所以公众平台也就无法登录了。
在找回公众号的程序中,有一项是要用绑定公众号的那张银行卡给腾讯公司打去9角2分钱加以验证,我又记不得那张银行卡的密码。在无法让你本人拿着身份证去解码挂失的情况下,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要通过公证程序,我才有动用那张银行卡上的980元存款的资格。为了尽快解决问题,除了朋友帮忙之外,一个月之内,我曾几次向银行的领导和工作人员申诉,多次出入碑林区公证处咨询,也曾三次坐着公交大巴,往返于西安和洛南之间,为办理公证所需的手续资料而奔波。
你知道,我天生好动不好静,懒于思考,不受约束,你聪明勤谨,做事精益求精,所以家里的分工历来明确:粗活、体力活我承担;细活、动脑筋的事都让你来处理。由于你的勤谨,我们的岁月一直静好。这次遇到的麻烦,如果你健在,就不会是问题。但你甩手而去,我承担着一切,应对着来自各方面的凄风苦雨。孤单之人,有了麻烦事就惊慌失措,坐立难安,念想着牵手缘起之人,回忆着往昔岁月的点点滴滴。
从小到大,我的人生之路都是洒满阳光,看到的是笑脸,听到的表扬勉励。自从嫁到了西古山之后,天空突然阴云密布,沉闷的气氛令人窒息。固有的优越感一扫而光,高傲的自信,被打翻在地。干不好农活,受外人的耻笑指责还则罢了,在自己家里,处处碰壁,时时遭白眼。那种度日如年的光景,至今想起来还会心有余悸。
我有自知之明,也不是不愿遵守你家的规矩,只是从小养成的散漫习性一时难以改变。我从小没有亲娘,家里人都在宠溺,不让我受一点委屈。爬树上高,摘果子掏鸟蛋,捉鸣蛙、扑知了,想干什么凭自己的兴致。想吃什么任我挑,想到哪里由我去。端着饭碗串门,也没人拦你。家人能给我的是:行动自由,衣食无忧,花钱不愁。至于女孩子家还要讲究什么规矩,好像并没有留意。
你家的穷讲究特多。比如吃饭,连个饭桌都没有,只有那个破旧的边长仅有二尺六寸五的方盘放在地上,还有正位、侧位之分。一个小盐碟、一盆只有咸味,没有油星儿的酸菜,还讲究盐有型,菜要整,几根粗糙的木头筷子,还要讲究必须是一般齐的形态相近的凑成一双,放正;粗巴巴的陶瓷碗,还分等次,那个是谁的专用;不就是一锅的野菜糊糊,还讲究盛进饭碗时的男女有别,长幼有序。饭菜已经入盘,一切摆放就绪,不是马上就可以端起来吃,还得等长辈端起碗你才能端起碗,长辈动了筷子后你才能动筷子,仅管你已经饿得头晕眼花、前心贴着后心。
顿顿都是喝着稠、操着流的粥,还不让人有喝粥时的嘻溜声,吃着咬不动的野菜根、野菜梗,还要让人注意吃相,不能发出咀嚼的声响。你说自由惯了的我,能不对你家的那些约束烦腻?
十几年的学校生活,培养了我吃饭速度快的习惯。记得在洛南中学上学期间,开始是灶上供菜。开饭之前炊事员提前将所有的装菜瓦盆,匀开摆放到饭堂前面的空地上,学生自由组合,每盆菜前围够八个人就可以开吃。早到的有菜吃,来得晚了就没菜了,因为早到者中总有一些不自觉,在风卷残云般地吃完了这一菜盆里的以后,又会凑到另一个菜盆边继续。
当时的学生都用盆装饭,用勺子舀着吃。用得起搪瓷盆的学生极少,用瓦盆的居多,还有用砂锅的。我用的那个瓦饭盆是刚入洛中时用两角钱买的,曾在靠近盆沿的地方碰出了一个洞,用纸糊着装饭。有时不小心拿饭勺捅破了糊纸,或者清洗时糊纸遇水掉下来也不要紧,再糊一次就行了。那时的学生灶房,安置着三口特大的饭锅,开饭时,同时有六个炊事员分别在六个窗口给学生打饭。当你把饭票饭盆递进去以后,都会盯着炊事员手里握着的饭瓢:要是饭瓢在锅饭的面上画了个弧度后给你的盆里倒饭,那你肯定吃亏了——尽管炊事员还有后续的几下抖动瓢的动作,好像是已经把瓢里的饭全装进了你的饭盆,其实是他亏了你。因为他手里的饭瓢是贴着饭面漂过去的,瓢里的饭根本就没装满。如果你看到他手里的瓢直着沉到锅里给你打饭,那饭瓢里肯定装满了,即使没有后续的抖动,你打来的饭肯定够量。炊事员中有一位岳伯伯,他是我班同学的父亲,遇到我班的同学,都给面子。如果岳伯伯站窗口操瓢打饭,大家都会在他负责打饭的窗口排队。那时正逢三年困难时期,每一天只有几两口粮,饭菜的质量又很差,人人都是饥肠辘辘。我那时的饭量不小,甚至比一些大个的男生还能吃。如果没有遇到岳伯伯给自己打饭的话,吃完了本份必须“机动”(伺机而动),再打上半份才能满足。每顿吃饭都是紧张的战斗,生怕饭完了失去了“机动”的机会。四周的人都是同类,没有谁会笑话谁。
那时的洛中,最后一节课的下课铃声一响,不管老师的课有没有讲完,心急的学生就做好了百米冲刺的准备。已经有学生腋窝里夹着饭盆从教室里冲出,通往饭堂的路上似万马奔腾,那气势,如山呼海啸(偶尔也有倒霉蛋摔了跤,打了饭盆,蹭破了脸皮)。你说,在那种环境中养成的吃相习惯,咋能顺了你家里人的眼?
还有数不胜数的臭规矩:卷着裤腿说不雅,大笑露齿说太傻,喊你伯群,说是哪有女人直呼自己男人的名字的,想自我解闷哼个歌说是娶的是媳妇,不是戏娃子……
开始的家务活,我是样样都做不来:烧火是越烧越塌火,擀面不是薄厚不匀,就是烂得掉片片。就连简单的刷锅洗碗,也是不断地出状况:不是摔了盘子就是打破了碗。收拾的东西,又说是放得不整、不端,没在原来的位子上搁。我抹过的桌子是给鬼画符,扫过的地又说是像狗刨过似的……
“败家的媳妇”、“扫门的星”,婆婆嘴里的嘟囔不断,“不会烧火不会擀面的媳妇,要是搁在旧社会,不会被婆婆一擀面杖打死才怪哩”的恐吓也令人不寒而栗。
我郁闷彷徨,笑容不见了,自信消失了,眼里含着哀怨,眉头紧皱着忧愁。所谓“沉默是一个人心底最大的哭声”说的就是我当时的境况。
我的困窘,我的失落,我的无助,你心疼着急,但也无能为力,不敢当面相帮,只能用眼神来暗示,要我冷静忍耐,注意说话的语气,不要把心情写在脸上。
“明教子、暗教妻,关上门教女媳”,只有回到房间里,你才表达你的关爱与怜香惜玉。你先说教养和文化是两回事,有文化的人不一定都有教养。有的人虽然没有学历,但有教养,懂分寸。你说父辈们继承下来的精神层面的东西中,有精华也有糟粕,要思考分析,良好的家风,我们就得继承;如果是陈规陋习,也没必要言听计从。你说宽容别人就是最好的教养,学会换位思考,家庭才能和谐。你说要是你的亲生母亲那样对我,你敢和她当面争高论低;而在继母面前,你不敢造次,不是怕你父亲的耳光抽你,而是怕冒犯继母,她会变本加厉,受伤的还是我自己。你鼓励我:不会干的活咱慢慢学,不懂的规矩慢慢记,如果能放下浮躁,放慢速度,像我这样聪明的人,没有啥事学不会,没有啥活做不好。你要我注意举止仪态、抬手投足的分寸。
你那双富有人情味的目光,总是能把我的心事洞穿,你讲的那些富有哲理的小故事,总会说得我破涕为笑,放下心结。你鼓励我,真正的强是心灵的强,是海纳百川的肚量。你说他人的评价无足轻重,我在你眼里,独一无二,优秀无比。
有空的时候,你教我干农活:锄地怎样握锄换步,割麦子怎样搭链刀,背豆杆怎样打捆。下地回来,帮我在大门外将粘在铁器农具上的泥巴剔除,擦得铮亮,放在固定的地方。我抹过的桌子,如若不合格,你会补擦;我扫过的地面上还有遗留物,你会弯腰捡起。炕上的被子,洗过的衣服,如果叠的不规整,你会重新叠一遍给我看。你是师傅,我是学徒,跟着你学,我也在慢慢的改变,不断地提升着自己。
我说我是废料一块,你说我是你的先生,你的知己。说有我作伴,读书时遇到生字不用查字典,写诗撰联有人帮你处理平仄,写文章有人给你纠正标点符号,你给书画作品题款,有人给帮你斟字酌句。你说我比你大五十一天,叫姐不好意思。在人面前就叫“秋娥”显得亲热,没人时称呼“张先生”表示尊重。
我一下子觉得,男人的魅力不在于财富,而在于精神深度。你的优秀,不在于才华,而在于内心的祥和与宽容,表现在举手投足,严谨的生活作风里。你的气质不是训练出来的,而是一种阅历;你的修养并不是伪装出来的,而是一种沉淀。
我对你刮目相看了:呆呆傻傻的小学生,小男孩的评价已经不再适合你。你是我引以为傲的风景:魁梧,潇洒,风流倜傥;你微笑着朝我走来,带着早上的万道霞光,让我拥有了全世界的太阳,夏天带给我荫凉,冬天带给我暖阳。有你的言传身教,督促鼓励,我学会了隐忍与坚强;今生今世,无论阳光明媚,还是风卷残荷,我都会有痛不说,微笑着生活;有累不语,睡一觉,今天的所有都成了昨天。
何伯群书法作品欣赏
作者:张秋娥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