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无边光景——我的第八个个展

  下个月,我将举办第八个个展,前一次是2015年1月在台湾台南举办。这次展出的是自台南个展后三年多时间创作的新作品,呈现出来的应该是一个全新的面貌。

  前些日子一直泡在工作室里为这次个展整理作品,修改与完善这些画。在工作室待得时间长了,会有一种奇特的体验,仿佛置于另一个时空,出门见到外面的人或街景会有一种穿越感。木心说:“生命就是每时每刻不知道如何是好”,我倒是觉得在画室里每时每刻都是好,哪怕是坐着发呆也没有不知所措。好些艺术家说,工作室是逃避现实的场所,我不认可这种说法。工作室是艺术家构建心灵与艺术谱系的场域,艺术家在工作室的活动是思想形成与作品生长生成的主要过程。这才是艺术家的现实,哪来的逃避?

  作为艺术实践者来说,要把自己的作品说清楚,实在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能稍微说清楚的只能是创作的方法与路径,心迹与心象,说不清楚的那部分只能是读者由着自己去体验了,希望能够读懂并喜欢我的这些新作品。

  自台湾个展后自己有意识的在做一些改变,放弃过往的经验重起炉灶。并不着急,就是顺着画下去,让它自然的生发自然的成长,好比岁月静好日子慢慢的过。先做减法,去掉了画面的显性结构,减去过多的块面线条、色彩肌理及厚薄干湿这些视觉上的偶发性变化。再做加法,单纯的使用画笔,用线性书写的方法,满幅铺陈,不断反复着一个行动,像是修禅的状态。从《弥》系列到《璟》、《腾》等作品,面貌与状态整体的立了起来,想要的东西也呈现了出来,突然有了开豁的景象。

  大部分作品中有云、花、植物、山海等元素,但并不具体描述,也并不发展这些景象在其处在空间中的精准形状。只是运用这些元素作为绘画艺术探究的行动路径,简单的说只是把这些元素作为养料。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有两个方面:一是线性笔触(即使是宽大的线或成为面但还是以线性的运动来展现)带有中国绘画的书写性笔调与章法,缠织、穿插、交汇、相融、重叠,无边的延绵开去,这是自己的心迹心象及生命之息的表达方法;二是在对形的解构后的二维平面形态,或者说在这些自然物质表象与局部零碎表情的后面,更重要的是在叙述那个巨大而深厚的象,乃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是使自己的作品走向高尚性与哲学性成为可能的重要路径。

  这里涉及到中国思想世界中的种种形与象之辩,是个大命题。尽管“息”与“象”看不见摸不着,是主观感觉,但我还是触摸到了。我几次在特定的时空里感受过大自然的浩宇之象,或是在工作室创作过程中感悟到了生命之息,成了连接着形与象之间的那个人。我似乎是在拿艺术东方学来说事,但这并不玄乎,确是珍贵而稀奇的。

  三年多时间,作品有一个萌生与变化成长的过程。《格桑梅朵》、《镜花水月》、《洛神新赋》这几件作品是今年创作的作品,突然豁然与明朗起来,是之前作品生发出的另一个面貌,但还是属于一个整体。混合色彩带转圈的笔触运行,符号感显得很强,画面也有留白有主体,形象也凸显,有画面的图像性特征。看似花却并不算花,看似云却并不算云,花非花,云非云。这个系列的作品还只是刚刚开了个头,把它说清楚似乎还早了点,就待以后再说吧。

  顺着前两次的个展主题“云水无间”与“山海印心”的脉络,我的第八个个展的主题定为“无边光景”。这是出自朱熹《春日》中的“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中的一句。其实此诗并非纪游写实,而是借以喻道。是一旦闻道即满目皆春之意。

  有人说,作品是生长出来的,我非常赞同这个说法。艺术是生长在无边光景之中,艺术闻道无穷无尽。在无边的景致中蕴藏着无穷的心象,在无边的空谷中闪耀着无尽的心光。

  浩宇无极,艺术无边。

  是为自序

​2018.10 杭州


作者:叶国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