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恩仇成父子,缘怨结夫妻。”
这看似前人的不经之言,却仍是经验之谈,透析出人生的无奈与辛酸。茫茫人世,缤纷嚣沓,一切往来交集,都由一个字系着:“缘”,一切友情关爱,必有一个字居中:“恩”。家人、朋友、师生、合作者、上下级,乃至邻里路人,莫非因缘而聚,缘尽而散。人世间爱恨情仇,都装在一只包里,不傍这包,什么都无,一拎这包,则全在里头。而小小家庭,乃是一面聚光镜,折射着眼前社会的种种光影。
以夫妇论,传统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前多有俩不相识者,过门便成家人,无论父兄妯娌亲戚邻人,以及个人习性、追求多么迥异,日子都须如此这般的过下去,磕磕碰碰在所难免,待到逐渐磨合,已是多年后的事,其间多少火光,多少隐忍,只有寸心自知。如今父命媒言早已退居次要,自由结合已是常态,却也婚后情景多半并非婚前瞳景,原因总由两个个体组成一个整体之后,必不可免都有些“排异”。不论男女,热恋时看对方多是优点,成家后看对方缺点全现,然而木已成舟,这便同样须有所忍耐、退让,待到忍无可忍,难免相与叫板,如果夫妻二人都比较强势,那就更不能免。叫板固两败俱伤,积久乃不免生怨,寻常情况,事后各退一步,生活得以继续,故常闻有所谓“凑合着过”者,至于爱情,实在只是少男少女们情窦初开的幼稚病而已,试问成婚之后,生儿育女,经济压力,生活琐事纷乱如麻,眼前现实即是一切,那时不至“红颜未老恩先断”者,已属可嘉,谁还有闲爱来爱去?当然也有悉心维护,揩老百年者,则一切早已化作一种责任,一种承诺,非徒爱情而已。
走到一起总是缘,都须退让即生怨,缘怨结夫妻,不诬也。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中国人对于后代的看重,于此可知。人而无后,无论其何等厚禄高官,总归晚景萧瑟,成一大缺陷;人而有后,不论其如何刚硬强悍,冷若秋霜,一见儿孙,即刻柔情缱绻,笑靥可掬。幼时百般呵护,稍长诸事系心,学龄前要为他培养好的学习基础,入学后要关注他的学习进度,青春期更需操心他(她)那对像的人品、能耐,生怕他日后受困。其间择校择职,求人托友、借贷付出,种种低眉敛息,委曲求全,实是为人父母的常态,更不用说儿女有病,恨不能以身代之,儿女有需,宁可省吃俭用。如此投入,是否在望其回报?非也。现代社会,退休金。养老院,生活保障尽有,只一种血缘情,舔犊意挥之不去,天性使然也。待到儿女长大,感念父母含辛茹苦,哺育惟艰者固有,而心生怨怼,恶言相向者亦时有所闻,相当一部分则感怨交叠,面上勉为敬重,内心终少真情。所以芹圃先生慨然唱出,“世人只晓神仙好,唯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子孙谁见了”。何以如此,正是当初殷殷此情所肇端也,或言辞琐细,不胜其烦,或未全满足其种种需索,心有不满,或较多干预其欲行之事,情有不堪,或居常态度生硬,招其厌恨。在父母,无非希望他多学本领,前程光明,不涉险境;于儿女,早已心生逆反,不屑其诲,幼时勉强忍受,长大犹梗于怀。故爱儿女最易,教儿女甚难,教而不至其怨更难,所以有恩仇成父子之谓。待到儿女自己生育,又会重蹈父母足迹,能反省者,方知“天下父母心”为何物,不知反省者,膝下儿女照爱,年迈父母照怨,也许儿女之儿女长大,又会重复现成轨迹,那时却又另是一番心情。总归有人类以来,代代如此,重复不爽。
爱儿女之心,人人有之,爱父母之心,不必人人有之,悠悠万世,缘邪?孽邪?嗟夫!
有青年朋友来见,其手机铃声设定为幼儿呼声,稚嫩可爱,自言系其三岁女儿所录,并云如今方知父母心矣。乃为戏笔。
壬辰中秋灯下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