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展览现场
2018年12月15日下午,熊宇个展“隐含的时光”在成都千高原艺术空间揭幕。展览展示了艺术家近期创作,以及从2015年开始画到现在结束的绘画,还有从月初开始持续十天的墙面创作。
熊宇, 墙面绘画, 630cm×300cm(约), 2018
作品局部
一进展厅,便可以看到熊宇为此次展览所绘的墙面创作。此种类型的创作,艺术家在新西兰也进行过一次。熊宇表示,这种从局部入手一点点推进的创作方式和自己的绘画是一致的。画面没有预设和草稿,而是从经验与判断入手,用这样一种形式希望对自己的绘画思想做一个说明,同样也是对自己工作方式的一种阐释。“我不希望自己的绘画被限定在图像和语言的解释当中,更多的是对个体经验和感受的内在图像化。”
对熊宇而言,绘画的元素就是自然生长的过程。不论是人物还是环境,这些元素都是自然生长和循环的,这种东方的‘物’的构造是符合他的理解。“它与西方对于‘物’的理解有所不同,西方更偏材料的本质和效果的运用,东方则是自然的存在。因此,通过空间的重叠,我把一些元素融合在一起。就经常使用的水、石头、人物等元素,它们在当中是反复循环的,形成一股流动的节奏并将画面形成整体。”
“我希望在画面中形成完整的世界观,从局部推进,将各种元素融在其中,用个体经验进行提炼、组合、重构,形成你所想要的世界,这是一种自然的流露,而不是设计。在我看来,绘画是不断循环、生长的,空间有无限大,画面就可以无限循环下去,这也是绘画的魅力所在。无论是架上绘画还是墙面创作,对我来说都是一样的,我很享受这种一直生长的过程。”艺术家如是谈到。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的作品涉及熊宇绘画的几个关键词:“图像隐喻”、“记忆的再构”、“循环”、“东方的自然观”,以及“雕塑般的忧郁”。用熊宇的话说,不同的媒介与图像表达之间并不存在“冲突”,他只是在用不同的方式描述同一种“循环”。这种“循环”来自他的内在自我与外在现实之间对立而又相互催化的诗意关系。
与隐喻相关的图像,以及虚幻记忆的再构,一直是熊宇创作方法的主线。通过连绵循环的图像创造,艺术家孤独的个体体验被具象化,而这些作品,也成为熊宇以个体身份面对时代变迁与艺术发展的物证。在图像的再构过程中,碎片化的情绪,涌现的灵感,以及延绵的思考都获得了新的生命,并与现实世界形成一种崭新的互动关系。熊宇认为,艺术是“存在”的证明,是艺术家“赖以生存的另一个世界”。他充满温度和情感的作品,实际上来自冷峻的思考之后,在面对当代的不确定性时所展现的个体浪漫主义姿态。
展厅一角
熊宇的绘画总是从某种具体而细微的感受,或者局部而片段化的思考开始,绘画成为这些感受或思考的延续过程,最后呈现的图像是这一过程的凝固,也是暂时性的结果。这次展览重点展现了他视觉隐喻的主题:从时代及其营造的共同体验下,寻找个体的独立和抽离。雕塑般忧郁的人像,循环流动的水与云,又或是一些抽象的光芒与莫名的石头——这些隐喻式的图示在最近几年熊宇的艺术创作中反复出现。它们暗示了熊宇在寻找自我的路径中,借助了东方传统的自然观。本次展出的巨大墙体绘画则构建了新的图像表达方式:一气呵成的图像试图将观众引入巨大的虚幻世界,这种吸引力来自图像本身所具备的,另一种生命般的真实。
熊宇 《空白的笼子》 布上油画 150×120cm 2015
熊宇 《矛盾的花都》 布上油画 150×600cm 2017
熊宇 《归隐者之林》 布上油画 150×120cm 2018
熊宇 《温和的光》 布上油画 80×60cm 2018
熊宇的作品大部分为架上油画创作,绘画元素与视觉图像成为他的主要创作手段,独特的观念和图像符号使他很早便受到广泛的关注。然而,他又是一位不满足现状的活跃画家,多年来一直尝试图像表达与新媒介的融合,并试图构建全新的绘画语言模式。在不同的工作室中,他经常以不同的绘画手法进行创作。在丝网工作室中,丝网版这种常见的传统版画媒材被用来试验他所说的绘画的“再构”,丝网设备在简单改造之后,甚至可以进行大尺寸的材料试验。油画工作室则偏传统一些,在那里可以看到他近年来创作的大量的纸上水墨绘画,这些试验性的作品被他当做满足思维活力的表达手法。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19年2月28日。
作者:李璞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