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编者按】金秋十月,岩彩艺术馆正在举办《本土菁英》中国岩彩绘画邀请展。为了更好解读岩彩作品,我再次翻阅了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岩彩绘画系列教程。其中《格物致知———岩彩绘画材质觉悟》一书详细论述了何为“岩彩”?何为“材质觉悟”?如何以“材质言说”方式进行当代艺术创作?并且介绍了三个可实操有实效的教学课题。在此将以分段连载方式与大家分享胡明哲教授书写的《格物致知——岩彩绘画材质觉悟》教程前言”一沙一世界“。
《格物致知——岩彩绘画材质觉悟》教程前言“一沙一世界”连载之一
● 一沙一世界 ●
绘画语言最基本要素是“形”“色”“质”,岩彩绘画也以此建立自己的基础课程。
三个要素之中“质”是重中之重,因为岩彩绘画的“平面图形”与“本色配置”都是围绕着“岩彩”这个特殊材质的“质性”建构和展开的。《岩彩质觉》课程是“岩彩材质的质性觉悟”之简称,力图通过论述“岩彩材质”的物质属性以及文化内涵,引领学生具备在当代文化语境之中,对于“材质”应有的当代认知,觉悟到岩彩的“质性”存在,自觉进入“材质表意”的当代艺术创作路径之中。
任何重大的改变都源于基础的改变。也可以说,是源于对基础问题认知的改变。
《格物致知——岩彩绘画材质觉悟》胡明哲 甘雨编著2019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翻开艺术史可以看到绘画演变的漫长历程,无论画在岩壁上或石窟中,还是画在亚麻布或纸绢上,绘画创作从未离开过物质媒介,我们通俗称之为“绘画颜料”。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人们在观看传统绘画尤其是观看具象绘画时,引人入胜的多是由物质媒介制造出来的幻景与图象——身临其境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优美无比的景致风光…… 但是,如果我们将传达出人物和景物神采的那些“绘画颜料”抽取出来,独立的观看,它们往往就会变得暗然无光!因此,某种意义上说,作为物质媒介的“绘画颜料”其实只是服务于绘画内容的工具,其本身并不存在独立自主的意义。这种物质媒介与视觉幻象的神奇转换,构成了观看传统绘画,尤其是观看具象绘画时极大的神秘感。
进入20世纪后,伴随艺术观念的变迁,在艺术作品中由“物质媒介”所表达的“内容图象”渐渐的隐退,对于“物质媒介”本体的解读和欣赏,却逐渐的成为第一位。20世纪中期,众多领域的艺术家们不约而同的关注“物质媒介”自身的存在价值和精神含义,并且将“物质媒介”本身提升到审美主体的层面,甚至明确作为艺术创作的主体语言方式,由此,诞生了许多属于当代艺术的崭新方式。即使在平面绘画领域中,过去只是为绘画内容服务的“绘画颜料”本身,也同样还原为“物质本体”,升华为艺术作品的中心和主题,并催生出了以“物质本体”直接传情表意的全新的绘画理念。从此,即使保持平面绘画方式,表意手段和欣赏内容也超越了图像表达和图像解读这个问题,有了更宽阔和更开放的思维空间。
● 媒介物质自主化是抽象形色自主化之后,与观念的自主化并行的两大基本新观念。所谓自主化,指的是媒介物质从手段、工具“仆从”的地位中解放出来,转卑为尊,自立为直接表达的基本艺术语言。
——刘晓纯
这里介绍几位比较典型的以“材质“作为语言方式进行艺术创作的当代艺术家:
荷兰艺术家布赖姆.博格特运用颜料的方法和传统绘画背道而驰。在他的画面上,颜料如同粘土一样的堆积,被挤压和被冲击之后产生了巨大的视觉冲击力。作品《单色》的深红色颜料,浓郁而沉重的逾出了边缘。作品《星期日早晨》的厚重之白色则引发人们多向度联想。由此,绘画观赏者摆脱了颜料形成的幻象,回归到颜料的自身。
布赖姆.博格特作品
德国艺术家安塞姆•基弗大量运用油彩,灰烬,石头,树叶甚至钢铁进行创作。作品表达出人与自然,人与历史,生与死之间的矛盾关系。仅仅是材质本身已经就是德国战败废墟的恰当象征物,因此极大的震撼着观看者。
安塞姆•基弗
印度艺术家安尼施•卡普尔的作品很多是平面的,但他并未在平面上进行手工的描绘。平面上的图像是源自特殊材质的镜像反光。卡普尔智慧的运用了这种反光效果,并将不同的作品恰到好处的置放与不同的生存空间,超常规的观看方式发人深省。
安尼施•卡普尔
2007年参观东京艺术大学学生作品展,桑原寿行的作品将“水”的特质表达的淋漓尽致,他深刻理解并巧妙利用“水”之特质制造出奇妙的视觉幻象,也留给我们深刻印象。
桑原寿行作品
苏格兰艺术家安迪•高兹沃斯常常用天然砂与天然土进行创作,以最平凡的物质表达对于世界和生命的理解。他的作品从不常规的画在画布上,也没有图像的细节,而是将天然物质还原于天地之间,甚至与舞蹈音乐相结合,引发更宽阔联想。
安迪•高兹沃斯
日本青年艺术家浅井裕介也是用天然土进行创作的艺术家,在印度创作时,他采集当地黄土,以具有浓郁童贞情趣的图像,填满了一个个废弃的空间,表达出人生的浪漫情怀。
浅井裕介作品
人所共知,以石墨制作的铅笔是绘画的最基本工具,然而当人们欣赏一幅以铅笔画成的素描肖像时,最感兴趣的恐怕只是图像,而不是石墨材质。青年岩彩艺术家金鑫近年来一直运用石墨进行创作,因为石墨也是一种矿物质,石墨材质回归本体之后,自身就具有很明确的视觉魅力。当创作者使用的石墨目数不同,调和媒介与技术方法不同,可以产生多重视觉效果。
● 石墨材质经过打磨后,会产生独特迷人的光泽,它与生俱来具有冥想的特殊气质,拥有柔软感,刚硬感,温暖感,幽深感,冷漠感。石墨体现的是朴实无华和自然沉稳的视觉品味。
——金鑫
金鑫岩彩作品《无题》
金鑫岩彩作品《无题》
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唐潇雯参与本土考察活动时亲眼看见中国生态环境的种种问题。毕业创作时,她把岩彩材质撒在了干枯龟裂的大地上,有感而发的表达了创作者对于中国生态环境的忧虑与祝福。
唐潇雯作品
● 我在北京郊区温榆河岸边的自然裂缝中填充彩砂,希望假造一个清水滋润着干涸大地的景观。这种行动,终究只是我个人对干裂土地诗意想象的一种实现形式。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景观会逐渐消失。也许多少年以后,只有那个经过河边的牧羊人才能想起它曾经存在……
——唐潇雯
本教程所探讨的核心问题——在当代艺术语境中,当代岩彩绘画的物质载体“岩彩材质”,其自身是否具有自主性的独特价值以及深远的文化意义? (待续)
前言“一沙一世界”文图较多,将分十二期连载,敬请关注。
点击该链接,可在“岩彩艺术馆”官方微店购买此书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