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今在渝西偏远之地公差,晚餐后回到旅舍,遇到停电。服务员送来一支蜡烛,我原想效仿古人秉烛而读,无奈眼力不够,看得头昏眼花,只有作罢。移步窗前,清风竹影,弦月当空。
没事整理电脑包,翻出了广州三远堂沈恩赐先生寄来的黄梦洁画册。忽然想起答应恩赐要给黄梦洁写一篇短文,一晃竟耽搁了月余。翻开画册,昏黄的烛光下,什么笔墨、设色、肌理都变糊涂,但黄梦洁作品一贯的气韵,让我感知依旧。
老友沈恩赐,十多年前认识,那时他卖酒,我策展,彼此所做的事情没有相交,我当然也没刻意与之深交。不久恩赐来电话,和我探讨他想开一间画廊,问他起念的缘由,他说小时读书没用功,现在恶补的同时,还想给自己的孩子们树立“文化至上”的榜样,我有些感动。至今,三远堂已经十年了,期间我们不断思考文化、美术、产业等方面相互关联的问题,三远堂也逐步从买进卖出过渡到遴选、扶植一批有文化底蕴的青年美术家,实现了从单一、短期商业模式到全方位、长期商业模式的跨越。黄梦洁便是三远堂扶植的青年美术家之一。
我和黄梦洁只见过一次面,时间应该是在2011年深秋的一个晚上,地点就是在广州三远堂,在场的人有我、恩赐、吴茂长和黄梦洁。记得那次我们边喝茶边聊天,杂七杂八聊了很久,社会问题、美术理念、审美情趣乃至国际形式。关于黄梦洁,印象中他不健谈,但清楚地记得他说过要做好自己的人,画好自己的画。
为什么单单记住了他这句话?
因为我理解的艺术需要纯粹,但同时又要体现时代。于是问题来了,一是你的作品表达的是你内心深处对这个时代的感悟吗?换言之,你作品说的是真话吗?二是你掌握的艺术语言完全表达了你的感悟吗?换言之,你知道怎么说真话吗?个人认为,梦洁的“做好自己的人,画好自己的画”回答了这两个问题。
当今社会,多元化格局已成大势。绝大多数人为了认知、适应甚至改变这个社会,殚精竭虑地塑造多面的人心。于是,八面玲珑是常态,单纯平和反而日渐稀有。2000年以后的十年,我浅浅地浮在美术领域,写作一点小文章,策划一点小展览,于是有机会比大众多看到一些当今的美术作品。看不懂了就去经典画论、书论中求解,渐渐地,我感觉当下多数画家的多数作品,或多或少地弥漫着政治的味道、金钱的味道、荒诞的味道……唯独真实的味道极度匮乏。我知道我这样说非常得罪某些“美术家”,但我也同样希望向梦洁学习,做好自己的人,写好自己的文章。
我从恩赐那里得知,梦洁的人生有些许坎坷,但起落间从没改变的是老实做人,踏实习画。每念及此,我脑海中浮现出的是一个年轻、消瘦的背影踽踽独行,正如他作品一直以来让我体味出清冷、孤傲的意境,正如我时下内心面对摇曳的烛影,接受良知的考问。我相信,梦洁创作时,一定无数次接受过良知的考问,他也一定无数次选择了真实。真实所以不造作,不造作所以静谧、安详、清新,而这一切的集聚便是儒雅。
合上梦洁的画册,我认为我读懂了他的作品。梦洁始终认真习画,并忠实于自己的感觉,得意时告诫自己不浮躁,不敷衍;失意时告诫自己不哀怨,不放弃。二十多年来,梦洁以一笔一划,一段一章地画出了古气,画出了清气,画出了浩然之气,正如窗外的清风竹影,弦月当空。
置身儒雅的时空,辨识下原来在梦洁的作品中,水墨的一花一蝶,一石一月令我恍惚间穿越古今。
梦醒即动笔成此文。
张 愚
2013年9月16日渝西大足龙水湖畔
作者:张愚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