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滟滟随花舞,灼灼几芳华 ——品读王奇寅新水墨花鸟画

  初识王奇寅老师,是应好友之邀在“798大讲堂”艺术成果展上,他温文儒雅,春风笑靥,亲切十分,他的参展作品,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整体画面呈现一种阳光下水波荡漾,熠熠生辉的视觉冲击力,直抓眼球,不由的让我想用:“滟滟随花舞,灼灼几芳华”两句诗来形容王奇寅作品带给我的第一观感。

mJpw1H9XRk02kl05s60ZiZAytVGWtvWMfqq0I0rF.jpg

  观展之后,几位参展艺术家,王奇寅老师也在其列,都随着主办方上到798国际艺术中心的顶楼进行笔会交流,我也随着一众人来到顶楼看老师们作画,王奇寅老师再一次让我侧目,只见他胸有成竹,最先落笔,如闻弦乐般有节奏的急速运笔,色墨在水的调和下,在宣纸上不断的留下痕迹,初看杂乱无序,不知所以,渐渐一丛傲雪腊梅跃然纸上,神形兼备。现场观展看画的我很想与王老师直接交流沟通,却因老师身边围着众多粉丝,未能如愿,正倍觉遗憾。却未曾想在好友的举荐下,798国际艺术中心竟约我为王老师写一篇评论文章,于是有机会看到王老师展览之外的更多作品,能够真正走入他的艺术世界,倾听他笔墨的诉说,写下我本就想写的感想。

MGwjrNUwbxXVlhtIbNH34574sBP9Xj6e2DCJ8lCN.jpg

  王奇寅,字颂为,1964年生于江苏海安。1982年参军入伍,在钓鱼台国宾馆当一个小战士,因工作之便,先后结识黄胄、董寿平、王遐举、刘海粟、李铎等书画大家;尤其得到黄胄先生特别指点,从而深入钻研花鸟画。后1997年他于中央美术学院研修中国画,并首创中国新水墨冲染法。此后二十多年里,王奇寅先生的作品三次获文化部“群星奖”、二十六次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大展和出国展并多次获奖。如今,王奇寅老师不仅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也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并中国国礼书画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世界艺术史研究所艺术创作员,文化部中国书画研究会花鸟画艺委会副秘书长,中国新水墨冲染法创始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先生亲自命名并题写“王奇寅新水墨画”。著名美术评论家孙克先生在《美术》杂志撰文,称王奇寅是“富有才华,头脑清新,具有使命感的画家”。王学仲、李剑晨、陈大羽、黄养辉诸先生也都予以嘉许,为之题签。喻继高先生则誉其画作“轻彩舒曼”、“墨妙魂真”、“气韵生动”。

9fXdDN7OZ71yeuQhnQvXOUYY1jOAz5O72v117ouR.jpg

  王奇寅的花鸟作品达到了一个梦幻般且永恒的维度,风中摇曳的枝叶画出了流动的带着芬芳的空气,冲染形成的对比与留白映衬着阳光的灿烂;以及浮在这光与空气中氤氲的水气……。自然中的花,鸟,鱼,虫不仅仅是一种真实的存在,而是他笔墨下可以随意操控,自由调配的形象,只为了将艺术家心中感受到的自然与东方充满生机变化的水墨语言结合起来,创造一种全新的气象。使艺术家的主观能动与水墨在宣纸上的自然生发相融合,动静相生,含蓄隽永,在水与墨的变幻与晕染之中,使我们能感受到人与自然的一体,品味自然的勃勃生机,获得一种透明清亮的精神世界。他的画作创造了梦想中的画面和纯净灿烂的自然景色。在看似无序的笔墨错落中,营造墨色的有序叠加与映衬,使整体画作呈现出笔精墨妙的自然效果。在构图与布局上,他借鉴西方构成美学的要素,没有僵硬的对称。画作中的形象讲述着自然的元素,在透明的“雾的效果”中,清晰地显现着;也隐约地体现着物质的精细厚度以及诗歌般形象的愉悦感官。

  在21世纪初,艺术不仅表现出一种转变与革新,还体现出了对历史的回望以及在互联网数码时代下,新技术介入之后,对传统绘画语言的挑战与冲撞。作为一位研习中国传统绘画多年的艺术家,王奇寅面对奔腾向前的时代洪流,他是“笔墨当随时代”的践行者,他大胆创新,以墨为形,以水为气。借鉴西方用色的复杂与调和,在细微处勾画真实,使整体画面呈现传统东方美学的单纯概括。他的探索与尝试是成功而卓有成效的,是基于继承中国传统造型语言基础上的大胆创新。

IJDLycOLblxIGYk3V4VyPOQMe6WRe17hffSDjwDT.jpg

  众所周知,唐代是花鸟画的开创时期,中唐以后,花鸟画正式独立成科,出现了一大批花鸟画家。由于宫延贵族的喜爱,早期花鸟画在表现技法上多为工笔重彩,勾残精细,设色浓妍,造型严谨写实。花鸟画发展到五代,出现了徐熙,黄荃两大流派。黄家体画风艳丽丰满,称黄家富贵。徐熙以落墨为格,称徐家野逸。后世花鸟画发展没有超出这两大基本传统技法之外的。徐黄流派的出现,为日后花鸟画发展提供了两条途径。进入宋代发展到了黄金时期。在花鸟画不断发展过程中,画家们逐渐在水墨上下功夫,在原有的基础上改革创新,产生了没骨画法,颜色或墨直接画出花鸟形象,不勾边线,然后通过勾筋点提的方式强调骨力与结构的一种技法。之后,由于没骨花鸟技法自身的局限性:没骨画以颜色为主,一遍画成,无法再加,对艺术家把握色、墨、水的要求特别高,加上只能表现前后层次,画面容易流于简单,所以没骨画以小景、小品为主,很难画大。因而从创作领域着眼,没骨花鸟画创作日渐式微,很多画家因为技法的限制,更多地改用其他方法。但王奇寅老师精研没骨花鸟技法,不仅没有受限于技法本身,反而对这一技法进行了非常有益的探索与尝试,也成功的拓展了这一技法的表现力和表现对象。

m7MevRMEyNhkwsJdMogYo97QSNo7J7SzflaiCAbi.jpg

  他的创作灵活运用没骨花鸟画技法之外,也有与工、写技法相重叠的一面,他尽可能多地去理解练习先前艺术史上已经出现的传统笔墨程式,从中吸取养分,来支撑自己的艺术创作。于此同时画家还创造了一种全新冲染技法,他对色与水的比例控制非常得当,表现物象的色既不过于浓重,使颜色发焦,在纸面硬结;又适当地让水分流动,而不失明净、清雅。融色于墨,其色彩艳而不俗,淡而不薄,色墨交融,以墨显色,墨中有色,色中有墨。墨色相和,神气生动,秀润而墨彩生焉。他用对水的多少、时间,位置的经营使中国画特有的水墨晕染和丰富多变的墨色层次更深化一层,大大提升了没骨花鸟画的表现力。

ae6DqWignjMOfiH7r3DCuBfmrvRqSawzcFCnvvlo.jpg

​  他也不断的对传统花鸟画最常见的题材进行着诗意的探究:煽动翅膀的飞鸟通过巧妙的留白真实而动感,风中飘荡的芦苇,用不见笔墨的自然渗化,营造出摇曳多姿的风华。原本很难被没骨花鸟画表现的大型鸟禽如仙鹤、金刚鹦鹉等,都被他通过一种看似自然实则匠心独运的新水墨表现形式,表现的丰满而生动,寓刚健于婀娜之中,行遒劲于婉媚之内。我们能够感受到王奇寅在艺术实践和创作中,勇敢的探索和积极的创新,这是极富意义的贡献。我相信这份贡献在将来的花鸟画的教学与发展中将绽放光彩。

  从历史上看,从事学画的人要创出自己的风格来,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往往受到智力,学历,功力及各种环境条件的限制,在成千成万的画家中,往往只有少数人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前无古人的创出自己的特殊风格来。吴缶庐曾与友人说:“小技拾人者则易,创造者则难,欲自立成家,至少辛苦半世……”观王奇寅之花鸟,焕烂而臻丽,自成一派。融西画之长而民韵独具,开花鸟新风而别有创获,已经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艺术风貌,他敏于描绘自然物象的神韵,追求将花卉鸟禽自然灵性传达出来,力图准确生动,他的用笔设色等技法的选择都尽可能与对象特征相适应,在王奇寅的画中,他独创的冲染法水墨技法正是为了实现这一艺术追求;与此同时以不加勾勒的没骨花鸟画技法表现鹤、鹦鹉这类大型鸟类的身形动态,则是对没骨花鸟技法表现题材上的大胆突破。至于他的这一艺术风格最终能否被历史承认,成为他人学习摹拟的范式,成一时之风气,而渐成一代派系,就留待历史去验证吧,王奇寅只会辛勤而真诚的行进在他孜孜以求的艺术之路上,用他的“彩色笔墨”描绘这“滟滟随花舞,灼灼几芳华”的唯美画面,画面中回荡着幽深的幸福,体现着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的探求。

(梁兰,字译丹,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史论系研究生 湖南工程学院讲师,书画艺术经纪人)

作者:梁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