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谈 文 人 画 的 继 承
李 安 君
所谓“文人画”一般是指明清时期的文人的绘画,他们大都“以画为乐”。对这一绘画性质的认定,一般认为是画家服务于个人心理的一种娱乐形式,或休闲、或发泄,自我表现,愤世嫉俗或超尘脱俗。对于绘画技艺的训练和艺术的创作,往往借助自身具备的“画外功夫”,这里包括道德文章、情感冲动、诗词书法等资本,以笔墨为大前提,以形象为小前提,轻而易举地突发灵感,投入绘画。具体到每一幅画的创作,或以悠闲的心情,或以强烈的情趣,草草率笔,翰墨游戏,无法而法。总之,把绘画当成一桩乐事。
纵观中国绘画史,不仅从总体上讲,还是从个体上讲,明清传统不及唐宋传统,唐宋传统代表了中国画史的最高峰,明清传统,尤其是以徐渭为代表的文人画,则是它的低谷期,这是不争的事实!唐诗宋词,不容质疑;唐代的楷书,难于超越;宋四家的行书,举世公认。唐宋时期留下的绘画作品也非常好。
从唐宋时期的绘画风格看,大都以形象为大前提,笔墨为小前提。因此打下坚实的基本功,这里包括“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地深入生活,都需要付出长期、艰辛的努力。进而,对于每一幅画的具体创作,十水五山、三矾九染、九朽一罢、惨淡经营,这一时期取得的艺术成就极高。
文人笔下的写意画有自身的基本法则和规范。这便是陈师曾说的:“文人画之要素,第一人品。第二学问。第三才情。第四思想。”这四个要素,合为“精神优美”,由它来支撑起造型形式似乎欠缺的笔墨。具备了“画外功夫”的人品操守、情感冲动、国学文化修养、诗书画印的三绝四全等素质的明清文人画家,其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造型功夫普遍“欠缺”。正是这些歪打正着才使“缺点”成为“特点”,最终变成“优点”。就像西子捧心,比之正常的健康女子,更具天姿国色的绝代风华。如若不具备如此要求和条件,仅仅从表面上模拟其似乎“欠缺”的笔墨形式,寻出一个心脏病出来,其缺点作为特点,无论怎样鲜明,最终也不可能转化成“优点”。
所以,傅抱石曾“痛心疾首”地说过:“吴昌硕风漫画坛,中国画荒谬绝伦”。陆俨少认为,学石涛,学好处不容易学到,却很容易中他的病,把它的习气染到自己的身上。张大千也说,石涛的画好的不得了,但不适合大家去学,学宋人才是正宗大道。
评论文人画的标准,当抽掉了 “精神优美”的人品、操守、三绝、四全,而只是从表面形式的笔墨去下结论,可以想象,这是何等荒谬绝伦的学术、艺术腐败。
当今画坛,写意画的作者何其多,有多少人真正懂得具备画好写意画所必需的“精神优美”要素?然而又有多少人完全具备画好写意画所必需的“精神优美”要素呢?!
不具备“精神优美”的条件,不选择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光明大道,把文人写意画的“形式欠缺”当作艺术精髓,逢为至宝,仅仅模拟表面的笔墨趣味,还美其名为在传承、弘扬文人写意画,实质上是对写意文人画的最大败坏。
作者:lianjun1234567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