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2年6月26日,来自江西画家王林森的个人山水画展“赣鄱神韵”在天安门广场东侧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北京画坛和许多观众第一次得以欣赏他笔下的井冈之雄、匡庐之秀、三清之奇、龙虎之韵、鄱湖和赣江之浩淼。特别是他所描绘的云海、云气,让不少画家和艺术评论家感到新奇,认为在当代画坛可谓别具一格,被认为是有创新精神、有独特文化品位的当代江西画派名家。
笔下云海有波涛
王林森以画云见长,其画作会让观者产生如身临其境心潮澎湃的感觉。如《云漫井冈》和《庐山云瀑》这两幅画,分别画出了云彩的不同走势,一幅是随山峦起伏向上漫过,另一幅则是顺着山势凌空而下。这就不仅突破了传统山水画审美技法的惯例,而且把真实的景象与中国画特有的审美神韵结合起来,使其恢宏气势和氤氲气象为画面带来了水墨的诡秘和神奇的感觉。近年来他还尝试在瓷板上画云,如《三清山高》,通过画山画树且油墨未干时,将竖画的线条让其横过来流,横画的线条让其竖起来流而形成新的肌理,呈现出自然生成的氛围,造就了一种云雾迷漫、空灵飘逸的意境。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知名画家刘大为在看过画展之后这样评价王林森的画作:他的作品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大气磅礴、元气淋漓,颇具视觉冲击力的阳刚之气。这除了得益于他选题新颖、构图别致、用笔老辣、墨韵生动的基本功外,与他敢于并善于以云气作为其独钟的艺术语汇有很大关系。王林森画云,不是利用空白或勾勒、或晕染而成,而是一笔笔写出来的,取势布局,浓淡有致,虚实远近,空灵飘逸,从而使大自然当中那种云蒸霞蔚的壮丽景观,在山水画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和张扬。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也说道:“在王林森的山水艺术中,对于云的关注和倾力表现显现了他的山水画特色,以及他在画云方面的擅长。王林森在处理山水与云的关系方面有着许多独到的想法,因此,他的山水总是云气弥漫,这已成为他绘画作品中的一个具有可识别性的特色。其画《云呼山应》几乎满幅皆云,所表达的正是矢志追求这种大美的强烈意愿。《山因云而弥高》、《水因云而愈阔》、《画因云而更韵》这3幅组画,更直接将云的价值和意义以一种明白无误的表达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为了山之高,水之阔,更为了画的气韵,王林森努力将云的表现提高到了常人所没有重视到的高度。”
证得“赣鄱”真精神
今年65岁的王林森先生长期在江西从事行政领导工作, 江西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极大丰富了王林森的山水画创作内容与形式。江西一直吸引着众多文人雅士驻留此地,挥毫泼墨。江西独有的山水画资源,也孕育了中国画坛中以八大山人、傅抱石为代表的江西画派,其遗风雅润,历久不绝。王林森坦陈自己有一种与生俱来且刻骨铭心的家乡情结,爱以江西的名山大川为主要描绘对象,在艺术创作上也对清初江西画派以及同乡傅抱石等情有独钟。
王林森善于用“倒置”的描绘手法,来突破人们心中原有的景象观念。譬如,井冈山题材常常与红色有关,而他创作的《井冈春晓》等12幅井冈山画作,却大胆突破常人的思维定式,更多的是用绿色生态之美来表现。画庐山题材也是这样。针对社会上曾一度流传的“井冈山是阳山,庐山是阴山”的说法,王林森笔下的《庐山迎客松》等6幅庐山画作,却偏偏是一派生机盎然、至阳至刚的壮美景象。像这类精心构思、巧妙运笔的主题性画作,不仅在内涵容量方面足以给人丰富的联想和诸多感怀,而且在其为体现新创意而采用的新手法上,更让人有较多的咀嚼和回味。
40年的政坛经历,为王林森的画作平添了几分澎湃激情与大气。对于笔下的山水,王林森不仅有艺术家的审美眼光,更有施政者总揽全局的超拔视角和以山水比江山的刚健情怀,始终以充沛的激情,通过潇洒的笔触、淋漓的墨润,着力表现自己对家乡、对祖国山河气韵的独特感受与见解,独特的山水内涵与画家的精神境界融合无间,便展现出一种强烈而纯粹的文人情怀、山水意蕴。
作者:大道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