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8-04 11:04
大亨壶
紫砂名壶看名家
时大彬,宜兴紫砂艺术的一代宗匠(1573——1648),明万历至清顺治年间人,是著名的紫砂“四大家”之一时朋的儿子。他对紫砂陶的泥料配制、成型技法、造型设计与铭刻,都极有研究,确立了至今仍为紫砂业沿袭的用泥片和镶接那种凭空成型的高难度技术体系。时大彬制壶技艺全面,在泥料配制、成型技法、器形设计以及属款书法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
邵大亨,清代道光咸丰年间最负盛名的制壶大家,为人慷慨豪爽,年少成名。有一壶千金亦不可得之说。邵大亨承上启下,继时大彬之后,继承推崇发扬紫砂艺术,并以简洁为特征,以把玩为准则,把紫砂艺术的内涵综合体现在材质形体工艺上。其作品和他本人的精神情操融合为一体,在客观上为紫砂素器的发扬光大创造了条件。这对后来产生像顾景舟这样的紫砂艺术的代表人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顾景舟,曾在《宜兴紫砂壶艺概要》中写道:经我数十年的揣摩,觉得邵大亨的各式传器堪称集砂艺大成,改变纤巧糜繁之风,从他选泥的精炼,造型上的完美,技艺的高超,博得一时传颂。
后人多以“大亨”作品为楷模,临摹仿制。而邵大亨的真品几经流落到现在已经为数不多。这件大亨壶充分运用刮、压、削、勒、推等工艺技法,整体圆浑质朴,肌里丰富,口盖严密。壶把用暗接法粘连,与壶身浑然一体,顺畅自然,充分体现严谨工整,古朴雅致。此壶原藏于山东济南府,民国时期由一位藏家用一对明代朱砂花瓶换得,流传至今,现藏于北京古玩城三层168厅10号恒生堂。
顾景舟的紫砂三部曲
顾景舟1915年出生在中国江苏省宜兴市川埠乡上袁村一个紫砂世家,18岁时凭借其深厚的文学内涵以及严谨的制壶工艺一举成名,跻身壶艺名家行列。由于其高超的陶艺,曾被上海郎氏艺苑聘请,做仿古陶。这一时期可以说是顾景舟制壶生涯中一个最重要的转折点。因为他有幸接触到了一大批古代名家的珍品,他每遇历代名作,都反复揣摩,悉心研究,吸取并掌握了中国陶艺的博大精华。
顾景舟 紫砂小仿古
新中国成立后,顾景舟多次参加宜兴地区古窑址的发掘研究工作,对蠡墅羊角山宋代紫砂窑址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考证。顾景舟对紫砂陶的历史沿革、名人传记、古陶鉴定做了大量的研究和资料收集工作,先后发表数十万字有关紫砂陶艺的论文。
1985年,顾景舟担任宜兴紫砂研究所所长,将紫砂艺术从商品化宣传上升到艺术品的文化层次。顾景舟觉得明代中期至今的紫砂艺术可以像书法、绘画一样,分为神品、极品、精品、能品。明代供春、时大彬,清代陈鸣远,作品造型完整,技术高超,他们将紫砂技术发扬光大,并与中国文化艺术结合起来,他们的代表作,应尊为神品。清代陈曼生承前启后,“曼生壶”就是紫砂艺术与诗书画艺术的结合品,即便技艺有所不足,若是真作,也可称为极品。顾景舟坦言,历史上紫砂仿古之作不少,他自己亦有一段时间专门仿古,虽然壶形依旧,但随着社会进步,技艺上则超越前人。东西是仿的,但质量是好的,堪称精品。而现在市面上流行的今人制作的高档紫砂茶具,则为能品。顾景舟将其紫砂生涯总结为少年仿、中年创、晚年变三部曲。
创造当代紫砂经典
紫玉金砂的馨香穿透了时空,今天,紫砂壶的灼灼芳华更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文人雅士、达官显贵,布衣庶民,皆心仪紫玉金砂,正所谓“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要得”。
时光流转到1985年,紫砂壶制作大师赵建旗先生创立了“宜珍紫砂”品牌,建立了紫砂博物馆,先后收藏明清紫砂壶标本万余件,明清时代紫砂名壶一千余件,填补了我国紫砂壶相关领域的空白。
来源:华夏收藏网-藏趣逸闻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