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心灵的对话

  采访时间:2008年1月17日

  采访地点:李呈修艺术工作室

  采访人:陈磊

  陈磊(以下简称陈):在您的作品中我经常能感到在苍劲有力的深处体现出一种清静无为的淡然。李呈修(以下简称李):是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对我影响很深,尤其是老子的“道”。我常在日常生活中,艺术创作中去体味老子的“道”。在不断体悟之中,我的内心也获得了一种洗涤。我感觉艺术创作与悟道几乎密不可分,我有幸从事艺术工作,给了我一个与老子用艺术语言以至用心去沟通的机会。随着体悟的加深,艺术的思想也在不断深入,并得到升华,艺术创作由此产生更大的生发。

  陈:我在品读您的作品中,分明能感受到自然之美的存在,感受到您对天地自然的把握和天地之心的传达,感受到豪放不羁、淳厚天真的心灵。

  李:我是个山东人,性格比较直爽。大自然更是给了我一个抒发这种性情的广博空间。自然之美是没有穷尽的,而心灵也是无边的。艺术家的创作过程实际是一个心灵与自然相互融合的过程。活泼的心灵直接感悟自然的物态天趣,造化之美与心灵之美凝合于一体,加上自由奔放的笔墨,潇洒不羁的线条节奏,配之以色彩的韵律,艺术家自己得以开径自行,养空而游,蹈光揖影,抟虚为实。古老的小镇、荒凉的山川、百年的老屋,都自有一种神奇与瑰丽。由此,画笔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化景物为情思,于平凡静穆之中,表现出活泼生气与高尚的格调。

  我曾多次到川西高原、黄土高坡、太行山村、江南水乡去写生,足迹几乎遍及大半个中国。每到一处,都用心和自然交流,用心观察一切。真正好的东西往往不在表面,一定要用心去和自然沟通,没有这种沟通,便感悟不到自然的美与自然的神奇。那些使我深深触动的东西,不管是自然山水还是古镇遗迹,都通过自己的画笔,用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去表达。

  陈:您常说,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市场经济的社会,同时也带来了一股浮躁之风,但艺术家要创作出真正好的作品,服务于大众,就必须要有一颗出离物外、真诚面对艺术的心。李:是的,在现在的这种社会经济大潮中,各种纷杂的影响不断冲撞着我的艺术生活。对此,我常扪心自问:“我对艺术真诚吗?”这使我产生了一种出离物外的定力,由定而生静,由静而悟艺术的真谛。使我的艺术生活更加纯粹。畅游于艺术的世界里,用心感受天地、自然之率真,我的心灵也更率真纯粹。由此艺术创作的构想更加开阔,常常有信手拈来的快感。

  陈:我曾看过你的一些现代意味和表现手法都很强很新的作品,甚至使我联系到毕加索,有很强的理性色彩:我看过子央先生为你写的一篇文章,题为《展现理性世界的画风》,他说读你的画“与其说欣赏艺术,不如说是阅读哲学!”但我想作为一个艺术家,或者说作为一个画家,纯粹的理性几乎是不可能的。或者说不仅仅是理性,仅仅理性还不够。因此,我一直这样认为,一名有作为的艺术家是不能按这条路子走下去的。另外,我读得最多的恐怕还是你创作的水墨山水,这部分题材的作品颇为同仁们称道,更被书画爱好者垂爱,(当然,也有我)却是再传统不过的传统了。从中可以窥见你扎实的绘画功底和深厚的艺术底蕴。之间存在着一种很大的反差,两种不同的绘画形式,反映了你思想的波动。您是否正在探寻一个新的艺术风格并形成定位?李:首先,我并不想过早地在艺术上给自己一个定位,这是我个人说了不算的,我也不想把自己套在一个环节里,这对自己未来的艺术发展是不利的。我只是想画我自己想画的画,用自己的画笔与大家交流,用自己的作品与观众沟通。每一幅作品都可以做各种各样的尝试,只要技法能为主题服务,或能极好地表达主题,这种尝试在我的绘画里是不会停止的。其实,这也是寻找自我的一个过程,这个“我”找到了,然后被大家认可了,你的风格自然就产生了。我认为所谓中国画的风格就是一种创造——认证——再创造的过程,能够被确定的就是风格。但真正创立了自己风格的画家,又往往会被自己的“风格”禁锢,不能左右大局,不能左右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讲,有了风格的画家,还需要有极好的定力和耐力,不然的话,你就会狂燥,不能自我,以致影响创作的激情及艺术创作的健康发展。

  风格即人。很早以前,(大约80年代末)我曾经写过一篇艺术随感,题目叫《我的艺术追求》。我说作品和人品有直接的关系,不是形式与表面的,而是内在的,字如其人,画如其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自己看其他人可以看得非常清楚。自己在看自己的时候,怎么办?这就需要再造一个‘我’来看我,再造一个李呈修来看李呈修。因此,人不能自高自大”。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就必须多做艺术上的实践和尝试,并且虚心求教,不但求古,而且求今,不只求老,而且求少,更要求生活。当代一些青年画家,年龄虽小,水平却不低,确有很多长处,很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暂且放下“风格”一说,作为一幅国画作品,我认为首先要有思想性,要有哲理和深刻的含义。要能打动读者,要给观众—丝挂念,一份美好,—个回忆。因此,艺术家和画家的作品要风格极致、内含极致、手段极致、技法极致。风格极致就是要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内含极致则要体现个人创作在单位时间内的高度;手段极致表现了艺术“新、奇”的两个重要方面;技法极致应充分体现艺术的多变性。

  陈:关于风格我们已谈了很多,你能否确切地告诉我,你对艺术风格是怎样看的吗?李:风格就像鲜花一样,人人都爱。每一位艺术的朝拜者都祈望着风格的青睐。

  法国作家雨果说:“没有风格,你可以获得一时的成功,可是你得不到真正的胜利”。

  风格是艺术的生命,只有创立了自己的风格,艺术之树才会是常青的。但这是—个十分艰难又慢长的过程。要成功,就要在自己的创作中寻找属于你自己的东西。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多问几个为什么,也许你自己就出来了。

  陈:你常说,艺术创作要“不择手段”,对此你有何解释?李:艺术创作要“不择手段”,所谓不择手段主要是就艺术创作而言。在艺术创作中要敢于打开自己,打破传统,墨守成规显然是不行的。比如,在技法上,捏、卷、搓、撕、剪、拼、贴、折等诸多手段都可以充分利用,创造独特的效果。在用笔上,毛笔、软笔、排笔,笔种多种多样,都可运用;再说纸张与颜料的使用也是同样的道理。关于执笔的方法也未必讲究,怎么握笔完全取决于艺术创作的需要,以及自己的习惯,如此“不择手段”的结果就是崭新的面貌,就会给艺术创作的突破与创新带来—片生机。所谓“无法之法是为至法”,也是这个道理。

  陈:你的“不择手段”仿佛说的是艺术创新的方法。不知你对创新是怎么理解的?李:变,就是创新。

  焦裕禄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假如你画得全是古人或者今入画过的画,也是没有味道,没有出路的。骑自行车骑得再好,自行车也是两个轮,这是我们常见的。但搞杂技的人却不一样,他可以骑独轮车。独轮是一门技术,是杂技艺术的需要。艺术创作就是一门独特的技艺。要想打破传统的固有的甚至是当前自我的艺术形态,更上—层楼,就必须要有自己独立思维方式和独特的笔墨语言。

  创新,再深一步,是什么呢?

  作为一个画家就是要用自己的作品,用中国画特有的技法和语言,释放内心的情感。通过画面与读者交流,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表达自己对人生、对社会、对世界的观点,抒发对生活的理解和深沉感受,让作品和读者之间碰撞出理想的火花。

  在艺术创作中我愿意自己给自己出难题,就是在小品创作中也是这样、面对—张洁白的宣纸,我住住会用毛笔把大块的墨“啪啪”两下尽情地、潇洒地泼上去,由此展开自己的想象,任思绪飞扬,叫画笔纵横驰骋,在创作中,我是很少打草稿的(纯属个人习惯),当然我不怀疑打草稿是很有必要的,有时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我不愿意受其禁锢。

  陈:有人说艺术创作是很痛苦的。你怎么看?李:可以这样说艺术创作是—个全过程,有痛苦的阶段,也有轻松潇洒的阶段,但贯穿始终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就是要有足够的激动,这种激动是艺术创作的原动力。

  哈佛大学有一条校训: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作为艺术创作的“准备”是漫长的,也是痛苦的。

  痛苦因人而异,有的艺术家苦思冥想,始终忍受着痛苦的煎熬,最后一鸣惊人,而有的艺术家的工作看起来十分随意,从容,有分量的作品轻描淡写就出来了。但是常言说得好,高处不胜寒。我想不管从事何种工作,总会像登山一样,越往高处走越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痛苦,但同时你也会体验到风景无限的幸福和快感。艺术创作在付诸实施的时候是一件非常自然、美妙的事情:每每淡到艺术创作我的心情就非常激动,就会想到那动人的线条、亮丽的色彩……

  陈:祝您在艺术的道路上取得更大成就!李:谢谢!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