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写生在张仁芝艺术道路上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我认为画家更多的是从对形式语言的心灵感受中去捕捉和确立自家风貌的,形式的深化提炼和写生相同步,写生不是写山水的外在相貌,而是获取自然的神气和生机。
张仁芝作品最大的特点是形式上讲究秩序和结构,精神上追求简约悠长。
秩序感和结构感强烈是画家对主观感受和形式语言的双重强调、双重提炼的结果。张仁芝不是拘泥于自然景象的刻画描摹上,而是像作曲家把自然之音转化为音符排列一样,由此层次可以分明,结构可以清晰,观者从中看到自然之外的另一个自然——心灵化、理想化的自然。
仁芝先生的山水画景、格、情兼具,情与景交融,营构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山水意境——恐怕这也是他强化结构与秩序等主观因素的动因。
张仁芝取其简约悠长的精神内蕴,同时在简、幽中潜隐着一种豪情——洒脱和率真。静中寓动,惟其静,才能在凝神寂照的体验中,完成空灵秀逸而又沉凝深幽的意境营造。因为静照,才呈现着充实的、内在的生命。惟其静中有动,才可显现自由的活泼的生机。线的空灵洒脱流畅和墨的厚重深沉滞涩相结合是其作品保持审美平衡的内在原因。他的“浅调”作品淡而不柔,浅而不薄;“深调”作品重而不滞,厚而不腻。说明画家善于在不同甚至相反性格中寻找平衡、调和矛盾。中国画是一种文化修养,更是一种人格和生命修炼——张仁芝深谐此理,他注重其他方面学养的积淀,尤其于书法用功颇勤,这保证了线条的质量和品格。将线的骨力渗透到作品中,避免了薄和弱。线作骨架,骨架弱则瘫软乏力,骨架到位则富于神采;墨作血肉,血肉单薄则孱弱乏味,血肉丰厚则充盈饱满,笔墨统摄画面的意境和神韵,张仁芝的处理手法具个人色彩而暗合传统,表现出了高妙的美学境界。
一言以蔽之,张仁芝的艺术是“心师造化”传统审美命题在当代艺术语境中新的诠释,其表现手法细谨中见洒脱,精致中见豪放,画家能够把山水形象和笔墨意趣融会而为一种精确的表达,既有浓笔大墨,也有轻妆淡抹,胸臆的创构,了然在目。张仁芝在生活自然和形式语言对接结合的过程中确立了富于诗意与秩序的形式美感。在造化和心灵的相互涵养中寻找自我,在平凡自然中发掘出诗意和情趣,营造了一个肃穆幽邃而又空灵超逸的山水意象世界。
中国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教授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在读博士 韩朝
作者:韩朝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