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融会古今、兼顾南北、博采众长、自成一格
心有木兮木有美:木雕大师马国伟及其木雕艺术
01
绍兴马村:溪山人家,毓秀钟灵
江南,是无数中国人心底一个温暖而轻柔的梦,浙江无疑是江南中最诗意的所在。
水韵浙江,川泽江河。
浙江,本是一条河流的名字,钱塘江穿省而过,如同书圣笔下银钩铁画、曲曲折折的“之”字,因而又名“之江”。“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在《中国国家地理》一篇介绍浙江的文章中,作者这样赞美浙江:“浙江这块多是丘陵的土地很是神奇,她能天人感应,触动生于斯长于斯的浙江人的心灵,让心灵长出花枝,开满花朵。我甚至觉得,因为有了她,中国才精致起来。”是的,“此生无悔入华夏,此生无悔生浙江。”
尤其千年以降,浙江一直是中国的人文渊薮,琴棋书画,诗词歌赋,这里的一山一水、一江一河、一沟一壑、一草一木,名山名水,名城名镇,无一不充满着浓郁的吴越风情、魏晋风流、唐宋风华和明清风韵……
而在这盛世风雅中,“绍奕世之宏休兮,兴百年之丕绪”,有着“南天乐土兮,乃浙东沃壤”、“鉴湖越台名士乡”之称的绍兴,无疑是书写在名山大川、星辰大海的浙江土地上其中一篇锦绣文章,毕竟在最好的时间、最好的地点遇上了最好的人,在中国文化史上几乎所有的高光时刻里,那些白衣飘飘的主角们,都不曾在绍兴的舞台上缺席,魏晋会稽,王谢风流,俯仰一世;隋唐越州,李杜元白,诗文不朽;宋明绍兴,朱王学说,哲学高峰……作为越文化的发源地,2500年来斗转星移,多少文人骚客,胸中锦绣,笔下华章,字里风流,尽在越中,绍兴至今依然留存着中国历史文化的青春记忆,更难得的是当帝王之气慢慢褪去,却并未带走绍兴镌刻在基因中的高贵风流和血气风骨。
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描述的景致“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遍布绍兴的山山水水。
当我们的目光飞越“东南山水越为最,越地风光剡领先”、“唐诗之路”上吴越古剡的浙东绍兴嵊州,这一座传递了多少时光起承转合的钟灵毓秀之城,更别有一番风味,“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名闻遐迩,天下独绝。
溪山之美、钟灵毓秀——绍兴马村(摄影/马善军)
溪山之美、钟灵毓秀——绍兴马村(摄影/马小樵)
溪山之美、钟灵毓秀——绍兴马村(摄影/马竺颖)
非凡之胜,乃有非凡之人文,包括在会稽山脚下、小舜江源头、由稽山舜水间孕育的一方嘉峪仙境——“舜皇耕此,天降嘉谷”的嵊州谷来,每到春天,群山熹微,石桥苍翠,柳枝新芽,菜畦绿绿,完全如明朝诗人高珩《春日杂咏》所写的那样:“青山如黛远村东,嫩绿长溪柳絮风。鸟雀不知郊野好,穿花翻恋小庭中。”留存至今的舜庙、舜井与舜山,还在述说着历史遥远的故事。在清澈见底、一尘无染的小舜江流经的溪山人家,安然怡然地坐立着一个名叫马村的千年村落,如一首清新脱俗、隽永明丽的田园山水诗,不仅映衬着秀美的自然山水,同时散发着深厚的历史文化。马村马氏子孙世代就安居于此,并不断繁衍绵延,枝繁叶茂。
02
马村马氏:源远流长,人才辈出
“风流翰墨,昭炳相接。”
绍兴之所以名人代出,雄才俊彦,史不绝书,名流荟萃,名震中外,多由于中国传统耕读传家为根本的立身之本和治家之道,一方灵山秀水成就一代又一代名人雅士。
而马村马氏也一样,自始祖马华于唐乾宁二年(公元895)从陕西扶风迁居此地,已逾千年的马村是嵊州乃至绍兴市绝大部分马姓村落的发源地,作为绍兴嵊州世居大族马姓,溪山有幸,神秀所钟,风景如画,千百年来,人才辈出,人口学家马寅初、国学大师马一浮、教育部长马叙伦、围棋国手马晓春等马姓名人大家,同宗同源,渊源均出自谷来马村马氏。
时间延伸到上个世纪60年代末的某一天,随着宁静山村传来一声响亮的啼哭,一个名叫马国伟的男孩,就在这个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的马村,呱呱坠地,并随后在这里度过了十几年清贫而快乐的少年时光。
绍兴马村马氏宗祠一角
正如舜皇明德教化、家齐国治,大禹治水的坚忍不拔与丰功伟绩,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坚韧隐忍、自强不息,书圣王羲之与山水诗鼻祖谢灵运超然物外的魏晋遗风,众多唐代诗人南下游历留存在唐诗之路上的篇篇锦绣诗章……激励、滋养和涵育一代又一代的越地子孙,成为每一个绍兴人身上一种不可替代的优秀文化基因。同样,优美醉人的自然山水、耕读传家的诗书文化与亲和相融的淳朴民风,从小就深植、浸润与熔铸在马国伟和他一样很多聪慧好学的同伴的肌体、血液和骨髓之中,只等待有一天“故乡山花,此时开也”,而这之中,马国伟就在马村这样的灵山异水的化育之下,一天一天修炼成长成为一位敦朴深沉又那样温婉细腻、内心纯真又匠心独具的木雕大师,宛如一坛陈年的绍兴老酒,时间的参透涵养,让酒味越显越浓郁醇厚。
03
拜师学艺:勤学不辍、技艺初成
以农耕文明为主的传统中国,千百年以来,生存生活首要的是安分守己、固守家园,思想开放一些的家庭,为孩子寻求的出路无非也是读书求仕,出相入将,加官晋爵;或学技求艺,一技傍身;又或行伍当兵,获得粮饷。即便到了改革开放前,工商业尚不发达的中国,出生在上个世纪50、60年代,成长于70、80年代的极大多数国人,无论城乡,也还是这几条道路。读书进身,无疑多艰;当兵行伍,身体要好;“老天爷饿不死手艺人”,学技求艺,因此成为大多数家庭或孩子寻求出路的最好选择。
孔子曰:男儿十五当有志于学。就在十五岁束发之年,马国伟也一样,开启了东阳木雕雕刀下游走的学技求艺、勤学不辍、终成大家的木雕艺术人生。
十五岁那年,马国伟的父亲安排马国伟拜亲舅父东阳木雕民间艺人邢夏忠为师,开始学艺,随即跟舅父离家外出江西弋阳做工。
马国伟大师在工作
马国伟舅父技艺精湛,技法源出传统东阳木雕北部流派,师承东阳木雕北派艺术杰出大师赵仕高师祖、“东阳木雕宰相”之称的黄紫金大师和“东阳木雕皇帝”之誉的楼水明大师等前辈大师,与东阳木雕陆光正大师、冯文土大师等同辈切磋交流也深,学得东阳木雕之精髓与深雕细镂之技法。舅父对马国伟学技十分严苛,令年少的马国伟既敬又怕,学技之余,马国伟常自学《芥子园画谱》,偷偷临摹烟盒上的图画,以增益技艺,两年学徒后,舅父送马国伟返木雕之乡东阳进修一年,1985年,三年学徒期满,正式出师,同年下半年,又随舅父兼师父一同赴山东开办木雕工厂,每一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却得不到结果的日子,我们把它叫作扎根,在这期间打下童子功底,奠定马国伟深厚扎实的东阳木雕技艺基础。
起源于唐朝、居于中国四大木雕之首的东阳木雕,千百年来能工巧匠所向披靡的锋刃,创造着流芳百世的艺术,使之成为我国民间工艺中的一朵奇葩。
东阳木雕汲取其它流派雕刻艺术优点,兼容并包,熔于一炉,然后,脱颖而出,标新立异,自成一格。
在绵延千年的传承中,一代又一代的手工艺人,雕刻了时光,惊艳了岁月,更是体现了“工匠精神”。
东阳木雕以浮雕技法为主,在设计上,借鉴传统的散点透视、鸟瞰式透视等构图,讲究布局丰满,散不松,多不乱,层次分明,突出主题,表现情节,具有以小观大的艺术效果,特别适合表现故事性强的内容。
长期的艺术实践,东阳木雕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雕刻技法和艺术特色,包括浮雕(深浮雕、浅浮雕、薄浮雕、高浮雕)、圆雕、半圆雕、透空双面雕、阴雕、树根雕、彩木嵌雕等。
04
技艺日进、终成大家:初见天地、再见众生、后见自己、终见如来
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见如来,这是人生的几重境界,一个人如果能够经历生命的每一重境界并最后照见自己最终成佛,必定精进努力智慧光明的人。
每一个人的开悟有它的时间,成熟也有它的时间,就像核桃壳,如果硬是要在不对的时间打开,几乎是不可能,但一旦成熟,只要在正确的地方轻轻一拍,很容易就敲开了。每天的日常生活就是一个人迈向圆熟的过程,而有一天,某个人或某件事自然会提供你那关键的一击。
马村乃至绍兴的天地山水、人文历史以及家庭熏陶和社会教育,首先给予马国伟良好的天赋才情和自由的天性展露,而木雕艺术的种子,潜移默化地在这样的环境土壤里种下,只待春风春雨时,便能够萌发新芽、拔地而起、崭露头角。
身体内就有了风、有了沙漠、海洋、星星,有了宇宙万物,就会有手底下灵动的木雕艺术。
于是,应时而生,应声而至的时代机缘之下,开出灿烂的花萼。
马国伟木雕作品——《东坡赏月图》
在广东,作为中国四大木雕之一的潮州金漆木雕,历史悠久。从上世纪70年代起,特别在改革开放之后,广东尤其是中山,迎来了红木家具产业的蓬勃成长,以中山大涌、沙溪、三乡为集聚区代表的中山红木家具产业,成为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有力的推动力量,同时红木家具不仅深受中华传统文化影响至深的东南亚华人喜欢,也渐渐受到生活富裕起来、追求高品质生活方式的城市阶层的青睐,与此同时,以东阳木雕师傅为主力群体的木雕工匠和敏锐察觉到巨大商机的浙江安徽商人,大批南下,红木家具产业、红木家具经营企业、木雕工匠,包括政府在产业上的引导支持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互相糅合、推动、促进,几十年来,广东的红木家私产业,异军突起,这其中以东阳木雕师傅为主力的木雕工匠群体,居功至伟。
在马国伟正式出师六年后的1991年,马国伟从山东辗转南下广东,进入中山一家红木家具工厂担任木雕师傅。在这家红木家具工厂期间,工厂老板从各地遍收各种年代、风格、流派、技艺、品相、形式的旧家具,马国伟便得此机缘,从中细加整理、翻新、拆解、揣摩、研究、吸收,这是马国伟木雕创作实践中的一次重要转折,探源溯流,通过木雕艺术的渊源、流派、技法的学习,汲取中国木雕众家之长,对马国伟后来对木雕技法及思想产生重要影响,“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因此识见大增、技艺大长,“一日有一日之境界”,受益匪浅。
2003年,在知名的红木家私产业集群地中山,独立开设“马国伟木雕艺术工作室”。
因此,1991年之后到独立开设个人工作室之前的这十几年时光,无疑是马国伟木雕艺术生命的成长、蜕变和升华的一段非凡传奇和一道别样风景。从初见天地,再见众生,后见自己,终见如来,技艺日进,已然大家。
学必有源,师出有名,精进在己,功成有我。
经过三十多年木雕从艺之路在技法、思想、艺术诸多方面的沉潜积累,马国伟以东阳木雕玲珑细腻为线条基础,以古老徽派木雕的豪放利落为镜鉴,结合广东潮州木雕通透多层次的叠雕,吸收福建龙眼木雕人物造型的特点长处,以及融合北方木雕粗犷拙朴的勾勒技法,逐渐形成自己独有的创作风格,包括浮雕、深浮雕、高浮雕、半圆雕、镂空雕、透雕及透空双面雕、镶嵌雕等。
而作为木雕艺术大师,马国伟本身何尝又不是一根原木,被时光慢慢雕刻,在一刀一刻之中,寻求突破和自我表达,呈现自己的独特的生命愿望、气质和格调。
“弄花衣香,香在心。”杰出的艺术常常来自内心深刻的体会和感受,当人被一个好的艺术品感动的时候,通常都是因为其中蕴含的关于爱或是生命的意义,这无疑既是马国伟自我认知和创作设计的“见自己”,也是作品被欣赏、被接受、被收藏后的“见众生”。
在2003年独立开设个人木雕艺术工作室之后,马国伟的创作无论在思想、时间和精力上,开始进入自由、独立的境界。这之后创作的作品,包括精品、代表性作品以及一些机构邀请参加的参赛作品,开始呈现马国伟个人的创作思想、创作风格和创作技法。
马国伟的创作中,有山水人物,有楼阁亭台,也有花鸟虫鱼,豪放大气似长调,清新可爱如小令……锦绣河山、渔樵耕读、南风田垅、出水芙蓉……丰富的故事题材,沛然的人文气息,秀美的自然山水,构成马国伟木雕系列作品完整的题材画面,充满着浓郁的诗情画意,既完美体现东阳木雕构图饱满大气、层次丰富清晰、造型生动立体的技艺特色,又充分展示马国伟的人文素养和学问积累,令人耳目一新。
简练、淳朴、厚拙、凝重、雄伟、圆浑、沉穆、秾华、文绮、妍秀、劲挺、柔婉、空灵、玲珑、典雅、清新等这些木雕艺术美学特质,在马国伟不同题材、不同风格、不同技法的作品中,处处可见。
从2016年受邀开始参加各种国家和省市级展览及比赛,马国伟的《松泉图》、清刀《人物四幅屏》、《锦绣河山》、《三国演义•战官渡》、《南风田垄》、唐伯虎《仕铭图》、《花魂》、《和谐》、《瑞松迎福》、《卿卿我我》等木雕作品,被业界所认可和注目,先后荣获包括金银铜等的各种大奖。
马国伟木雕作品——《风和日丽》
其中《松泉图》、《锦绣河山》、《七星吉祥柱》、《清明上河图》、《西湖之春》、《南风田垅》、《五世同堂》案桌、《西园雅集》、《古代文人故事》、《花魂》、《三国演义•战宣渡》、《一帆风顺》、大型山水画《青峰叠翠水长流》、《松鹤同春》、《富春山居图》、大型《映日荷花别样红》、《渔樵耕读》(人物四幅屏)、《百美图》、《楼阁山水》、《唐伯虎山水画》、《五世同堂》佛枱、《丰收图》、《郑板桥名画》、《佛手》、《福》、仿郎世宁《百骏图》、《年年有余》、《瑞松迎福》、《傲骨腊梅》、《出水芙蓉》、《青峰叠翠水长流》等上百件价值从几千到数十万人民币不等的作品,分别被包括美国、加拿大华侨华人在内的各地收藏家、企业家、博物馆等木雕艺术爱好者或机构收藏。
05
盛年变法:故里山花,此时开也
五十知天命,抵达的是生命豁达的悟境。
出生地的自然山水、历史文化、天赋灵性以及个人成长的精进努力,乃至一个子夜时分天马行空的迷幻梦境,一条刚好在正午时刻飘到窗户的黄金分割线,一篇在旅行途中看到的探索未知宇宙多维空间的好奇文章,乃至一个芸芸众生庸常生活的日常表情,所有这些人生的馈赠,都融入到马国伟木雕作品创作的艺术元素和灵感来源。
米开朗基罗说:“我在大理石中看见天使,于是我不停地雕刻,直至使他自由。”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生清净。见相非相、即见如来。对马国伟而言,他的木雕艺术也一样,当有此境界,能于一切相而不染住则不生无常变化的观念或见解、即见自性。
一项技艺蝶变一个人,三十余年来,马国伟借时代机遇崭露头角,尤其人届知天命之年,经历了世间的热热闹闹,走过了内心的风风雨雨,终于越来越走进木雕艺术这块素朴而绚丽的栖息之地。
嘉木万重光,木雕,是一种心灵艺术。有巧密而精细者,尽精微而致广大。
发现美是一瞬间,制造美却要很长时间。
对于木雕艺术,在创作一件作品之前,要对题材进行图稿思考、构想、设计,继而根据题材选择适合表达内容的木材、技法刀法、打坯和修光等,因此,作为一个木雕从业者,必须对木雕工具本身、木材材质性状烂熟于心,题材内容表达则关系个人的文化修养与人生阅历。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技胜一筹的木雕技艺,须绘画、设计、雕刻融合一身,成竹在胸,才能刀刀见功夫。
因此木雕不仅是作者心灵与技巧的产物,那种木纹与雕痕、光滑与粗糙、凹面与凸面、圆刀排列、平刀切削……它们所表现的艺术语言,其魅力是其他材质的雕塑所无法达到。
马国伟木雕作品——《大巧不工》
熟能生巧,每每马国伟雕完一件作品,当从紧张的工作中解放出来,看到自己亲手创作的作品,有如孕育一个新生命的诞生,一种成功的喜悦和收获的快感油然而生,细细品味似经历一次死与生的过程,这无疑是创造的魅力。
腼腆憨厚、不善言谈的他,严谨敬业,一丝不苟。
一件优秀的木雕作品,不仅能够充分反映作者的审美观和艺术技巧,同时体现出木雕艺术的趣味和材质美,也由此拥有了极高的观赏价值与收藏价值。
世上的木头石头或者泥土铜铁,一旦成器,都是有了灵魂。它们所传达出来的厚重感,是时间历史文化的承载者。
无疑,唯有彰显智慧的手工杰作,才能在时光的流逝中恒久生辉。凝心品味,才会为其精妙的智慧而心生共鸣。
十年磨一剑,刀下有乾坤。木雕日常应用的檀香木、黄花梨木、樟木、榆木、酸枝木、柚木、沉香、黄杨木、楠木、柏木、小叶紫檀木等各种材质在马国伟手里开始拥有了通透鲜活的生命,烂熟于心,灵动于手,每块材料据其形状、纹理、色泽,因材施技,精心设计和雕琢,用情怀赋予作品生命和灵魂,传达着对天地自然、对世间万物、对人类世界的感悟。
诚如春秋末年《考工记》所言:“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随着马国伟人生和创作进入盛年,过往生命中储存的能量,便源源不绝地奔赴腕底、笔端、刀锋,化作了新的艺术信息,抛弃了古人表达情感的艺术手段,创造出表达马国伟特有情怀的艺术语言和艺术形式。马国伟木雕艺术中的质朴之心的真诚流露,是马国伟的真心和本质的艺术表现。马国伟以本质、自我、变法、变意以及本质的艺术表现,才是马国伟“盛年变法”的深刻底蕴。
古人用“奴、徒、工、匠、师、家、圣”七个层次来演绎人生道路,也包含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一奴,非自愿工作,需要别人监督鞭策;二徒,能力不足但自愿学习;三工,按规矩做事;四匠,精于一门技术;五师,掌握规律,并传授给别人;六家,有一个信念体系,让别人生活更美好;七圣,精通事理,通达万物,为人立命。如今也同样适用。
今天的马国伟,无疑进入了可师可家的阶段。
大胆突破,推陈出新,正如张大千所说:“师古人,师造化,求独创。”
艺术之美,最终还是要返璞归真,回归自然。譬如一花一草、一亭一阁,看似平常,其实都自带禅意。
06
渐入化境: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这是马国伟同族儒学大师马一浮的《旷怡亭口占》一首诗中的一联,“见识过天地辽阔、斗转星移,经历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道理,却也怜惜脚下这卑微的草木,青青可喜。”呈现出一种阔大浩然的人生境界,在历经世事繁华艰难,明白世界庞大复杂,却仍然没有抛弃对世间细微柔弱之物、芸芸众生的“敬畏怜惜之心”,在心底最深处,依然守护着一颗柔软却又坚韧的“纯真赤子之心”,在最大的豪气和最细小的爱心之间,彰显出如此侠骨柔肠的气质和情怀。无疑,一个人的深邃是能够站在天地之巅、时间长河上,看世间古往今来、沧海桑田、人事代谢、生命荣枯。而温柔则是能够低下眉眼,与草木问候,与人间细语。“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让人感慨。
马国伟大师在工作
“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
“人之最贵,贵在功丰而不傲;行之最难,难在步阔而不止。”
浮华散尽,庄严尽显,曾经的光芒变为内敛,曾经的浓艳转为深沉。已届中年、渐入佳境的马国伟,在他的处世为人中,愈来愈呈现出这种“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的境界,因此在他的创作中,也越来越呈现“朴拙天真,摒却浮华见真淳”,师法自然,观照现实,独辟蹊径,力求原创。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马国伟木雕作品——《大象柱》
心游物外,方得超然。马国伟木雕由传统立基,汲取中国木雕众家之长,才最终形成自己独有的创作风格。
赞曰:
心有木兮木有美,
木有美兮木可雕。
木可雕兮勤作刀,
勤作刀兮艺方高。
07
艺术对话
Q:(作者)A:(马国伟)
木雕之美
Q:请谈谈中国木雕及其文化的创始、发展之路。
A:木雕发展至今已经不止是以一种产业的形式存在,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
木雕是中国艺术的神奇。崇尚自然、道法自然的中国人取木为材、制木为用,在一块木头上把人心所能企及的真善美的高度演绎得淋漓尽致,让人的生活和自然的脉动不离不弃。纵观中国的建筑、家具以及木雕,都是自然的材料、自然的构造、自然的刻画以及自然的题材。在中国人的世界里,自然很大,人很小。
在中国传统中,凸显艺术远甚于追求科技。艺术的背后是哲学,而中国哲学是心的哲学,是精神的艺术,是以人的一心之力谦恭自牧、反求诸己,达到自心与外界之他人、社会以及自然宇宙的和谐统一,名之为自性的圆满,也名之为人天合一、里仁为美。无论文字、绘画、书法、音乐还是雕刻,在中国的艺术里,人都是谦卑俯就于自然规律的面前,以灵性的光芒完成了一件又一件的艺术珍品。
有唐一代,国运昌荣,华夏巍巍怀远,佛寺道观遍布南北,木雕艺术伴随着佛像、神像雕刻的需求而得到了充足的发展。
中国文化的大智慧,于尺木寸水草之间感受宇宙天地的广阔,体会中国传承千年的文化精髓。究其因果,木为自然之美者,而美如何体现,需要意境,便引出木雕作品意境内蕴之谈。
马国伟木雕作品——《青峰叠翠水长流》
关于中国木雕所展现的意境内蕴,从以下八个方面来简单的阐述:形神兼备、灵动之趣、含蓄隐忍、小中见大、大巧若拙,虚实结合、和谐之美、以艺载道。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极其广泛,在感受的同时,常常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2008年6月7日,木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木者,春生之性。雕者,存菁之艺。以木为本,因雕成魂。是虽小技,可窥大道。方寸之间,自生乾坤。
木雕是中国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一门传统手工艺,历代的木雕大师们因材施艺,因势象形,将木材的天然之美经自己的妙手施艺而发挥至极致,犹如点石成金般地赋予它们以新的生命。
中国木雕,以东阳白木、乐清黄杨、闽东龙眼、潮州金漆等四大流派为个中翘楚,还有其他十余个木雕流派,同样异彩纺呈,或风格有异,而门户无隙
这其中,历经千年锤炼的东阳木雕,是各流派中影响最大最负盛名的一种。
浙江省东阳市的木雕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为东阳传统民间工艺,素以“雕花之乡”而著称。
东阳木雕作品的外貌特征,在于它保留木质的原有色泽和纹理,由于精细打磨,更显得圆滑细腻、精美光润。
其木雕技艺之精湛,产品之典雅、精美,驰名中外,据北宋建隆二年(961)所建东阳南寺塔室内发掘出来的木雕佛像考证,距近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根据文献记载,东阳木雕工艺大约始于唐代,发展于宋代,盛于明、清两代。东阳木雕在表现的题材方面也已十分广泛,有人物、山水、飞禽、走兽、花卉、鱼虫等,并且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装饰内容也已开始为东阳木雕所表现。
东阳木雕作为一种艺术流派,是根据建筑、家具以及多种陈设品制作的各自造型特点,通过长期的艺术实践而形成的,它有一套独特完备的雕刻技法,其中包括浮雕、圆雕、透空双面雕、阴雕和彩木雕嵌。
浮雕是东阳木雕艺术的精华,也是独具东阳木雕特色的工艺形式之一。它是借鉴传统的散点透视或鸟瞰透视法构图,然后镂空双面雕,或者再通过彩木镶嵌来完成的。
东阳的浅浮雕,画面深度一般都在2-5毫米之间,以刻线的表现力来体现物体的主体感。这种浅浮雕,最为人称道的是“满地雕刻”,也就是在器物表面,满雕纹饰,既有立体感,又密不露地,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东阳木雕作品,在圆雕、建筑装饰、器具装饰等领域,也有独到的建树。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木雕屏风、挂屏是近年来东阳木雕行业在传统浮雕工艺形式基础上的一个创新。采用中国画工笔写实的手法进行构图设计,制作的挂屏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尤其雕刻的花卉、飞禽、仕女等图案最为突出,层次分明、细腻精微,逼真传神,使人耳目一新。
技法之美
Q:我国木雕的雕刻技法,经艺匠们长期的实践、探索、传授和总结,创造出了几种能充分表现被雕器物神韵的技法。
A:所谓技法,就是木雕创作中作者对于形象和空间的处理手法。这种手法主要体现在削减意义上的雕与刻,确切地说,就是由外向内,一步步通过减去废料,循序渐进地将形体挖掘显现出来。在一次次的减法造型中,我们不仅体会到作品在“脱壳而出”的快感。甚至因木质的特性或用力过猛会减去不该减去的地方,而感到惊心动魄,但如处理得当,也可能因险象环生而喜悦。同时还能感受到各种刀法运用过程中产生的特殊韵味,有些偶然的效果,能使作品产生新的意韵。因此,在木雕艺术创作中,是心理多变而复杂有意义的过程。优美的刀法之所以形成,是技术达到纯熟的表现。时常有人在临摹一张好画时,感到最难的莫过与笔触,因为笔触是作者心灵与技巧的产物,刀法也如此,是任何模仿都难以体现的东西。所以只有掌握技巧并不断地积累经验,才能达到理想的真正属于自己的刀法。那种木纹与雕痕、光滑与粗糙、凹面与凸面、圆刀排列、平刀切削……它们所表现的艺术语言,其魅力是其他材质的雕塑无法达到的。
木雕作品的三大因素:设计、技艺、用材。“七分手艺,三分家伙”,珍贵木材能提高作品的效果。
马国伟大师在工作
一般选用质地细密坚韧,不易变形的树种如楠木、紫檀、樟木、柏木、银杏、沉香、红木、龙眼等。
一位成熟的木雕工匠,绝不仅限于“拼接”木料。他需要融绘画、设计、雕刻等多种技能于一身,完成从备料、设计、选材、拼接、打粗坯、整细坯等一系列复杂的工艺流程,采用的刀具则有锯、斧、木锤、平口刀、圆刀、三角刀等上百种之多。
木雕,如同书法写作,需做到心中有物,下刀如神,把制作者的功力以及创作时的所思所想,全部镌刻进手工的痕迹之中,给观赏者留下无穷的品味空间。
传统东阳木雕,构图饱满,层次丰富,在构图上运用的是工笔画似的写实技法,采用的是散点透视原理。
传承之问
Q: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木雕技艺与文化。
A:中国的传统手工艺,包括木雕艺术,是绚丽多彩的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的一朵奇葩,丰富了中华民族和人类的艺术。在这每一种古老传统的艺术背后,是一大群手工艺人,是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及其长时间的雕刻打磨和润色,一件件完美的工艺品才能呈现给世人。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逐渐开始取代人工手艺,许多手艺面临失传危险。我们不能阻挡时代的发展,我也不反对现代科技的介入,只是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热爱中华传统手工艺术,能够借助现代科技,助力传统技艺,推陈出新,但永远葆有手艺精神和手工温度。手工技艺,拥有创作者自己的思想、器物本身的灵魂、作品完成后的温度和收藏欣赏者赋予的情感,它们是时间的产物、情感的产物、思想的产物,具有创作者本身及其作品的独特性、唯一性和稀缺性,这恐怕是机械和智能科技所不能给与的特性。
马国伟大师在工作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美是与单纯、质朴相关联的内容,正如《庄子 ·外篇 ·天道》载:“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中国传统文化根植于农耕生活方式,以“天人合一”哲学思想为指导,运用对应自然景物变化的“节令物”进行情景设定,表达了中国古人对自然界、对宇宙天地的不同理解,也表达了华夏先民独特的宇宙观和世界观,体现了中华民族浪漫主义情怀和充满哲理的文化想象力。中国传统不仅强调“文以载道”“以器载道”的文化观念,还看重通过物体形态语言所传达出的审美品味、社会规范、道德理想和哲学观念,即《易传 ·系辞上传》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随着时代的发展,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将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生活时尚,拥有一套或一件具有手工温度的房子与作品,真正是中国 “天人合一”传统文明的最好诠释与延续。
建议从事美术艺术教育的学校,可以专门开设大师班,与手工技艺大师级工匠合作,进行一对一的师徒传教,令传统手工技艺得以传承发扬。
08
马国伟个人简介及其木雕艺术创作年谱
一、马国伟个人简历
马国伟,1967年9月出生于历史文化名城浙江绍兴,广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员,木雕大师。
二、马国伟从艺经历
孔子曰:男儿十五当有志于学。十五束发之年,马国伟在父亲安排下拜亲舅父东阳木雕民间艺人邢夏忠为师,开始学艺,随即跟舅父离家外出江西弋阳做工。舅父技艺精湛,技法源出传统东阳木雕北部流派,师承东阳木雕北派艺术杰出大师赵仕高师祖、“东阳木雕宰相”之称的黄紫金大师和“东阳木雕皇帝”之誉的楼水明大师等前辈大师,与东阳木雕陆光正大师、冯文土大师等同辈切磋交流也深,学得东阳木雕之精髓与深雕细镂之技法。舅父对马国伟学技十分严苛,马国伟既敬又怕,学技之余,马国伟常自学《芥子园画谱》,偷偷临摹烟盒上的图画,以增益技艺,两年学徒后,舅父送马国伟返木雕之乡东阳进修一年,1985年,三年学徒期满,马国伟正式出师,同年下半年,又随舅父兼师父一同赴山东开办木雕工厂,期间打下童子功底,奠定马国伟技艺基础。六年后的1991年,辗转南下广东,先进入中山红木家具工厂担任木雕师傅。在家具工厂期间,工厂老板从各地遍收各种年代、风格、流派、技艺、品相、形式的旧家具,马国伟便得此机缘,从中细加整理、翻新、拆解、揣摩、研究、吸收,这是马国伟木雕创作实践中的一次重要转折,探源溯流,通过木雕艺术的渊源、流派、技法的学习,汲取中国木雕众家之长,对马国伟后来木雕技法及思想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识见大增、技艺大长,受益匪浅,“一日有一日之境界”。2003年,独立开设“马国伟木雕艺术工作室”。马国伟学艺既早,学文则浅,自知山外有山、艺无止境,自今而后,仍当孜孜不倦,诚朴谦和,虚心以学,传承发扬中国木雕艺术,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三、马国伟个人风格、技法及流派
学必有源,师出有名。
以东阳木雕玲珑细腻为线条基础,以古老徽派木雕的豪放利落为镜鉴,结合广东潮州木雕通透多层次的叠雕,吸收福建龙眼木雕人物造型的特点长处,以及融合北方木雕粗犷拙朴的勾勒技法,逐渐形成自己独有的创作风格,包括浮雕、深浮雕、高浮雕、半圆雕、镂空雕、透雕及透空双面雕、镶嵌雕等。
四、马国伟从艺感言
中国是一个崇尚文明、崇尚艺术而又十分擅长雕刻的国度,勤奋的人民创造了许多宝贵而不朽的艺术作品。
从少年学艺到白发满头,我从事木雕行业已四十载,孜孜不倦创作自己喜爱的各种题材,历史典故、宗教传说、传世名画、花乌鱼虫甚至大自然的美景等都能成为我创作的灵感与对象,并且潜心研究各流派木雕的不同技派,取长补短,将最生动传神的一瞬,凝结成一幅生动的画面呈现给世人,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
不忘初心,可得始终。电脑雕刻充分提高了生产力,但毕竟缺乏人的灵魂和热血,全电工具(目前也称手工作品)制作也缺乏刻刀的痕迹,更谈不上什么刀法刀工之美,真正能够体现人的思想、情绪和灵魂的,还是需要一把经过千锤百炼的小小雕刻刀,它的变化、它的灵话可让手艺人的思想才情尽情发挥,而令人遗憾的是现在在现代科技和金线为上思想的强力冲击下,真正原始的手工艺开始变得凤毛麟角,但我仍坚持用原始的方式来制作,主要是不想丢弃从小辛苦练习的刀功,加上已经和刻刀产生了深深的感情,虽苦虽累,但苦中有乐,每当一件作品完成时,都会给我带来莫名的成就感和精神上的愉悦,唯有不断去追求,完善自己的不足,才能把中华优秀木雕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才能让我们的后辈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有更多深入了解和热爱。
五、马国伟获奖作品
1、《松泉图》,2016年第十二届广州市工艺美术精品评比,银奖;
2、《人物四幅屏》,清刀,2016年第十二届广州工艺美术精品评比,金奖;
3、《锦绣河山》,2016年第八届中国广州工艺品收藏品博览会,金奖;
4、《三国演义•战官渡》,2017年中国深圳“金凤凰”工艺品创新设计大赛,铜奖;
5、《南风田垄》,2017年中国广州第四届珠三角工艺美术精品展,金奖;
6、唐伯虎《仕铭图》,2018年广州第五届珠江三角洲工艺美术“工美金匠”评比,金奖;
7、《花魂》,2018年中国广州第六届中国“金艺奖”国际工艺美术设计大赛,银奖;
8、《和谐》,2018年第六届中国广州国际艺术藏品及红木收藏品博览会,金奖;
9、《瑞松迎福》,2019年中国广州第六届珠江三角洲工艺美术精品“工美金匠赛”,银奖;
10、《卿卿我我》,2019年中国深圳“金凤凰”工艺品创新设计大赛,铜奖;
……
六、马国伟作品收藏
1、《松泉图》,老樟木,巴西花梨,规格120*40*6cm,2016年创作,荣获广州美术行业协会评比银奖,价值人民币28000元,美国旧金山华人企业家莫先生收藏;
马国伟木雕作品——《松泉图》
2、《锦绣河山》,老樟木,巴西花梨,规格235*65*7㎝,荣获第八届中国广州工艺品收藏品博览会金奖,价值人民币10万元,广东河源东江美术馆叶先生收藏;
3、《七星吉祥柱》,缅甸花梨,规格125*25cm,七根,珠海企业家蔡先生收藏;
4、《清明上河图》,小叶紫檀木,规格38*33cm,珠海企业家林先生收藏;
5、《西湖之春》,樟木,菠萝格,规格380*200*20cm,价值人民币25万元,佛山吴女士收藏;
马国伟木雕作品——《西湖之春》
6、《南风田垅》,老樟木,巴西花梨,规格255*50*7cm,荣获中国广州第四届珠江三角洲工艺美术精品展金奖,价值人民币5万元,广州设计师谢先生收藏;
7、《五世同堂》案桌,旧樟木和榆木,规格285*115*60cm,深圳企业家刘先生收藏;
8、《西园雅集》,老樟木,酸枝木,规格220*90*5cm,价值人民币10万元,中山企业家缪先生收藏;
马国伟木雕作品——《西园雅集》
9、《古代文人故事》(四幅屏),非洲花梨木,规格135*40*5cm,价值人民币8万,加拿大温哥华徐女士收藏;
10、《花魂》,旧樟木,规格105*300*4cm,荣获第六届中国“金艺奖”国际工艺美术设计大赛银奖,深圳企业家龙女士收藏;
11、《三国演义•战官渡》,旧樟木,规格265*45*7cm,荣获深圳“金凤凰奖”铜奖,长沙谢先生收藏;
12、《一帆风顺》,旧樟木,柚木,规格238*108*8cm,价值人民币10万元,杭州企业家马先生收藏;
马国伟木雕作品——《一帆风顺》
13、《青峰叠翠水长流》(大型山水画),缅甸柚木,规格380*200*10cm,香港企业家彭先生收藏;
14、《松鹤同春》,老樟木,菠萝格,规格180*180*8cm,价值人民币6万,杭州市胡先生收藏;
15、《富春山居图》,楠木,规格400*75*5cm,郑州企业家王先生收藏;
16、《映日荷花别样红》(大型),缅甸花梨木,规格550*150*l0cm,广州钟女士收藏;
17、《渔樵耕读》(人物四幅屏),旧樟木,规格118*42*5cm,北京沈先生收藏;
18、《百美图》,旧樟木,榆木,规格300*65*6cm,价值人民币120000元,中山企业家苏先生收藏;
19、《楼阁山水》,老樟木,酸枝木,规格180*55*5㎝,价值人民币6万。中山企业家缪先生收藏;
20、《唐伯虎山水画》,老柏木,黑檀木,规格150*65*5cm,,价值人民币5万元,中山企业家缪先生收藏;
马国伟木雕作品——《唐伯虎山水画》
21、《五世同堂》(佛枱),老樟木,榆木,规格250*115*60cm,价值人民币6万元,广州刘先生收藏;
22、《丰收图》,老樟木,沙比利,规格125*35*9cm,价值人民币2万元,珠海设计师陈先生收藏;
23、《郑板桥名画》,老樟木,沙比利,规格125*35*6cm,价值人民币18000元,广东潮州市林先生收藏;
24、《佛手》,风化老樟木,规格75*25*7㎝,价值人民币2000元,湖南长沙徐小姐收藏;
25、《清明上河图》,印度小叶紫檀,规格35*33*33cm,价值人民币16万元,河南郑州林先生收藏;
26、《福》,玻萝格,规格80*60*5㎝,价值人民币5000元,美国旧金山华侨莫先生收藏;
27、《百骏图》(仿郎世宁),老樟木,规格240*60*5㎝,价值人民币68000元,北京龙先生收藏;
马国伟木雕作品——《仿郎世宁百骏图》
28、《年年有余》,樟木,规格100*48*5cm,价值人民币15000元,广东河源市电视台黄先生收藏;
29、《瑞松迎福》,老樟木,花梨木,规格:100*100*8cm,价值人民币5万,杭州市马先生收藏;
马国伟木雕作品——《瑞松迎福》
30、《傲骨腊梅》,缅甸花梨,规格90*45*7cm,价值人民币20000元,广州市钟小姐收藏;
31、《出水芙蓉》,缅甸花梨,规格240*60*7㎝,价值人民币68000元,东莞市陈先生收藏;
32、《七星吉象柱》,缅甸花梨,规格120*25*25㎝,价值人民币36万元,澳门企业家蔡先生收藏;
33、《青峰叠翠水长流》,大型木雕手工作品,在重达千斤情况下艰难而又顺利得以成功登堂,成为豪华别墅的一大亮点。作品中倾泻而下的瀑布、连绵巍峨的高山、形态各异的树木还有亭中小饮的长者,无不透看大自然的伟岸和风采;与落地窗外园中奇异的罗汉松、鱼池中互相追逐的五彩锦鲤、太湖石上急流而下的变幻流水遥相呼应;一动一静相映而生,形成一幅完美的艺术作品,睿智和巧妙兼顾;
34、书法作品;《松风阁》、《楚恒轩》、《福》、《大巧不工》、《百善孝为先》、《家和业兴》、《千古流芳》、《佛宝斋》、《人有善念,天必佑之》。
……
七、马国伟代表作品及其创意思想
★马国伟木雕作品——《南风田垅》
马国伟木雕作品——《南风田垅》局部之一
马国伟木雕作品——《南风田垅》局部之二
【创意思想:《南风田垅》,旧樟木,巴西花梨,规格255*45*7cm,荣获2017年中国广州第四届珠三角邀请展“金奖”;创意:南方的夏天,农民劳作的田垅,结出了硕大的南瓜。从蟹笼里逃脱的大蟹小蟹们,正欢快地在做攀爬,表演着各式的姿势,喜滋滋的享受着来之不易的自由。作品在东阳木雕的基础上,融合了潮州木雕的通透之法,粗犷中有细微,刻画出一幅顽皮、和谐、硕果累累的丰收之图。】
★马国伟木雕作品——《琼楼玉宇》
创意思想:《《琼楼玉宇》,旧樟木,规格240*55*12cm,创意:以越国之都绍兴历史名城为背景,以古老的乌蓬船为延伸,码头繁忙,街道当铺云立,山脉逶迤连绵,苍松傲健,挺拔巍然。作品用散点透视之法,将远近、虚实、高低变化之景物,用木雕的功力表现得淋漓尽致。】
★马国伟木雕作品——《碧玉水阁》
【创意思想:《碧玉水阁》,旧樟木、沙比利,规格240*65*7cm,创意:根据《红楼梦》的大观园来展开创作,采用湖北民间木雕的传统雕刻技巧,结合东阳木雕特有的深浮雕刻功底,贯通潮洲木雕的通透手法。作品中亭台楼阁、雕粱画栋,错落有致;周围树木紧紧环绕,千姿百态;轻盈的柳枝随风摆舞;正值荷花盛开之时,仕女们纷纷划船去采荷,有的划桨,有的採摘,有的打理,有的作画,有的品茶,有的赏花,有的遛猫,更有甚者关着窗户在偷偷幽会……欢乐无比,融会一体,给人一种恬静美好的贵族生活和充满想象的时空感受。】
★马国伟木雕作品——《风中雨榭》
【创意思想:《风中雨榭》,旧樟木、沙比利,规格208*65*10cm,创意:以古建筑群为题材,利用徽雕的技法,大胆创新;再用东阳浮雕的技法加以刻画细节和立体感;秀美的九曲桥,蜿蜒的山脉,翠绿的树叶,巍峨的牌坊,还有造型各异的房舍等都融汇一体。整件作品虽只雕一位背手而立、眺望远方的老者,却感觉总有许多人的存在,有“意到刀不到”之美。】
★马国伟木雕作品——《卿卿我我》
【创意思想:《卿卿我我》,旧樟木,巴西花梨,规格120*80*7cm,2019年中国深圳“金凤凰”工艺品创新设计大赛获“铜”奖。创意:一对漂亮的孔雀情窦初开,嘻笑啼鸣,奏出一支悦耳动听之曲;满山的红叶,火红一片,高低错落,装扮着古老的大地;富贵的牡丹,花繁叶茂,生机盎然,形成了自然界和谐的韵律。整件作品充分体现了东阳木雕的特点:有浅浮雕、深浮雕、镂空雕以及半园雕之艺木魅力,凸现丰富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马国伟木雕作品——《百美图》
【创意思想:《百美图》,旧樟木,榆木,规格300*68*6cm,创意:根据清代画家费晓楼摹古百美图创作,内中仕女,亭亭玉立,面容骄艳,秀姿百态——或戴花,或调琴,或煮茶,或弹琴,或扑蝶,或吟诗,或作画……仪态万方,惟妙惟肖,形神兼备,气韵灵动,一片祥和之气。采用散点透视之法,从中加以布局和设计,人物的刻划手法是运用了嵊州民间最古典最具代表性的手法,突出人物的形神,栩栩如生,很接地气,并使之更加贴近古时风格,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时空感,同时丰富的多层背景,给人一种优雅的亭园生活乐趣。】
★马国伟木雕作品——《和谐》
【创意思想:《和谐》,风化旧樟木,非洲花梨木,规格65*6o*16cm,2018年荣获第六届中国广州国际艺木品及红木收藏品博览会“金奖”。创意:平静的江面,无帆可寻,可岸边的三只螃蟹,正在大南瓜上在交头接耳,喜乐的心情使它们手舞足蹈,祥和快乐,溢于言表。作品以风化的肌理展开布局,保留清晰纹理让它拥有岁月的沧桑感,剩余部分都设计成画面,有一种对比后产生强力的美感,仿佛有穿越时空的错觉。】
★马国伟木雕作品——《五世同堂》(佛枱)
【创意思想:《五世同堂》(佛枱),红花梨,旧樟木,规格250*60*110cm,创意:此作品运用和借鉴了古风徽雕的制作手法,个中人物比例、姿态及布局都是传统古典风格,严谨工丽,端庄雍容,情景交融,熠熠生辉,琴板的九狮也很有特点,神态各异且亲切卖萌,栩栩如生。作品表达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多子多福、子孙满堂的美好祝愿。】
★马国伟木雕作品——《七星吉祥柱》
【创意思想:《七星吉祥柱》,缅甸花梨,规格125*25cm(七根),创意:大象是人类的好朋友,也是我们中华文化中具有“吉祥”之意的灵兽,通过把68只不同形态、不同辈分、不同场景大象加以塑造,体现了一个大家庭拥抱自然、憧憬美好未来的良好愿望。本作品是以半园雕、镂空雕以及深浮雕为创作技法,东阳木雕构图严谨和造型精致细腻,在此作品中充分体现和发挥,充分应用了大小、粗细、虚实、高低、深浅对比的艺术手法,繁简有度,形聚意炼,刀笔力道老练,线条流畅豁达,富有极强的节奏美感。】
★马国伟木雕作品——《松鹤同春》
【创意思想:《松鹤同春》,老樟木,花梨木,规格:直径180cm,松为长寿树,鹤为长寿鸟,寄寓着人们对美好未来和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马国伟木雕作品——《丰收》
【创意思想:《丰收》,旧樟木、沙比利,规格125*35*7cm,创意:农民田间有偌大个大南瓜,上面两只螃蟹真在南瓜背上玩得不焉乐乎,脚下有只小螃蟹努力了几次也没爬上去,似乎在恳求它身边的长辈帮忙,活泼生动。南瓜藤上二只螳螂,面有怯意,偷偷看着。画面突显了和谐丰收的意境,作品用半园雕、深浮雕、镂空雕、浅浮雕等相结合的技法,立体感、层次感分明。】
文末感言
【文虽拙而情真。身处异地他乡,撰写此文,实出乎同乡大师之谊、中国木雕之美、绍兴家乡之爱……国伟同乡,是真大师,有高手艺;中国木雕,是老传统,涵新意趣;绍兴家乡,是好地方,蕴美山水。是为感言,故记之。】
文/陶醉(浙江绍兴人,产业作家、企业顾问、自由文化人、诗人)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