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蒋奇谷《兰梅座佛慈悲手中鸟图》局部 纸本水墨
雅致与奇幻
品味蒋奇谷的绘画艺术
文/常宁生
1994-96年我在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做博士后研究时,与在该院绘画系任教的蒋奇谷教授相识。由于该校只有很少几位中国人,我们自然很快就成为经常来往的好朋友。在后来的交往中我了解到奇谷在83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学院艺术系,学的是中国画。因受西方思潮的影响,"85新潮"美术运动期间奇谷参与了上海青年艺术家群体的前卫艺术活动。他1987年赴美就学于全美著名的芝加哥艺术学院,1990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获硕士学位后既留校任教,教授绘画和中国古典艺术史与文物鉴赏。
▲蒋奇谷 《问君何独然桃花绽放水墨中》 33x33cm 纸本水墨 2007
▲蒋奇谷 《夜雨细春风佛窗日薄阴晴花竹静》 33x33cm 纸本水墨 2007
▲蒋奇谷 《恶之花系列0807》 33x33cm 纸本水墨 2009
▲蒋奇谷 《恶之花系列0980》 33x33cm 纸本水墨 2009
▲蒋奇谷 《恶之花系列0934》 33x33cm 纸本水墨 2009
由于先后在中国和美国接受过专业艺术教育和训练,在蒋奇谷身上同时体现出东西方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奇谷对中国艺术史和西方艺术史均有着较深的了解和认识,可以说他非常熟悉东西方艺术的传统和规则。记得奇谷常跟我谈到,作为在西方艺术院校中任职的中国教师来说,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确立自己的文化身份和艺术定位。在美国学习和工作的十多年内,奇谷围绕这个问题尝试过多种艺术媒介与艺术手法,他的艺术创作发生了多次大的变化:从水墨人物画到抽象境景油画的变化,从混合材料的装置到行为表演艺术再到概念艺术的变化,最后又回到纸面的中国水墨画。其中,探索最多的艺术媒介还是水墨画。这些变化不仅展示了奇谷艺术创作的心路里程,而且体现了他执着的探索精神。
▲蒋奇谷 《四十五鸟图》 100x200cm 纸本水墨 2007
近百年来由于受到西方强势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各种西方现代艺术的冲击下,传统水墨画如何生存和发展已成为了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在这一历史的大前提之下,出现了多种"现代水墨"、"实验水墨"和"抽象水墨"等新的绘画形式,以展现水墨画的生命力及现代性。实际上,作为一个艺术家在后现代文化语境的艺术表达中,使用何种媒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以最适合自己的手法和材料表达自己的当下的文化感受和理念。而水墨的特点不仅在于它是一种特殊的媒材,而且在于水墨所蕴涵的独特的文化意韵和身份特征。水墨方式是一种与其它文化不同的表达和观赏方式。因而必然会使观赏绘画的人产生丰富的文化联想和认同感。因此、水墨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表现手法在当代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这种手法本身也是一种文化身份的符号。这也许就是奇谷为什么最后选择水墨作为他的艺术创作媒介的原因。奇谷近期的“新风格”水墨画系列与他的另一个系列花瓶水墨画不同,它们不仅表现出了中国传统水墨笔法的趣味,同时也集中表现了一种潜意识中不断浮现的中国传统文化图像。例如,在许多作品中反复出现有中式古典家具、明清花瓶、中国盆景、兰花、鸟笼、仙鹤、八哥和、蜡嘴、鳜鱼、假山、枯树、灵芝、茶壶、团扇、灯笼、古玩、古代兵器……。这是一个中国古典文化图像和表征的世界。也是奇谷对中国古典文化深情依恋的精神世界。
▲蒋奇谷 《梅兰竹松图》局部 纸本水墨 2007
"蒋奇谷的画作是对不受时间限制、丰厚悠久的文化遗产所作出的回响与共振。它们是跳动响亮的色,风情独具的形,是延展的、有生命有呼吸的原野。他创造的境界里沉淀着中国的故往,积聚着美国的现代;它们以传统的方式暗示着,却更以非传统的方式贯通着……蒋奇谷给我们的地球村提供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省思。"
—— 莉莎·温莱特(美国艺术史论家、芝加哥艺术学院院长)
▲蒋奇谷 《梅兰竹松图》 100X200cm 纸本水墨 2007
奇谷的这些水墨绘画作品除了大大拓宽了表现的客体图像外,在绘画的形式上也有新的探索。特别是在画面构图上,奇谷打破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固有的视角和结构,尝试运用了一种二分结构的聚/散性构图。通常在画面的中下部以水墨及红、黄、赭色、蓝和绿等颜色的大笔触绘出一种单色调的水平条块。这一水平色块既有抽象色域的视觉效果,同时也暗示出某种地平基准的视觉方位,使画面上半部分的图像有所依归。然而上部的各种符号化的图像并非以常规的方式有序的进行安排,而是以一些非常奇特的方式或垂直叠摞,或弥散漂浮在画面中,或挤压在一个框架结构的空间内。这种内涵与形式上的对比使我们感受到处在西方文化氛围中的中国文化情结的意象图式,同时也体现了艺术家自身独特的心理时空感受。
▲蒋奇谷 《恶之花系列0516》 33x33cm 纸本水墨 2005
▲蒋奇谷 《恶之花系列0822》 33x33cm 纸本水墨 2008
"蒋奇谷在芝加哥艺术学院读书时(1988-90年)就以水墨和中国文字挑战美国艺术,他的作品当时连一些学院教授都很难理解。二十年后他仍以水墨创作,始终不懈。他的作品并不属于多如牛毛的“当代水墨”的一个部分,而是如哲学家尼采所说的“超前”作品。"
—— 詹姆斯·艾尔金斯(美国著名艺术史学家、芝加哥艺术学院教授)
▲蒋奇谷 《恶之花系列0888》 33x33cm 纸本水墨 2008
▲蒋奇谷 《恶之花系列0523》 33x33cm 纸本水墨 2005
奇谷的绘画充满了浓郁的中国古典文化的情结,而这个情结雅致而有奇幻,它以一种意识流的意象和符号形式浮现在他的画面上。让我们一起来细细品味和感悟奇谷绘画艺术中的文化情思和笔墨雅趣吧。
蒋奇谷
1956年生于上海
1979-1983年就读上海师范大学艺术系并获文学士学位
1987年赴美国就读芝加哥艺术学院研究生
1990年硕士毕业留校任教,现任该校绘画系、史论系教授
z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