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雅昌快讯 | “新时代的桃花源--黄礼攸作品展”开幕 近十年系列作品首次汇集

“新时代的桃花源”黄礼攸作品展

“新时代的桃花源”黄礼攸作品展

8

张家界世界遗产影像馆

已结束 2.4万+

9月17日至10月17日,由范迪安担任学术指导、余丁担任策展人的“新时代的桃花源--黄礼攸作品展”在张家界世界遗产影像馆展出。本次展览首次汇集了艺术家黄礼攸近十年在张家界渡船坡创作的系列精品力作,如学术指导范迪安在前言中表示:“一个新的主题跃然画上,一种蓬勃的生机在眼前洋溢,这份丰厚的成果来自他开辟的一方新的艺术基地。”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a04ed1769ad5dd58bbad5731570ec31c.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71483ad39a0ac657f9950c4a24b897d8.jpg

策展人余丁将黄礼攸此次展出的作品分为三个方向:一画奇石林立、桃花灼灼,二画碧水桃林、深潭徜徉,三画点线面色、胸中意象。概括看来,一画写生,取桃花之美,传自然造化;二画写意,借桃花隐喻,抒诗意人生;三画传音,集桃林春色,奏时代华声。

本次展览开幕式因疫情原因延迟,具体时间还未确定。以下为最新展览现场发布。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5ce6940e7f46eeb21a5616110e1857be.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88e5ca822c771bbb2f3e02e5df3b7227.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6feea7972b531e9867bb2d70e3ac5dc0.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276cf89abf538248b939a53ae2f4f19d.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80c4cf94d7f8780c0dc439664d722dbf.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8edb782ef1ebd4f2bc270132bf598c39.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f17ef054f435146b1f3c6fc32d512f96.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0bd3ced411c2b7d2bb3037df23c9f3cb.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e1167f3dd40f57fad2a14f861bf8e5d1.jpg

渡船坡下有渡船

读黄礼攸“新时代的桃花源”系列作品

策展人:余丁

黄礼攸是中国油画界近年涌现出来的优秀中青年艺术家代表,他不断在写意油画领域中探索艺术创作的语言和方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近些年来,他走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无论是“天下黄河”还是“万里海疆”,都有他写生和展览的足迹。虽然自古以来,行万里路是画家基本的要求和素质,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古训,对于黄礼攸而言更有新意,那就是作为生活在这个时代的画家,只有力行万里路,才能了解新时代的中国社会发展的新面貌,才能创作出具时代气息的精品力作。通过这些年来的写生创作活动,黄礼攸把所见所闻,融汇于自己的所思所想,落在笔端的则是数百近千的油画作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4435ca65a204b1fe294f0198c1d60255.jpg

《怀念桃花1 》 100cmx100cm 布面油彩 2016年

古人行万里路,是观自然之景,成胸中丘壑,也不乏细致观察自然进行写生的传统。自五代、宋以来,写生也是艺术家必不可缺少的环节,无论是荆浩的《笔法记》,还是郭熙的《林泉高致》,都对如何细致地观察自然景物,描绘不同季节、不同时间的风景,做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黄礼攸以写意油画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就是想从传统中国绘画的方法论中寻找属于自己的油画表达,形成自己的语言和面貌。因此,这些年依靠写生、创造,再写生、再创作,不断地循环往复,逐渐精进语言,构建了画面的形式与结构体系。

当然,作为湖南人的他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把自己的家乡放在心里。最近十年,他一直关注张家界这颗湘西明珠的发展。画家关注张家界是40年前从吴冠中先生开始的,那奇异的山川,秀丽的景色一直是画家向往之地。与大家一样,黄礼攸首先是对张家界雄奇的风景有表达的欲望,通过一系列的写生,创作了一大批描绘张家界自然风景、风土人情的油画作品。其中既有像《远眺槟榔坪》《张家界之春》这样大山大水之作,也有像《三月劳子营》《听雨》等表现农村日常生活的小品,还有如《绿色仙人溪》《空谷幽风》带有强烈表现性的写意,他的这些油画反映了张家界的山山水水、方方面面,题材丰富,语言多样。经过十年不间断的创作,他对于用油画表现张家界充满自信、游刃有余,语言的娴熟和技艺的精进,使他更加关注艺术本体表达的更多可能性。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065f8b1efeab7de276a1ef17af43d370.jpg

《夹岸桃花锦浪生》 150cmX250cm  布面油彩   2017年

现代艺术史上卓有成就的画家都关注艺术本体的探索,而任何一位聚焦绘画本体语言的画家,都会在某个母题上格外的下功夫,通过对某一母题的反复写生、创作寻找绘画表现的灵感和语言的多种可能性。黄礼攸在十多年前无意中在张家界发现了渡船坡这个地方,它是张家界城郊澧水河边一个岩石崎岖却桃树满坡的无名之地。尽管这个地方名不见经传,却在每年3月桃花盛放,传递着生命的活力和盎然的春意。在这里,他旅居寻常百姓家,循水边岩石,看花开花落,细致地观察桃花、桃树和那些形状奇特的山石。他的写生不仅是对这片山坡的真实记录,也通过画面桃花的“点”、桃树的“线”和奇石的“面”形成了他画面的形式结构,在色彩关系上则是以桃花的粉红和桃红为中心展开补色的系统构建,根据画面所要表达的氛围,时而对比强烈,时而温婉和谐。以写生为基础,黄礼攸在自然当中获得了鲜活的艺术体验,这使他以桃花为母题的创作更为灵动和富有生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b15ea042b9bcdeb1401b0b8b6a321f7b.jpg

《桃花源·阳光下 》 230cmx150cm 布面油彩 2018年

桃花是中国知识分子寄情山川,澹泊悠然的象征,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所描述的意境,是后世文人的乌托邦和精神追求。中国古代文人画家多有画桃花者,有人甚至深居桃林,寄情桃花,留下传世之作。明四家唐寅曾在《桃花庵歌》里写道“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有桃仙……”,表达了乐于归隐、淡泊功名、不愿与世俗交接,追求闲适的生活态度,桃花因与“逃”同音而具隐者之意,更体现出追求自由、珍视个体生命价值的精神。礼攸画桃花,想的也是那份悠然,因此,在他的创作中,桃花源便成为了他精神的表达和生命的寄托。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b75700a2679fb32237295d4edbeff3e6.jpg

《秘境》 200cm×300cm×2  布面油彩 2020年

与西方现代绘画不同的地方在于,桃花作为母题,不仅是在画面上的纯形式语言的探索,更具有深厚的精神文脉。以油画的形、色、笔触,书写桃花,寄情山林之间;以写意的皴、擦、点染,涂绘心象,放歌渡船坡上。从《彼岸花落声》到《争花不待叶》,从到《乱红如雨坠窗纱》到《只见桃花不见人》,虽然满眼都是花、桃、春、色,却毫不轻俗,画面明丽高雅,风格秀逸清俊,如音律回风舞雪,意象生动鲜明而有深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2d9315290194eba27a1ff025f486018f.jpg

《渡船坡写生七 》 100cm×140cm 布面油彩 2022年

黄礼攸的桃花源写在画上,藏在心里,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眼中的桃花源、想象中的桃花源和心中的桃花源。在这十年他所创作的系列作品当中,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方向:一画奇石林立、桃花灼灼,二画碧水桃林、深潭徜徉,三画点线面色、胸中意象。概括看来,一画写生,取桃花之美,传自然造化;二画写意,借桃花隐喻,抒诗意人生;三画传音,集桃林春色,奏时代华声。在不同的作品方向上,黄礼攸有不同的画面表达,时而语言浅近,意境清新,回旋委婉;时而沉吟厚重,蕴涵无限张力。与古人的桃花源不同的是,一派欣欣向荣之后,黄礼攸把对自由的表达,建立在个人与时代和谐之上,他在渡船坡上的经历及其画作所折射的新时代十年的发展,寓写了乡村振兴的意涵。他心中的桃花源也就不再是唐寅笔下的桃花庵所描绘是出世的潇洒,而是入世的激越;那“桃花坞里桃花庵”的孤影,变成了“渡船坡下有渡船”的盛景,而“新时代的桃花源”则是黄礼攸油画创作中闪耀的品色高光。

(作者系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6f6095ac584cb0a610814bac182da327.jpg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