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法国艺术家雨果·席德(Ugo SCHILDGE)个展“世说新语”在​上海杜梦堂展出

2024-05-21 16:12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5/a3e1cd1de96077249bc150f45bd4e09a.jpg

杜梦堂(上海)欣然呈现法国艺术家雨果·席德(Ugo SCHILDGE)个展“世说新语”。这是艺术家在画廊的第四次个展,以近二十件作品集中呈现其近两年的创作成果。“世说新语”通过一系列耐人寻味的寓言,在艺术家游离于雕塑与绘画的独特创作方式中探索人类与自然的深刻联系,引导我们重新审视那些看似理所当然的权力关系。

Nothing grows well in the shade of a big tree.(庇佑之下难成大器。)

—康斯坦丁·布朗库西

这句话对雨果·席德意义非凡,这是他在巴黎美院的导师吉塞普·佩诺内(Giuseppe Penone)借布朗库西的名言给他的忠告:只有真正的独立才有可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自此,席德一直将如何获得思想和表达上的双重独立作为自己创作的立根之本。

此次展览想要展现的正是这份独立,亦如米兰·昆德拉对“媚俗”(Kitsche)的时刻警醒。“世说新语”以远古时代为背景诉说当下,引导我们抛开现代化城市生活的遮蔽,直面在阳光下和风雨中生长的万物,回溯我们尚未将一切称为“资源”的时刻,与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重新建立情感联结。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5/b54fd426d785dc261fd807c5bb829dfe.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5/f7296c53b73290759fbfcefcaedc95c4.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5/d29a1ccfedce924ed26ce7cb551640af.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5/fb220a5b837bfbd4b374c739bbce68a7.jpg

“世说新语”展览现场,杜梦堂(上海)摄影 QYing

显然,席德并非一位激进的说客,他选择用充满隐喻的叙事“反复折叠”自己想要传达的信息。在作品《偷蛋贼》(2024) ,《偷鸡贼》(2024) 中,艺术家通过看似荒诞的场景,坐实了我们为谋求自身福祉破坏生态、侵害动物利益的事实,人类的身份是小偷,是强盗,是《驯兽师》(2024) 。但更重要的是,他犀利的指出了“台前”与“幕后”的深层关系,受到谴责的往往是那个弯腰的“贼”,却很少触及背后复杂的利益和交易网络,放过了高高在上的最终获利者。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5/1b66ab05508670b3c3c31bea63f815e9.jpg

雨果·席德 Ugo Schildge (b.1987),《偷蛋贼》,2024,石膏、混凝土、色粉、木材,202 x 122 cm

那些以自然为主体的大尺幅作品也同样体现了席德的立场:从在风雨中挺立的向日葵,到如烟火般绽放的花田,再到硕果累累的柠檬树,他选择不屈不挠的野性自然。当我们漫步于展厅,很难想象这些充满生命能量的作品是用混凝土、石膏和木材等工业建筑材料创造出来的,或许,这是席德与城市公民的身份达成和解的一种方式。通过他独特的表现手法,席德赋予了这些谋求城市发展的“帮凶”缤纷色彩和万千形态,成为了其讯息的传递者和见证者。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5/c7e4fa70cc0e27e2ffa917906e861270.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5/0581a5b261c68a0e00956f998c1aa297.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5/78d972ef8bbcd1fc9d835ed185e4aaee.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5/fd0a7391c1de7717767aaaf5b1644c14.jpg

“世说新语”展览现场,杜梦堂(上海)摄影 QYing

此次展出的作品让我们得以看到艺术家对自身创作历程的回溯与展望,例如其创作中图像、机制与观念的相互转化。《花田》(2024) 以向日葵的几何形态展现了艺术家曾将齿轮作为重塑图像来源的机制,通过打破与重组建立新的观看方式。《在雨中》(2024) 则融入了艺术家近期对其使用材料的最新尝试。雨水掉落的瞬间以水滴的形态“凝固”于画面,并通过在背景留下的凹凸质感将现实世界滴水足以穿石的强大力量“还原”其中。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5/0a2bd2abc1cd57f69c3951622fbd03e3.jpg

雨果·席德 Ugo Schildge (b.1987),《花田》,2024,石膏、混凝土、色粉、木材,102 x 202 cm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5/c435d0fd03f619402d19df63c9de6db6.jpg

雨果·席德 Ugo Schildge (b.1987),《雨中》,2024,石膏、混凝土、色粉、木材,132 x 182 cm,局部

这些创作同样体现了雨果·席德坚持在现有的表达方式上寻求突破,努力获得最大的创作自由。如果说《恶之花》(2020) 是通过叠加的方式让图像尽可能获得立体作品的质感和层次感,那么《鹮与狼》(2023) 和《塔尔塔洛斯》(2023) 则是尽可能摆脱木条的束缚,在石膏和混凝土由液态凝结为固态的变化过程中通过不同的干预方式获得不同于以往的图像细节和肌理感。通过这些积累,如今的席德可以更游刃有余地使用“加法”或“减法”来实现自己的表达,并不断注入新的可能。

“世说新语”展现了雨果·席德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艺术表达形式的不断探索。同时,艺术家邀请我们重新思考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角色,打破固有的模式,收起高声疾呼的姿态,将对当下的观察和感受置入一个更广阔的时空,从而以更加独立和清醒的姿态继续前行。


关于艺术家:

雨果·席德 (Ugo Schildge,1987年出生于巴黎) ,2014年毕业于巴黎美术学院,其作品主要在巴黎,上海和纽约展出。

在美术学院就读期间,席德是吉塞普·佩诺内(Giuseppe Penone)的门生,在他的影响下萌生了对自然和植物的兴趣。同时,席德自身也是一位极其关注生态的艺术家,但他并不是一位激进的说客,他希望通过亦真亦幻的动植物世界来完成自己的使命。

席德的创作手法以天然色粉、黏土、木材和石膏等多种材料,模糊了绘画和雕塑,画布和媒介,控制和自由之间的界限,并创造了一种在具象与抽象,把控与实验性,以及技巧与观感之间的动态平衡。

席德的作品曾展出于许多公共艺术机构,其中包括:GoodPlanet基金会,巴黎,永久陈列;Invisible Dog艺术中心,纽约,2016;皮尔·卡丹空间,巴黎,2014;巴黎美术学院,2010等。艺术家的作品已被纳入包括GoodPlanet 基金会(法国),德基美术馆(中国)在内的机构收藏,以及欧洲、北美和亚洲各地的私人收藏。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