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4-11-28 21:11
遇见星丛—程瑞珍个展
学术主持:刘巨德
策 展 人:李裕君
开幕时间:2024年11月30日 下午3:00
展览时间:2024年11月30日—2024年12月20日
主办机构:798桥艺术空间
支持机构:羽呈会 • 悦阳空间 • 人人美术馆
展览地点:北京798艺术区D09-1 桥艺术空间
自然的形式——程瑞珍的艺术探索与创作分析
文/李裕君
自20世纪初以来,艺术界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革。随着中国“西学东渐”的深入,尤其是到了80年代以后,“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动,西方的现代主义绘画及学术思想大量传入中国,深刻影响了本土艺术的发展。在美术领域,我们不仅接受了西方学院派的系统教育,如野兽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等各流派的思想,也引进了新的美术类别和观念,尤其是各种艺术流派如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等对中国艺术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巴黎卢森堡》 120x140cm 2018年
这一时期,中国艺术家开始更加注重个性表达和形式探索,创作出一系列具有强烈个人风格和时代特征的作品。例如曾任教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吴冠中、张仃、叶浅予、杜大恺、刘巨德、钱绍武、阿老、朱军山等老一辈艺术家,他们的艺术创作和教学理念就是融合了中西艺术的思想,既保留了中国传统艺术的韵味,又融入了西方现代艺术的形式美,而艺术家程瑞珍正是从1985年开始,就读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学生之一。后来,2015年她又重返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师从刘巨德、杜大恺、郑艺、王宏剑、王铁牛、顾黎明等;2017年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师从孙韬、叶楠、刘斌等;2020年进修于中国油画院,师从朱春林、龙力游、孙文刚等。因此,在多年的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程瑞珍逐渐形成了个人绘画的风格和表现形式。
▲《马来西亚吉胆岛》 50×60cm 2017年
程瑞珍的绘画从题材角度而言,介于主观与客观之间。画面中多以自我的视角、敏锐的观察和深刻的感受,捕捉到了自然界中那些令人惊叹的瞬间,如城市景观,生活街角,静物花卉,人物情绪等都可能成为她所描绘的对象,且一切尽在她的体悟之中;从风格表现而言,介于具象与意象之间,表现与写实之间。无论是风景,还是静物,她在作品中有意味地强化了线条、色彩和笔触的象征和张力,通过具象或意象化的物体,能让观者直观地感受到画面中色彩与线条带来的强烈视觉冲击。
▲《野三坡的柿子》 60x60cm 2015年
例如作品《鸢尾花》系列、《存在》系列、《威海新家村》等,她巧妙地运用弯曲起伏的线条,勾勒出自然界中植物的生长态势,藤蔓的缠绕、枝叶的舒展等。这些线条不仅具有形式上的美感,更蕴含着生命的活力与动感。在色彩运用上,她的选择大胆而富有象征性,如《北京小区》、《城市》、《威海边》、《厚德载物》、《周庄》、《罗马印象》、《油画院的院子》等作品中浓烈的红色、深邃的蓝色、温暖的黄色、鲜活的绿色,这些色彩在她的画面中相互交织、碰撞,形成一种独特的视觉冲击力。更重要的是,这种风格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如何通过视觉元素引发观者的情感共鸣,而非简单地再现自然。她的色彩不仅仅是为了装饰画面,更是为了表达情感和氛围,使观者能够感受到画面背后的深层含义。
▲《北京院子里鸢尾花》 40×40cm 2022年
20世纪初英国的艺术理论家克莱夫·贝尔(Clive Bell)和罗杰·弗莱(Roger Fry)提出的 “有意味的形式”理论,虽从一开始就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但这并不能遮蔽和抹杀其内在价值。首先,它强调了艺术作品的形式在审美体验中的核心地位,即:艺术之所以成为艺术,是因为其有意味的形式。其次,我们通过对程瑞珍作品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到她如何在继承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她的艺术实践不仅丰富了她的个人创作,也为现代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思考。
▲《桃》 40×50cm 2012年
在她的作品中,线条不仅是形式上的划分,更是情感的流露,色彩则成为激发想象和联想的媒介。她的这种表现,一方面得益于她在学习期间受多位名师的教导,另一方面也是她个人对西方现代派艺术,如塞尚、高更、基里科、布拉克、蒙德里安等绘画风格的深入研究与理解。尤其是她将现代派对结构的关注和对色彩的自由使用巧妙结合,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视觉效果,这种效果不仅仅是对自然的再现,更是对自然本质的深挖和对艺术表现形式的大胆尝试。
▲《银川影视城》 120x120cm 2015年
现代主义的核心是反叛传统和追求创新。程瑞珍的绘画并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而是经过个人的思考后,从多元的视角去寻求画面中不同意味的可能性。如果与西方大师如塞尚和高更的风格相比,塞尚的作品以其几何化的形态解析自然,强调色彩与形态的结构关系,而高更则更多采用象征和简化的手法,表达对原始和纯粹的追求。而程瑞珍则在这两种影响中找到了自我表达的空间,她的作品既具有装饰性的色彩运用,又不乏对自然深层次的观察和思考,尤其是在处理自然主题时展现出了不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追求。因此,从她的画面中也能够感受到,她始终在尝试把那些对立的两极进行有机的整合,通过这一系列“有意味”形式的作品,实现她对艺术追求的目标。在我看来,这即是一种对传统艺术思想的反叛,也是从创作上追求创新的行为表现,也或许就是她所说的“这几年,我在探求的路上,不为目的,只为遇见”的印证。
▲《繁花》 120×80cm 2024年
总得来说,西方现代主义绘画及学术思想对中国的影响是深远且复杂的,这种跨文化的对话和艺术风格的融合,为我们理解当代艺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提供了宝贵的视角。同时,它不仅改变了中国艺术家的创作方式和观念,也促进了中国社会对当代艺术的理解和接纳。今天,程瑞珍的作品通过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挖掘和独特表达,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现代艺术之路的再思考方向,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开放、多元和自信的艺术界是现代艺术与当代艺术交融互鉴的结果。未来,期待程瑞珍能不停地朝着自己艺术追求的方向精进,有更多的新作为公众呈现。
2024年11月21日于沈阳
▲《专家考场》 50×60cm 2024年
关于艺术家
/ 程瑞珍 /
自1985年起便踏入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殿堂,师从多位艺术大家,包括吴冠中、张仃、叶浅予、刘巨德等。她的艺术生涯始于对装饰绘画的深入学习,并逐渐过渡到油画创作。
期间1986 年,有幸获得中国包装十大优秀设计之一,载入 《中国包装年鉴》。广告设计入展第三届全国设计展在江西展出。
在过往的岁月里,从北京野三坡到山东威海,从马来西亚到意大利,巴黎大矛屋。2015年,程瑞珍重返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研班深造,此后几年间,她不断在国内外进行写生和研究,其作品风格也愈发成熟和多元。
关于策展人
/ 李裕君 /
独立策展人,2005年毕业于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2018-2019年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批评专题高级研修班;2022年入选国家艺术基金“新时期中国当代美术评论人才培养”计划;2024年入选国家艺术基金“策展理论研究人才培训”项目。自2006年起主要从事当代艺术策展、艺术评论写作、艺术机构运营及媒体策划等相关工作,曾担任99艺术网副主编、绝对艺术策划总监、不同艺见艺术中心执行馆长,海河美术馆执行馆长及第零空间主理人等。至今在《美术研究》、《收藏投资导刊》、《绝对艺术》、《人民艺术家》、99艺术网、雅昌艺术网、艺术中国等刊物及网站发表论文及专题文章数篇;在北京、上海、天津、深圳、重庆、沈阳、青岛、三亚、温州、日本、瑞士等地策划艺术家个展、群展及艺术跨界活动百余场次。现主要工作、生活于北京。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