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8-06-30 23:04
我们知道,艺术是社会结构、生产力水平、政治经济等一系列因素的溢出,如果要对艺术的内容进行审美分析,首先要对当时的环境作一个系统的分析,这就要站在历史的角度去理解,然后回观今人的环境,才能有自己的判断。而这,在中学的历史的教学中就应该涉及。
美育旨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自从蔡元培提出美育后,直至今天美育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刚需。有教育界学者说,学校教育,要把美育课的开展真正重视起来,不断完善相关课程,配备充足的教师,探索科学的教学思路与方法,彻底从只重知识传授、技能训练,轻视人格养成与心灵教化的功利式教育中解放出来,注重引导学生的感知能力与审美情趣,保护好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在中学的历史教学中需要有美育。事实上每一位历史教师几乎都曾实践过,问题在于实践的程度不同,又多处于不自觉状态。历史本身充满了人文之美、艺术之美。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历史中的美育教育优势,挖掘历史教材中潜在的美育因素,分析当中所体现的人物品格美、先进文化美、人文精神美、民族精神美、创新意识美等。
如通过王羲之书法作品《兰亭序》来认识书法之美,同时引出魏晋时期的文人风度,以及历史背景。其实以魏晋风度为开端的儒道互补的士大夫精神,从根本上奠定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基础,影响相当深远。可是,魏晋风度的所及,也带来了弊端,许多人赶时髦,心情也并非嵇康、阮籍似的沉重,却也学他们的放达。如何让年轻人在追求行止姿容的漂亮俊逸个性上,与魏晋风度的美学观相辅相成,便可以历史源头进行引导。再如文艺复兴,这一概念发源于但丁的文学著作和乔托的绘画作品,从中,我们再结合文艺复兴三杰的经典艺术作品讲述希腊神话故事,通过故事中的人物导出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以此培养学生尊重人和人性的人文情怀。
在历史课堂中引入审美教育,应是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关怀和对人生的关注,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在历史事件中感悟人文精神之美,来完善自身人格,使之在思想感情上全面、健康地成长。
在越来越重视青少年全面发展的今天,美育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而在历史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能帮助他们积淀一些积极的情感,为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打下基础,促进他们的全面、健康发展。
可以说,学生是社会群体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年龄小,思想未完全成熟,对于事物的判断能力尚弱,容易盲目追求新鲜事物,并得到错误的引导信息,不利于学生自身行为习惯和价值观的养成。所以正确引导学生的审美情趣显得尤为重要,正确的引导能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审美情趣,并运用正确的审美观发现生活,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有益。因此,除了其他学科的审美引导以外,让中学历史课堂也能与社会其他力量共同协作,成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场所,不失为一个有效途径。
(作者为湖南怀化市通道县一中教师)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申运吉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