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艺术家简介
又名朱首相,1982 年生,山东微山县人。中国艺术研究院山水创作方向研究生。2009年入荣宝斋画院跟随程大利先生学习山水画,2011 年又入唐辉工作室学习山水画。现为中国画创作研究院副秘书长。
学术文章·作品欣赏
中国山水画不等于风景画
文 / 朱赓博
其实,不管是绘画者还是一般的欣赏者,在观看一些现代人创作的中国山水画时,都或有这样的感叹:古人不会这么画!
何以有这样的“感叹”?
这里的“古人”,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它既不是远至三代之人,也不是近至20世纪之人,而是生活在中国山水画发展高峰时代的人,主要是中国宋、元、明、清时期;虽然各个时代之间亦有差异,但总体上都为中国山水画的集大成不断添砖加瓦,极大推动中国画的发展。魏晋时期的中国画就提倡“澄怀观道,卧以游之”的美学思想,到了五代荆浩强调写“真”,明代的王履,提出“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可谓字字玑珠。
《郭熙笔意寒林》 138x69cm
但是明清两季人,与我们当下有一点不同的,那就是他们继承相对完整、连贯、统一的中国山水画遗产。而我们,经过了20世纪初和20世纪末的两次中国画危机之后,不仅对中国画的认识有所不同,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对自然的认识也发生了改变。甚至可以说,正是古人对身处其中的自然具有独特的哲学、美学、禅学观念,提升和形成了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精神境界和风格面貌。王履对自然和中国画的认识并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物我不分、心手相连,倡导和践行“天人合一”的思想。相比而言,同样是学习古人,前人比我们更加接近。也就是说,他们在师心、师造化与师古人之间不存在矛盾的地方,彼此如同根茎相通相惜。
《松江玉笛》 138x69cm
反观我们自身,在西方风景画写生的观念下,误读了中国古人的“写真”思想,误以为古人一直提倡的写生就是西方的写生,实质不然。这种“误读”往往被认为具有时代性,不可避免,但类似的看法在当下依旧流行。因此,艺术院校、机构以及商业展览中,随处可见的西方风景式的中国山水画也就并不奇怪。
《仿王时敏笔意》 138x69cm
然而,中国山水画不等于风景画。我们说“西方风景式”的中国画,意在说明西方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主要形成自两者差异极大的自然观,自然观涉及到不同环境中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吃穿住行,看思学写,等等。在中国山水画中表现出来的笔墨形式、审美境界、造型形象以及风格面貌,都离不开中国古人对自然的独特认识。
《山居秋暝》 136x68cm
当下,不管是中国、西方的创作者,还是欣赏者,如果不能将对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认识,回归到各自的自然观、人生观、思维方式体系中,必然不得任一者的真意。自然既属于中国,也属于他者,但中国山水画不等于风景画不是形式、形象上的简单判断,而是文化心理的本质区别。
《夏日》 175x60cm
正如李白诗中所言:“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时月”,说明的是古人眼中的月,“今月”是今人眼中的月,而后者“曾经照古人”又在坦白“月还是原来的月”这个事实。借此诗句理解中国山水画亦然。今人不得古人眼中的自然,而此自然确实曾经同样面对着古人。如何看待眼前的自然,是我们创作中国山水画不得不面临的问题。在这里,中国山水画中的任意笔、墨,都折射出中国人的自然观,中国山水画的自然韵味。
师造化——当代山水画写生创作转化研究展
主办单位:中国画创作研究院
承办单位:中国画美术馆中国画创作研究院青年画院北京艺投文化
总策划:龙瑞
总策展:袁学君
策展人:陈斐鹏 谢增杰
展览时间:2018年9月8日——9月15日
开幕式:2018年9月8日下午14:00
展览地点:中国画美术馆
参展画家:
龙瑞 姜宝林 赵振川 范扬
林容生 方楚乔 许俊 陈航
张捷 刘罡 张桐瑀 袁学君
石峰 黄智程 肖舜之 胡明德
张东 曾三凯 程阳阳 王跃奎
姜元 谢曙光 洪潮 张建京
伦少雄 尤德民 杨军 谢增杰
赖铁骢 周燕 赵森 张仓健
朱赓博 邱佳铭 安一辉 叶桂创
王然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