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徐桂鸣、男、1977年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高级技师,福建省雕刻艺术大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荣誉称号。师从中国石雕艺术大师俞世英与著名雕塑家王则坚,毕业于福州大学工艺美术学院。擅长寿山石高浮雕,善于表现人物与自然生态造型,作品能将古与今艺术融一炉,结合传统与现代技法于在寿山石中,充分展现寿山石文化那无穷的魅力。
历年来其作品在全国及省内寿山石作品大赛中均获奖项。个人传略及作品先后被辑入《中国国石候选石精品集》、《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续集》、《中国雕塑年签》、《中国当代寿山石艺坛娇子》、《中华瑰宝寿山石》、《寿山石大典》、《寿山石赏识系列全书》、《品石明志》、《艺术生活》、《雕塑》、《画界•工艺美术》、《八闽名祠大观》等辞书与杂志中。另有《花开富贵》、《丝路绿洲》、《咏蛙》等作品分别被中国工艺美术馆及福建省工艺美术珍品馆收藏。
2006评为全国青年优秀工艺美术家。2012年10月,作为福建省工艺美术界代表,随中国工艺美术协会赴印度金奈参加第17届世界手工艺理事会大会。2013年8月,随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出访俄罗斯,进行工艺美术方面的文化交流、技艺切磋。2014年11月参加了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2014年中国工艺美术高级研修班”学习。2015年4月入选参加了“国家艺术基金”培训项目--2015年中国工艺美术雕刻艺术研修班。2016年3月荣获2015年度中国工艺美术行业典型人物。2019年6月入选参加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高级研修班。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中青年人才委员会委员、福建省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福建省寿山石文化艺术研究会理事。
《千年华夏圣帝明王》
2017年 《千年华夏圣帝明王》证书
获奖作品如下:
2011年4月《四圣图》荣获第六届中国玉石雕精品“百花玉缘杯” 金奖。
2011年10月《汉中高对》 荣获第十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天工艺苑•百花杯”金奖。
2012年4月《文化先贤》荣获第七届中国玉石雕精品“百花玉缘杯” 金奖。
2012年10月《虎门销烟》荣获2012中国(杭州)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 金奖。
2012年10月《天工开物•匠心独运》荣获荣获第十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2012“儒仕儒家•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 金奖。
2013年4月《阳春白雪觅蹊径•高山流水遇知音》荣获第八届中国玉石雕精品“百花玉缘杯” 金奖。
2013年10月《蟾宫折桂》荣获2013中国(杭州)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 金奖。
2013年10月《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荣获第十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2013“国信•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 金奖。
2014年3月《千古一帝•秦始皇》荣获2014“金凤凰” 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 金奖。
2014年10月《贤母颂》荣获第十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扬州)上获得'2014“中国原创•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 金奖。
2014年10月 《贤母颂》 荣获首届 艾琳•国际工艺精品奖 银奖。
2015年3月《投醪劳师》荣获2015“金凤凰” 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 金奖。
2015年11月《汉武雄风》荣获第十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扬州)上获得'2015“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 金奖。
2015年11月 《美到白头吟钗凤》荣获首届中国(安溪)家居工艺文化博览会暨“匠心杯”优秀作品评选活动 金奖。
2016年10月《虎门销烟》荣获第十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手工艺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得'2016“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 金奖。
2017年3月《海的女儿》荣获2017“金凤凰” 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 银奖。
2017年10月《道可道非常道》荣获第十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手工艺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得'2017“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 金奖。
2017年12月 《千年华夏圣帝明王》荣获第二届中国(安溪)家居工艺文化博览会优秀作品评选活动 金奖。
2018年3月《桃花源记》荣获2018“金凤凰” 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 金奖。
2018年10月《古圣先贤 • 传世家训》荣获第十九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手工艺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得'2018“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 金奖。
2019年3月《秦皇汉武》荣获2019“金凤凰” 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 金奖。
2019年9月《千古名相》荣获第二十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手工艺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得'2019“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 金奖。
《海的女儿》
2017年 《海的女儿》获奖证书
(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是一个美丽得让人心碎的故事。海的女儿就是爱的象征,她来到人间就是为了爱恋。爱就是她的人性觉醒之中的一切。不管她在人间受到的是怎样的创伤,哪怕伤害她的就是她心中的爱恋,她依然能够无怨无悔,她心中所想的依然是用爱来抚平尘世的伤痕。也许,这本身就是海的女儿来到人世的理由。《海的女儿》揭示了爱的内涵,爱就是为自己爱的人奉献一切,这个故事教育我们珍惜亲情、友情、爱情,为了真情,让我们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让我们迸发对真善美的热爱。)
《虎门销烟》
2016年 《虎门销烟》证书
(作品结合雕塑与中国绘画技巧,利用寿山杜陵石的天然质地色块分层营造立体的空间感,首先,把林则徐等禁烟将领和销烟勇士合而为一,统一在一个画面中。在人物造型上,林则徐运筹帷幄、指挥坚定,被处理成静态的形象,正在销烟的勇士则龙腾虎跃、动感十足。两组人物形成对比,又互相映衬。创作重大历史题材作品,要调动一切手段,运用所有的艺术元素,包括构图、造型、来非常鲜明地表现主题。在构思中也努力寻找一种形式感,使画面能够一目了然。“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史例,也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史学家认为,它展示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决心,对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有着标志性的意义。)
《道可道非常道》
2017年 《道可道非常道》获奖证书
(道可道,非常道最初老子的原文是“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在汉代为避文帝(刘恒)的讳,才改为“常”。第一个“道”表示万事万物的真理,“可道”可以勉强命名为道。“恒”永恒不变,“非恒道”,不是那个永远不变的真理。意思是真正的“道”是不可命名的,只能勉强称其为道。
“天道酬勤、地道酬善、人道酬诚、商道酬信、业道酬精”就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最经典表达。得其神髓者,不仅可独善其身,也能兼济天下。)
雕刻当随时代
——论传统寿山石雕刻技艺与现代美学的巧妙结合
文/徐桂鸣
众所周知,寿山石雕刻与中华文化一脉相承,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足见其地位之高。作为四大国石之首,其具有“温润晶莹,易于奏刀”的特性,并在匠人们长期实践和探索中形成了极具艺术生命力的寿山石文化。“天谴瑰宝生闽中”,笔者有幸生于寿山石故乡,又以此为艺,在多年的学习、思考与实践探索中,越来越感受到寿山石雕刻博大精深,值得探究其根本所在及如何与时俱进。下文陈述,望方家不吝赐教!
记得明末清初大画家石涛在《大涤子题画诗跋•跋画》中说:“笔墨当随时代,犹诗文风气所转。”笔墨如此,雕刻亦不例外,尤其是寿山石雕刻更具文人色彩和文化内涵,但它也要在时代洪流中荡起双桨,把传统寿山石雕刻技艺和现代美学巧妙结合起来,从而推陈出新——真正的好作品都是富有时代鲜明特征的。
《竹石图》
竹石(结合雕塑与中国绘画技巧,利用寿山田黄石的天然质地色块分层营造立体的空间感)
一、雕刻当随时代,须先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画家张璪所提出的艺术创作理论,影响深远,是对人主观能动性的充分肯定。那么何为外师造化?就是要懂得以大自然为师。古人倡导的“道法自然”,就是在倡导对大自然的理解,从浅层次来说,一件寿山石作品往往会涉及到对风景的描绘,这时从意象的组合到意境的挖掘都要合情合理,浑然天成,乃至情景交融,妙不可言。
从景到情,是客观走向主观的过程,是无我到有我的变化,而要迈向更伟大的内心世界,就必须“中得心源”:向内参悟,追寻一种形而上的哲学境界。这时的无我已超越所有形式上的有我,可以一任逍遥,达到精神上的完全独立和自由。这是深层次的问题,是由技入道的过程,也是所有艺术家一生梦寐以求的最高境界。作为一个寿山石雕刻师,谁不想日积月累而摆脱形式上的束缚?遗憾的是,为技所困,要么传统技艺不够扎实,刀法不够纯熟;要么过于注重技艺的表现,不敢越雷池一步,结果匠气十足,缺乏灵动,过犹而不及便是这个道理。再说石无常形,雕无常势,更要发挥人的超凡脱俗的想象力。比如,笔者的田黄石作品《竹石》,在对材质充分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大胆采用薄意雕刻,达到“重典雅、工精微、近画理”的艺术效果,使郑板桥和竹石之景融为一体,内心世界一览无余;再如荣获2017“金凤凰” 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银奖作品《海的女儿》,是师自然得心源的好作品,它具有材质美、创意美、技法美、意境美等特征,令人遐思翩翩。
总之,“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八个字对于寿山石雕刻师来说,意义重大,值得探究。
《千古名相》
2019年 《千古名相》证书
二、雕刻当随时代,还应和现代美学结合,相得益彰。
可以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立足传统的根本。但当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艺术本身却是锱铢积累,缓慢前进的。可这不影响它带有时代记忆和特征。那么现代美学主要提倡什么呢?可以肯定地说,依然是“以人为本”。要知道繁琐不堪的现实,必然会让人产生对“减法”的兴趣和向往,“删繁就简三秋树”,这是一种艺术理念,也是人生境界。
另外,内心的浮躁,必然使人向往安静;而庸常生活的无奈,必然使人追求平淡、真实和典雅。其实,现代美学就是一种新古典主义流向,它注重简洁、恬静、清雅,是洗尽铅华之后的回归。正本清源,朗朗浩气,必在作品上得到完美告白!比如笔者的作品《道可道非常道》,可以说是新古典主义的尝试。该作品以寿山杜陵石为材料,充分利用其天然质地色块分层来营造立体的空间感,共有五枚,每一枚都在顶部进行雕刻,还原了一个历史故事,虽所刻不多,但人物极其逼真传神。作品形象生动,告诉人们在纷繁复杂的今日应该遵循什么样的道呢?那就是:天道酬勤、地道酬善、人道酬诚、商道酬信、业道酬精。得这五道神髓者,不仅可独善其身,也能兼济天下。这是笔者所要表达与传递的正能量思想。
作品不仅融合历史文化,也洋溢着现代美学的元素:简、淡、雅。它在2017年10月荣获第十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手工艺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得2017“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还有2016年同样获此金奖的作品《虎门销烟》,可谓生动再现虎门销烟这史诗般的壮丽场面,不仅追忆近代这段百年忧患的悲壮历史,祭奠与缅怀爱国志士仁人,讴歌中华民族精神风骨,而且站在今天时代的高度,追思这幕历史的片断,以俯视角度加以扫描,又用近镜头逼近特写,审美地、言情地艺术再现历史事件与人物,颇有浩然正气,而这是现代国人急需有的刚正不阿精神!总之,现代美学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美,更重要的是内容上的美,尤其是精气神的纯正。
岁月荏苒,转瞬间寿山石雕刻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已形成一套完整的技法技巧,包括刀法的运用,因此对于当代雕刻师来说,更为重要的任务是如何结合现代美学创作出时代精品。笔者认为,现代美学体系的构建离不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滋养,离不开平时的修身养性,离不开山水的浸润,离不开高人的指点迷津,更离不开“反求诸己”的勇气和智慧。故说,洗尽铅华,方能心平气静;回归本源,方能成其大道。那么,只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寿山石雕刻艺术必将绽放出更为绚丽的奇葩。
《千古一帝》
《汉武雄风》
2019年 《秦皇汉武》证书
三、雕刻当随时代,务必追逐先贤,提升品位。
寿山石雕刻面对的每一块石头从品相到纹彩都是独特的,是有生命温度的,其材料本身即具价值,只是以石为本、天人合一乃最高境界。但在整个传承过程中,薪火相传、探寻不息、提升品位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一名后学者,我也曾经考证,清代是寿山石雕获得长足发展的时期,故宫收藏的1500多件寿山石作品,其中大多数就是作为当时的福建地方贡品精选晋京的。康熙年间,杨玉璇、周尚均艺冠一时,成为当时寿山石文化昌盛之标志。同治年间,潘玉茂、林谦培则继承杨、周之法,各自形成了“西门派”与“东门派”两大雕刻流派,对后世影响可谓深远。其中,“东门派”讲求造型伟岸,善取巧色,刀法矫健,作品玲珑剔透,雅俗共赏;“西门派”注重因材施艺,巧掩瑕疵,刀法圆顺,作品古朴简练,意韵独到。
令人可喜的是,寿山石雕刻在新中国成立后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新生与拓展。其间,1955年福州成立“寿山石刻小组”,后发展为“福州工艺石雕厂”“福州雕刻厂”“福州雕刻工艺品总厂”。其平台的搭建,使得不同流派的艺人汇聚一起,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技艺日臻精进,相继造就出了郭功森、周宝庭、王雷霆、冯久和、林亨云等一代大师,他们各显身手,创作了许多具有时代精神的好作品。
大家都知道,雕刻艺术讲求的是腾挪并笔、密不容针而宽可走马。但正如当代美术大师韩美林所言“艺术劳动和其它劳动一样,下什么种子结什么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虚怀若谷的心态,向先贤学习,向前辈学习,向同行学习,且将古典与现代的手法融会贯通,熔为一炉,并通过锲而不舍的磨合、磨练与磨砺,突显出雕刻艺术家及其作品的精气神。
北大教授、福州籍著名评论家谢冕说得好“先学习前人,而后发展前人,而后才有自己的发现和创造”。寿山石雕刻艺术与其它各门类艺术无异,一朝突破,必有所成——当然,这是一个漫长而需要甘于寂寞的化蛹成蝶的过程,是一个日积月累而水到渠成的过程,但它将伴随着我们追寻的全过程。
多年从艺的实践让我在有所收获的同时,更加深刻地意识到:路漫漫其修远兮,只有怀抱着一颗对艺术的敬畏之心,摈弃一些功利主义思想,才能做到知行合一,有所为又有所不为。而在雕刻追随当代的执着追寻中,我将一如既往,继续让自己放下身架,汲取给养,愈加刻苦,企求有一个尽可能不俗的表现。我自当永远与时代同行。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