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现场&视频 | 马路炁象作品展开幕:艺术十年“无”中生“有”

VR “无”中 生“有”——马路炁象作品展

“无”中 生“有”——马路炁象作品展

8

西安崔振宽美术馆

已结束 6.4万+

2021年4月3日,《“无”中 生“有”——马路炁象作品展》在西安崔振宽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教授担任学术主持,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理论出版部主任红梅副教授担任策展人,精选马路先生2010年以来的“炁象作品”110件,分布在美术馆3、4、5、6、7、8、9号共7个展厅。

fAwWocK1wiXJDLW760oc0ylMNMVtXgVTGTiAEPsn.jpg

gRl7fnzhtf6trRVYEA7tV0M4zILPpxYNeW5K7Avi.jpg

nthL3t8shUwjC9nQLyPEQ7BPGcpPxpbZI4UXbEUp.jpg

3LMmahoQ3tDdk1B1PoULNcz5UpIKtsaWnJoZP4X9.jpg

开幕式现场

策展人红梅讲到,本次展览“炁象”是一个崭新的概念,马路发明了这个术语来指称自己最近12年间创作的艺术,从而与抽象艺术和意象绘画等艺术形式区分开来。“炁象”这个术语的界定直接来源于马路的世界观,他将整个世界视为是各种不同的能量形式彼此作用的结果。在他看来,自己的作品描绘的是由时刻变动的能量所形成的各种不固定形态,因此并不抽象也不是意象,而是一种一直客观存在却未被注意的形象领域,从一定程度来看,这种不固定的形态又是自然、人生恒定变化的某种视觉显现。

kCCB7WV0EdnxroNQhYqwiT310JmDuN6ZgJT0vYf7.jpg

P9iySXWDmM0otLCVLCOh3rHOdshyWMlPihMCk5HU.jpg

kZPQCdTTOusyNgedMk15KO2Qdp7UEfYyfBJBvsGP.jpg

kOhCMW1AaKuMAA0NGbq2A3eHZhE9h20foQbYu6CH.jpg

Qf49PjuW4X6F7tU5MA4hJVrNGnuALmQyVmURieWJ.jpg

展览现场

策展人红梅认为从艺术史的演变脉络上来看,绘画价值观的改变,必然会带来创作过程、形式语言以及观看方式等方面的变化,这就是马路炁象作品在“无我”之后的“生有”过程。因此,本次展览的题目定为:“无”中 生“有”——马路炁象作品展。

开幕式

马路:我开始喜欢展览

此次展览开幕式由西安崔振宽美术馆崔迅馆长主持,西安美术学院朱尽晖院长,中央美术学院陈文骥教授,本次展览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红梅副教授,本次展览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原造型学院院长、油画系主任马路教授先后致辞。

11DxkrD2umUjkO3W8mAJ40ysWRw19fzdAIyL0ZRn.jpg

西安崔振宽美术馆崔迅馆长主持开幕式

西安美术学院院长朱尽晖讲到,这是一场非常重要的展览,在西安看到艺术家马路的作品非常的亲切,因为他的父亲与马路的父亲曾经都在中央美术学院读书、任教,所以彼此很有渊源。

ox8LkSN9R6MQijm3vjzyWvkwLoIi2LP3hvl8fzjo.jpg

西安美术学院院长朱尽晖致辞

关于马路的创作,他谈了三个方面,首先,马路的创作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炁象”是一个我们无法想象的世界,他通过绘画的语言将这种未知呈现出来,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并且他不是有意的要区分东方和西方,无中生有,这是朱尽晖对马路作品的第一个印象。

其次,马路既有西方留学的背景,同时又深喑中国文化,他的创作对绘画既有的方式以及发展有巨大的挑战和促进,他绘画语言的多元、多态、多象,而不是单一的、具体的描述。当然,这只是马路创作的一个阶段,之后可能还会有更加深入的探索,艺术的创造是当下最为重要的。

第三,他在创作中对于未知的理解和预控,这种能力是超常的,如何将未知变为可控,这是很多艺术家在实践中想要做到的,或者在不断追求的,所以他的创作和展示,对于我们艺术院校的教学以及人才培养都将会有很多的启发意义。

8ap1xyJ9Of5xOYbRKPAeG0fT1RkIibVCU32JZRcr.jpg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陈文骥致辞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陈文骥讲到, 马路比他小4岁,他们在中央美术学院的成长路径有很多的相似性,大家都只是默默的在做一件事情。在过去的十年中,马路作为领导工作很忙,大家以为他没有精力在绘画上投入更多的时间,但这次展览改变了这种看法,这十年马路在沉寂,也是在积蓄能量。此次展览展出了一百多件作品,还是精选作品,说明马路创作的体量很大很大,陈文骥非常佩服马路的这一点。

此外,陈文骥还讲到,展览现场的布置也非常的用心,可以看到艺术家对于展览有整体的思考,这里呈现的是“新”的马路,就像是在创作一件作品,美术馆就是他的画布,展览呈现了马路艺术的整体面貌,我们记住了他的形象,这些作品是他思考的结晶,希望大家来观看展览的时候,不仅仅看他的作品,还要体会、感受展览的过程。

gBvsGSZcLB1gpNxiK2UInKNzXV1U8GzUNR00mN98.jpg

本次展览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红梅副教授致辞

本次展览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红梅副教授红梅讲到,此次展览是马路近年规模最大的一次个展。从文化史的角度看,红梅认为马路的“炁象”艺术有两个重要的特征:一个是基于中国传统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由艺而悟道,由此马路的“炁象”作品为中国当代艺术真正走向国际层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同时这也是本次她策划的展览题目“无”中 生“有”的理论依据和重要来源之一。

另一个特征是,在当代艺术强调碎片化、解构、杂糅的意义来反映各种异质文明、异质文化、社会之间及其社会内部日趋分裂状态的大背景下,马路作品的关注点从人与社会的内部状态转向了作为宏大背景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上,并且重现了对整体性、普遍性、规律性的追求,这种对整体性、普遍性、规律性的回归实际上自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德国新表现主义就露出了端倪,而且就中国乃至西方当代艺术来说,这种对整体性的追求和回归红梅认为应该是一个比较新的方向。

最后,红梅还深情的感谢了为此次展览付出努力的人们:“最后请允许我深深感谢范迪安院长百忙中的前言撰写,深深感谢我的馆长子康先生,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美术馆事业的言传身教以及对我学术研究活动的无私支持;深深感谢崔迅馆长及您的优秀团队,使马路先生这么美的作品在这么美的馆中象馆外的春天一样绽放!让人类自身的美为大自然的美增色添彩!深深感谢设计师涂怀鸣先生及团队,感谢策展助理高娜老师,深深感谢灯神阿宿老师,是您的妙手回春使神奇之光普照马老师作品的方方面面!尤其深深感谢王聪丛老师、王智显先生、杨冲先生的无私帮助,深深感谢尊敬的艺术保护神王彦女士、香港的孙先生,每次都是您们无私的帮助使得我渡过重重难关!深深感谢雅昌的赵宇先生如燕女士的雅昌团队和众多全国各地的媒体朋友们,正是您们的热情相助,才使得马路先生开辟的崭新的艺术表现领域能够在人们面前展现得如此奇伟瑰丽。才使得在历史的长河中,马路这个人和他的作品不再自我寂寞,自我繁华,而是有越来越多的人能感知到他艺术作品与思想的魅力!最后,深深感谢杨阳教授和马路先生对我艺术史研究、艺术批评研究、展览研究专业的尊重和信任!谢谢您们,谢谢。”

jqvWrPDNiqIzkOWDj2dFoURzuhOcE5adMVmWSjYf.jpg

本次展览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原造型学院院长、油画系主任马路教授致辞

艺术家马路最后致辞,他讲到过去自己并不喜欢展览,只喜欢画画,因为在画画中他可以获得很多的乐趣,但在此次展览的布展过程中,他发现自己还是在画画,这一点是策展人红梅告诉他的,让他知道展览也是思想的呈现,可以给观众一种在平时生活中看不到的境界,它让我们的精神得以展现,所以他开始喜欢展览。

展览现场:三个系列呈现马路“艺术十年”


3a0YeJvEJPuTFg9DaXRVsCQxhDQmB5dBvLUmoI2r.jpg

7auo2YQvmoY93eDs9DYIou6VBdxwSbyHHS2cENnT.jpg

yynex65HTmKFt6oMwjvoNhSQEAhdlkF6MQxaJ1YQ.jpg

tKKJOuGRzK4P5ptEGftM83FESKGCbE2KnIjEjxIs.jpg

展厅现场

此次展览按照时间顺序分为三个部分,每一部分都以其中的一件作品命名,以应和马路“致广大、尽精微”的创作思想并以期展现艺术家2010年至今12年来的艺术探索与思想轨迹。

elJVRgmoQf6LJpeUxL7HmkIlThKMgumFTCOMZ4ay.jpg

QbipYClTjO1MAUTbkDT721seglEHUmHO6DwMDR23.jpg

i4RF58iSuBGphidVItdWGmJHapbf2aoTXVQugcTi.jpg

展厅现场

展览的第一部分为“那沙”(2010-2013):此部分涉及2010-2013年间20余幅作品。《那沙》是马路第一幅以抽象为探索方向的作品。自此马路艺术探索开始从对人和社会的关注和表现转向了两个方面的深入思考:一个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另一个是抽象艺术的本质。

HZudNLEiAowWiz4T1h4zy1eHzA26O09ss8pWD2sl.jpg

Xy5UL9949kneFIVTajlN1mh6steGxyo7RP5532cn.jpg

JMsNBkj9C49PGgKcedWByVHodm6qPRaMAIeWZJSE.jpg

展厅现场

第二部分为“不知道”(2014-2016):此部分涉及2014-2016年间创作的40余幅作品。这些作品延续了上一阶段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究,这是一个更加追逐内心感受的过程,这个阶段马路已经开始思考自己的艺术与抽象艺术之间的区别。

马路认为,这个世界因为有许多的“不知道”而有魅力,因为“不知道”的视觉而产生了绘画。是“不知道”,激励了想象,促成了认识,使理解成为可能。“不知道”,是人类进化的前提。

8NUMH4wMk1Arhtqq032PGZQXIocuXsCnlhZlFpsx.jpg

TB9wuN3soXKq0feQbgzwmMVoFLXpezZ2fwtDInvh.jpg

XhDE8EjrBSIxxSO4HhfsVDxaokrsgipBDpGlJwbO.jpg

5gi3jYsAet5JOXfoTFILsegiLGNnaLp7CzLWbBHc.jpg

展厅现场

第三部分是“炁象”(2017-2020):此部分涉及2017-2020年间创作的40余幅作品。随着艺术家对生命、对自然、对宇宙更深的体悟,马路开始逐渐将作画过程的自然性与绘画本质的自然性统一起来,并最终形成了新的价值观。马路在这些作品里强调的是一种现实的生命状态,个体意识深处各因素彼此之间的所处方式,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死而复生的循环过程。这些作品显示出,马路所思考的人与自然的关系进入到了一个新境界,他将其命名为:炁象。

hmYOnzXaZAFIhYeA5F7wpLnGiGnCpbGnoM9zqDjZ.jpg

KiAzeQfJQbY2cRBcQBSzZscitZawNJByazVRmWmb.jpg

cfELR6r4CpXgRGvHa8w85aTjFrOoMvpm11s0JnWV.jpg

展厅现场

马路的《炁象》是一幅画了十年的作品,他认为人总是在生活中认识,各种力的作用,使作品也在发展,容下的更多。人生无常,正是其诗意之所在。他还认为放下具象之得失,来到更高处,看宏观、微观于一体,方得自由自在。放下自己,才能活出自我。

在展览的最后还设置了艺术家的年表,从中可以看到艺术家成长的心路历程,同时,在展览中还设置了很多艺术家的随笔,通过这些文字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艺术家的所思所想,也是此次展览在观看时非常重要的线索。

hhoklztQoEOevzN7f5WjdZkCC1HTdcaBfKfBwvsC.jpg

uSZ0xRwCO7AnsYamaHAr2qRm057lbee833Xz8rXH.jpg

展厅现场

就像策展人红梅讲到的,马路的炁象作品系列开辟了一个崭新的艺术表现领域,在人们面前展现出一个奇伟瑰丽的世界。在历史的长河中,马路这个人和他的作品就像一座宝藏,自我寂寞,自我繁华。她期望通过本次展览,有越来越多的人能感知到马路的炁象艺术作品与思想。

名家点评:

lyZPCBa1U0LcRGe7rwrjVv0IaFVeKFh11XFBAF1N.jpg

著名批评家贾方舟

贾方舟:马路作为一个艺术家个案是很值得研究的,他的创作一直在思考和调整,马路早期留学德国,学习德国的新表现主义,但他从新表现主义里面脱胎换骨,重新找到自己一条路。马路的作品始终都在变动中,里面有很多不确定或者未知的东西,这对他的未来来说是最具有魅力的。我觉的,马路的创作叫做“无中生有”也好还是“炁象”也好,叫“大象无形”也好,他探讨的是一种动态的东西,或者说是一种动态的能量、能量场,每个人都可以从自身的经验中领略他的艺术。

1u0RgdlytMwB79oAOvnsf09BxVnMi3JYXk8ChO1r.jpg

西安美术学院教授彭德

彭德:马路的作品属于广义的抽象绘画,抽象绘画发源于西方,马路为了超越西方的抽象绘画,他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因为抽象绘画主要实现的是突破,而马路即不想单纯的西式突破,也不想加入中国大家用烂了的意象绘画。因为意象属于精神的层面,他即要超越这个形式,同时又要把精神的内涵剥离,使画面变得很单纯,又能使人联想到一些意象之外、具象之外、抽象之外的东西,这个非常难,这是马路的思路,也是马路的贡献,我觉得特别难能可贵。

ddUhzVhnAK09PXR4zIhwfrbVgat4WvTcAqcNGuHw.jpg

中国美协艺委会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谭平

谭平:差不多有二十年,我们从事抽象艺术创作的艺术家们经常在一起讨论,是不是给中国抽象艺术命名,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今天有了“炁象”这样一个词。此外,马路的创作是不断的往前走的,我觉得在这个领域往前走真的很不容易。

此次展览可以看出马路这十年艺术的变化,其中一些作品,我觉得后面发展的空间很大。他的创作不像赵无极那样受中国传统山水的影响,也不是艺术观念的抽象、材料的探索,我想用“呼吸”这个词来形容,在他作品中,人们更能体会到一个艺术家在创作时要抓住的那种非常微妙敏感的感觉。我觉得他下一步做的作品会更好,现在还是一个探索的阶段。

qk6BAgBQvppO3jPQ1o4xozNjJ3qvn8U3f3y8cZ03.jpg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李军

李军:从西方艺术的角度来说,马路的作品看起来是抽象艺术,实际上我觉得他的作品里面有非常具体的东西,而这种具体的东西是很难翻译的,它在一个具体的情境,与艺术家的琐碎、焦虑的生活处境有关系,这是他画的一种调子,有时候很像是他人生的记录。

“炁象”这个阶段是马路创作集大成的表现,马路作品里面有很多题记,我认为这些题记不是对画面的注解,而是作品本身。也就是说,他的这些画正面、反面都是书写,你可以把他的画理解为文字,也可以把他的文字理解为画面,我觉得这两者结合起来才是完整的,是一个马路,他的“炁象”也是这样,气象万千。

gonwf8NUjMUqBiD3F1WLnsoi5LFT1pVx5K1xopx9.jpg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

张子康:马路的绘画实验性很强,他也是一位永远不满足的艺术家,特别喜欢尝试新的东西,但他的根基是建立在自己的文化体系中的,比如他的书法、篆刻,他对中国画的理解,对中国文化的理解,都在他的作品中,每幅作品都有他自己的世界,如果不将这些东西串起来,很难体会马路绘画的妙处,一幅幅作品看下来,在整体思考的时候,会回到非常宏大、宏观的文化语境中。

zGBqh19TYZu0xkXuqUz114ck1Jrs4zGCgc79GMNj.jpg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殷双喜

殷双喜:此次展览可以看做是马路十年磨一剑,体现了他这十年艺术探索的道路,我个人觉得,展览的载体似乎是很国际的,是一种抽象和表现主义结合,但就展览的内容来说,它体现出中国人特别是传统文化对待自然的态度,既身心沉浸在其中交流方式。我们看马路的作品没有具体的事件、故事,主要是一种情绪,一种对自然、色彩,对天地大的观看,特别在作品中间突出了云、水和土地,这些东西都是即宏大,又微妙的,马路的作品能够在色彩、构图各个方面都做到尽精微、致广大。

这次展览的举办非常有价值,尤其是西安作为中国众多朝代的古都,作品一方面唤起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感受,另外一方面能够带起我们对自然的品味,这样的情感在今天这样动荡的时代、复杂的数字时代尤为难能可贵,现代都市生活离自然越来越远,所以大家喜欢春游、秋游、旅游,为什么旅游和文化部合并在一块叫文化旅游部呢,旅游也是一种文化,参观马路的展览,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种精神的旅游。

uye9KTr8s1zOaToSIqGQ4uqSRVfpKrSKKHSlVBg3.jpg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上海美协顾问周长江

周长江:我跟马路交往的时间很长,他是一个低调的人,与世无争,他具有中国文人的含蓄、温柔、善良、与人为善的宽厚胸怀。和他接触下来感觉艺术和人是一样的,因为艺术就是人意识形态或者内心的表现。马路低调但不等于他没干活,我们的作品经常在外面展出,有时候未必像马路做的那么深入。

这次看到马路的作品还是蛮惊讶的,“炁象”这个说法很有创意,从中国文化的角度来说,找到了我们的本源,他从绘画上阐述中国文化,回答自己的修为,他的修为已经到了一定的高度,所以在画里面我们可以看到致广大,尽精微,通过艺术交流,对于中国文化未来如何走,是一种很好的提示,马路展览的意义也在这里。

8Vj7kr3rzOjguxhPG94bFOLYCGYIwuQlg5JpCKIu.jpg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孟禄丁

孟禄丁:我上学时,马路老师从德国留学回来,当时他画的抽象表现主义非常的纯正,对我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此次展览是一次这么完整的观看马路老师的新作,印象特别好,作品与空间的结合以及作品本身的细节、语言以及技术都非常的讲究。

尤其是“炁象”这个概念,脱开了抽象的范畴,赋予了作品很深的文化和精神,可以引导大家更深入的理解他的画面。同时, “炁象”是从他个人画面里生发出来的,它不光让大家注意画面表面的语言、形式,还让我们看到背后的观念、文化思考,我觉得特别有意义。

v54T9JN6HJIu6etUDyiaxsCIp6dGYzajfH0PpEKz.jpg

西安崔振宽美术馆馆长崔迅

崔迅:今年是崔振宽美术馆成立的第五年,此次展览是这五年中做的第三位艺术家个展,也是一场精心筹备和策划的展览。展览比较完整的呈现了马路近十多年的创作,尤其是“炁象”系列,可以看到马路进入到了一个非常自信的阶段。

我们知道马路老师早年留学德国学习新表现主义,这些年他的创作一直在转变,其实每位艺术家的每次转变是最有意思也是最难的,马路的转变用他自己的话说叫“不知道”,在我看来这是他对自己创作历程的回顾和梳理,而“炁象”是什么?我理解的是马路自己内心的世界和景观,如何在偶然中呈现作品的面貌,他有自己非常深的思考,很多时候在创作中,思考和创作是相互矛盾的,如何将这种矛盾化解掉,最终出来的作品将会是最能反应内心的,马路的创作还在进行中,下一步还会有什么变化,非常值得期待,也希望这次展览能够给西安的艺术爱好者们以及从业者们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hOiiaMvPOc4bUGKSS6ofzgnkNxVIxaMTwfGkz6ZJ.jpg

3NDZyHRubWZ4fZdCkmzvt0VvdWJgINNf0ckuGJTT.jpg

pBS6YvqdSszpEwFARb4hq9HjWB1Z6ibR0M5kcizC.jpg

研讨会现场

在当天下午还举行了“马路的艺术”研讨会,由著名批评家贾方舟先生担任研讨会主持,参加研讨会的嘉宾主要有: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李军院长;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张子康馆长;中央美术学院殷双喜教授、陈文骥教授、朝革教授、孟禄丁教授;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秘书长、湖南师大美院杨卫教授;艺术评论家倪军先生;艺术家于振立先生;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上海美协顾问周长江先生;中国美协艺委会主任、中央美术学院谭平教授;安徽省美术馆董松副馆长;西安美术学院彭德教授、贺丹教授、佟玉洁教授、郭庆丰教授、何军教授、武小川教授;本次展览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马路教授;本次展览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红梅副教授;崔振宽美术馆崔迅馆长,以及列席的嘉宾30余位。

据悉,此次展览将展至5月5日。

作者:陈耀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