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对话|王绍强:另一种“再造”的心中山水

“二即一”王绍强个展

“二即一”王绍强个展

8

亚洲艺术中心(北京)

已结束 3.6万+

【编者按】:近日,“二即一:王绍强个展”于亚洲艺术中心开幕,从“后山”系列起,王绍强在对图像文献和古代地理的科学考察中,用水墨语言进行自己的山水实验,网格状背景和地理性坐标成为他作品中的标志性图式,基于对中西方艺术发展的理解,对当下艺术生态的观察,致力于古今中西共通的他将当代思维方式与创作视野介入传统文化情境的重构中。那么,王绍强作品中的山水从何而来?水墨语言有哪些观念达?多元身份下如何平衡工作与创作?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与王绍强展开对话。

相关链接现场|王绍强:以水墨实验探究自然地理的人文性

302dYvkgH9E7mJl7AyZAHE0ZTGGrXfidButNTc9F.jpg

w4gRgMCrVs664FJeqR3zT8vmevZIJhMRmzfGjSvY.jpg

王绍强在工作室创作

王绍强的工作室在顶楼的阳台,空间和布局相对独立。面对繁忙的工作,他的诀窍是抓住零碎的时间。早上七点半到工作室,画四十分钟,八点半上班,白天的时间正好让墨色晾干,下午回来接着创作,晚上继续。一天画三回,空闲的时间可以用来喝茶、招待朋友。

“创作是一个修复内心世界的过程。”拥有广东美术馆馆长、策展人、教授等多种社会身份,王绍强在繁忙的工作之外,通过绘画平衡内心。创作是将内心清空,变成一张白纸的方式,它更多与个人内心的表达有关。

tOuzIyDODL8fvWXlhEiBmd7kvtX8tARwvWZJEd2X.jpg

KOievkQOaAi9KHKZwypVwLArIhcepmPLnkM9Qnz2.jpg

展览现场

王绍强坦言自己的很多工作是艺术管理,做文化服务方面的事。作为广东美术馆馆长,他在近两年策划多个重要艺术家展览、文献展。这次展览对许多人来说,是一次出乎意料的发现。展出的30余件作品,系统呈现了王绍强在人文地理学、中西方哲学、古代画论、水墨媒材方面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就在展览开幕前一天的亚洲讲堂上,王绍强和策展人张子康坐在展厅一侧,进行了一场主题为“我的创作”的对谈。抛开社会身份之外,这一次,他是一位纯粹的艺术家。

CnrI1tWs76N3wORpQu1NAwUhgVlJjvdsYkREk3Zh.jpg

aG411Lz8OZnHcqVxfhCXqrX5k1UNUOd3ykqpEkT7.jpg

1sOOiiid2gAseHyzTo0UtBHVxXtO7vJhhHtZpEOR.jpg

展览现场

喝茶是他的一大爱好,茶水洒在台面上留下的水渍,与水墨有异曲同工之妙,纸上的水墨经过时间与空气发生微妙的变化,正如他不断探索自然未知的境界。王绍强的作品尺幅一般较大,也许是因为他笔下的山水壮阔,他通常将十几支毛笔绑在一起作画,创作的过程充满变化和不确定性,宣纸、色彩在时间和空间的作用下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水到之处有墨、留痕,底下的宣纸沉淀了墨素的肌理与质感,而空气透析后的纸上水墨将晕开的时间渲染进此刻的画面空间,二维至三维,宇宙万物流淌而出。”

王绍强出生成长于南方,笔下画的却是带有西北苍凉气质的山水。画中没有人的痕迹,被绿树遮盖的山水裸露出来后,显现出万物本源的形态。“倘若把宣纸比作地质的最底层,那么首先晕染的一片片水渍应该是近二十亿年前的那片汪洋大海,随时间流逝局部地区下降形成了新的内陆湖盆,再经种种升降浮沉,宛如水与墨在纸纤维上的各种自然运动。”水墨向下渗透到纸面的过程,犹如地质形态在历史变迁中形成的层层变化,折射出人与自然的相处过程。

JHKwNTfDcyuIBoNHES2SE5T3Y8zzGREfIFKIBc59.jpg

展览现场

前几年他去敦煌、张掖一带考察,那里的土层一层一层分隔,色彩飘在上面似真似假,裸露的山体几乎没有树覆盖,只有青苔和草,雨水冲击后留下纹路,自然盛衰的变换就这样直接地摆在眼前。“这是在城市中无法体验到的浩瀚。雅丹地貌历经孕育-幼年-壮年-老年-消亡的过程,这种漫长的消长历程就像是人类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你会在这样一种时间性的轮廓中重新思索生命和当下的一切。”王绍强尝试在创作中借由水墨的渲染,重现那神秘莫测的地理容貌,呈现沧海桑田的历史,展现出一种“再造”的心中山水。

在他看来,画面中类似九宫格的线条来自于中国最古老的智慧。“作品中大量运用的线条既是创作整体构架和思路的象征性体现,又是人文地理研究中对科学勘测与考古测绘的一种创作表达。地图上经纬线的排布与直角坐标系的定位功能给予创作的灵感。”王绍强通过意象化的处理手法将几何图形抽象化,抽离出来的视觉符号表达了研究体系的探究轨迹,也试图建构视觉观念的内在边界。

29a9DrZU52mwr2lXciEStCQBjmZW7zhlOoWPrwKG.jpg

王绍强在工作室创作

对话:

山水即道

雅昌艺术网:展览主题为“二即一”,对观众来说怎么理解呢?和您的作品有什么样的关系?

王绍强:“二即一”可以看作是对我近年水墨探索的一种艺术与思想上的总结。“一”是“山水即道”的道,是天下观、宇宙观、生命观的体现,我希望以科学的方式切入这种东方式的哲思当中,同时追溯史学脉络,把我对当下的体验,通过水墨的方式重组成新的、个人的艺术谱系。这次展览的作品呈现了我近期的探索和尝试,这批作品主要以人文地理志为中心,延续了中国传统绘画中“山水即道”的文脉,在技法上借助水墨的复叠、移置、互渗、交融,尝试创造贯穿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两条线索的生态气象,通过这样一种路径,去接近存在的“道”。

1i30f5NPm0XzG7Mpzaah9VqKWunzFs5ZAwp4MRjt.jpg

王绍强 《彩丘之三》 纸本水墨 48×38.5cm 2020

雅昌艺术网:您的作品里有类似九宫格的线和地图坐标,笔墨上有一种西北式的厚重、广阔的感觉,是怎样考虑的?

王绍强:“科学-史学-美学”,是我在创作中逐渐探索出来的一个逻辑体系,九宫格、山水、笔墨,都是这个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古代地图志有着丰富文化内涵,当代水墨或许能够尝试与脱胎于古代视觉符号的几何图形相结合。中国古代地理勘测、地图绘制乃至地图学理论的科学建构过程,反映出基于科技启蒙的人文艺术即使在千年之后的今天,依然能够将从古延伸至今的科学精神融汇在当代艺术的实验表现中,我希望利用九宫格、地图坐标等各种地图符号融入创造实践中,探索古今中外文化元素的可能性,在古代地理学图绘的坐标和定位与现代的地理学、卫星地图之间建立起有效的逻辑,寻找当代抽象构成的新语境和可能性。

44kaCa7luE8nJpHhGR41Dp5yRi5DrY82lpSkZh4A.jpg

王绍强 《道上云川之十》 纸本水墨 23×34cm 2020

仰望星空 穿越古今

雅昌艺术网:展出的《列宿垂象》结合了光媒体进行创作,请介绍一下这件作品。

王绍强:当我们站在地上仰望星辰,你会发现从古至今人类都在不断探索着生命之外的无限;今天,当人类借助科学技术真正实现翱翔太空后,我们又在更深层的维度上重新观照大地以及自身。我希望作品一方面能够回应中国古代对天象的理解,另一方面也纳入了现代天文学对宇宙的认知。《列宿垂象》是在这个基础上的延伸,作品借纸本水墨为河海山川,借助影像媒介为星罗棋布。在影像的光影跳动中,希望能让观众置身于天地间,俯瞰大地又仰望星空,重现万物的灵动轨迹。

x7fVwMn27sGpkcOptfpZdhFqkS6JmS8sg0gL6XF8.jpg

b1rvIAFSzYNLJCmatttrXQLPH7LS0r5wG7ID6WRh.jpg

王绍强 《列宿垂象》 纸本水墨、光媒体 384×534cm 2019

雅昌艺术网:基于对人文地理的科学考察,您的作品呈现出不同于文人山水画的理性气质,能否介绍一下您的创作方式和变化过程?

王绍强:我的创作方式既与当代社会文化以及当下的生存状态有关系,同时也跟我长期以来的工作方式有联系。

我们会发现这些年来“科学”与整个社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手机、计算机、航天技术、量子力学等等科学的发展,不断刷新我们对世界、宇宙、生命的认知。而我们开始以一种“科学”的视角去思考、生活和看待周围的事物,当然其中也包括自然、地理、山水。

另一方面,长期以来,不管是学术研究、艺术创作、教育还是艺术管理,我的工作更像一个“社会学家”或“考古学家”,形成了线条化、模块化的思维方式。因此当我创作的时候,多少延续了这样一种方式。通过这种切入方式,我想通过作品尝试构建一种新的当代水墨山水景观图式,打破过去我们对山水绘画的单一认知,提供一种穿越古今,拓展历史维度的视觉观看方式,进而传递出一种深刻而玄奥的形上之思。


o8Qi5oS895kqxxkB9Q88naFqNgun7lDFPGbf7Uxh.jpg

王绍强 《空蒙之二》 纸本水墨 123×123cm 2021

水墨语言的当代转换

雅昌艺术网:从中国传统山水画系统向当代水墨的转换,您怎样将水墨语言进行转化?怎么看当代水墨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转变和发展?

王绍强:在创作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传统山水画的当代转换,以及水墨的当下身份和当代性问题。随着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当代水墨已不囿于传统意义上的笔墨定义,而进入到更宽泛的范畴当中。

我的作品中除了有对新语境下笔墨语言的深入探讨以及当代观看方式的现象学研究,更在现有作品表现的基础上,对当代人文观与科学性的融合和共生充满了期待。在现代科学普及的驱动下,当代水墨的范畴便能够通过艺术与科学观念的完美配合被拓宽,多元化的艺术呈现方式愈发刺激着人们的审美感知,让远古深邃的静态画论在今天反而能够更真实而生动地被观众所理解和感知,绘画也更能够突破媒介的固有局限,在更大程度上完善创作的表现和构建体系。

WmWOrCkFuT8gOCAxv2KwXD0TWVF6rvrvzWgk55Jd.jpg

王绍强 《边声之三》 纸本水墨 138×26cm 2019

雅昌艺术网:您拥有艺术家、策展人、艺术管理者、教授等多重身份,多元的身份背景如何激发您在创作上的思考?

王绍强:这些跨界的尝试,对于创作来说带来的是一种综合性的思维和感知方式。我在广州美术学院工作期间,设计、教育、编辑工作的经历,让我的问题意识更加地敏锐,在长久的历练中形成逻辑化的思维方式以及独特的审美判断。而作为美术馆管理工作,这个特殊的身份又使我在长期的工作经历当中能接触全球多元化视野范围的作品,产生了更多历史性思考。

x7UbG6fri258l3jVhbA4uO00XCdZ9rNqCrUlhRUi.jpg

王绍强 《紫宸西忆之三》 纸本水墨 123×123cm 2020

雅昌艺术网:未来您的创作还会有哪些方面的尝试,是否有接下来的展览计划?

王绍强:在未来一段时间的创作中,我会延续并深化当前的创作逻辑,探索当代水墨的更多可能性。同时也会计划和筹备今年底在深圳何香凝美术馆的个展,除了创作媒材与空间上新突破,我们还将声光电等现代高新科技引入创作,实现立体装置视觉化,综合材料的介入拓宽了水墨媒介的维度及丰富性,希望能够为大家呈现更深化的探索和思考。

8bnDrSkZuKX6A0BuhdLfV8i5e9TtBVpQVV5hj9LH.jpg

王绍强 《千米》 纸本水墨 500×123cm 2021

【编后语】:从汕头成长到上海求学,再回到广东工作,王绍强说对自然的向往始于小时候观察山川星空,这些景象在他笔下呈现出带有辽阔、空灵感的北方山水,成为蕴含着东方哲思的当代山水景观。在传统水墨语言的当代转换过程中,王绍强构建出另一种“再造”的山水。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条线索,贯穿起生态气象的和美之貌。借助水墨的灵性,以接近那最高存在的“道”。

作者:李伊荣

开通会员 查看完整内容

取消去开通
开通会员 查看完整内容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 爱宋元的桐山

      这属于什么画种
      01年前 0

      春卷儿:

      当代水墨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