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瑞虎佑安——二〇二二新春展展览现场 摄影:余冠辰
在壬寅虎年即将到来之际,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瑞虎佑安——二〇二二新春展”,展览展出国博藏品上起商代下迄现当代,既有金玉璀璨、精工细作的贵胄用器,亦有粗陶灰瓦、朴拙可爱的市井遗存,其中七成以上的展品为首次展出。
瑞虎佑安——二〇二二新春展展览现场 摄影:余冠辰
展览展陈设计采用中国传统多进式院落的形式来表现传统中“家”的概念,以红色作为主色调来渲染过年的氛围。展厅内用五处“门”的概念来进行空间分陈,寓意五福临门,观众在祥和、喜悦的轻松氛围中,领略文物的文化内涵、赏鉴春联词句。
现场以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院落意象,设计搭陈,展厅内爆竹声、红灯笼、春联、窗花、年画、布老虎——年味浓郁、春意盎然。
瑞虎佑安——二〇二二新春展展览现场 摄影:余冠辰
自远古时代,在与自然的相处中,先民们就已经认识了虎这一体型庞大、皮毛华丽、雄健威猛的自然界王者,对其产生敬畏和崇拜。早期祖先以传说和器物为载体,留给后世大量关于虎的记忆。虎更被赋予了浪漫想象和神话色彩。
虎是仙人的坐骑和灵兽,“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虎是能避邪镇宅的守护神,“虎者,阳物,百兽之长,能击鸷牲食魑魅者也。”虎的形象出现在玉佩、枕头这类贴身使用的生活器物上,也出现在孩童服饰、门头墙上,表达人们希望借助虎威驱除邪祟、保佑平安的心愿,以及对未来顺祥生活的祈福。
西周虎鎣
谈及此次展览的亮点展品,归国文物西周虎鎣是最大亮点之一。西周时期铸造的青铜重器虎鎣,曾经是清代皇家园林圆明园的藏品,在近代民族和文化不幸遭遇的浩劫之中流落异邦,经过百余年漂泊,在多方努力之下,于2018年重归祖国怀抱,入藏国家博物馆。虎年春节,重器虎鎣再度出山,与广大观众一起庆贺壬寅虎年的到来,祈愿新的一年生活美好安康!
青铜虎鎣,折肩罐腹,形似茶壶,顶加饰虎纹,盖顶踞一虎身龙尾兽,整体造型端庄典雅,纹饰精美。因其流管为卧虎造型,顶盖内铸有“自作供鎣”铭文,故而被称为虎鎣。据专家推测,它很可能是在祭祀典仪上用来进奉使用的礼器。商周古人重视祭祀,虎形象的礼器,承载着重要的信仰意义。
西汉堂阳侯虎符
虎符为古代调兵信物,分为左右两半,中央与统帅各持半符。调发军队时需持符验对,符合才能出兵。这种发兵制度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史记·魏公子列传》中著名的信陵君“窃符救赵”故事,便是古人使用兵符的记载,也为虎符这种器物增添了传奇色彩。堂阳侯是汉高帝刘邦封给功臣孙赤的爵位。这枚虎符保存几近完好,背部有工整的错银铭文,剖面构造清晰,左右两片仍然能像两千多年前那样开合。
西汉错金银虎形带钩
错金银也称金银错,是在器物表面使用金银质地丝、片进行镶嵌的一种工艺。错金银可以让器物华美灿烂,图案清晰鲜明。这件带钩的钩体,被设计成一只昂首阔步的老虎,气韵生动。虎身镶嵌形状各异的金银片,利用金属的不同光泽,来表现老虎华丽斑斓的皮毛。老虎的尾巴卷曲呈钩状,用于钩系束腰带,设计巧妙,在审美和实用之间达到了完美的平衡。
清代马负图《荒崖乳虎图》轴(局部)
宋欧阳修在《归田录》中有论:“包氏宣州人,世以画虎名家,而鼎最为妙。今子孙犹以虎为业,而曾不得其髣髴也。”后代常引用欧阳修此话言画虎之难。马负图为清初画家,有数幅虎图流传至今,为世所宝。这幅图轴中描绘一只乳虎舒展地趴卧于山崖之上,兼有虎的威猛与幼虎的憨顽。
整个展览从信仰礼制、历史文化、艺术生活等方面系统展示虎的历史、文化和与虎有关的节俗信仰,营造欢庆虎年新春的祥和氛围,呈现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精神底蕴。
多媒体互动体验区 摄影:余冠辰
此次展览特别设置了多媒体互动体验区,应用动态捕捉技术,为观众提供体验剪纸艺术的机会。剪纸是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的民间艺术。每年春节将至,人们都会用剪纸来装饰家宅。展览特别设置了多媒体互动体验区,应用动态捕捉技术,以环保、干净的方式,为观众提供体验剪纸艺术的机会。观众可以在这里用手模拟剪纸动作进行创作,感受科技力量和传统艺术结合所带来的无穷乐趣。
瑞虎佑安——二〇二二新春展展览现场 摄影:余冠辰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