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在封建社会时期,古人是非常迷信的,他们认为去世后,依旧可以享用现世的荣华富贵,正因如此,“厚葬”出现了。
当厚葬出现后,一个新职业也孕育而生——盗墓。
上世纪70年代,文物专家在明朝的墓中出土一件元代瓷器,但为何这件瓷器会被盗墓贼丢弃呢?
汤和墓中发现的青花双兽耳大罐,色彩发暗,青花瓷绘制的也不算精美,制作得也比较粗糙。这三个缺点出现在一件器物上,盗墓贼对它根本看不上眼,将它丢弃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可是让人想不到的是,它绝对是元代青花瓷祖宗级别的文物。
其实,盗墓贼也够愚蠢的,青花双兽耳大罐是在汤和墓中发现的,汤和是明朝的开国功臣,地位非常尊贵,他没理由用一件便宜货当陪葬品。
这件色彩浓艳、大气豪迈的元青花,在今天被认为是“价值连城”的宝物。
作为蚌埠市博物馆馆藏的“镇馆之宝”之一,这件元青花缠枝牡丹纹兽耳瓷盖罐出土自明代开国大将汤和墓中,屡次与盗墓贼擦身而过,幸运地被“遗漏”下来,得以在今天的市博物馆中与游客见面。
元 青花缠枝牡丹纹带盖大罐,安徽蚌埠市博物馆藏,明代汤和墓出土
作为国内目前保存为数不多的元代青花瓷罐,这件文物通高47.5厘米,口径15.6厘米,足径18.6厘米,束颈,溜肩,腹部上鼓下收,圈足宽矮,足径略大于口径,高颈,斜宽肩,鼓腹,双兽耳,矮圈足。
纹饰分为六层,颈部饰波涛潮水纹。上肩饰俯莲纹,莲瓣中间填绘杂宝图案。下肩绘环带式缠枝莲。上腹画四季缠枝花卉,下腹绘忍冬纹和仰莲纹。盖饰俯莲纹,边绘金钱纹。
该器体形硕大,造型优美,线条流畅,色泽浓艳,为元青花中的精品。总体形制敦实厚重。
该件瓷器秉持了元末明初青花瓷器胎体与釉面的特点,白瓷胎,胎质细密,胎体厚重。通体施透明釉,色白微青,釉面洁净,光润透亮,底部露胎。
器口处配有帽形盖,盖顶堆塑一宝珠钮,盖内为子母口设计,使得盖与口结合更为紧密。主体纹饰为器物腹部所绘缠枝牡丹纹,其先用较细的线条勾勒大致轮廓,再以青料填色。该牡丹花纹,一正面一侧面穿插横向排列,极具立体感。此外,枝叶图案填色饱满,且均为以叶压枝表现图案,工艺精细富丽。
元代青花瓷器采用的是横向多层的构图风格,这件元青花缠枝牡丹纹兽耳瓷盖罐的纹饰分为十一个层次,精致端庄。腹部的缠枝牡丹纹极具立体感,枝叶图案填色饱满。
整件作品青花发色蓝中闪紫,色浓处有明显铁锈斑凝结,亮丽而又沉稳,是典型的苏麻离青料,可以说达到了元代青花瓷器的最高艺术水准。
又因为它出土于汤和墓,具有明确的历史纪年,其文物与历史价值更为珍贵。该件器物是国内目前保存的少数几件元青花大罐之一,堪称元代青花瓷器之珍品。
如此珍贵的元青花珍品,来历自然不简单。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汤和是明初开国大将,也是朱元璋的“发小”,由于屡建战功,官至信国公。汤和在辅佐朱元璋建立了明王朝政权,后主动辞官归里,定居凤阳老家。死后被朱元璋追封为东瓯王,葬于蚌埠龙子湖南岸的曹山。
朱元璋一统江南,占据瓷都景德镇后,当时烧制了一批精美的瓷器。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大举问罪、处死当年的开国将领。汤和洞察了朱元璋的意图,谎称自己患病以博得怜悯。朱元璋同意了他告老还乡的请求,并赏赐了他不少宝物。
汤和像
由于朱元璋有赏赐功臣元青花瓷器的先例,因此专家推断,这件元青花应该是朱元璋赏赐汤和,并在汤和死后随葬的。
它具有明确的墓葬纪年,且品相完好,为今天研究元代青花瓷器提供了宝贵的器物依据。
墓室
在汤和墓的发掘中,专家们在现场发现了盗洞,证明汤和墓曾经屡次被盗。但元青花缠枝牡丹纹兽耳瓷盖罐却离奇地保存下来,令专家们也感到不可思议。
据了解,汤和墓中原本随葬品很多,但盗墓贼只盗走了金银财宝,这件元青花却被发现丢弃在墓室门后的淤泥中,可谓“劫后余生”。“
当年元青花瓷还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追捧,在盗墓贼眼中,金银财宝显然更值钱。”专家称这可能是其中的原因。
1994年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期间,故宫古陶瓷专家耿宝昌先生也专程来到蚌埠市博物馆,对此件瓷器进行了鉴定,最终这件元青花大罐被定为一级甲等文物。
如今,这件国宝级的珍贵文物已是蚌埠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