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巴黎邦瀚斯“德·马图珍藏 I”专场于当地时间2022年6月14日举槌。邦瀚斯印度、喜马拉雅及东南亚艺术全球主管Edward Wilkinson表示:“克劳德·德·马图(Claude de Marteau)珍藏是一座辉煌的殿堂,陈列着西藏、尼泊尔、印度及东南亚艺术瑰宝。这些艺术品展现着无与伦比的技艺,其美感与美丽正如神坛圣像一般,超越其宗教原始意涵。在此壮观的珍藏之中,今人得以用全新的视角及开放的精神尽观各个时间与空间所诞生之艺术杰作,赞叹这些非凡之作为艺术桂冠上的明珠,其意义跨越国界。”
此收藏之规模宏大,总价值超过一千万欧元,由已故藏家及古董商克劳德·德·马图历经数十年岁月而建成的,独一无二,壮观非凡。四百件珍品,跨越一千五百余年的历史,见证着印度、尼泊尔、西藏以及中原大地上辉煌的印度教以及佛教文明。绝大部分藏品此前未曾公开展览或见诸出版。极为难得的是其藏品之多样性及深度,令拍卖于2022及2023年持续进行。首场拍卖将于6月14日于巴黎举行,预展现已开幕。
首场拍卖之领衔之作是一尊出自三世纪的犍陀罗片岩佛陀像,估价为500,000-700,000欧元。犍陀罗地处欧亚大陆之中枢地带,将东亚、中亚、南亚以及近东地中海地区,即现今巴基斯坦西北部及阿富汗南部。正是在公元一世纪的犍陀罗,希腊-罗马艺术传统的艺术家们创造出了最初始的佛陀形象之一。
Lot 26
片岩佛陀像
犍陀罗 三/四世纪
高147.5厘米
估价:500,000-700,000欧元
著录
Mario Bussagli,《L'Arte del Gandhara》
都灵,1984年,100页,编号3
来源
克劳德‧德‧马图,布鲁塞尔,1970年代前入藏
喜马拉雅造像
Lot 38
铜错银金刚总持像
藏中 十五世纪
高24 厘米
估价:40,000-60,000欧元
来源
克劳德‧德‧马图,布鲁塞尔,1970年代前入藏
金刚总持双手交叠,握持金刚铃与金刚杵,为智慧与善巧之结合,引导信众开悟正觉。其身形优美,衣裙带有花形饰边,帛巾飘落两侧。其头戴五叶宝冠,正象征五方佛。
西藏中部的藏地流行未经鎏金、常错银与铜饰的铜造像,此尊便代表其最高艺术水准。造像铜质极佳,光滑润泽,带有明亮的包浆,其背部尤为明显。金刚总持脸型方阔,带有明显的微笑,同样为藏中此地特征。天衣在其小腿处涌起层层波纹,莲花瓣细长且排列紧密,为十五世纪时西藏工匠借鉴宫廷佛像而形成的风格特征。当时的永乐皇帝(1403-24年在位)曾将诸多佛像赠予显赫的藏中寺庙。相似之造像现藏于拉萨大昭寺、鲁宾艺术博物馆以及私人收藏(分别见von Schroeder,《Buddhist Sculptures in Tibet》,卷二,2001年,页1193,编号323B;喜马拉雅艺术资源网90823,以及30586)
Lot 36
金刚手菩萨铜像
西藏 十二/十三世纪
高20.6厘米
估价:35,000-50,000欧元
来源
克劳德‧德‧马图,布鲁塞尔,1970年代前入藏
Lot 37
文殊菩萨铜像
西藏 十四世纪
高28.5厘米
估价:35,000-50,000欧元
来源
克劳德‧德‧马图,纽约,1967年前入藏
Lot 34
佛陀铜像
西藏 十三世纪
高11.8厘米
估价:8,000-12,000欧元
来源
克劳德‧德‧马图,布鲁塞尔,1970年代前入藏
Lot 54
铜鎏金大轮金刚手菩萨像
西藏 十五世纪铜像所持咬之蛇为银及红铜交错盘成
未鎏金之铜底座为原作。
高17.4厘米
估价:35,000-50,000欧元
来源
克劳德‧德‧马图,布鲁塞尔,1975年前入藏
金刚手菩萨为密宗观想本尊之一。其三面六臂,亦可以拥明妃之双身形象出现。此尊大轮金刚手造像呈现其吞噬蛇毒,足踏印度教神祇湿婆及梵天。无畏印亦体现其降伏蛇毒,扫除无明之能。尽管其形象依然为忿怒相,但一丝欢愉的神色、与更早期作品比不再明显的浑圆肚腹、飞起的帛巾以及精致的串珠裙皆表明此作铜像应为十五世纪藏中之作。拉萨大昭寺所藏一尊忿怒相金刚手像(《大昭寺铜像》,2009年,第四部分,编号17C-D)以及另一尊售出自佳士得之摧破金刚像(纽约,2015年3月31日,拍品189)皆与本尊造像十分接近,可资比较。此外,洛杉矶郡立美术馆所藏一尊丹萨替寺金刚亥母(AC1996.4.1)之珠宝长巾亦与之相似。
Lot 40
铜鎏金文殊金刚及般若波罗蜜多像
尼泊尔 1779年(据铭文)
造像底座后刻有铭文,所标年代为萨姆瓦特899年,即公元1779年
喜马拉雅艺术资源网4854号
高32.5厘米
来源
克劳德‧德‧马图,布鲁塞尔,1970年代前入藏
文殊金刚三头六臂,主臂分持宝剑及经书以标志其身份,为文殊菩萨之密宗形象。主尊坐姿随适,拥抱其明妃般若波罗蜜多佛母,为同名之经书之化身。佛母姿势与主尊相映照,举起的手中握持蓝莲花,结说法印。造像背后刻有一段铭文,大意为“愿吉祥:899年(公元1779年)颇冈月(2月-3月间)白分第三天,此尊由居住在伟大的Shankapura城之Dharmadahtu Mahavihara的Chikidhikara Vajracarya及其妻Jaya Lakshmi委托而造之文殊像在此日开光。愿吉祥。”
邦瀚斯特别鸣谢学者Ian Alsop协助翻译此铭文。
此尊造像奉一对夫妇之名而开光,亦增添文殊金刚及其明妃之浪漫色彩。相较于早期的马拉王朝作品,晚期马拉造像更为纤瘦,常见精致的火焰背光以突出主尊的无限法力。带有相似拱形背光的文殊金刚与般若波罗蜜多之双神像可参考von Schroeder,《Indo-Tibetan Bronzes》,1981年,页389,391及392,编号106F,107F及108C)。
Lot 43
铜鎏金宝生佛像
西藏 十四/十五世纪
高19厘米
估价:5,000-7,000欧元
来源
克劳德‧德‧马图,布鲁塞尔,1970年代前入藏
Lot 39
铜鎏金文殊菩萨像
尼泊尔 马拉王朝晚期 十五/十六世纪
高16.4厘米
估价:5,000-7,000欧元
来源
克劳德‧德‧马图,布鲁塞尔,1970年代前入藏
Lot 56
四臂大黑天铜像
藏中 十五/十六世纪
高24厘米
估价:70,000-90,000欧元
著录
Arman Neven,《Le tantrisme dans l'art et la pensée》
布鲁塞尔,1974年,页76,编号388
展览
“Le tantrisme dans l'art et la pensée”,Palais des Beaux-Arts
布鲁塞尔,1974年3月7日 - 4月10日
来源
克劳德‧德‧马图,布鲁塞尔,1970年代前入藏
Lot 64
佛陀铜像
泰国 北素可泰风格 十四/十五世纪
高33.5厘米
估价:8,000-12,000欧元
来源
克劳德‧德‧马图,布鲁塞尔,1980年代前入藏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