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雅昌专稿 | 与钱无关,这才是元宇宙展览正确的打开方式

与钱无关:登陆元宇宙

与钱无关:登陆元宇宙

8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展馆

已结束 2.3万+

2021年,当Beeple的作品《每一天:前5000天》以6930万美元成交(约4.5亿人民币)之后,“NFT”瞬间火遍全球,成为人们关注和讨论的焦点,同时NFT作品也如雨后春笋般疯狂涌现。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591b454526f60fd3b68e574a0cb6d636.jpg

图片由海上世界艺术文化中心提供

“NFT”的每次出现,都与频频刷新的高价联系在一起,与NFT的相关的信息中,我们好像一直绕不开“钱”。

2022年11月13日,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主办了一场展览,改变了人们对“NFT”的固有印象,这是一场“与钱无关”的“元宇宙”展览,展览对NFT及元宇宙的呈现将从对“钱”的无限关注,转而面向区块链底层技术逻辑的发展路径及生态实践。展览在全面阐述区块链及元宇宙概念对当下艺术及社会领域的冲击及该领域的重要实践成果的同时,为观众带来一个拥抱数字思维与超现实感官体验的元宇宙世界。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ec31b22978a6b9efc8b94b016d737f1f.jpg

策展人黄淞浩 图片由海上世界艺术文化中心提供

黄淞浩是此次展览的策展人之一,他谈到,“元宇宙是个筐,什么都能装”,俨然在去年,“NFT”、“元宇宙”、“Web3”这些话题一面是成为人们的日常词汇和话语,一面又在二元论中被终结。而背后的问题也是“钱”的数字被不断刷新,但具有价值的实践样本却未被看到。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a9c8a94309bb5ef8c8f7b198ca04b031.jpg

策展人杜歆晨 图片由海上世界艺术文化中心提供

另外一位策展人杜歆晨也讲到,是“钱”将其带入到大众的视野,如Beeple和Pak作品的高价拍卖。随后,当各处都在做元宇宙和NFT相关展览,这也让我们发现了展示和内容的单一性。而元宇宙和NFT到底是什么?他们的底层技术和逻辑,以及与艺术生产之间的转化是什么?这也就自然地变成了其想要深入探讨的议题。

当然,这些问题也是人们所关心或者疑惑的问题,“NFT”、“区块链技术”这些概念是很抽象的东西,不是相关的从业人员,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而我们常见的NFT作品,不是将现有作品数字化,就是采用CG技术等创作的数字作品,正是如此,人们不免会质疑“NFT”的价值。

那么基于区块链底层技术逻辑创作的作品应该是什么样的?国内和国外最前沿的相关实践又是怎样的?元宇宙给人们描绘了一个非常具有科幻感的未来,一场基于元宇宙理念打造的展览又该如何呈现?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此次展览的总监、策展人、参展艺术家,他们的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和解答,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对相关问题的思考,另外一方面,对NFT的发展也具有非常好的借鉴意义。

对话

展览总监张熙珈

雅昌艺术网:首先请您谈谈此次展览的举办,作为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年度特展,举办《与钱无关:登陆元宇宙》的初衷是什么?当下元宇宙的市场在国内处于下行趋势,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间段举办展览?

张熙珈: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SWCAC)即将迎来她的第六年运营,跟众多的资深的美术馆们相比,很年轻,但从某种程度来说,在内容呈现上也具备了更多的弹性。我们每年会做二十几个规模各异的展览项目,其中包含3-4个特展。对于特展,我们尤为关注以下维度的功能实现:平台效应(即不只有艺术家、策展人、机构,我们欢迎企业及跨学科的实践者们参与进来,将展览议题置于更广阔的语义和背景);关注当下(引导观众正面感知我们所身处的当下,在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社会领域,究竟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与变革);教育和启迪(以编年史或其他的叙事逻辑,系统、专业地梳理学科或细分领域,引导思考和改变);面向未来(未来之变革,个体、群体和社会应该如何应对)。这就不难理解为何我们在去年就瞄准了“区块链、元宇宙、NFT”三个关键词。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19b0c2f4421641634dd1e860788e34c4.jpg

展览总监张熙珈 图片由海上世界艺术文化中心提供

仅看政策,2021年5月,区块链就被列为“十四五”七大数字经济重点产业之一,它的核心价值在于改变生产关系;而随着元宇宙的发展前景日益清晰,今年9月下旬以来,元宇宙相关的政策愈加密集(至少15个);最新的十四五规划里也提到大力支持NFT平台的建设。在政策一片向好的前景下,艺术生态端从创作到消费到产融,大量从业者纷纷下场,涌现出一批年轻又成熟的、放眼国际的数字艺术家,这也让我们对有效的呈现这个项目有了很大的信心。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在后数字时代针对旺盛成长的这些变革性的关键词,做出回应,现在是时候了,而且我们相信它是以绝对系统、专业、深度的姿态绽放。

展览副标题叫“登陆元宇宙”,其实更多的是描述观众通过展厅大门进入的场域及逐一浏览后的感知,每件作品都会刷新个体对于当下现实的认知。当然展厅里也有很多作品是有针对性地探讨元宇宙或使用扩展现实的。

关于展览时间,本来是计划在6月开展的,这个项目很复杂,作品最终的呈现背后是大量的调试和测试工作,几经波折才终于在11月正式开放。

雅昌艺术网:能否谈谈与雷电所的合作,是什么机缘促使合作呈现了此次展览?

张熙珈:我常和淞浩及歆晨开玩笑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甚至有点玄学的成分在里面。我从去年4月开始就非常关注该类议题,在去年11月已和另一个合作方就相同议题的展览合作谈得很深了,但今年3月由于疫情项目终止,没过一周,机缘巧合认识了淞浩和歆晨,在初衷、观念和行事风格上也十分投契。没聊两次,我们就开始正式合作推进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ecda18521ea2fe04c97359a0ebb23d3f.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1434dd93e2d9089e484f83ab832de62d.jpg

 图片由海上世界艺术文化中心提供

雅昌艺术网:展览的主题很有意思“与钱无关”,为什么会特别强调与“钱”没有关系?

张熙珈:“与钱无关”恰到好处地概括了展览的核心观念,即区块链备受瞩目的金融及交易属性背后,其底层技术与模式所代表的数字变革将如何冲刷文化、经济与社会。当然,在艺术行业备受疫情打击的当下,我们也试图用这个让人好奇的名字引发更广泛的大众参与。在我的理解里,展览使命的完成度和观展人流量是绝对正相关的关系。

雅昌艺术网:了解到展览筹备了8个月的时间,展览都做了哪些准备和调整工作?此次展览最大的特点和亮点是什么?

张熙珈:《与钱无关》与我们以往的展览都不太一样,它探讨的是一些现阶段对大众来说不太日常的概念和观念,与观众的心理距离比较远。但展览的核心议题又即将大面积带来数字变革,影响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我们需要展览和作品的观念和底层技术被尽可能理解和消化,以完成其展出使命。所以除了常规的展览筹备工作外,美术馆在观念梳理、作品挑选、叙事结构、空间设计、作品呈现及交互、平面设计、生态延展上比过往项目注入了更多的心血,策展团队也对美术馆的公共性和受众的多样性给予了充分的支持和理解。虽然这是一个底色绝对学术、科学、严谨的展览,我们试图尽可能减少纯影像的呈现,增加了大量的装置及交互设计,并尽最大可能用平实的诠释性文字去阐述其所倡导的观念。在空间设计上,经过不断的协调沟通,颠覆性的打造了一个数字技术的乐园(wonderland)。同时,为了更好的帮助观众走进艺术家及科学家们的叙事,包含VR、AR展签、感应、游戏等多元的体验方式被导入作品。我们与不同的艺术家也规划了近20场展览相关的活动。

这一切成型后,开展前就是漫长的远程作品算法及代码调整、测试等工作。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f767d46c4f67c10d85dfee534d157b6f.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f5b44fa4cf706712c4bd81f8defda953.jpg

图片由海上世界艺术文化中心提供

最大的特点有五个:一是专业、权威、系统的梳理区块链、元宇宙、机器学习等技术变革会如何在文化、社会、经济的层面推动改变,个体及群体又该如何应对和利用这些机会。二是将晦涩、学术的观念转变为绚烂的观展体验和平实的叙事(如学术论文般,展签及前言都针对数字技术领域的专有名词做了注释);三是豪华的全球成熟数字艺术家参展阵容;四是AR展签、VR体验、游戏、NFT购买及上链、环境保育、感应设备等多元参与设置。五是丰富的展览生态,近20场公共活动与大量衍生产品发售。

雅昌艺术网:您是如何理解元宇宙的?元宇宙给人描述的是一个非常科幻的未来,在您看来“元宇宙”的展览该如何举办?

张熙珈:元宇宙是一个超级规模的可扩展和交互的物理与数字世界的融合,某种程度上可以实现现实世界的镜像。元宇宙,英文Metaverse,meta是在古希腊语里是“超越物理的”(当时的语境里类哲学)。相较宇宙,verse在我的概念里更应该翻译为“世界”。元宇宙代表了未来社会全面信息化的一种生活和生产状态。

如何举办元宇宙的展览,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元宇宙既可以是一个议题,也可以是一种呈现和体验方式,更可以无关任何物理形态,仅作为观念的输出。展览最终的呈现方式和观念性取决于承载其内容的空间和大场域语境、其在此语境下的功能和使命及其目标受众特性。商业体和美术馆的做法肯定是不一样的。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5402bffd369ed403b894c85a4c167517.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26bcd8ffd2164d905eaf6dcc43de0314.jpg

图片由海上世界艺术文化中心提供

雅昌艺术网:在举办中的难点是什么?又是如何克服的?

张熙珈:对于《与钱无关》来说,除了疫情,难点本质上在于其所探讨的议题和庞大的相关方群体。想在多受众参与的情况下讲好区块链和元宇宙,势必要借助于大量的电子设备,对于现在中国的美术馆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所幸我们得到了风语筑的大力支持,展厅里才有了上百件设备,让展览得以完美呈现。另一个关于议题的难点是怎么跟观众讲好数字技术革命故事,怎么权衡科学、美感和娱乐体验,策展团队和我们在空间设计、作品挑选、交互方式和展览诠释上反复斟酌探讨直至开展前,我们甚至请淞浩在展签上对每一个专有名词做了注释。至于庞大的相关方群体,包括29位/组艺术家、策展团队、风语筑和我们的技术支持星图比特、AR支持视网么,以及我们的平面设计、空间设计、搭建团队等,大家都有不同的想法。为了减少沟通成本,从展览启动时就建立了馆方全面统筹的工作机制,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和相关方一直在底层认知上,也就是展览目标和使命上是一致的。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211/d61943eb2b84849c196ff0c6be59badf.png

生物收集 Beeple 2021 C4D Octane渲染 Photoshop (2000x2500像素) 图片由海上世界艺术文化中心提供

雅昌艺术网:目前,国内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加密艺术”创作生态您了解到的情况是怎样的?

张熙珈:我个人会把国内基于区块链的加密艺术创作生态分为(BB:Before Beeple)和(AB:After Beeple)。2021年3月11日,那件在佳士得拍出5个亿人民币的作品构筑了一条分水岭,不仅对于加密艺术的创作群体,在艺术圈也引起了强烈的震动,可以说是艺术发展历史上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里程碑事件,我甚至觉得,这开启了艺术发展新的历史阶段。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4eab8ce4e816f32c3435201bdc3de84c.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51d4fd1aacec72a329ffc240422daa6f.jpg

图片由海上世界艺术文化中心提供

其实早在2014年,cryptoart网站开启了加密艺术的交易大门,随后又出现了counterparty项目。2017年,现在依然大火的cryptopunk项目上线,erc20合约开始被广泛应用。这之后的第二年又出现了opensea、superare等大的NFT艺术创作和交易平台,但这都是BB时代,创作者群体局限在区块链玩家的群体中。2021年3月,本质上是NFT艺术的“文艺复兴”的里程碑,大量的企业、机构、创作者、消费者、投机者纷纷下场,NFT艺术生态一度野蛮生长,在今年初达到了鼎盛时期。此后随着规范化的政策出台,现阶段从表面看仿佛在供给端和需求端都有所萎缩,但我觉得是一个正常洗牌的过程,现在NFT艺术的生长环境和生态我个人觉得是比去年更好了,大机构和企业都探索其深度介入的路径。巴塞尔前段时间刚成立Arcual区块链公司为艺术上下游打造智能合约,其市场报告也显示NFT成为一个逐渐成熟的领域。占据高身价藏家全部收藏的9%。包括我们和MOMA在内的国际性机构也在内容生产上对该领域投入大量的关注。供需关系决定了NFT艺术创作将逐渐褪去泡沫,持续旺盛发展。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ea1b1faf0a775aec1d9617f8475364bd.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e2c872ef5e9eecc1167b076489d12dff.jpg

图片由海上世界艺术文化中心提供

雅昌艺术网:从公众传播的角度来说,您最希望观众如何观看这场展览?或者看完展览之后有怎样的收获?

张熙珈:我们精心为全年龄段的观众提供多维度的体验方式,观众可根据自身喜好及需求在展览中享受不同配比的科学与艺术之美。不论社交、娱乐、分享亦或是用心体会,我们希望所有的观众都可以清楚地意识到,科学与数字技术变革已经到来,抗拒与否,个体终将被卷入时代发展的洪流,我们需要做好准备。

策展人黄淞浩

雅昌艺术网:首先谈谈此次展览的策划,您与杜歆晨作为联合策展人在具体的策划上面是如何分工的?

黄淞浩:前期的研究工作基本是并行的,因为雷电所在去年策划的展览中有一个“NFT”的单元,也在年初启动了一个“每月一展”的数字策展项目,这些实践都跟这次展览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后来,借着四川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的约稿,我就想彻底梳理一遍跟区块链有关的艺术创作,写了“与钱无关”的文章。但展览结构的明确基本还是商量着来推敲的,到了联络艺术家阶段,歆晨英文好,盯老外,我盯国内。中途因为疫情,这个展拖了比较久,所以,除了纯“策划”,反倒是有很多涉及多方协商的事务,设备赞助、展厅设计、合同、落地执行等,都得扑进去弄。对于这种大群展,策展有时候得靠责任和意志,不能靠分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b7a26e6149873526c783d5481fe97212.jpg

策展人黄淞浩 图片由海上世界艺术文化中心提供

雅昌艺术网:此次展览的主题为《与钱无关:登陆元宇宙》,关注的重点是区块链底层技术逻辑的发展路径及生态实践,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思考?

黄淞浩:“元宇宙是个筐,什么都能装”,俨然在去年,“NFT”、“元宇宙”、“Web3.0”这些话题一面是成为人们的日常词汇和话语,一面又在二元论中被终结。而背后的问题也是“钱”的数字被不断刷新,但具有价值的实践样本却未被看到。区块链是这些话题的底层技术,也是“雷电所”长期关心的角度。甚至,区块链技术作为互联网技术、“密码朋克”运动、游戏经济等等的延伸,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展开,包括数字农业、物联网、人工智能,这些维度有助于我们看到当代技术对于社会生态的影响。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cc029815ef1ab2b414e542c403dac1ff.jpg

第一森林定律 陈抱阳 2021 人工智能 机械臂 烟雾 6x6x2m 图片由海上世界艺术文化中心提供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a7959250b89905bc984df1a910596c4a.jpg

海洋前线 #1/1 Beeple 2021 C4D Octane渲染 Photoshop (2400x3000像素) 图片由海上世界艺术文化中心提供

雅昌艺术网:目前,“区块链底层技术逻辑的发展路径及生态实践”这一部分,国内外分别处在怎样的阶段?

黄淞浩:首先我们得承认,这个角度不是正统“币圈”的视角,我们也了解了很多NFT市场中的流量产品,但毕竟标准不同。但就是在这个视角下,国外有价值的实践也很多,有些机构已经做了多年的工作,基于网络文化研究,从P2P时代延续下来。有些是非常批判的在看待区块链所塑造的“虚拟价值”,有些是利用这个技术在“行星尺度”思考社会伦理,有些在实验性的开发智能合约。国内因为长期以来当代艺术自身的处境,没有形成与产业的对话关系,所以这种延续性是断裂的。但眼下,就这项技术而言,中国产出的“谷歌学术”文章以及专利数都是全球前列。就艺术家而言,即便可能因为“虚拟货币”,没有直接参与到海外市场中,但其作品本身对于虚拟现实、数字劳动、元宇宙这些话题,都有着深入的思考。当然,具有“虚拟货币”功能的区块链世界,跟国内的语境也很不一样。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e34b9a441d2af2563904e43004bc5bb3.jpg

一个小目标 刘嘉颖 2020 单频视频 分辨率3840×2160 1分59秒 图片由海上世界艺术文化中心提供

雅昌艺术网:展览分为生态观察、智能合约、链上生命、自我组织等四个维度,能否谈谈这四个维度,是如何划分的?四个维度各自的特色是什么?

黄淞浩:这个维度更像是选择作品的标尺,所以,有些展品会呈现多个维度。简单说来,生态观察强调了作品的丰富性与复杂性,在利用到区块链技术的同时,讲自身的叙事。智能合约是在强调NFT作品跟“计算机语言”之间的关系。合约即程序,是对以自然语言为基础的合同做出的回应。链上生命的出现往往是因为智能合约的启用,一些主体不再属于某个人或团体,强调了一种新的存在状态。而自我组织,是从社会组织机制的角度,回应因为区块链技术而出现的DAO(去中心化自治组织)。

雅昌艺术网:人们常规理解中的“NFT”艺术家,就是将作品数字化或者转化成为“NFT”,那么基于区块链底层技术逻辑的创作是怎样的?

黄淞浩:就像刚才提到的四个维度,都可能是在处理底层技术。展览中很典型的是瑞亚·梅耶斯(Rhea Myers)的作品,她讨论区块链美学,用类似于概念艺术的方法处理合约的可能性,虽然视觉看起来可能有点枯燥,但她本身有很多关于“区块链”的写作,有着程序员背景,是很早参与到这个媒介实验中的艺术家。普里马韦拉•德•菲利皮(Primavera De Filippi)出版了最早关于区块链法律的书籍,也实践着像《植物机器人》这样的“链上生命”作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a785ad0a68eb49141edf7e4db1d19df7.jpg

机器人 朱塞佩·洛斯齐亚沃 2021 CGI 视频 58秒 图片由海上世界艺术文化中心提供

雅昌艺术网:能否谈谈“区块链底层技术逻辑”是怎样一种逻辑?目前相关实践最前沿的形态或者创作是怎样的?

黄淞浩:区块链技术首先依托于互联网,是在加密、信息存储、程序运行等方面的技术迭代,同时,又影响到了人们在数字化生存中的身份、资产、权力、社会结构等等。从艺术实践的角度,可能没法定义哪些更前沿,但可以看到哪些是在以想象力使用技术,哪些只是陈旧趣味的复刻。比如,有个叫“terra0”的项目,它由一群开发者、理论与研究人员组成,致力于探索技术圈中混合生态系统的创建。总结说来,terra0是一个使森林获得自身主体的项目。在项目的第一阶段,项目发起人购买了一片森林且对其做了数据清点,接着,为其制定和规划经济模型,并交付给智能合约。此后,合约被激活,开始发挥着自动调节木材开发,控制自然可持续发展的运作机制,且代理范围最终将缩小到零,terra0逐步成为一块自我利用的土地。

雅昌艺术网:虽然是“NFT”或者加密艺术展览,但在展览作品的呈现上,类型非常的丰富,装置艺术、交互艺术、新媒体艺术、生态艺术、生物艺术、数据艺术及加密艺术等,与我们理解或者想象的“NFT”或者加密艺术、元宇宙展览还是很不一样的,这种多元的呈现方式能否谈谈?

黄淞浩:数字世界有它自身的原生性,但显然不能因为这个拒绝线下展览,或是呈现一场“电视机展销会”来敷衍了事。既然在物质空间中发生,这些作品就需要以新的面貌与观众的肉身发生关系。不然,NFT的参与性,加密艺术的交易性,元宇宙的游戏性就全都落了空,还不如去屏幕界面上看。这次布完展,我与艺术家开玩笑:咱们下一步就得做“学术游乐场”了。我后来琢磨,物质世界里的元宇宙,还真就是“电玩城”,就是那些设备太同质化,显得乏善可陈,缺少了“严肃游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f57af7d8557da7a9a777018495129731.jpg

加密猫 古列·特沃斯基 2017 猫爬架装置 区块链游戏视频 灯箱 1.7×2.2×2.8m 图片由海上世界艺术文化中心提供

雅昌艺术网:除了创作之外,还有展示,目前很多展览还是新媒体的方式展示,在您看来“加密艺术”或者“NFT”、元宇宙展览的呈现什么样的方式是合适的?或者理想的方式应该是怎样的?

黄淞浩:或许可以延续“学术游乐场”的说法,这是可以展开的具体实践,其实这样的文化生产逻辑接近“庙会”或“书会”,精英、乡绅、老百姓、艺术家、商户共享着一个空间。也很像B站,各类UP主与观众各取所需。就“元宇宙”本身而言,它得到了资本的青睐,确实使基于网络、游戏、编程的艺术,以及数字策展等实践获得了生长机会,但其结果是扩大文化生产的空间,还是压缩,尚说不准。而这背后媒介技术的迭代注定会改变未来艺术生态。

雅昌艺术网:“NFT”、“区块链技术”这些概念是很抽象的东西,普通观众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展览的设置上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或者让观众能更容易理解?

黄淞浩:是的,这也是需要重点技术处理的地方,一方面区块链本身就有“擦边球”嫌疑,毕竟它是从“虚拟货币”起家的,我们需要规避很多风险词汇的同时,还得把事讲清楚。另一方面,技术与大众的距离比较远,所以,我们在展览前言后面设置了“展览关键词”,也是为了让观众先有个大致概念。我们也在多方协作下,对展签进行了反复的简化。当然,文字的感性传递不及作品本身,观众的耐心程度也不一。我个人也觉得这是策展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但往往不太被重视,因为它对学术没有加分,对工作量却加了很多。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d806203026bd2fe733660e51d9530d60.jpg

分布式意识 迈墨•阿克顿 2022 LED影像装置 声音 灯带 Ai图像生成 9×9×3m 图片由海上世界艺术文化中心提供

雅昌艺术网:展览中设置了众多互动性的作品,在作品与观众的互动性方面是如何考虑的?

黄淞浩:首先不能是硬互动,不能把“挥挥手”、“蹦蹦跳”的互动方式当成万灵药。另外,作品的选择肯定还是以创作逻辑为出发点,交互只是手段,这也就避免了同质化的结果。某种层面,不止是这个展,雷电所的定位与长期研究,也都在推进这类实验与创作。

雅昌艺术网:从公众传播的角度来说,您最希望观众如何观看这场展览?或者看完展览之后有怎样的收获?

黄淞浩:从公众角度看,观众能喜欢,觉得好玩,愿意打卡,对区块链增加了一个层维度的认识,就很好了。如果能对着作品看一遍展签,那绝对收获很多知识。如果把影像看完,游戏玩通,那一定是在琢磨着要搞创作了。

策展人杜歆晨

雅昌艺术网:首先谈谈此次展览的策划,您与黄淞浩作为联合策展人在具体的策划上面是如何分工的?

杜歆晨:除了共同讨论策展脉络、主题、艺术家选择,我会更多的去搜索和调查国际上对于区块链技术所讨论的语境和实践。对于雷电所而言,我们希望这次的展览是一个更加全景式的分析与科普,所以在考虑国内外艺术家及其作品的选择是非常重视的。回到比较实际的层面,我也会负责落地整个展览,并且与艺术家、美术馆、搭建方等多方交流与沟通。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1238df5ae0c83fa22fde83bb590fddc9.jpg

策展人杜歆晨 图片由海上世界艺术文化中心提供

雅昌艺术网:此次展览的主题为《与钱无关:登陆元宇宙》,关注的重点是区块链底层技术逻辑的发展路径及生态实践,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思考?

杜歆晨:这个问题需要回归到为什么我们会如此热议元宇宙、NFT等名词,是“钱”将其带入到大众的视野,如Beeple和Pak作品的高价拍卖。随后,当各处都在做元宇宙和NFT相关展览,这也让我们发现了展示和内容的单一性。而元宇宙和NFT到底是什么?他们的底层技术和逻辑,以及与艺术生产之间的转化是什么?这也就自然的变成了我们想要深入探讨的议题。没有任何技术是单一存在的,它总是伴随着社会生态的发展,而当一新技术出现,它也是必会成为领域内外所关注和实践的对象。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6e1b90183b32ac1e984139f6956118ac.jpg

云图 刘昕 2022 NOAA卫星生成图片 单频视频 镜面 2分11秒 图片由海上世界艺术文化中心提供

雅昌艺术网:目前,“区块链底层技术逻辑的发展路径及生态实践”这一部分,国内外分别处在怎样的阶段?

杜歆晨:国内目前可能还处于扩大对于区块链技术及其应用场景和推行的共识阶段,除了在纯技术领域的不断研究,大众正在进入一个向Web.3探索的阶段,不仅是从工作方式上还是新型组织结构上。而在国外,区块链技术已然不是一个新的名词,当概念和运行机制被熟知更多维度的不同观点亦会浮现,比如生态环保和信息安全方向等。回到当代艺术的语境下,区块链技术早在国外已经被用作电子艺术、算法生成艺术等基于网页、游戏的艺术形式的创作手段,并非一个史无前者的存在。所以,艺术家们也已经跳脱出单纯的利用底层技术来做简单的艺术转化,而是将区块链技术中的特性与不同社会关系结合,更加深入的讨论去中心化、民主性、共创性、集体性、金融性等等这些观点。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d0de2b6e00d781b113f36f8c133221c3.jpg

自由落体 施政 2020 双频视频 尺寸可变 纵向定向 11分07秒 图片由海上世界艺术文化中心提供

雅昌艺术网:展览分为生态观察、智能合约、链上生命、自我组织等四个维度,能否谈谈这四个维度,是如何划分的?四个维度各自的特色是什么?

杜歆晨:展览分成这四个板块主要是对应了区块链技术的几个特性与特质。生态观察是纵观区块链的技术生态,连接上游的底层技术逻辑与下游的应用场景、艺术生产和观念表达,以及对于技术所引发的问题讨论。智能合约作为一个工具为区块链扩展了应用范围,同时艺术家将合约也视为了一种创作逻辑,将身份转换、权力机制以及金融属性编织其中。链上生命则是在我们的调研下所发现有极大一部分的创作者已经跳脱出原本的技术框架,开始思考有机生命体与数字世界的共生关系。自我组织(DAO)也是讨论Web.3.0时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也已经融入到了元宇宙的创作生态,通过去中心化的自治去共创实践,并且其工作方式也是一个分布式存储以及运行的逻辑。虽说有这四个板块的划分,但是对于展览作品来说并不是严格分类的,应为作品所探讨的问题往往是多元的且与这四个话题相互重叠。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ac04e3d85538ec87c89a4f970ba68dd0.jpg

互联网降灵大会 西蒙·丹尼和古列·特沃斯基 2022 视频蒙太奇 编解码器:ProRes 422 LT0.96×0.768m 5分21秒 图片由海上世界艺术文化中心提供

雅昌艺术网:人们常规理解中的“NFT”艺术家,就是将作品数字化或者转化成为“NFT”,那么基于区块链底层技术逻辑的创作是怎样的?

杜歆晨:艺术家Guile Twardowski和Simon Denny与实验性AI图像小组Cosmographia共同创作了Dotcom Séance(《互联网降临大会》),这件作品从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存储、溯源性以及互联网产业生态出发,重新通过Web 3.0技术的方式复兴了10年前的Web 1.0的互联网公司。作品展现了21家在互联网泡沫破裂时倒闭的大厂,通过网络留存的图像LOGO信息,结合人工智能生成了全新的公司logo,并对大众开放NFT的购买。凡是购买了公司Logo NFT的用户都可以在购买时附加自己的区块链域名,从而成为公司的“员工”——通过购买标识来成为中层管理人员,或者首席执行官。这个作品通过共享所有权而形成实际的集体,使用区块链的技术可能性,以新的形式重新激活了这些公司。

雅昌艺术网:能否谈谈“区块链底层技术逻辑”是怎样一种逻辑?目前相关实践最前沿的形态或者创作是怎样的?

杜歆晨:“区块链底层技术逻辑”不是一个单一的、固定的逻辑。这是在艺术家以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一个视角、一个媒介下所形成的对于其自身而言的生产逻辑。我们可以理解到区块链技术离不开分布式存储以及智能合约等具体的底层运作,而艺术家在创作时这些区域技术性的逻辑是会被转化成不同语言、结构以及视角的。我们无法对艺术实践来说何为最前沿,技术总是不断迭代,而关注技术的维度也是不同方面,我认为只要是一种全新的观点提出和跳脱原有技术和艺术框架的实践皆是值得被讨论的。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667bc19d5e186b3767532b8e0cef1dac.jpg

虚极静笃 刘佳玉 2022 CNC高密度苯板 树脂 玻璃钢 镀锌方钢 1.9×2.9×0.75m 图片由海上世界艺术文化中心提供

雅昌艺术网:虽然是“NFT”或者加密艺术展览,但在展览作品的呈现上,类型非常的丰富,装置艺术、交互艺术、新媒体艺术、生态艺术、生物艺术、数据艺术及加密艺术等,与我们理解或者想象的“NFT”或者加密艺术、元宇宙展览还是很不一样的,这种多元的呈现方式能否谈谈?

杜歆晨:我想聚焦在一个点来说吧,那就是游戏。在这次的展览中,我们尝试在游戏性这一点上做到一些联动和突破,是作品与观众之间,也是作品与作品之间。当谈到单独的作品,都有明确的类别,就像问题中所列举的一样,这与往常的科技艺术展览无异。当我们在讨论元宇宙,它给出的意向更是一种穿越性、时空性以及互动性之间的串联。就像《头号玩家》中,我们是否可以以同一个虚拟身份穿梭在不同的游戏世界中?这次展览中,张海超、王偲丞+李扬、黄天这三组艺术家的作品都设置了线下互动和实时上链,让观众在理解最终的虚拟成果NFT之时,并不会脱离身体经验,相反则是强化了现实与虚拟之间的触发关系。艺术家谢明炫的作品《元宇宙基栈》则将这三件上链作品的实时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并可视化为动态视觉。这件作品作为展览的结尾,也是对于展览中互动机制的总结。

雅昌艺术网:除了创作之外,还有展示,目前很多展览还是新媒体的方式展示,在您看来“加密艺术”或者“NFT”、元宇宙展览的呈现什么样的方式是合适的?或者理想的方式应该是怎样的?

杜歆晨:依然是游戏性与交互性的问题。新媒体通常的展现方式是基于屏幕,然而屏幕的局限性很大,且很难与观众产生联系。因此,为了可以极大程度的达成感官上的互动,使观众能切身的进入到作品想表达的语境,在作品展示语言上是可以加以设计的。具有游戏性的作品往往可以调动起观者的注意力,并且可以通过设立的游戏机制作为索引,引导大众的意识以进入作品本身。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368a4009c1876778f1dc6e700d6f9584.jpg

虚拟免疫计划——危机是一场进化的狂欢 王偲丞 2021 影像 音乐 游戏 合作者:尼克·本兹 熊枫 顾诗敏 叶利森 科学顾问:单超 方成池 图片由海上世界艺术文化中心提供

雅昌艺术网:“NFT”、“区块链技术”这些概念是很抽象的东西,普通观众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展览的设置上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或者让观众能更容易理解?

杜歆晨:这次的展览我们花了很多的精力在展签的编写上,不仅仅应为这是一个以技术为主的展览,即使是传统的展览,展签作为展览中最为直接的对作品的文字阐述,它也需要成为可以在有限的字数中让观众理解的工具。因为这次展览中有非常多的互动,所以特地在展册和展签中也嵌入了互动说明,对于复杂的作品,在现场也会有示意视频。通过这样的引导设置,我们希望观众可以更加轻松的理解作品,与之发生交互。

雅昌艺术网:众多互动性的作品,在作品与观众的互动性方面是如何考虑的?

杜歆晨:互动性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作品本身就有互动设置,一个是在展示方式上对观众有一定的吸引,从而达成一些外在的交互,如拍照打卡。例如张海超的作品《HELLO WAVE_拟态场域.CRYPTO》意在通过数字劳动获取NFT,这是在游戏中设立了奖励机制,也就拉近了观众与作品之间的距离,甚至在一定程度时观众成为驱动作品的一个环节。这是作品具有游戏和互动性的一面。而抛开实质的玩法,作品在视觉呈现上也完全是可以吸引到观众的。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96e7cfc876ff94437428fecdee216747.jpg

点击挖矿 莎拉·弗伦德 2017 游戏 3D打印 投影 假草皮 尺寸可变 图片由海上世界艺术文化中心提供

雅昌艺术网:从公众传播的角度来说,您最希望观众如何观看这场展览?或者看完展览之后有怎样的收获?

杜歆晨:看展体验是很主观的,当然希望观众看完展览之后是觉得这是一场好玩的展览。从策展和研究的角度来说,我们希望可以将对于区块链技术的调研和与其技术生态做一个比较全面的整合与分析。正视NFT与金钱的关系,它与钱有关,但远超于此。从公众传播以及教育的层面来说,我们希望这次展览对于观众来说并不只是一个科技艺术群展,而是可以通过参展作品和展览框架的梳理,对于元宇宙以及区块链技术有属于自己的理解,而非简单的动画视频以及3D模型。

参展艺术家黄天

雅昌艺术网:您是如何参与此次展览的?

黄天:在此之前,我的作品《星球日记》便有参与到由雷电所主办的第一届青年科技艺术扶持计划之中,并在“不准停电”展览中展出。自那以后,我们在搞艺术这件事上一直都有保持高度的联络与沟通。此次“与钱无关”的展览,我的作品在雷电所的推荐和协助下,《字兽乐园》有幸在展览中成功展出。

雅昌艺术网:此次展览与您参与的其他相关展览有什么不同?或者参与此次展览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黄天:这次展览最吸引我的亮点是让“钱”作为艺术表达媒介,而同时,又要求是“与钱无关”的艺术表达。这与我此次展出的作品《字兽乐园》有着同样的反转:用汉字作为媒介,但又表达着汉字所不能企及的语义范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2fe444b9a6b569f29c09fd8242bed9c7.jpg

艺术家黄天 图片由海上世界艺术文化中心提供

雅昌艺术网:此次展览是一场“元宇宙”展览,对于元宇宙您是如何理解的?

黄天:在我的理解中,元宇宙是一个基于互联网技术构建起来的另一个平行世界,它的原型来自于尼尔·斯蒂芬森1992年发表的科幻小说《雪崩》。显然,它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虚拟性与虚构性。虚拟决定了它是去物质性的,唯物主义的理论将不完全适用,元宇宙的真实则是感觉的真实。虚构性,决定了它是可以超越现实的,以至于现实的规则与评判标准将不一定适用。因此,它给我的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试错空间。同时,这也将产生出一套新的虚拟艺术的创作方法。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fd16cf7bb721d792fa77a2e3b97b6d8e.jpg

字兽乐园 黄天 2022 LED互动装置 灯箱 0.6×0.6m 图片由海上世界艺术文化中心提供

雅昌艺术网:此次展览您展出的作品为《字兽乐园》,作品很有意思,以文字作为创作的对象,能否谈谈您的创作观念?

黄天:在中国古代就有仓颉造字的神话故事,汉字作为一种意义传达工具一直发展至今,随着历史、人文、审美的时代差异,同一个字也演变了多种形态,虽然形态不同但意义大体趋同。而如今,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区块链、元宇宙等新鲜事物层出不穷,随即而来的是新概念的增加,但现有的汉字数量则没有过多的增加与补充,这也将导致新事物意义的缺失。另一方面,文字概念的长期使用,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表达方式与思维方式的固化。更多的关注概念本身,而非事物实体本身,这成为一种表达现象;文字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人们对“物”的本质认知。鉴于此,我们如何才能从这种用概念去了解事物的局限中出走,回到体验事物本身成为我创作思考的问题。如苏珊·桑塔格在《反对阐述》一书中所说:去除对世界的一切复制,直到我们能够更直接地体验我们拥有的东西。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8039074f4233298f2f9663e538d067cb.jpg

字兽乐园 黄天 2022 LED互动装置 灯箱 0.6×0.6m 图片由海上世界艺术文化中心提供

雅昌艺术网:作品视觉呈现上面,每个文字是一只“神兽”,动物的形象是如何生成的?是否有现实的参照还是人工智能随机生成的?

黄天:字兽是具有现实参照的“虚拟象形汉字”。它的生产方式借鉴于早期的象形造字法,那时,古人通过对事物形象的简化来造字形,此方式我把它总结为用偏旁部首来“画画”,而与事物的相似程度则作为这幅“画”的好坏准则,而非概念的准确度。通过此过程的反推,我把用简体汉字手写了一个月的日记,作为人工智能造字的样式标准输入StyleGan神经网络中,它经过12000步的迭代学习后,写出了具有我个人手写风格的伪汉字;接下来关键的一个步骤:通过机器对这些伪汉字意义的解读,生成一些有意义的句子,再把这些抽象的句子作为生成字兽形象的依据输入到VQGAN神经网络之中,最后字兽出现。它的创作过程类似六书中象形法造字的反编译过程。

雅昌艺术网:还有作品的文字,现场可以看到,有很多文字在闪动,这些文字是有选择还是随机的?

黄天:是有主观选择的,此次作品的展出分为:无人参与时的待机画面,有人时的互动画面两种状态。在无人参与时,可以看到类似新闻报刊版面的构图。伴随着新闻事件的变动,字兽也在随即变化。这时闪动的文字是来源于实时的新闻事件片段的提取。强调的是机器智力会如何对人类事件进行解读,其中的某个字兽,指代的可能是当天娱乐圈的一则明星绯闻。显然,机器的描述方式与我们的表达方式有着明显的差异。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453a36e3a1f0741b33fc32a37fc39444.jpg

字兽乐园 黄天 2022 LED互动装置 灯箱 0.6×0.6m 图片由海上世界艺术文化中心提供

雅昌艺术网:整件作品是一件LED互动装置,观众进入到作品中,通过书写生成“字兽”,这样一种沉浸式互动体验方式您是如何考虑的?

黄天:字兽乐园的初衷是以辩证的方式论证人与机器之间的纠缠关系。而观众临摹机器汉字的互动加入,则是加强了人机相互学习的关系表达。作品先是把汉字输入机器让其学习,然后人们通过临摹的方式反过来“学习”机器写出的汉字。这也是技术的毒性与药性相互转化的体现,技术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人们也将失去被技术取代的知识。而换之而来的是人们热衷于学习被技术抽象之后的知识,长此以往也将导致知识的缺失,以及人对技术义肢的依赖。临摹“伪汉字”互动的加入,是企图让参与者在与机器互动中觉醒。有意思的是,我观察到参与者们慢慢会不遵循“伪汉字”的笔画顺序进行书写临摹,我想这就是人们在机器限制之外的主观能动性觉醒吧。

雅昌艺术网:您在作品在创作之前,是否就已经思考作品与观众之间的关系?

黄天:是的,观众的参与才能使我的作品得以完整。观众是艺术创作产生作用的对象,也是我完善作品效果的关键因素,这也是《字兽乐园》在几次展览中都以不同的方式出现的原因之一。我的创作有效与否的评判标准在于对观众产生作用的程度大小。我的作品中几乎都在研究如何对观众产生化学作用,开放接口让观众创作作品也是我在创作初期必不可少的考虑因素。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6df2a6854f35dc433439c4b1ba626fdd.jpg

​字兽乐园 黄天 2022 LED互动装置 灯箱 0.6×0.6m 图片由海上世界艺术文化中心提供

雅昌艺术网:您希望观众从哪些角度进入和理解您的作品?

黄天:如果一定要有个角度的话,我更希望观众能在我的作品中得到一些思考方式的启发。也希望我的作品能给观众提供一种新的角度看待我们周遭的事物,并能以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姿态回归到日常生活当中。同时,强调思维方式的刷新是我一贯的创作思路。有时候,人脑跟电脑是一样的,需要定期刷新,不然一些内存记忆便会固化。也将导致运作方式固化。机器如此,人也如此。

参展艺术家张海超

雅昌艺术网:此次展览您展出的作品为《HELLO WAVE_拟态场域.CRYPTO》,作品的观念和创作的过程是怎样的?

张海超:HELLO WAVE是我从2019年开始创作的系列作品,贯穿这一系列作品的核心框架在于构建一套以空间场域实时数据为驱动源的沉浸式数字交互“活系统”,通过不同维度数据感知、反馈技术模块的叠加融合产生持续迭代进化系统形态。这一系统旨在描绘一个虚构情境的互动空间,一处后计算机时代社会智能化需求扩张的异域。观众进入“系统”场域即成为被采集、处理、传输的数据,场域内不存在人的绝对主体性,观众的行为无论移动或静止、抗拒或沉迷,都会被系统所吞噬,成为它的一部分。

我在作品迭代过程中尝试融入多元化的工作方法,通过跨学科艺术家协作、技术模块堆叠等方式衍生出不同的形态。截至本次展览,“系统”已经开发至第三代版本。此次版本结合生物形态模拟算法与区块链技术构成数字加密生物培育环境。作品场域内不间断随机裂变出拟态仿生体碎片,观众可通过碎片收集行为组合形成完整加密生物,并通过加密交易方式获取为数字资产,同步开启新一轮仿生体培育进程。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6b73df11f4996b93b511c720bec504b0.jpg

艺术家张海超 图片由海上世界艺术文化中心提供

雅昌艺术网:您在创作中运用到了区块链技术,对于区块链很多时候我们很难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在创作中您是如何将区块链作为艺术语言来进行实践的?作品本身也很有意思,展览现场观众的互动甚至参与也是作品的一部分,与观众的互动方面能否谈谈?

张海超:观众的互动体验过程一直是HELLO WAVE系列作品的核心构成部分,只不过以往版本会弱化观众的主观行为,强调“系统”的自运行主体特征,观众是作为“系统”中的“数据源”模块存在于场域当中,“系统”通过实时交互视觉图像或电子元件矩阵对场域内观众进行无差别回应。而此次版本则是强化观众在作品场域内的主观行为,进入作品场域后的交互体验带有明确的结果导向。作品以数字拟态生物培育为整体背景线索,通过数字生物碎片收集交互方式引导观众参与“培育”,同时通过数字加密资产形成成果激励机制。观众遵循程序引导完成单体生物碎片收集(即完成培育)后,即可获取数字生物加密代币成果。基于此培育流程,“系统”由以往版本的非线性自运行模式转变为带有完整线性结构的交互体验叙事。这一“系统”、观众、仿生算法以及区块链加密协同驱动的“算法培育”机制共同构成了当前“系统”版本交互叙事逻辑闭环。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1b4da33433097fa0523c27336b64bdc5.jpg

HELLO WAVE_拟态场域.CRYPTO 张海超 2022 投影 算法图像程序 激光雷达 尺寸可变 图片由海上世界艺术文化中心提供

雅昌艺术网:在创作中,是否有考虑作品与观众之间的关系?您希望观众如何进入和理解您的作品?

张海超:HELLO WAVE系列作品与观众的连接是多元化的,其目的并不是向观众输送一个明确的概念,而是希望在相对开放的“系统”版本框架之下,观众因进入“系统”后形成的双向反馈获取到独特的个体经验。

在当前版本中,观众同样可以从不同的维度定义身处的HELLO WAVE作品场域,算法模拟数字生物图像对“拟态(Mimesis)”概念的挪用,跟随奖励机制引导拼凑碎片获得加密生物代币对生物培育及“铸币”过程的重构,碎片采集+矿坑式剧场布景对“挖矿”与“数字劳动”的映射等等,多维度且充斥着数字化虚像的系统模块在名为“拟态环境(Pseudo-Environment)”的系统版本底层框架内拼合连接,形成杂交混合的“拟态场域(Pseudo-Field)”。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e46c01e15f14dfe7572fba8865218c2f.jpg

HELLO WAVE_拟态场域.CRYPTO 张海超 2022 投影 算法图像程序 激光雷达 尺寸可变 图片由海上世界艺术文化中心提供

雅昌艺术网:当然,作品也在不断的生长和变化,具体到您的这件作品,最终形态会是怎样,您有预测过吗?

张海超:HELLO WAVE这系列的初衷本就是建立一套持续扩展的系统,即使在作品正在展出的当下,作品本身也处于生长过程当中。我在持续迭代作品的同时,也在尝试建立一套可广泛兼容、接纳的工作流,不同学科的概念、技术媒介、合作者等,都可被纳入“系统”,在充分吸纳后转译为表象反馈。作品底层不断变换形态的流体生成图像正是对贯穿各版本的“生长”概念的视觉转换。可以说作品因其“生长”属性不会有最终形态,也可定义为作品始终处于“生长”这一最终形态当中。

作者:陈耀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