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现场 | 掩映:中日艺术交流展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49e5d4100103c7a2ed4fc86fdeb36722.jpg

展览现场

  2022年12月10日至2023年1月7日,東京画廊+BTAP推出“掩映:中日艺术家交流展”,展出23位来自中国和日本的艺术家创作的作品,由魏祥奇担

纲策展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3e0f5209564bce43bbebf9d6c3208699.jpg

展览现场

  展览没有预设主题,而是基于直观呈现艺术家不同的创作意识和思想状态,笼统来说,管勇、刘洋、林枞、伍思波、杜汇、欧阳苏龙、吴波、蒋非默的创作中凸显的是一种厚重的历史人文意识,志村姐弟、王永学、金泽友那、朱宝元的创作中展现的是人与自然融合的生命意识,汪莺莺、熊璇、李文杰、新野伽留那、三浦梨沙的作品中透着强烈的女性和自我意识,北川宏人、张旭、王一龙、郑孟强、西泽千晴的作品中则是现代都市人或温馨或孤独的情感意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20e09fcb90bfa3ec83b97091686a93f2.jpg

展览现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35c90f070a53daafa882ba8db880b7ab.jpg

展览现场

  掩映,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之意。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文化交流史源远流长,根深叶茂,从早期中国较多影响日本,到近代中国向日本学习,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显现出多源多流、双向流动的特征。中日两国有着相近的文化境遇,也有着相似的文化性情:两国都是主张积极向西方先进文化学习的国家,又都极为重视传承自身的传统文化精神,内外兼修,形成自己鲜明的文化特质。回顾过往,立足当下,展望未来,正是得益于不同文明的共生共存,开放包容,交流互鉴,才能使彼此都保持旺盛的生命活力。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8b5fa06f5d5fb077b630e557945d2edc.jpg

展览现场

  唐朝(618-907年)时期,日本派遣唐使和留学生来华,学习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有著名的鉴真和尚东渡,在奈良建造唐招提寺(759年始建,770年建成),成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宋代(960-1279年)禅宗传入日本,对日本文化产生巨大影响,镰仓时代(1185-1333年),梁楷、牧溪(法常和尚)的简笔画大量传入日本,被称为南画,其深刻影响一直持续到室町时代(1336 -1573年)和江户时代(1603-1868年),终形成日本南画。江户时代,日本狩野派和琳派画风勃兴、浮世绘流行,日本绘画形成自己的面貌,与中国绘画拉开了距离。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bb93dbcdc901df7e29d9032d36eb5e87.jpg

展览现场

  明治时代(1868-1912年),日本发起维新改革运动,积极向西方学习,日本现代美术运动兴起,涌现出学习西方绘画的画家团体天平洋画会、白马画会等,还有融入西方绘画光和空气感的横山大观和菱田春草的新日本画等。彼时中国现代美术运动萌芽,借路扶桑,李叔同、高剑父、陈树人、陈抱一、王悦之、陈澄波、关良、许幸之、傅抱石、关紫兰、倪贻德、卫天霖、王式廓、黎雄才等一大批艺术家留学或游学日本师法之,为中国美术的现代化转型注入了思想的活力。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20世纪上半叶知识传播方向并不仅是由日本向中国移动,而是中日之间多向交流互动。并且伴随着全球史观的建构,剥去迷雾,20世纪中日美术交流史还将变得越来越丰富和重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cb9efb067af1df773f4e8547e4f8a526.jpg

展览现场

  1972年9月25日,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访华,双方发表《中日联合声明》,宣布中日邦交正常化,决定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两国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自此,中日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全方位的交流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进入新世纪,由政府和民间推动的美术教育、创作、展览、研究等交流活动频繁、广泛和深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9ef009785e295529cfbd33fa6a0ed960.jpg

展览现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07cf4a7c6ab7806914864e5e22b8dcc9.jpg

展览现场

  東京画廊自1989年始在東京举办了一系列中国艺术家的展览,包括1989年7月推出的第一个海外中国现代艺术大展“特别展示:中国现代美术今展”,后又为徐冰、蔡国强、黄锐、刘炜、王舒野等艺术家举办个展,举办了“星星画会”十年、二十年纪念展,共计展出了数十位中国艺术家的作品。2002年7月,東京画廊在798艺术区设立BTAP空间,迄今已举办了125个展览项目:如果说第一个五年主要致力于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第二个五年主要是将“物派”等日本当代艺术介绍到中国的话,那么近十年的工作则是策划以“新朦胧主义”系列展为核心,围绕构建中日韩等亚洲国家能共享的新艺术。换而言之,東京画廊+BTAP在三十多年时间里,一直在推动中日当代艺术的交流与互动,为中日美术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d422b612fcf88c099c6f752e6091929b.jpg

展览现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c7ba73c2c777e6a2bdc849a22e24e2b1.jpg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如果说这些艺术家在创作意识上有着相近的一面,那就是他们都在真切地描绘自己内在的精神的风景。在创作上,有的艺术家依赖于既有的历史的影像,有的艺术家只相信自己的拍摄,或者依赖于一种记忆或想象,但他们并没有偏离对人此时此刻生命形态的关注,他们将自己看作是世界的一部分,而不是剥离出来。通过这些作品,观者能强烈感受到此时此刻只是生命流逝的瞬间,一切都是那么脆弱,即使是最坚硬的物质也都会消散;然而,艺术家也在塑造时间、生命的坚实性和永恒质感,转瞬即逝的感受被画面凝固下来,成为历史影像的一部分,悄然无声,却是生生不息。

  展览至2023年1月7日结束。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作者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