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现场 | “文明的传承:以启山林--百年巨匠艺术大展”展出40余位艺术巨匠近200件经典作品

文明的传承:以启山林——百年巨匠艺术大展

文明的传承:以启山林——百年巨匠艺术大展

8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

已结束 5.1万+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7/8cc28118bb13cb808dac8ad8811ae2a3.jpg

“文明的传承:以启山林--百年巨匠艺术大展”启动仪式

  2023年7月8日,“文明的传承:以启山林--百年巨匠艺术大展”在中国民生银行捐赠运营公益机构——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开幕。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7/b5a18cbe4e8c798c41da974b07d1ce38.jpg

“文明的传承:以启山林--百年巨匠艺术大展”现场

  展览开幕式由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副馆长、民生书法艺术馆副馆长陈鸿毅主持。开幕式出席嘉宾包括:原文化部部长、《百年巨匠》总顾问:蔡武;原中国美术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徐里;中国国家图书馆党委书记陈樱;中国美术馆原党委书记、副馆长钱林祥;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刘万鸣;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徐涟;中国油画院院长杨飞云;《百年巨匠》纪录片出品人、总策划杨京岛;荣宝斋副总经理、荣宝斋画院院长唐辉;一得阁董事长孟繁韶;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院副院长杨涛;中央美术学院科研处处长、教授于洋;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院长崔冬晖;郭沫若之女郭庶英;董希文之女董一沙;刘海粟之女刘蟾;现任李可染画院院长,李可染之子李庚;台湾黄君璧艺术协会、香港白云堂艺术研究会会长、黄君璧之女黄湘詅;《百年巨匠——书法篇》总导演寒冰;恒通创新园总经理郑韬;荆州博物馆副馆长贾汉清;马鞍山采石矶景区管理处副主任王怒涛;马鞍山市林散之艺术馆馆长查亚凝,以及中国民生银行有关负责人等领导和专家出席开幕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7/261f6087bdf5b871cf7f7b459be81c5e.jpg

“文明的传承:以启山林--百年巨匠艺术大展”开幕式现场

  该展是“文明的印记:敦煌艺术大展”之后又一重量级展览,同时也是民生美术馆文明系列大展之“文明的传承”篇,于7月9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此次展览展现40余位艺术巨匠近200组件重要代表性作品,以超级经典,罕见精品原作以及沉浸式体验场景,全力展示20世纪中国艺术巨匠宏大的格局观和其作品中浓重的家国情怀,以及百年巨匠们在艰难的时代背景下努力实现着中国艺术更新与传承的世纪图景。同时,通过全息立体和场景化的方式呈现大师的历史语境,以创新的展览方式提供观看大师的当代视角,让公众真切感受到百年巨匠们的艺术探索历程。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7/8b340041dc1b385a34a15544aab2b9db.jpg

“文明的传承:以启山林--百年巨匠艺术大展”开幕式现场

  中国民生银行行长郑万春在开幕式上表示,长期以来,民生银行关注并支持社会文化发展,从捐资运营第一家美术馆至今已经十五年,在艺术与金融、金融与公益的跨界中开展了许多有影响力的探索与实践。本次展览是民生银行多年前赞助拍摄《百年巨匠》纪录片后,与这些艺术巨匠的再次结缘。这个展览不仅仅是一次艺术的盛宴,更是向为人类文明做出巨大贡献的伟大艺术家致以崇高敬意的一次庆典。他同时表示,相信民生银行多年坚持的文化公益契合文化自信自强的责任担当,能够使每一位观众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更深的理解和热爱,并能够感受到民生银行在传承文明、传播文化方面的拳拳之心。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7/3cad3795e15f15b642c1a6768f5ddade.jpg

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徐里致辞

  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徐里表示,百年巨匠承载了千百年来的智慧传承,他们的作品是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下不断发展的产物。我们今天来看这些大师们,他们都是有创造性的,为时代作出创新的贡献,所以他们才是巨匠大师。他同时表示,此次举办的展览,能够为创新提供价值和启迪,不仅是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继承他们传承中国优秀历史文化的一个责任,并创造性、创新型的为时代作出了巨大贡献:一种范式、模式、精神,所以对我们是非常有利的展览。此展览在未来的时间里,会成为北京的一个热点。现在刚刚放假,很多的家长和孩子们都会来民生美术馆看展。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7/55b3ac76c807644a9a1cfa61bc8020ee.jpg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刘万鸣致辞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刘万鸣表示,在暑假这个时间,能够举办这样的展览,从时间、时机上,都是非常准确的。它可以让更多的青年学者有机会参观、感受这个展览。他同时表示,今天的展览‘以启山林’,给我们启示的是前辈大师的披荆斩棘,为我们确立了中国绘画乃至中国油画的发展方向,引领了我们怎样去借鉴和吸收。这个展览它既有学术性,又有巨大的文物价值。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7/506c224a0d42f74b4c21a0a1c1bee6fc.jpg

中央美术学院科研处处长、教授于洋致辞

  中央美术学院科研处处长、教授于洋表示, 这次展览的主题为“以启山林”, 在学术文脉和展览的学术设置上,突出了三个关健词:传承、巨匠、高峰。作为一个梳理20世纪以来中国书画大家的脉络展览,具有体系性的、宏观性的和脉络性。同时他表示,近些年很多美术馆都做过大家的个展,但是群展面貌出现,确实比较特殊。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和民生书法艺术馆推出这样的一个展览,本身突出了传承的血脉性和体系性。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7/41606c926cc8dbd28d22462abc5c24ea.jpg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副馆长、民生书法艺术馆副馆长陈鸿毅主持

  据介绍,此次展览用中国传统经典名著《左传》《论语》《史记》中的话语体系作为展览的主框架,体现文明的传承所应传承的代表性的经典内容,将40余位书画百年巨匠提升到文明传承的主体 “士”的范畴,按照传统士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模式,结合百年巨匠所处时代的背景,进行作品的展示单元分类,从而贴合文明传承的主题。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7/1cdfa4e76d99a7df00eb7e9524efa1a0.jpg

“文明的传承:以启山林--百年巨匠艺术大展”现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7/df681cd2b4c38a900c83c4298e7741d8.jpg

“文明的传承:以启山林--百年巨匠艺术大展”现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7/63ff8fedc4ec02487bb2ec2c7df1571a.jpg

“文明的传承:以启山林--百年巨匠艺术大展”现场

  展览将重点展出齐白石《聚珍十开册》、《荔枝图》,张大千《芳馨远闻》、《吹箫仕女图》,徐悲鸿《少陵诗意图》、傅抱石《金城图》、黄宾虹《吴淞记游图》、潘天寿《墨龙》、李可染《清漓风光》、《无限风光在险峰》,李苦禅《山岳钟英》、吴作人《熊猫》《水不在深》、吴冠中《长江万里图》,黄胄《丰乐图》、《载歌行》等众多名家罕见真迹,不少作品为首次公开展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7/d0002f12881f941bc98d3346ce745a55.jpg

“文明的传承:以启山林--百年巨匠艺术大展”现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7/21f912c2eb4b25f67f9281145c686506.jpg

“文明的传承:以启山林--百年巨匠艺术大展”现场

  为打造更受欢迎的“年轻力”艺术体验现场,展览通过科技与艺术的创造性融合,融入了数字影像、科技互动、虚拟现实、艺术装置等多元创新的展陈方式。一方面,通过公众的视角,嵌入艺术装置+数字书画创作互动+虚拟现实主题体验区等做为不同的打卡节点,另一方面,还原大师书房等原创性场景开发,将书画艺术与当下美术馆体验场域融合,领衔创造“新场景、新体验、新感受”的书画艺术标杆式体验方式,激发更多人对中国传统艺术的重新感受力与精神情感上的共鸣。

  同时,美术馆还将组织丰富的研学活动,学术公教活动,以及百年巨匠主题共创活动等,让观众沉浸在“艺术大师课堂”体验现场中。通过一件一件珍贵的佳作,穿越历史文明激荡的风雷,传承百年巨匠的毕生心血,充分感受到中国百年艺术的创造之美。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7/e8fdf8557037d3b2faa1fdfb42c8eec3.jpg

“文明的传承:以启山林--百年巨匠艺术大展”现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7/f2aa5eb2a7d5638ba061e99e01214de8.jpg

“文明的传承:以启山林--百年巨匠艺术大展”现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307/0794110e68235fa48db9903178225690.jpeg

“文明的传承:以启山林--百年巨匠艺术大展”现场

  展览缘起于中国民生银行独家赞助的《百年巨匠》大型纪录片,此纪录片曾被“新闻联播”13次报道,已成为文化领域最高端的现象级品牌之一,受到各界人士的广泛赞誉。本次展览由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画院、北京画院、北京市⽂物交流中⼼、北京市徐悲鸿纪念馆、湖南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馆、沈阳故宫博物院、荆州博物馆、平湖市李叔同纪念馆、⻢鞍⼭市林散之艺术馆、江苏省泰州高二适纪念馆、吴作⼈国际美术基⾦会、台湾⻩君璧艺术协会、香港白云堂艺术研究会、北京民生中国书法公益基⾦会、上海民生艺术基⾦会、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民生书法艺术馆、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联合主办,支持单位是北京民生文化艺术基金会、荣宝斋。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307/729ff136c402b2d37f80c7176c00772e.jpeg

“文明的传承:以启山林--百年巨匠艺术大展”志愿者现场导览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307/aeda19a35e09b60e40388658ac5d05b8.jpeg

“文明的传承:以启山林--百年巨匠艺术大展”现场

部分作品介绍

  【第一单元:以启山林】

  一 归园田居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7/283212e06639c9bbd5ddbee89afb9252.png

黄胄 丰乐图 282×146cm 纸本设色 1962年 北京画院

  这幅《丰乐图》是黄胄先生1962年的作品,是表现新疆各族人民庆祝丰收、载歌载舞的经典之作。丰收的图景于黄胄先生而言,不仅仅是一种劳动场面,更是胜利、和平、安全的象征。作品展示的是新疆的一个秋天午后,收获的瓜果铺在毯子上,人们围坐在一起欢庆丰收,载歌载舞,好不快活。年轻人在人群中热情地舞动,妈妈抱着孩子,笑意盈盈地与身边的人交流着喜悦。放眼望去,画面整体色彩丰富艳丽,感染力极强,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也是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和睦、意气风发的生动写照。图中有人物一百多位,均神态各异,绝无雷同。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7/8889a77223bc8d5d92ffded08686dddf.png

黄胄 载歌行363×141cm 纸本设色 北京画院

  本幅作品表现的是维族男女老少把自己种的蔬菜水果、饲养的鸡鸭、编织的挂毯拿到集市上去交换的场面。这幅画在构图和描述上明显有中国传统壁画的影子。画面中,人物多而不显杂乱,骏马和驴子欢快地奔跑,人物关系逻辑分明,面部真实流露。

  黄胄先生非常擅长画人物和画毛驴,乃中国画驴第一人。在他的眼里,毛驴象征着美德,他这样称赞毛驴:虽不及牛马高贵,却能经风雨、耐霜雪,忍辱负重,辛劳终生,憨绝痴绝。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7/3f266aa49c25d5880ba2ea2ad30ca73a.jpg

黄胄 葡萄熟了的时候 220×86cm 设色人物纸本立轴 1978年 北京市文物交流中心

  《葡萄熟了的时候》是一幅将西方速写融入中国水墨画的佳作,创作于1978年。

  黄胄先生画中新疆少女的线条,流畅有力,服装线条疏密有致,给人一种痛快豪爽、动感十足的气势,淋漓尽致地还原出了西北民族风情。这件作品可谓黄胄先生人物画中的上乘之作。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7/0fe0d611fa7fe0cd53daf14ac6b12d9a.jpg

齐白石 柳渔图137×35cm 纸本设色立轴 1935年 民生美术机构

  《柳渔图》是齐白石先生创作于1935年的作品,这个时期,他的绘画艺术呈现出史前未有的自由和活泼。画中的几枝垂柳,在微风中摇曳飘舞。树下几条追抢落花的小鱼更是点睛一笔,勾勒出活泼的气息。齐白石先生常常能以农人的纯朴之心看尽世间万物,他的画中饱含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天真烂漫的童心。齐白石先生曾言道:“为万虫写照,为百鸟张神”,他笔下的所有生命都是对大自然的精神最纯粹的呈现。他画的小昆虫行动间怡然自得,他笔下的鱼虾、螃蟹更是无人能超越。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7/5286160d1c4c7cd57a6103fc38966149.png

吴作人 水不在深 76×45.5cm 纸本设色立轴 1987年 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

  这幅画名为《水不在深》的作者是现代著名中国画和油画大师、美术教育家吴作人先生。画中有三条金鱼,两条红头,一条黑头,它们朝着一个方向游动,轻盈灵动,呼之欲出。水面上一朵白莲,娇态可人,几片莲叶静静地浮于水面,其间还点缀着一些小花苞,有着抒情诗一般的惬意与悠然。

  吴作人先生特别善于“造型提炼”。因此他所画的动物形象都具有鲜明的个人风貌,识别度极高。他认为中国画不能简单理解为线条的美感和情趣,还要在写实的基础上进行形象塑造。晚年时期,他开始积极创作金鱼主题的绘画,堪称一绝。他笔下的金鱼,身体有脉络,显得自然而生动。尤其是尾巴的刻画,虽然柔软但也还要有力度。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7/7e083466f12dfba27a072490fc0f7fc7.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7/1a49fa7cfe97c14bb86c1434161c2885.png

齐白石 聚珍十开册 23.5×17cm×10 绢本设色页 民生美术机构

  这本册页共十开,作于三十年代,正是齐白石先生艺术创作的精力旺盛时期,他画的草虫非常逼真传神。精巧的工笔昆虫加上大写意的花卉,是齐白石独创的又一种样式,美术界把它称为“工虫花卉”。《盘中樱桃》是十张作品中颜色最鲜亮夺目的。每一颗樱桃都被描绘得剔透如同玛瑙,它们挤在一个朴素的青花白瓷盘中。因为果子太多,1有几颗还散落到盘子外面。每一棵樱桃都有着独特的特征,作者画樱桃采用没骨法平涂,以红色的浓淡和樱桃之间的空隙,因此看似杂乱的一盘,实则井然有序。而《汀渚鱼鹰》只用了浓墨和淡墨,就勾勒出一群在岸上觅食休憩的鱼鹰,鱼鹰动作各异或静静站立、或望向远方、或低头寻觅、或游在水中,亦静亦动,极富诗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7/6426839529d817f926bb983f1ea8f336.jpg

张大千 荷花 138×66cm 纸本设色 民生美术机构

  张大千先生创作的一幅《荷花》,整幅画作流露出华贵浓艳、美轮美奂的气息,大片的荷叶让人顿觉一种清凉之意袭来。荷花姿态优雅,自古就被冠以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格,许多文人画家都喜欢画荷花,张大千先生也不例外。他在花卉画中,画的最多的就是荷花,他画遍了所有荷花的种类,如朱荷、白荷、墨荷、粉荷、黄荷、雨荷、风荷、晴荷、秋荷……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努力,他开创出了自己的独特风格,被人们称为“大千荷”,在中国画荷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可以称得上是自八大山人、石涛以来中国百年第一画荷花的大家。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7/4588bd4322146431874972f97c31426d.jpg

吴昌硕 题天竹如花图 294×99cm 设色花卉纸本立轴 1904年 北京市文物交流中心

  《题天竹如花图》是晚晴民国时代著名画家吴昌硕先生的作品。因为竹耐霜寒,经久不落,与岁寒三友一样,被视为植物中的君子,因此成为了一众画家笔下常见的花卉之一。吴昌硕先生的天竹“金石入画,艳而不俗”。他用笔遒劲,显得天竹的枝干、花叶都似铁杆般坚韧而富有生命力。石头虽是寥寥数笔画成的,却笔力雄厚,苍劲老辣。水仙的加入增添的热闹和情趣;高挑的天竹则以写实手法点染而成,其艳丽的嫣红色与整体的墨色形成冷暖色调的对比,色彩明亮却不俗艳,洋溢着富丽热烈,而又稳重典雅的趣味。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7/26dea5a3f005315248a64239fbde10ae.jpg

张大千 芳馨远闻 177×78cm 设色花卉纸本镜心 1935年 北京市文物交流中心

  张大千先生的这幅《芳馨远闻》运用了夸大、变形的形式,来表现荷花的精神内涵,已经摆脱了“自然再现”写实的束缚,是一种自我主观精神的表现。大千先生用没骨法画荷花,是融合了石涛、八大山人、徐渭等人的风格,发挥了国画荷花潇洒脱俗的韵味,使得荷花的造型清雅优美,叶大梗长,就像这幅画中的荷花,荷叶轻盈如纱,像舞动的衣衫,美得不可方物。画中的印章和题跋文字,占满了作品的三个方向,但是却能与画面融为一体。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7/b013f66dffabe5f01428252a93c65e3f.jpg

齐白石 菊石图 纸本 219×45.5cm 荣宝斋有限公司

  这幅《菊石图》是齐白石先生的作品。一方山石立于画的上半部,画家以浓墨勾勒山石的轮廓和野草,以淡墨渲染山石肌理。山石的下方是一丛艳丽的菊花。菊花的布局呈现平行之态,有着一种序列美和强大的冲击力。每一片花瓣的走势并不同,浓淡亦不同,虽不精致,但是却欣欣向荣。花的叶子上浓下淡,层次分明。在整幅画中,墨色充满层次变化,秋菊的盎然生机与山石的冷清孤傲相映成趣,又雅又俗,让人喜欢,可谓雅俗共赏。

  请您看右下角的题款有“癸亥”两个字,可以推算是1923年,齐白石先生这一年59岁。这幅画花大叶小,墨色对比稍显强烈,已经有着显著的“红花墨叶”的特点,可见,在这个时期,齐白石先生已经开始在绘画中走上了变革之路,开启了著名的衰年变法。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7/f9c42076b9c6900ec08183ff1bdb9824.jpg

潘天寿 芙蓉花 纸本 177.5×54cm 荣宝斋有限公司

  木芙蓉因花朵宛若出水芙蓉,所以得了“芙蓉花”的美名。因其名字的谐音,有富贵、繁荣之意,而成为文人笔下的绘画题材之一。请您看潘天寿先生的这幅《芙蓉花》图,在画的右上角垂下几根枝条,枝条上缀着沉甸甸的芙蓉花。芙蓉花花团锦簇,色彩轻快而明丽。叶片肥大,近景中以浓墨绘之,远景中以淡墨表现,使得层次分明,将人的眼球吸引在花朵处。树的枝条和题字都充满了金石之意。此画构图呈现S型,花朵繁而不乱,用色对比强烈,色彩丰富,层次分明。用墨沉着酣畅、劲健雄浑。

  潘天寿先生的《芙蓉花》在笔墨、立意、构图等方面多有创新,将自然景色与花卉画以及书法艺术有机地融合,作品因此生发出浓浓的文人画情趣,充分表达着画家所体验到的田园之乐与生命的欢愉。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7/160180c6baaf0388b36762922ffaea34.jpg

齐白石 荔枝图 纸本 178×47.8cm 荣宝斋有限公司

  荔枝入画,多取其谐音,有“吉利”、“大利”、“多利”等吉祥寓意。古今诸多名家对画荔枝情有独钟,齐白石先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一生所作约3万多幅画中,以荔枝为题材的画作数量,仅次于画虾的作品数量。他画的荔枝独具代表,有16幅荔枝画入选中国邮政邮票,荔枝成为齐白石先生一生中常画的主要题材之一。据说,在20世纪初,齐白石先生几次出游钦州,品尝到鲜嫩的荔枝,并将荔枝入画。他曾回忆说:“回到钦州,正值荔枝上市,沿路我看了田里的荔枝树,结着累累的荔枝,倒也非常好看。从此我把荔枝也入了我的画了。”从此,他一画便是一生。

  请您看画中一截老树躯干贯穿整个画面,非常有力量感和稳定感,树上果实累累,荔枝果画得深红醒目,画出了果实表面鳞斑状的突起感,鲜嫩欲滴,令人垂涎。树干和枝条的笔墨老辣苍劲,似有篆书笔法,透着千钧之力。枝条以焦墨和淡墨画出,分出前后的层次感。花青的叶子用浓淡不同的墨线勾筋,与荔枝果形成鲜明的红绿对比,令整幅画显得生机盎然。

  二 益者三友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7/fc0fe47f28370b71b133e539de470338.jpg

赵望云 茂林古松206×150cm 设色纸本镜心 1962年 北京市文物交流中心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松树历来是“百树之王”,在绘画、诗文中随处可见,在文人的笔墨下,它们是“君子”正直的象征,在世俗的理想中,它们被赋予“福寿”的美好愿望。但是在赵望云先生的画中,松树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风貌。在《茂林古松》图里,参天大树几乎占满了整幅画面,树冠遮天蔽日,树干浑圆粗壮。松树松枝的画法比较传统,树干则用了大笔浓墨,浓淡和谐。当然,对于作者来说,画中的点睛之处在于“人”。透过枝繁叶茂的松树,一条古道蜿蜒而来,古道上有一支欢乐向前的运货队伍,将我们的视线由近处引导向远方。我们仿佛看到了在新中国的领导下,一个逐渐富足起来的大西北。赵望云先生的山水画不同于中国传统画的诗情画意。他关注民生与社会,以写生来展现山水的真实面貌,以及风貌之下的劳动人民。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7/61a0e61097b92a6c837008deb18dd8d2.jpg

黄君璧 白云萧寺图 220×71cm(裱框)121×61cm(镜心)

纸本设色立轴 1980年 香港白云堂艺术研究会 台湾黄君璧艺术协会

  常说云和水是山的灵魂,凡是中国的山水画,都离不开对云和水的描画。对云的刻画水平高低,也往往决定了一幅画的意境高低,黄君璧先生的这一幅《白云萧寺图》让人感受到了云雾飘渺的意境。在画中近景处,几棵青松遒劲挺拔,一道溪水曲折而来,沿溪流而上,中景处云雾蒸腾,高峰耸立,如拔地而起,主峰的一侧有一道飞瀑布倾泻而下。远景处是缥缈的云山。山下小小的房舍和山上精美的楼阁,就静静地掩映在其中。

  黄君壁先生笔下的云雾富有层次,中景处的云团有厚度、有明暗、可流动、上下翻腾,同时又不失飘渺之感。远景处的云雾,则朦胧悠远。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7/88ab1144659066e41208e3c902e65b72.jpg

黄君壁 泉声松韵图(黄君璧题签)226×91cm(裱框)138×68cm(镜心) 纸本设色立轴

1981年香港白云堂艺术研究会 台湾黄君璧艺术协会

  黄君璧先生的山水画气势万千。 黄先生不仅画“云和水”的造诣高,也是画松树的个中高手。近景处一棵松树形象突出,在众树之中,它卓然而立。作者使用了遒劲有力的笔墨,使得它就像是隐居的君子,静静地看着不被名利,不被俗世所困扰的山间。他笔下的松树结合了他对生活的感受,对自然的观察,对人格风骨的追求,使得作品的意境更加悠远,画面刚劲雄健。学过西方绘画的黄先生,也注重光影明暗的表现,以及山林石瀑的质感,用笔刚健老辣、墨色雄浑厚重。

  三 爱古重今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7/f1a637fcf1fd678423424b36b35fdb35.jpg

蒋兆和 人物肖像 224×81cm 水墨纸本立轴 北京市文物交流中心

  蒋兆和先生将西方素描与中国笔墨完美融合。画面中的这位男子整体刻画十分精细,形象一丝不苟。在描绘轮廓时,使用了中国绘画的线条;在面部上,除了墨法湿染,还使用了皴擦的笔法。再看脸部左侧、脖子处、衣服褶皱处阴影的处理,均显示出蒋兆和先生对光和影的运用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让人物不仅有筋骨,且有血肉。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7/c416a2810232c461cbd67a0f826f77bd.jpg

林散之 李白诗《夜泊牛渚怀古》草书轴 273×112.2cm(裱框)179×95cm(画心) 纸本水墨 1980年 马鞍山林散之艺术馆

  林散之先生创作的这幅草书,是书写的“诗仙”李白的诗《夜泊牛渚怀古》。我们都知道,他被称为“当代草圣“,他的草书“瘦劲飘逸”,被称为“林体”。创造了近三百年来中国草书艺术的最高成就。并且捍卫了中国书法在国际上的中心地位。

  在这幅草书作品中,林散之笔下的线条有张旭、王铎的浑厚,有怀素、鲁直的刚挺,还有王羲之的典雅。当然最多的还是林先生自己所特有的含蓄绵柔,柔中有刚,老辣毛涩,圆润飘逸,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虚中见笔,枯中显润。这种线条的表现形式就是草书的美,这种美是独特的,超越清明,直逼宋人。他的长子、著名书法家林筱之说:“家父创作草书时,有时行笔缓慢,如做楷书,线条凝重,沉着枯涩,似春蚕吐丝。有时行笔疾利,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急转直下,一气呵成。”他的书法赋有丰富而微妙的变化,让作品展现出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有着磅礴雄伟的气势和奔放飘逸的姿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7/4851f123916eb5f92c1f5e36c6a1d566.jpg

徐悲鸿 少陵诗意图 纸本 126.7×43cm 荣宝斋有限公司

  这幅《少陵诗意图》的作者是徐悲鸿先生,他在上个世纪40年代,以古人的诗句"落花人独立"、"日暮倚修竹"等为题材创作过一部分仕女画。这一幅描绘的就是杜甫的诗歌《佳人》。《佳人》描写了一位幽居在山谷中,遭人遗弃的女子形象。诗中人物悲惨的命运与高尚的情操形成了强烈的对照,既让人同情,又令人敬佩。

  徐悲鸿先生这幅作品就是该诗的最后一句“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画中是郁郁葱葱的竹林,一位女子依在竹树之下,一手托腮,一手轻抚竹叶,有所沉思。竹树修长,与女子苗条婀娜的身姿相互呼应,竹树的气节,象征女子贞洁的节操。画家在刻画人物的脸庞、竹子的造型时,引入了西方绘画技巧,使得人物和竹子都更加有立体感和空间感。这幅画源自于中国传统的诗韵,画家结合了西方的绘画技巧,所以女子有古典美,又透着现代的气息。而画中也寄托了徐悲鸿先生自己的情感。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7/091196e5557976a22cc28224966d7760.jpg

傅抱石 金城图 纸本 111×62cm 荣宝斋有限公司

  这幅《金城图》是傅抱石先生的作品。我们都知道他以山水画闻名于世,抱石皴是他的标志性绘画手法。他的人物画追求表现人物的内在气质。比如在这幅画中,一位老者肃然而立,他面色凝重,目光坚毅,若有所思,嘴角稍向下撇。他一手下垂,一手握住从空中垂下的柳枝,整个画面虚实对比强烈。这幅画是他于1942年在重庆创作的,是要借着描绘爱国志士的形象,来表达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慨。那他画的这是谁呢?他为什么手握柳枝呢?

  《金城图》中的老者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东晋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桓温。据史书记载,桓温相貌出众,酷似三国时的孙权。在东晋时,他三次出兵北伐,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是一位了不起的军事家。在北伐的过程中,有一次途经一座城池,名叫金城。他年轻时任琅琊太守,曾经在金城亲手种植了柳树,他这次打仗经过,当时的小树已经长成十围粗的大树了。他手握柳枝,不禁感慨道:“树都长这么大了,人又能怎么样呢。”他是在感叹岁月流逝,许多理想抱负还没来得及实现人已经就老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金城柳”的典故。

  我们从《金城图》中不仅看到了傅抱石先生高超的绘画技能,更感受到了他强烈的爱国之心。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7/8ca4953c29567cdd0a8be631d08cfced.jpg

张大千 吹箫仕女图 纸本 130×64.8cm 荣宝斋有限公司

  这幅《吹箫仕女图》由张大千先生创作于1944年,属于他成熟时期的人物精品。吹箫引凤是一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出自西汉著名文学家刘向的《列仙传》。相传秦穆公的女儿小名叫弄玉,不仅如花似玉,还擅长吹笙,自成音调,其声宛如凤鸣。某天夜里,弄玉在“凤楼”上吹笙,远远有人吹箫相和,余音美妙。秦穆公知道后派人找来了这个少年,他叫萧史。从此,弄玉和萧史每天在凤楼合奏笙箫。有一天夜里,两人正在皎洁的月光下合奏,忽然有一龙一凤应声飞来,于是萧史乘赤龙,弄玉乘紫凤,双双入翔云而去。

  请您看画中仕女发髻简约,以牡丹花装扮,衣纹线条简洁流畅,人物的面部体态雍容大方,慈眉善目,亦佛亦仙,再现盛世佳人的绝代风华。背景中大面积留白,仅以淡墨渲染了云雾,增加了古雅的气氛。这幅画中的人物是张大千先生以敦煌菩萨为原型进行的再创作,其姿势略有变化,是临摹与创作的完美结合。1941年至1943年,张大千先生在敦煌进行了三年苦行僧式的生活,让他近距离接触了到佛教艺术的魅力。他一生创作了数量巨大的佛教人物形象,包括各类水墨观音、天女、神女,这类人物被刻画的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透着圣洁的光环,让人觉得神就应该是那个样子。

  四 俯仰之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7/bb7486104234a58949bdd2c81ac717f2.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7/fd520999a3a0c171ecc2f6bc1242247b.jpg

溥儒 山水四条屏85×23cm×4 设色山水纸本立轴 1936年 北京市文物交流中心

  溥儒先生的《山水四条屏》用笔简洁、干净,大有隔绝尘世,不食人间烟火的味道。这一组四屏画创作于1936年,每一幅都能表达出作者高远空灵的心境。无论是松雪下的茅屋,还是打湿了衣裳的寒雾,或者是与落霞齐飞的归鸟,亦或是山中独自凝望的高士,无不在表达,繁华之后是平淡,喧嚣之后是宁静,对于他而言,在这个世界上最为珍贵的可能便是“寻常”二字。他恪守中国文人画的传统,并开创自家风范。世人评价他是“中国文人画的最后一笔”。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7/3e85d3c54b1121fbd0782ed57c47f021.jpg

启功 书李白《赠汪伦》180×90cm 纸本镜心 1979年 北京市文物交流中心

  这幅字是启功先生书写的李白《赠汪伦》中的诗句,在启功先生的笔下,这首离别诗有着不一样的韵味特点。书法整体风格呈现一种隽秀儒雅的格调,用笔简练、爽利,结构清秀,气韵生动。仔细看细节,会发现线条上有粗细之别,墨色上有浓淡对比,字体上还有大小变化,这种对比反差突出了层次感,让人感受到作者随心所欲,收放自如的境界。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7/d75ab9f416dd496bf5622facdeb7beef.jpg

徐悲鸿 行书扇面 41cm 纸本水墨成扇 民生美术机构

  这幅由徐悲鸿先生书写的行书扇面,内容是一首《大理绝句》,诗曰:“千年崖石暗销魂,水国干戈列洞门。杜宇声声啼不住,望夫人早化春云。”徐悲鸿的书法以行书为主,取法高古。在这幅作品中,他用笔拙厚流畅,圆润中见方拙,尽显魏碑书法的外拓方整的笔法特点,同时,又不失明朝王铎等人硬倔的书风笔韵,在飘逸俊秀中得自然天成之趣。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7/d2f4550f04dadcc08b481fadd531232e.jpg

黄宾虹 吴淞记游图 纸本 132.5x41.8cm 荣宝斋有限公司

  纪游山水是黄宾虹先生绘画的重要题材之一。这幅《吴淞记游图》创作于1947年,是其晚年的精心之作。1947年,也是他蛰居北平的最后一年,对于南方的怀念,都寄托在画中。

  这幅画中近景处是山石、坡树,然后我们随着构图的S型走向,一直看到最高峰。画中内容丰富多姿,山峦、江流、房舍、船舶、人物均有,结构完整,层次分明,虚实相间,设色透亮,层层积墨。积墨、破墨互用,使山川层层深厚,气势磅礡,十分挺拔,有着雄浑华滋的美。

  黄宾虹先生的写生方法倾向于学习宋人画风,他笔下的山水大气磅礴,有北宋巨嶂山水的风采。他喜欢画全景,表现崇高肃穆之美。他喜欢恣意渲染,自成丘壑气脉贯通。他喜欢一层层积墨,画出厚重润泽气质。他就这样立足传统,闯出了一条新路。

  【第二单元:筚路蓝缕】

  一 林泉高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7/2f25fcf043100fd8edb914c475a947e0.jpg

李可染,清漓风光图 298×155cm 青绿山水纸本立轴 1977年 北京市文物交流中心

  画家李可染先生一生钟爱桂林山水,这幅创作于1977年的《清漓风光图》是他在创作成熟期的一幅作品。画面中呈现出的山中林木苍翠,掩映着村舍人家,江中帆影点点,顺流而下,远处群峰连绵不断、飘渺幽远,宛若人间仙境。李可染先生运用了“以大观小”的理念进行创作,这是北宋沈括提出的绘画美学思想,要求画家在观察事物时,不要把自己的视野固定死,要像鸟儿一样翱翔在高空,以此来获得一种更广阔的、更深远的视野,这样的情况下视野就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的。对于这幅画来说,如果观者真的站在江边,其实是不能将宏大的景致尽收眼底的,甚至连舟船可能也看不清楚——李可染大师画的不是眼中之景,而是心中之境。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7/1dce3f2d024b1954186cc9dd4692a76c.jpg

李可染 无限风光在险峰 249×80cm 设色山水纸本立轴 北京市文物交流中心

  这幅《无限风光在险峰》是李可染为伟人的《七绝》创作的诗意画。画中近景处,松树苍劲、挺拔,中景和远景几乎都被山势峻峭的险峰占据,缈缈白云飞过劲松和山谷。作者还利用光影效果,展现了树干、山峰、水塘被夕阳的霞光染红的景象。在中国画改革的路上,李可染先生实现了从对景物写生,到对景物创作的飞越。“李家山水”也在中国画坛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风貌。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7/3bfe70e3c00bd488bc8163bbde71cd81.jpg

吴冠中 长江万里图(局部)509×22.5cm 纸本油画长卷 1973-1974年 民生美术机构

  这幅画是吴冠中先生于1973年至1974年间创作的《长江万里图》(局部),彰显了其对油画艺术和中国水墨画艺术卓有成效的融合。从唐宋至民国,绘制长江图的名家数不胜数,但是用油彩绘制全景的,吴冠中先生是第一人。这幅画也首次打破了油画二维平面的创造范畴,采用了中国独有的传统绘画形式“手卷”来展开内容。画面从左至右,将雪域青松、天府梯田、巫峡女神、黄山云雾、金陵大桥、水乡粉墙、滨江灯火,长江流域沿岸诸多风光全部入画,以5米长卷将时间和空间融合于一体。在画中我们甚至可以看到火车,江上的白帆,港口的繁忙景象,可谓静中有动,具有流动的美。画作无处不透露着作者对东西方文化精髓的充分吸收,与消化后的独立探索,这幅画不仅是吴冠中先生本人艺术生命中的重要转折,也是中国油画史上浓重的一笔。因此,此画被艺术史学家们称此作为吴冠中先生艺术生涯的一座丰碑。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7/cdd6d2eae6135ccb3a246e3ab10e578a.jpg

李可染 漓江天下景图 纸本 145×160.6cm 荣宝斋有限公司

  “漓江山水”在李可染先生的创作生涯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学术界认为,对于李可染先生来说,“桂林山水”的重要性甚至不亚于其代表作“井冈山”,他借井冈山表现崇高的主题,但漓江在他的创作中有着更丰富的情感表达。他一生先后五次赴桂林写生,留下了大量关于桂林漓江的作品。

  这幅《漓江天下景图》虽然尺寸不算大,但是画家采取以大观小的手法,让我们看见万山重叠,江水明亮,有气势恢宏之感。本画在构图上接近西方“满幅式”的特点,与传统山水上下空白,要“留天留地”以表现天空、地面的样式形成鲜明的对照。他的很多山水画,虽然在画面的顶端一般仍然留有空白以表示天空,但已经尽可能地把天空挤到最小的空间里。

  李可染先生的山水多以“积墨法”绘制而成,以墨色的浓淡营造出山的层次感,给人以氤氲淋漓之感。他还结合西方光影的透视手法,运用水墨画留白法将湖光的清澈表现出来,使整个画面显得缥缈、虚幻,令隽美的山色、美丽的湖光,散发着灵动的气息。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7/15bfe7f5743a2b31bfee1a08d9de0a5b.jpg

张大千 南岳祝融峰图 纸本 115.2×45.8cm 荣宝斋有限公司

  这幅《南岳祝融峰图》由张大千先生创作于1938年,这一年他39岁,属于他的早期作品。祝融峰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衡山,是南岳衡山72峰的最高峰和主峰。唐代文学家韩愈诗云:“祝融万丈拔地起,欲见不见青烟里”。张大千先生这幅画表现了南岳衡山雄壮巍峨的风姿。因为他的恩师曾熙长眠在衡阳,因此他多次登临南岳,并在将近三十多年间,常以南岳为题材作画,南岳对于他来说,有着不同的情感牵绊。

  请您看这幅画的构图,画面以山体为主,几乎占及满幅,近景处怪石嶙峋,植被茂盛,中景处三座山峰相隔相倚,想到达其中的主峰还要翻山越岭。山间有奇险的小路,通往主峰,时隐时现,小路的一侧是万丈深渊。画家笔法刚劲雄健,以墨色的上浅下浓,山间的流水和各种植被,来缓解山崖高耸带来的不稳定感。

  在画上方那一块留白处,题写着一首诗,写的是1931年他畅游南岳,登临祝融峰,面对胜景,不由赋诗一首。如今旧诗重题,内心依然充满了对祖国深沉的爱,以及河山破碎的愤慨之情。

  二 入木三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7/59355cedc9ebe58f3449276b2ae1e1f0.jpg

于右任 行书 267×57cm 纸本水墨 对联:文明近日月,神武用雷霆。 荆州博物馆藏

  于右任先生的书法,用笔刚劲率意,坦荡磊落,透着魏碑的雄强,也透着草书的飘逸之气。请您看上联写的是“文明近日月”,请您再看下联写的是“神武用雷霆”。“文明近日月”的意思是文明靠近太阳和月亮,像太阳和月亮那样明亮耀眼。“神武用雷霆”是什么意思呢?被誉为群经之首的《周易.系辞上》中讲道:"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大意就是以英明威武服天下,而不是以刑杀来使天下人畏惧。

  于右任先生喜欢写一些正能量、鼓舞人心的词句,或诗文,或信条等,这些内容饱含着深深的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这是一种与人类、国家、民族息息相关的大情怀、大品格、大德行,我们能从中感受到他的铮铮铁骨与赤胆忠心。好,这幅作品就讲到这里。

  分单元说明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内心感受的直接体现。在百年巨匠创作的书法作品中,有很多抒发家国情怀的古今名人的诗词作品,也有一些自己创作的诗词作品,在这些入木三分的文字中,我们能够体会到百年巨匠在时代洪流中对于家国的认知。
  分单元贴士
  入木三分讲述的是百年巨匠有关家国天下的诗词作品等内容。

  三 白鱼赤乌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7/f499adb7149d63e25519f8049e31f554.jpg

齐白石 卓立千秋179.5×47cm 设色花鸟纸本立轴 1948年 北京市文物交流中心

  齐白石先生这幅《卓立千秋》图的鹰嘴长而有钩,坚硬无比,鹰腿粗壮,鹰爪强健而锐利,展现了鹰的雄姿。鹰眼大睁,眼神敏锐。羽毛和翅膀以浓墨为主,羽毛硬而有光泽。这只鹰立于高大的巨石之上,胸脯高挺,傲然而独立,雄视着苍茫大地。是一幅画鹰的上乘佳作。

  《卓立千秋》图作于1948年。齐白石先生的鹰图大体上是在他定居北京之后,即上世纪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所画。左下角题有“尚客京华城西铁栅屋”的字样。“铁栅屋”乃是位于北京西城区跨车胡同的一座三合院,也就是今天的齐白石故居。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7/a1fd98b9f0f53cde2877803f8bb48d62.png

李苦禅 山岳钟鹰 362×146cm 纸本设色 1961年 北京画院

  李苦禅先生晚年常作巨幅通屏。《山岳钟英》画中共计五只雄鹰,它们或立或卧,或仰或俯,似有蓄势待发、奋起高飞的姿态。整幅作品展现出了李苦禅先生豪迈豁达、酣畅淋漓的大写意风格,是其艺术创作生涯中不可多得的杰作。李苦禅先生笔下的鹰之所以能够做到雄姿矫健,酣畅淋漓,是因为他笔下既有一定写实的成分,又有高度凝练之后的再创造。他早期的鹰风格写实,之后鹰的造型经过了多次改善,逐渐形成了敦实雄健的“苦蝉鹰”。在这个过程中,他将生物的客观属性与主观理想合成一体,达到了“形神兼备”。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7/b0b5d6ff7943f0483b06cba60b417ecd.png

潘天寿 鹰53.3×47.4cm 纸本水墨 20世纪 湖南博物院

  潘天寿先生的《鹰》图构图雄阔。一块大岩石几乎占据了画面的全部,岩石以简单的线条勾勒而出,仅作局部点苔和赭石着色,着墨不多,但虚中见实,显得非常厚重坚实。岩石上伫立着四只老鹰,结构准确,略带夸张,既有高瞻远瞩者,也有俯视逼人者,有敛翅,也有振羽,鹰身以浓墨或者淡墨画出,墨迹淋漓,有浑厚凝重之感。翅膀局部细写羽毛,层次分明,笔笔可见。头部的尖喙和利目,细节传神,神气活现。高耸的脊背和圆睁的眼睛暗示了欲动未动的内在力量。从中可见潘天寿先生用笔雄健、刚直、凝练、老辣的特点。

吴作人 熊猫 80×54.5cm 纸本水墨立轴 1973年 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

  吴作人先生描绘熊猫采用了大写意的画法,用浅色墨勾勒出熊猫的轮廓,深色墨染就熊猫的毛色。他又大胆舍去熊猫的小眼珠,而把熊猫概括为黑白分明的色块组合。寥寥数笔,大熊猫活泼可爱的形象跃然纸上。因为宣纸有渗透的特点,熊猫的绒毛表现得纤毫毕现。就这样,大熊猫的形象,从生活到艺术,经历了一次质的飞跃。

  四 任重道远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7/e9f73d6a6a7ffc34f3b1560f8a82fb40.jpg

吴作人 任重道远 286×84.5cm 纸本设色片 1963年 北京市文物交流中心

  这幅画是吴作人于1963年创作的国画经典作品《任重道远》。在绘画题材上,他没有选择反映现实主义的人物画,也没有选择传统的写意山水和花鸟,而是出现了古人很少入画的骆驼、牦牛、熊猫等题材,给画坛带来了一股刚劲质朴的新鲜空气。画面中是一望无际的沙漠,一队骆驼正昂首阔步,奋勇向前。画面中最前头的人,他的脸上裹着黑围巾,侧脸扭头,好像是有风吹来,吹得他闪身躲避。整个队伍向右上的远方延伸,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在用墨上,右下角的骆驼以浓墨渲染,而其它的骆驼则用淡墨,墨色次第减弱,画面虚实有度,主次分明。骆驼的坚韧、刚毅、耐劳的素质,都深深地震撼到了观者,在吴作人先生的笔下,它们获得了艺术的升华。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7/934588141d3e3d53b353c8ff1dbd4b50.png

吴昌硕 书法四条屏 155×62cm×4 纸本镜心 北京市文物交流中心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7/9ae7ef366abc36b51a5024543fa21977.jpg

吴昌硕 书法四条屏之一

  这组《书法四条屏》是吴昌硕先生的作品.吴先生博览了众多的金石原件及拓本,以《石鼓文》作为主要临摹对象,花了数十年时间,反复钻研,所书石鼓文凝练遒劲,风格独特。60岁以后用笔日渐老辣遒劲,圆熟精悍。还常常将石鼓文字集语书写对联。晚年时,将篆书、隶书完美溶为一体,可谓自出新意,前无古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7/4c381858ec2b47d47a3c947f0170c595.jpg

林散之 《金顶》行书横幅228×59cm 纸本水墨 1989年 马鞍山林散之艺术馆

  林散之被称为“当代草圣”,以草书最为有名,但是书法各体皆通。这幅作品虽然只有两个字,内涵却十分丰富。从字形上看,楷书、草书、隶书、篆书都有。作品墨色淋漓,枯、湿、浓、淡十分清楚。比如“金”字中的一竖,是浓墨,乌黑发亮,庄重大气;而这一竖旁边的两点,远看如浓墨,实则是淡墨;“金”字上半部分是淡墨、湿墨并生。“顶”字的右侧则漆黑,因为墨中没有水,是枯墨。加上旁边的落款,就显得十分完美。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7/62a863dbde9f925d1b6499b3068c5636.jpg

齐白石 和平34×26cm 水墨纸本镜心 1954年 北京市文物交流中心

  如果您了解齐白石先生的作品,那“和平”这两字肯定再熟悉不过了。他画的和平鸽题款,就是这两个字。齐白石先生曾说过:“我书意造本无法”,强调在书法创作中自立门户,自成天地。齐白石先生曾说过:“正因为爱我的家乡,爱我的祖国美丽富饶的山河土地,爱大地上的一切活生生的生命,因此花费了我毕生精力,把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感情画在画里,写在诗里。直到近几年,我才体会到,原来我追求的就是和平。”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7/b281aad8f2445212a14345263cd68b04.jpg

  据悉,此次展览的展出时间为2023年7月9日—10月16日。


【展览信息】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7/7a40a2636b2a4b98c8b148f64542f813.jpg

文明的传承 : 以启山林—百年巨匠艺术大展

展览日期: 2023年7月8日—2023年10月16日(7月9日起对公众开放)

开放时间 : 周二至周日 ( 周一闭馆 ),10:00—18:00,闭馆前半小时停止入馆

展览地点:北京⺠生现代美术馆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北路 9 号恒通国际创新园 C7

首席赞助:中国⺠生银行

支持单位:北京⺠生文化艺术基金会、荣宝斋

联合主办: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国家画院、北京画院、北京市文物交流中心 、北京市徐悲鸿纪念馆、湖南博物院 、浙江省博物馆 、沈阳故宫博物院 、荆州博物馆 、平湖市李叔同纪念馆 、⻢鞍山市林散之艺术馆、江苏省泰州高二适纪念馆 、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台湾⻩君璧艺术协会、香港白云堂艺术研究会 、北京⺠生中国书法公益基金会 、上海⺠生艺术基金会 、北京⺠生现代美术馆 、 ⺠生书法艺术馆、 上海⺠生现代美术馆

学术顾问:范迪安 、徐里 、徐涟、吴洪亮 、杨京岛

出品人/总策划: 王磊

总执行:刘震子、曹雪森、陈鸿毅

策 展 人:曹雪森、陈鸿毅、刘国梁

学术主持:吴洪亮、于洋

展览顾问:杨韬

展览设计:王 杰 、邵 笑 、刘 克 慧

展览执行组 : 曹雪森、陈鸿毅、张炳旺、刘佳、李佩琦、孙晓庆、刘佼、陈晓峰、丁书哲、徐沁萍、吴雪琴、崔海波、宋迪、张帆、王澍、曹萱、王 者 、单 宇 红 、高 珊 、刘 伟 、刘 杰 、高 胤 洲 、刘婧姝

【同期展览信息】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7/348980e628c4d8daec285c20213272d2.png

绵延:变动中的中国艺术

票务信息:免费

展期:2020.9.25—常设

展览总监:王磊、刘震子

策划团队:董冰峰、李峰、鲁明军、秦思源、汪民安(拼音排序)

主办: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

协办:北京民生文化艺术基金会

首席赞助:中国民生银行

馆长室:李峰、张炳旺

展览部:王燕、梁贝宁、王文姝、闫靖宜

媒体公教部:陈晓峰、丁书哲、刘佼、刘婧姝

商务部:李佩琦、崔海波、宋迪观众

服务部:乜晓瑾、刘杰、段晓妹、冯潇行

政财务部:徐沁萍、吴雪琴、王澍、朱金海、张乐、高胤洲、王艺轩

实习生:李艾佳、李玮佳、王潇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作者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