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4-10-25 12:54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科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的辅仁大学美术专业。新中国成立后,经历几轮院系调整,1952年划归北京师范大学;1956年划出,成立北京艺术师范学院,后又更名北京艺术学院;1964年北京艺术学院美术专业并入北京师范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前身)。卫天霖、李瑞年、吴冠中等先生均任教于此,他们既秉承传统又兼容中西,初步建构起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体系。经过多年发展,美术学院已经建立起由国内一流画家和优秀的中青年骨干力量构成的教师团队,师资结构合理、办学理念先进、专业设置齐全、勇于开拓创新,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与创作传统。
卫天霖、李瑞年与1963届学生合影
2018年纪念卫天霖诞辰120周年《卫天霖作品集》首发式暨艺术研讨会
努力把握和探索中国美术教育的学术建构与高端人才培养模式,坚持正确的学术取向,回应时代的文化课题,美术学院始终走在国内美术专业院校和师范院校的前列。1964年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师范生,1986年招收美术学硕士研究生,1993年取得博士授权点。
1964年在北京师范学院创建美术系,教师亲自动手盖画室
自1978年美术系恢复独立建制后,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康殷、戴林、王琦、刘福芳、常锐伦、李福顺、孙志钧、刘孔喜、董仲恂、李爱国、吴明娣等知名艺术家、学者在此任教;此后,学院集中调入了尚扬、尹少淳、刘进安、段正渠、段建伟、谢继胜、王珂等在全国美术界具有影响力的名师大家,丰富开拓了学科专业方向,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中国美术家协会和首都师范大学主办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承办的2022年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美术作品展现场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双师课堂”教学示范课
多次举办西部少数民族青年美术家创作高研班
美术学院的学科、专业建设始终走在全国前列。2002年美术学获评北京市重点学科,2007年入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位列全国第五,第四轮进入A 类学科;2020年入选北京市“高精尖”学科群;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学科优势继续保持,美术专业学位进一步提升;美术学(师范、艺术市场)专业、绘画专业、视觉传达专业先后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14年中国美术馆“为学 为师 为艺”展览
如今学院具有美术教育、绘画实践、美术理论、艺术设计四大专业方向,共设美术教育、中国画、油画、美术史论、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设计七个系,在现代工笔、现代水墨、现代油画、表现性绘画、坦培拉绘画、地域美术研究、美术教育研究等领域形成自身专业优势和学术品牌。
2011年”形形色色“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表现性油画工作室师生作品展
2019年皴擦点染——首师现代水墨工作室师生作品展
2020年“形形色色——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表现性绘画工作室纸本作品展”在河南省美术馆开幕
2023年“俯仰之间”李翔书法作品展在首都师范大学举办
2023年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工笔画创新团队部分成员合照
岁月峥嵘,薪火相继。美术学院始终不忘前辈的学脉品格与治学精神,深研高等院校美术教育发展新趋势,在美术创作与美术理论研究领域发挥优势,探索出一条聚焦艺术实践、理论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立足首都、辐射全国的独具特色的美术创作、研究与教育教学之路。
作为首都师范大学建校7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之一,“植本育新——首都师范大学建校70周年美术作品展”9月10日至23日在中国美术馆成功举办。展览分为“学脉溯源”“气象大观”“桃李灼华”三大版块184件(套)作品,系统梳理和呈现了首都师大美术学科的学脉渊源与发展历程。
美展作者既包括曾在首都师范大学(及前身)工作过的卫天霖、李瑞年、吴冠中、彦涵、梁树年、高冠华、俞致贞、姜燕、罗尔纯等蜚声艺林的前辈大家,也有尚扬、孙志钧、刘进安、刘孔喜、韩振刚、王珂、段正渠、韦红燕、赵永康、段建伟、汪港清、桂小虎、陈畏、王海滨、韩朝、孙涤、王佳、谢崇桥等在职教师及潘鲁生、刘万鸣、李翔、宁钢等特聘教授,以及杰出校友李少文、郭怡孮、刘炳森、杨延文、贾浩义、戴士和、洪凌、丁一林、姚鸣京、胡明哲等,他们通过中国画、油画、水彩、版画、雕塑、设计等,彰显了美术学科设立至今一脉相承、历久弥新的艺术精神,立体呈现了新时代“开放包容、多元创新”的学科发展理念与人才培养模式。
嘉宾合影
展览现场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