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文 | 裴刚
没有什么会结束,一切永不结束,我回到尘封往事的地方,在时间的灰烬下,失去了起初的纯真,却又在某个时刻突如其来,浮上水面,犹如梦境。
“时光之尘”是一场对跨越40年时光的深情回望,同时也是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关照;是艺术家王家增创作、生活历程的个人史,也是经历时代巨大变迁裹挟其间的群体经验。那些逝去时光中的图像记忆,在不断的遗失中不可重塑,又在某一时刻,坚固的让人们沉浸于图像面前,体味生命中不可言说的嗟叹,体味沉淀于过往岁月中的情感温度。
“时光之尘”王家增个人作品展于2024年12月22日在渊美术馆启幕,所展出的《物的褶皱》、《城迹》、《寂静之地》以及《时光之尘》等系列作品,以油画、综合材料、装置、版画等多重媒介的呈现,并以此追问个人与群体,技术理性与肉身感知,逻辑与非逻辑的思维感知,现实与媒介之间的关系等等多重话题,以及如何在艺术实践中建构个人的观念、语言。
艺术家王家增的早期作品饱含对东北巨大的工业恐龙遗留下的“东北墟”深切的共情叙事,同时东北往事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缩影。近些年王家增的作品持续关注当代个人在集体社会中的存在状态、探寻个体生命在历史时间中留下的痕迹。以金属材料、手工纸等为媒介探讨艺术家个人与创作材料的关系,技术、媒介与时间的关系,以及艺术作为记忆的可能。
蚀-11(120x80cm0铝板干刻2024
物的褶皱-55(40x50cm)手工纸、木板、丙烯2019
城迹Ⅱ-48(120x180cm)瓦楞纸、木板、丙烯2024
肉身与材料产生的内在张力
在当代艺术看似越来越获得了更多的多元性,实际上在评价机制和审美趣味的标准越来越趋同的态势下,当代艺术的突破性及其可能性也在变窄。但王家增的创作实践却迥异与全球当代艺术所呈现的表面光滑、同质化、精致化、空洞肤浅的趋势。而是深入文化时间,在理性与感性,秩序与偶发性,松动与坚实,扩张与坍缩,肉身与不同媒介间的对抗与和解形成内在的结构。
1963年出生的王家增,家就在沈阳老工业区铁西区里,那里一幢幢平房形成一个个天然的院落,其间又有交错的土路连接,形似巨大的迷宫。各家鸡犬之声相闻,孩子们可以随意游走,呼朋引伴。王家增足迹踏遍这迷宫的每个角落,巨大的烟囱吐出的灰黑浓烟飘荡在他头顶,下班铃响过后大门口轰然涌出喧闹的深蓝色制服的人群。后来,王家增自己也进了工厂,干过钳工、锅炉工、轧钢工,一干就是8年。 1987年,王家增考入鲁迅美术学院版画系,走出工厂,开始了绘画生涯,也许是心底永远有一种难以割舍的工业情结,在其作品中尤以工业题材居多。他说,工厂,自己曾经那么厌恶、一心逃离的地方,却成了他永恒的精神家园。
物的褶皱-60(100x100cm)手工纸、木板、墨、丙烯2019
以钢、铁、铝等工业原料为媒材,这些材料对于王家增的过往经验是再熟悉不过的。在“物的褶皱系列”中被巧妙地运用挤压、锤炼和扭曲等手法将这些坚硬的金属材料与柔韧性极强的纸结合于一体,将二手钢材塑造成各种形态,他赋予了金属以坚硬与柔软共存的张力。他的创作方式在多重关系相互的交融中,呈现隐秘的张力,清晰地形成形式内外的作品结构。并以肉身与材料之间的对抗,肉身在消费时代不断被消费、被规训与反消费和对抗规训的过程中产生作品内在的张力。
从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到安尼施·卡普尔(Anish Kapoor),在表演艺术、行为艺术、极少主义和观念艺术的表达中与其他艺术形式相互交错,同时与性别、阶级和种族等问题交汇在一起,呈现人类对“肉身”更深入的思考。对“肉与血”主题的再诠释,与宗教、文化、哲学、心理学、符号学,以及整个20世纪众多哲学理论关于肉身主题的探讨密切相关。身体艺术占据了当代艺术中极其重要的位置,当代艺术利用身体对抗拟像世界的最重要的思想观念的利器之一。
个人凝视下的时代印痕
王家增1992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版画系,铝板干刻的“蚀系列”是他通过纯熟于胸的版画语言、技巧在角磨机、刻刀......的作用下对时代印痕的个人凝视。
在近些年的“蚀系列”、“存在的焦虑系列”等作品中,在混沌明灭的灯光和模糊消逝的人影、地平线里,锋利、顿挫、纵横交错的线条划开金属闪亮冷硬的皮肤,弥漫在斑驳的色彩与闪烁隐现的数字、符号中。他不仅仅面对中国社会在快速的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对无意识、社会异化、无序状态、现代性等主题进行观察与反思。”也是艺术家如何在技术媒介时代重新定义自身的创作。
蚀-9(120x80cm)铝板干刻2024
1976年后,“伤痕小说”和之后出现的王朔、余华等等不同语言风格的文学作品。1986年5月9日,崔健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行的百名歌星演唱会上演唱了《一无所有》,宣告了中国摇滚乐的诞生。同时期出现的伤痕美术、艳俗、泼皮风格的艺术潮流相互对应,面对压抑的现实体验,荒诞魔幻的情境,艺术家以视觉方式表达个人的独立意志。
王家增的作品在观念、语言的不断演变中,与大时代的混响相互应和,也不断地在个人经验中构建形成个人化的语言。
他一系列的金属材料作品,如同中国北方的自然环境一般,严苛、寒冷而富于诗意。一切凡俗与苦痛在他笔下变得澄澈如冰,开阔邃远。
它存续于每个人记忆中的“决定性时刻”,似乎有未知的事件正待发生。
蚀-12(120x80cm)铝板干刻2024
瓦楞纸链接微末的材料与众生
瓦楞纸作为物联网时代最微末、日常之物,也是随着人们“消费欲望的潮水”涌进城市、乡村终被遗弃的包装。瓦楞纸壳也是他在“城迹系列”中普遍使用的材料,并以充满诗意的色彩、线条在多重的覆盖、叠压中,形成以悲悯之心面对时代最微末的众生。
城迹Ⅱ-5 (100x80cm0瓦楞纸、木板、丙烯2023
城迹Ⅱ-11(100x80cm)瓦楞纸、木板、丙烯2023
1949年后,被称作“共和国之子”的东北三省,因雄厚的重工业家底,先于国内的其他省份经历了城市化、工业化的洗礼。近二十多年来随着政策和市场经济的变化,经历了巨大的变迁,东北往事也是中国往事的一个缩影。王家增从作品中梳理在时代变革之下,当下所处的每个情景都在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让难以被界定的对时间的内在体验外部化为可以被他者感知的物理空间上的“褶皱”,让个人化的、具体化的时间感觉空间化,成为可以被分享、被观看、被保存、或者被毁灭的外在化了的事物。这种空间性本身让生命作为外在于自身而存在,成为一种生命的凝结,和生命本身依旧存在差异,借此内在生命、经验与外部化了的生命的痕迹产生了关联。”
王家增的艺术实践中不仅是对历史处境有切身生存情景的图像转化,又有西方现代主义以来从观念到形式不断相互渗透,感知与经验共同作用的复杂气息。在视角的多维变幻中,形成作品的“在场感”。
部分参展作品赏析
存在的焦虑-1(23x31cm)纸上丙烯2023
游离系列 40x50cm 手工纸、木板、墨、丙烯 2019
物的褶皱-12 (30x60cm)铁、不锈钢2018
物的褶皱-15(40x50cm)铁、不锈钢2018
物的褶皱-46 40x50cm 手工纸、木板、丙烯 2019
存在的焦虑-6(19x22cm)纸上丙烯2023
寂静之地-8(40x50cm)布面丙烯2024
旁观者-1(33x23cm)纸上丙烯2021
城-2(100x80cm)木板丙烯2019
城-3(30x60cm)布面丙烯2019
视觉听觉·艺术汇—暨“时光之尘”王家增个人作品展艺术party
“时光之尘”王家增个人作品展的开幕式在渊美术馆别开生面的展开,中国美院教授、浙江省版画家协会主席孔国桥松弛有度的主持风格,让此次“艺术party”开杭州艺术圈展览新方式的实验先河。
由音乐家和艺术家王家增的视觉作品同构的“艺术party”。艺术家王家增与音乐家歌手们共同翻唱的崔健经典摇滚歌曲《花房姑娘》等,一度把人们带回充满理想主义的八十年代.....
中国美术学院陶艺系教授刘茜是王家增在鲁迅美术学院版画系上本科时的老师,阔别三十余年感慨万千,师生同道情谊在对过往的点点滴滴回忆中重新展开,感染了在场的朋友们;
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版画系主任于洪教授以同道好友的视角深入阐述了艺术家王家增创作观念、语言、历程与版画创作经验之间的密切关联,以及语言形成的脉络;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陈坚作为王家增艺术上的同道,生活中挚友,对艺术家充满激情的创作状态,生活中酷似摇滚音乐家崔健的生命经验,以极具语言魅力的,机智、诙谐的“脱口秀”方式表达出来,令所有在场的嘉宾、朋友们在开心的同时更深入到艺术家的生命状态与艺术状态的源头。
雅昌艺术网&艺术头条主编裴刚从王家增的艺术实践中不仅是对历史处境有切身生存情景的图像转化,又有西方现代主义以来从观念到形式不断相互渗透,感知与经验共同作用的复杂气息展开,谈及王家增创作实践与当代艺术诸多时代现象之间的关系。
王家增现场创作并邀请在场艺术家们共同参与,令此次开幕式的“艺术party”引向高潮......
中国美院教授、浙江省版画家协会主席孔国桥主持
中国美术学院陶艺系教授刘茜致辞
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版画系主任于洪致辞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陈坚致辞
雅昌艺术网&艺术头条主编裴刚致辞
李瑾彦和乐队的音乐家们共同表演的多首爵士乐歌曲与作品的现代性相互应和。
艺术家们共同参与现场创作
【展览现场】
【艺术家简介】
王家增|WANG JIAZENG
1963年5月出生于中国沈阳,1992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版画系,曾任鲁迅美术学院教授,现为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个展|Solo Exhibitions
2021
“暗火”,熏依社画廊/上海
2020
“铁的事件”,今日美术馆/北京
2018
“物的褶皱”,白盒子艺术馆/北京
“无名之地”,筑中美术馆/北京“无名之地”,上海半岛美术馆/上海
2016
“城迹”,中国产业金融博物馆/沈阳
2015“王家增作品展”,悦美术馆/北京
2014
“城迹“,中国金融博物馆/北京
“工业印痕”,高士画廊/台北
“工业日记”,济南美术馆/济南
2012
“王家增作品展”,爱慕美术馆/北京
“喧嚣中的静默“,悦美术馆/北京
2011
“原色”,今日美术馆/北京
2009
“存在”,今日美术馆/北京
2008
“难以释怀的空间”,威诺里萨画廊/北京
“向生活致敬”,上海800号美术馆/上海
“盒子中的人”,高地画廊/北京
主要群展|Major Group Exhibitions
2024
“唯物思维”克拉玛依国际材料艺术季,克拉玛依科学技术馆/新疆
“观念的演化”,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宁波
“上海第七届铜版画展”,上海徐汇艺术馆/上海
2023
“时间引力:成都双年展”,成都美术馆/成都
“唯物思维:首届国际当代材料双年展”,南池子美术馆/北京
“第三届中国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新疆美术馆/乌鲁木齐
“共生世界:济南国际双年展”,济南美术馆/济南
2022
“节奏与迭奏”,松美术馆/北京
“史鉴未来”,科纳艺术中心(KCCA)/深圳
“后印刷-第三届CAA国际版画三年展“,浙江展览馆/杭州
2021
“迎春画展”,站台中国/北京
获奖|Awards and Honors
中国第十七届版画展银奖
中国第八届三版展银奖
中国第七届三版展银奖
中国第十五届版画展铜奖
出版|Publications
《物的褶皱-王家增作品》
《今日中国艺术家-王家增》
《王家增作品集》
《王家增铜版画集》
公共收藏|Public Collections
60余件作品被英国大英博物馆、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国版画博物馆、浙江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及安徽、四川、贵州、青岛、辽宁、黑龙江等美术馆、松美术馆、今日美术馆、筑中美术馆、爱慕美术馆、虚苑美术馆收藏。
关于美术馆
YUAN ART MUSEUM
渊美术馆坐落于南山路清波门1号,是一家集作品展示、作品典藏、学术论坛、艺术商店于一体的民营美术馆。渊致力于发展成为具有“西湖品牌”的新地标,美术馆以包容、多元的姿态,立足杭州的历史文脉,积极参与中国当代艺术的探寻与发展。
总建筑面积 1000 平方米,由续厅、正厅、辅厅、露台、二楼露天平台等空间组成。并设有咖啡、下午茶等配套服务。
常规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 10:00-17:30(每周一闭馆)
展览信息
“时光之尘”王家增个人作品展
展览时间:2024年11月20日至2025年3月19日
展览主办:渊美术馆
展览地点:杭州市南山路清波门1号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 10:00-17:30(每周一闭馆)
作者:裴刚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