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作为顶着最大名头的艺术双年展之一,威尼斯双年展似乎是一场学术之约,但更是一场机会主义和商业主义的亲密约会。2013年威尼斯双年展像是中国艺术家赶集的“庙会”,据不完全统计,在双年展期间,中国参展艺术家及随行人员,以及国内一些重要艺术机构的相关人员竟达两千余人,堪称国外双年展中最大规模的一次“中国展团”。虽然人数众多的“中国展团”集群摆摊威尼斯,却不是中国馆及其作品的出色而是声势浩大的众多所谓“平行展”及其集体“献媚”的商业主义。在国内,不少关于威尼斯双年展的负面批评如潮水般涌向各大网络媒体,形成强大的“网络水军”,批评的矛头主要指向沸沸扬扬的“平行展”。所谓平行展,实质是外围展。很有意思的是,我们有时不得不惊叹国人生编应变的“造词”能力,明明是“外围展”却偏偏要说成“平行展”,而且一再要强调“平行展”与“外围展”是有着“天壤之别”。但凡熟悉威尼斯双年展的人都知道,威尼斯双年展历史上从来就只有主题展、国家馆,外加一个外围展,从来就没有什么“平行展”的机制。连国家馆,本质上来说,也是外围展的一种形式。当然,参加外围展的艺术家肯定很是纠结,因为“外围展、外围展”,听起来让人觉得和威尼斯双年展没有一点关系。为什么要将“外围展”改名为“平行展”?猫腻就在这里。改名的动机无非是为了混淆视听,挂羊头(平行展)卖狗肉(外围展),甚至心照不宣地利用语焉不详的“平行展”来夺取威尼斯双年展的光环,取得某种光鲜的履历和身份的提升,以便“出口转内销”,回国后可以利用信息不对称的方式进行商业宣传和后续炒作,以忽悠更多的藏家和媒体来抬高其艺术身价。凡此种种现象,似乎已经是中国当代艺术界心照不宣地追逐“名利欲”的某种共谋。只不过,国人还是爱面子的,拿“平行展”这块遮羞布进行掩饰,羞羞答答、遮遮掩掩而显得十分虚伪而已,不像网络上那么尖锐、刻薄地批评为“水军、水货才去水城”。
笔者无意于凑热闹,也无意于网络上类似于“骂街般”的艺术批评,更无意于对威尼斯双年展的“中国展团”做出任何评价。但笔者注意到了在本届威尼斯双年展上,由中国著名批评家策展的主题为《中国独立艺术展:未曾呈现的声音》的平行展新闻发布会上一个“挺有意思”的行为艺术,从而引发了笔者的若干思考。这个行为艺术的主题是“与平行展平行”,表演者是早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有着多年游历世界各国的旅法行为艺术家黄建中先生。“与平行展平行”的艺术行为完全是偶发的但又是预谋的。之所以说是“偶发”的,因为就在平行展新闻发布会现场,各路新闻记者与批评家们正进行问题交流之际,行为艺术家黄建中突然平行地躺在会场的正中,以戏谑、调侃和诡异般的行为,表演于“不适时宜”的场合。之所以说是“预谋”的,这个艺术行为是针对“平行展”提出发问和质疑,是预谋而来的。国内的行为艺术给人们通常的印象是“恶搞”、“搅局”、“泼皮”,和“偶发”,可以说是一种典型的“波希米亚”现象,他们都是以自己的身体为赌注来发泄他们所认为的社会对他们的不公正,同时也反映出他们对自身命运的某种焦虑,试图通过一些极端的行为来刺激社会,企望引起人们的注意。但黄建中有别于一般的行为艺术家,他企图通过大量的身体的行为语言来干预现实生活,从而建构起一套自我的艺术思想体系。这个思想体系的核心是通过个人的体验和个人视角来揭露“环境与生存”背景下,行进中的中国人的劣根性和丑陋本性,其目的是发现问题和呈现问题。因此,他的行为作品具有社会评论的功能。尽管,目前他的艺术行为并没有引起社会的注意,甚至艺术圈内也不太关注,但海外的一些评论称他为“孤独的行为艺术家”。
那么,“与平行展平行”的背后意味着什么?行为艺术家黄建中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的艺术行为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反思和质疑?黄建中的解释如下:其一,“与平行展平行”是对“平行展”的责问。中国艺术家此番似乎以前所未有的热情,蜂拥至地中海北岸的威尼斯,设点摆摊的平行展竟以质低、量大、价廉的艺术来吸引眼球,其尴尬状态其实是一厢情愿地的献媚,此情何堪?其二,用“与之平行”的概念来消解“平行展”的意义,从而揭示其本质。如本届威尼斯双年展中,王林策展的主题为《中国独立艺术展:未曾呈现的声音》为今年最大规模的外围展,参展人数竟达157人,几乎包括了大部分国内与王林交好的艺术家资源。但摆摊的初衷亦如国内批评文章所指出的那样,“本质上是一种批发式倾销的思路”。“与之平行”的概念,意图挑战权威话语,消解权威话语,从而指向反思真正鲜活、冲突和严峻的中国现实状态下的那些真正问题性的作品。其三,“与平行展平行”并不在于行为艺术本身,而在于它以怎样的艺术方式介入了“平行展”的这个社会事件和社会主题之中。从威尼斯双年展中所表露的中国当代艺术家集群的浮躁的逐利心理,机会主义和商业主义蔓延的从众心理应该是今天中国现实一个缩影,在“沉默的大多数”国民当中,需要某个支点来撬开中国人丑陋的“伤疤”。或许,黄建中在威尼斯双年展中的“那一躺”无疑就是这么个支点,它将以偏激的方式来警醒我们对周遭的艺术世界的反思。
作者:陈国辉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