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张望的三个阶段

  张望研究中国画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0年-1993年,这一阶段总的印象是“印”感觉胜于“画”的感觉,很显然,这与他有版画学习的背景有关。版画不是画出来的,版画创作必须经过构思、设计、制版、印刷等诸多程序,与其他画种相比版画即兴的、随机的、偶发的成分要少一些,我们看到的版画中那些看去偶然的痕迹常常是刻意追求的结果。借助版画张望实践着有个人特征的中国画的图式形式的形式,亦因为借助版画,张望这一时期的创作,似乎在与中国画的材料、工具特性精密关联的韵致方面有所缺失。任何变革都有取有舍,对于取与舍的分寸的把握,往往制约着变革的成功与失败,中国画变革的艰难亦在于对取与舍分寸的把握,期间存在着无数选择的可能,其中包括对其它画种的借鉴,但借鉴并不意味着复制,借鉴的结果应当是不露痕迹的;有生长性的。如同一切生命的存在形式,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表象与内质等等所有呈现状态都是有机的。

  1994年——2003年是张望中国画创作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与第一阶段相比,变革的中心由语言转向题材,但仔细看去二个阶段之间还是有潜在的因果联系。图式形式的变革仍然是其基本目标,但“画”的感觉已经很明显地大于“印”的感觉,这是张望对中国画认识上的质的飞跃。数千年来中国画由媒介与意识滋养而形成的特殊趣味,无论对于创作者还是接受者都是不容易在一夜间即扬弃的,中国画的变革不仅需要维系,甚至必须呵护中国画的韵致,这是中国画的变革最富挑战性的徽结,它贯穿于传统中国画变革的始终。张望这一阶段的创作显然已眷顾了中国画的笔情墨意,在我看来笔情墨意是他这一阶段的主要追求,女性人体不过是这一阶段特别用以凭借的对象而已。张望这一阶段的创作总是弥漫着一种非现实的,没有时间指向的,虚幻而倾向唯美的氛围,但仍保留了一种理性,尤其是色彩的运用上,很纯粹、很主观、是另类的,也是传统中不具备的随类赋彩。

  自2004年开始,张望将他的创作转向城市女性,开始了他中国画创作最重要的时期,亦即第三阶段。张望自己亦很看重这次转向,他把他的这次转向称作近于成熟的努力。张望很清醒,他对自己的评价是公允的,题材的转化在中国画的历史上从来不是一般意义的转化,实现这次转化对于张望是非同寻常的。时代在任何时候对于任何人都是无法回避的,何况二十世纪以来,时代对于个人有空前的影响力。但今人不解的是许多中国画家依旧十分刻意地营造与时代格格不入的意境,不承认或者不了解那些所谓意境已经是与时代隔膜的陈腔滥调,在这种情况下的任何努力都显得有些装腔作势的卑微。不能读懂时代的人是做不了艺术家的,今日世界任何对艺术以及对艺术家的评价都是以其对时代的直接影响为准绳的,张望的这一次转化为其艺术的发展预设了广大的发展空间,我像张望一样看重他的这一次选择。张望的三个阶段是递进式的,每一阶段都是对前一阶段的超越。

  城市女性关键在“城市”,其本身就是一个颇富时代意义的概念他们有无以穷尽的变数和诱惑,她们身上集合着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最生动、最具表现力的特征,她们是最值得关注亦最值得描绘的群体。题材的转化是一个系统,是一个需要重建秩序的过程,在这一方面张望可用大有作为。

  张望是一个中国画的革新者,张望的三个阶段持续表达了他变革中国画的愿望和意志。中国画的变革还有许多路要走,似乎没有终点,张望的这一阶段也许只是下一阶段的酝酿,一个内心丰富的艺术家一生中都会处于波澜起伏的状态,我对张望充满期待。

2005年9月9日

于北京

作者:杜大恺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