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8-12 15:24
周末趁着骤雨初歇,又准备出去走走,这次选择了无锡,也是第一次拜访无锡博物院。无锡博物馆也是将文化和科技合在同一个馆中,不过这次限于时间,主要就看了文化部分。
吴风锡韵 无锡城市的故事
文化这块的展览主线往往就是介绍一座城市的历史,这里也不例外。无锡最初的文化序列和上海西北部分基本一致,都是沿着“马家浜(公元前5000-公元前4000年)”——“崧泽(公元前4000-公元前3000年)”——“马桥(公元前1800-公元前1200 年)”这样大致一路发展过来的,典型器物也是各类灰陶器。
顺便提一下“无锡”这个比较有趣的名字的来源。虽然直到现在专家们还没有完全观点一致,,但比较有可能的是,“锡”字属于这个地区古代的称呼,而“无”字属于发音的助词。
腰沿釜 马家浜文化
灰陶鸭形壶 马桥文化
后来就发生了以“泰伯奔吴”为代表的中原民族南下和当地“断发文身”原住居民的融合。无锡在春秋战国时历经吴、越、楚三国的先后统治,并衍生出了范蠡(和西施)、春申君等故事。如今无锡深以范蠡为荣,恨不得所有地名都要加个“蠡”字,不过这些大都流于野史,实际的考古发掘,展现的是另一个没有那么“浪漫”的无锡。
在先秦的这段时间,这里最有特色的就是和中原类似的大量陪葬礼器——只不过人家都是青铜的,这里大部分是陶瓷的,或者称之为原始青瓷。典型的墓葬有鸿山越国贵族墓,这也是这一带发现的等级最高的一座春秋战国墓,比较有特色,其文物目前在南博。
几何印纹兽耳陶罐
华利湾西周墓
一套原始青瓷甬钟 春秋时期
到了汉唐,这里就已经完全融入中原文化。相应地,故事也少了一些,比较有意思的是除三害的周处原来还是无锡人(宜兴人)。
青釉神兽尊 西晋
现藏于南京博物馆
出土于宜兴周处家族墓,是来自这个区域等级最高的文物(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
其他一些这里的藏品。
唐铜镜
十二生肖俑
胡人俑和骆驼俑
随葬墓俑
左边这个比较有意思,叫做“仰观俑”,另外还有趴在地上的“地听俑”,大致就是在墓里负责放哨的。
明代的佛造像
唐人面纹瓦当
瑶台仙境金发插
陶脊兽
山形石笔架
另外是陶瓷器的发展,从原始瓷到后来成熟的青瓷,都留在了无锡这个交通要道上,这也最终促成了后来无锡最著名的“两团泥巴”。
青瓷堆塑魂瓶
建窑兔毫盏
磁州窑龙凤纹罐
长沙窑褐绿彩双系罐
最后一部分虽然文物比较少,但其实很有意思,是关于商业化中的无锡。现在,更多的人开始注意到在江浙后期越来越强大的文化背后,其实离不开这个地区商业的崛起。
米店
活字印刷
布匹店
进入近现代,无锡三大支柱产业:棉纺织、缂丝、免费加工。
业勤纱厂
古墓奇珍 元代钱裕墓出土文物展
目前作为无锡博物院一个亮点的是元代钱裕墓的出土文物。这个位于太湖镇向阳村的墓发现于1960年,墓主人钱裕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王钱缪的后人,墓中物品基本完好。
“邓万四郎”款莲生贵子高足金杯
“陈铺造口”款海棠型貘纹金带扣
“春水玉”带饰,学者讨论的较多
鎏金花瓣式银托盏
葵瓣形朱漆奁
紫罗缘方格纱单背心
白玉鹿形饰品和玛瑙猴形饰品
铜镜和念珠
玉雕桃式杯
泥塑雅韵 惠山泥人陈列展
看完珠光宝气的土豪墓,另外两个展就有点“化腐朽为神奇”的味道了。无锡历来有两团著名的“泥巴”——惠山泥人和宜兴紫砂茶壶。
惠山就在无锡的西面,是无锡最著名的两座山之一(还有一座自然就是“锡山”),如今那里合起来建了一个“锡惠公园”。在常设展的外面就放了一组大型泥塑作品——《惠山庙会》。
另一件比较大的《蟠桃会》。
还有大量的题材都是著名的戏文,譬如这件昆剧的折子戏《醉打山门》,原型来自鲁智深醉打镇关西的故事。
一组“大蚕猫”
民间喜闻乐见的形象
大阿福
各种头模
对于艺术,我们总喜欢讨论它的创造力和唯一性,但很容易忽视的是艺术中的“大规模生产”。事实上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
紫玉金砂 紫砂陈列展
最后这是另一项“点泥成金”的活儿(现在拍卖会上著名的紫砂茶壶价格已是天价)。紫砂或许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相当独特的造物,象征着中国陶瓷中与精致相反的古拙之美,但是这种古拙的泥一样的质感最后又变得像玉一样光洁温润,这当中的美学很值得细细品味。
民国的段泥东坡提梁壶,多次被著录和拍卖。
清代模仿半月瓦当形的壶
这个是比较有清代特色的珐琅彩壶,很得满洲贵族的喜爱。
做成树皮材质的壶,来自当代著名的紫砂传人吕尧臣。
清代硬提梁壶,一体式的设计更高地表现了连续的曲线感。
来源:盛世收藏-资讯-古玩知识 作者:一路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