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雅昌快讯】红美术馆艺术过新春 “入境”公共雕塑展、“不定式”青年展齐亮相

2016-02-21 00:19

“入境”2016东湖公园公共雕塑邀请展

“入境”2016东湖公园公共雕塑邀请展

6

成都红美术馆

已结束 5.3万+

  出席活动的嘉宾

(从左到右:成都国际文化艺术中心董事长温雪倩,雅昌艺术网西南区总经理武玥如,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彭肜,锦江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林旭,批评家、艺术史家吕澎,东湖跨年艺术季艺术总监、策展人何桂彦,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书记杨杰,雕塑展艺术家代表焦兴涛,青年展艺术家代表谭天)

  作为2016东湖跨年艺术季的延续,2016年2月20日下午3点半,由成都市锦江区东湖文化产业联盟、锦江区当代艺术协会主办,成都国际文化艺术中心承办,何桂彦担任总策展人的“入境”2016东湖公园公共雕塑邀请展与“不定式”2016成都东湖跨年艺术季青年展一同亮相东湖红美术馆,两个活动掀起了“艺术过新春”的新一轮热潮,并将持续至3月15日。

  何桂彦向雅昌艺术网介绍,本次跨年艺术季不仅仅是一个“阳春白雪”的展览,而希望它能够接地气,为市民真正带来艺术气息,丰富成都文化艺术生活的活动。

黄玉龙 《BACK》 200x200x80cm 青铜 2015

  某种意义上,公共艺术是检验一座城市文化厚度的标杆

  公共雕塑脱胎于雕塑,又在当代文化的语境与审美、文化诉求方面呈现出自身的特点,更注重“公共性”、强调“剧场”感,追求“场域”化。“入境”2016东湖公园公共雕塑展邀请了15位中国当代雕塑领域中青代的代表性艺术家参展,将作品放置在东湖公园内。他们分别是陈克、陈文令、邓筱、韩子健、胡又笨、黄玉龙、焦兴涛、刘永刚、刘展、李勇政、徐雅惠、唐勇、谭勋、王中、郑路。

焦兴涛 《墨竹》 1000x500x400cm 木、塑料、墨、鹅卵石 2016

  “西方国家的艺术,不仅仅是在美术馆和藏家手中,一定是与社会、城市、公共空间发生关系的。公共艺术、公共雕塑从某种意义上,可以成为检验一座城市文化厚度的标杆。在中国,公共艺术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此次展览让雕塑进入自然的环境,进入公共空间当中,产生一种公共性,并在成都东湖公园落地,使得市民与雕塑有一个近距离的交流和互动。”对于展览的初衷,策展人何桂彦如是谈到。

李勇政 《极度寒潮》 透明帐篷、毛毯 2015

  东湖公园位于成都市中心,是成都市内最大的湖泊公园。除了优美的自然景观,也是成都市内富有艺术与人文气息的去处,营造了浓郁的艺术氛围。借助这一优越的地理环境与深厚的人文氛围,本次展览最大程度地呈现出作品的“公共性”,主办方希望作品能与公众有一个更好的沟通,在带给公众审美享受时,也能使其参与到作品中,将公众的参与作为作品意义生效的一部分。

“入境”2016东湖公园公共雕塑展参展艺术家及嘉宾合影

  谈及西南地区公共雕塑时,何桂彦表示这边公共雕塑领域的实践,不仅仅在作品本身。对于雕塑如何呈现,更有效的介入公共空间,与新的文脉与环境相结合上都有所探索。诸如此前蓝顶艺术节的公共雕塑展,这次的“入境”2016东湖公园公共雕塑邀请展以及四川美院美术学系与雕塑系共同主办的“明天”雕塑奖,形成了一股合力和很好的雕塑生态。

参展艺术家及嘉宾合影

在艺术家焦兴涛看来,展览主题“入境”有两方面的涵义:首先,展览场地位于公共空间内,是一个具体的现场而不是美术馆的白盒子;其次,雕塑在面临今天这一现场时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开放、共享的状态,观众的评价以及对作品的触摸都应该是作品的一部分。红美术馆坐落于城市公园中,天然聚气,与市民发生关系,与专业美术馆不同的特质在于更具有开放性与参与性。

展览现场

据了解,有些雕塑将永久性保存在东湖公园内,让艺术与民众有更多的相遇和交流,让成都市民在逛公园时也能近距离欣赏精彩纷呈的艺术展览,实现艺术融入生活。

  “不定式”,从侧面呈现出当下年轻艺术家的所思所想

  “不定式”2016成都东湖跨年艺术季青年展邀请了25位新锐的青年艺术家参展,他们分别是于瀛、王礼军、王岩、冯立、叶甫纳、叶淩瀚、刘思麟、任日、闫珩、陈皎、李易纹、李展、宋元元、杨牧石、杨洪、张钊瀛、张超、罗丹、郭典、胡为一、胡佳艺、姚朋、彭晖、谭天、臧坤坤。

展览现场

  “本次青年展面向全国年轻艺术家发出邀请,并不局限在某一地域。参展艺术家90%有学院化背景,有一半都还在学院攻读研究生。展览形式涵盖架上绘画、雕塑、影像、行为、观念等,希望能从侧面呈现出当下年轻艺术家的所思所想,并与成都本地艺术家有所交流。”何桂彦介绍展览背景时谈到。

李易纹参展作品

臧坤坤参展作品

  展览意图呈现新一代青年艺术家的创造力,以及他们的作品为当代艺术发展带来的不确定性。艺术家们的作品包含着丰富的信息,不同的切入点,不同的文化诉求。既有在艺术、风格、修辞等艺术本体领域的探索,也有在方法论方面的推进;既有对现实、社会境遇的解读与诠释,也有对个人的、微观的、肉身经验的反思与剖析;有的艺术家重视个人创作的推进轨迹,力图在既有的学院语言体系中寻求突破,有的则尝试去消解既有的艺术边界。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李璞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