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本期我们邀请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主玛于江教授推荐2015年毕业生赵津毅。在其最近的作品《中国系列》中,艺术家探索使用注射器代替了羊毫画笔来完成作品,这样的一笔一划、一针一线似的作画方式与中国传统的劳动生产方式极为相似,不断积累不断劳作,最终才能出现了复杂的劳动产物。同时,画面中各色立体的颜料线相错交接,使画作具有了不可复制性。而这种不可复制性与波洛克的行动绘画大相庭径,它们是偶然和必然的一次对比,也是理性与感性的一种呼应。艺术家以极具中国特色的中国元素为素材,且有很强的时代性,虽然它们很“美”,很“真”,很“善”,但这绝不是单纯的小清新,它们传达着当今社会的某些信息,这也是艺术家通过创作,自身世界观,人生观和知识观的粗略体现。更是记录了艺术家作为这个时代的敏感者的观察艺术家自述
小人物,大场景是小蓝人系列创作的一大特点,此感受源于步入社会伊始,亲身体会社会圈的无限大和个体能力的极渺小,创作的过程其实就是认知自我与世界关系的过程,所以我认为创作是在我所处的环境中,正视自己内心矛盾,融汇自己的思考与感悟,透析文化情绪和社会思潮,最后通过画面与其他人交流沟通的全过程。创作中,我在看似安静空旷的大场景中安排一些内心焦虑且不敢面对社会的弱势个体,借以体现人类对外部社会的观看方式和认知角度。小人物或许没法改变大世界,但可以在大世界中用心经营自己的人生,可以追随梦想,不惧任何挑战。
看画其实更多的是要感受这个人。我任何时候去画室赵津毅都在,他是很勤奋的人,他耐得住寂寞来做这样的东西。人作画还是最终要选择符合自己的东西,人的寻根不仅是文化上的,还要有自己的东西,独立意识的培养一直也是我所看重的,小蓝人最初出现的时候是有自己的时代敏感的。湖南有湘绣,民间土壤有自己的深厚性,有的东西可能做得很理性,新技术的融入是很正常的,但是内核一定要和你自身要有一致性的。是书写性还是绘画性,每个人都不一样,就跟短跑运动员不一定适合跑长跑是一样的道理。当然艺术不能急功近利,不要把眼前的东西看的太重,这样你的作品做出来自然就有了精神和思想上的价值。——主玛于江
导师主玛于江作品
《改良中的规则NO.1》 综合材料 200x250cm 2015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